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2020-12-06 光明網

  大會現場

  魯東大學校長王慶致歡迎詞

  7月28日,自然資源部海洋諮詢中心、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召開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他要求進一步明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總要求,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指明了新的方向;他強調,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用嚴格制度、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路徑,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入開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要堅持陸海統籌,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制度、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方面開展研究,為新時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及時、科學、優質的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各個領域的溝通交流合作,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品牌,推動海洋工程協會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及自然資源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隨後,魯東大學校長王慶致歡迎詞。王慶代表魯東大學全體師生,向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這次會議層次很高,意義重大。魯東大學的全體職工,特別是濱海溼地生態、耐鹽草坪草、海岸環境地貌、海岸與海洋工程、海洋水產與漁業、海洋牧場規劃與信息化技術等團隊的教師將把握這一難得的機會,熱切期盼各位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不吝賜教。他指出,山東海岸線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魯東大學坐落在山東「三核引領」之一的濱海城市煙臺,將積極響應中央經略海洋的號召,積極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搶抓重大發展機遇,扛起重大歷史責任。他強調,今後一段時期,魯東大學將積極吸收借鑑大會成果,繼續做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研究和實踐,努力為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會上還進行了專家報告和交流活動,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吳德星主持。報告會上,天津師範大學教授劉百橋、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滕瑤、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原所長李培英、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原總工程師肖桂珍、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正旺、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長餘興光、溫州市洞頭區海洋生態與藻類研究院院長李昌達、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海洋局副調研員於海濤等10餘位專家學者先後圍繞主題作學術報告。

  活動最後,大會發布了《2018中國海洋工程年報》。大會倡議,要堅持陸海統籌,出臺相關法規政策,有力支持和保障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要強化頂層設計,制定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科學論證、精心設計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要健全制度標準,加快出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和效果評價,保證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質量和效果;要深化海岸帶資源環境基礎理論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修復技術研發,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提供科技支撐。

   活動結束後與會專家實地考察了煙臺市濱海西路幸福岸線綜合整治修復工程、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田其珍 劉國明石少偉 李家普)

[責任編輯:徐皓]

相關焦點

  • 2018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李克強韓正講話 汪洋王滬寧趙樂際出席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2020-05-2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條意見,牽萬千人心,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近日,財政部印發《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財資環〔2020〕24號),管理辦法共20條。圍繞加強和規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域的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制定。
  • 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聚焦海洋生態,共謀...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1月27-29日,由閩江學院和中國生態學會海洋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海洋學院承辦的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 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始申報了!
    「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同時支持開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支持重點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範圍較廣的海域海岸帶和海島修復等中央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事項,主要包括在影響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區域、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和生態問題突出的關鍵區域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 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李幹傑強調,要用新體制凝聚新優勢,用新思路謀劃新突破,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人和」的美麗海洋5月9日至10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 海洋三所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彬帶領的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紅樹林生態修復空間規劃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使用生態位模型預測紅樹林在全球分布區北緣的潛在分布:確定保護和恢復的範疇」和「基於物種分布模型繪製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中國案例研究」為題,相繼發表於相關領域SCI頂級期刊《森林生態與管理》和《整體環境科學》。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福建省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支持。
  •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煙臺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濟南9月8日電 (沙見龍)記者9月8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依靠先天「藍色」優勢發展向海經濟的同時,發力海洋生態修復整治,累計修復岸線247公裡、海域2300多公頃,建設沿海防護林工程7.6萬畝,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89%以上。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共同見證籤署《中法2018-2020環境合作行動計劃》,勾畫了未來三年雙方生態環境合作的藍圖。近年來,中法雙方合作日漸緊密、活躍,兩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上開展了長期友好交往與合作,內容涉及環境治理體系、應對氣候變化、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土壤汙染修復、生活垃圾處理、環保產業合作等多個領域。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研究起草《黃河生態保護治理總體工作方案》,以維護黃河生態安全為目標,立足全流域整體和長遠利益,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二是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沿黃九省區「三線一單」編制。劃定祁連山區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狀況評估。落實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三是推進流域汙染治理。
  • 「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
    2020年8月14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海洋環境法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中山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海洋法團隊協辦。
  • 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生態環境部系統謀劃「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
    「十四五」期間,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要發生什麼變化?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調度會,再次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謀劃。所涉及的廊坊、哈爾濱、湖州等10個流域規劃試點地市和上海、深圳、錦州、連雲港等4個海洋規劃試點城市參加了調度會。
  • 首例海洋生態修復令讓破壞者變修復者
    法院在送達刑事判決書的同時,發出《海洋生態修復令》,要求三名被告人投放若干數量的魚苗至瑞安市淺海區域,用於海洋環境修復。這是國內正式執行的首個《海洋生態修復令》。(新京報10月28日) 首份「海洋生態修復令」,具有判例示範意義。像此次判例中的當事人這樣,無視地方禁漁、休漁等規定,破壞海洋等水域生態的,並不是個例。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思路,明確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等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在會上作報告,韓正副總理作會議總結。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摘要:2018年,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重組,為系統推進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奠定了基礎。與陸域相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複雜性高、改善難度大、時間滯後性長、不可控因素多等特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仍有較大差距,保護形勢依然非常嚴峻。2018年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原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為系統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基礎。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關於紅樹林,你應該知道哪些?來了解一下吧!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這一天,一次關於紅樹林的隨堂測試正在進行……我國現有紅樹植物37種,其中真紅樹25種,半紅樹12種。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規劃》提出了9項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等7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等2項單項工程,並在專欄中列出了47項具體任務。  吳曉:  《規劃》囊括了山、水、林、田、湖、草以及海洋等全部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是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的總體設計,是編制和實施有關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的重要依據,對推動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具有戰略性、指導性的作用。
  • 2018年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2018年,繼麥地卡溼地和瑪旁雍錯溼地後,色林錯也被列為國際重要溼地。色林錯溼地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的高寒溼地生態系統中都具有代表性、稀有性和獨特性,是世界研究高寒湖泊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館。   2018年9月6日至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與服務西藏高質量發展」專題諮詢會在拉薩召開。
  • 42個項目獲得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 劉亮 攝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劉亮)11月30日,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主辦的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 世界海洋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
    6月8日是由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類關注賴以生存的海洋,發現海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審視全球性汙染和對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給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保護人類的「藍色家園」,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努力應對海洋面臨的威脅,中國在海洋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採取了積極有效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