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漁業資源遭到破壞!檢察公益訴訟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我們受三門縣人民檢察院的指派,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席法庭,履行職責……」9月16日下午,由三門縣檢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三門縣健跳鎮文化中心公開開庭,三門縣檢察院檢察長潘敏佳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庭。
-
貴州首例涉溶洞修山莊破壞環境案宣判 判被告限期內修復
原標題:貴州首例涉溶洞修山莊破壞環境案宣判 判被告限期內修復 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日前,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民事檢察公益訴訟案件並當庭宣判,限被告30日內委託有專業資質的施工企業等進行生態修復工程。逾期未完成,則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16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 該案是貴州省首例涉喀斯特溶洞地質資源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3日,記者在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採訪。
-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煙臺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濟南9月8日電 (沙見龍)記者9月8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依靠先天「藍色」優勢發展向海經濟的同時,發力海洋生態修復整治,累計修復岸線247公裡、海域2300多公頃,建設沿海防護林工程7.6萬畝,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89%以上。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案宣判:負責人被判刑十個月並處罰金
該案系全國首例因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汙染環境罪並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辦案質效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2019年7月9日,生態環境部檢查組對德清某保溫材料公司的突擊檢查中,發現企業臺帳的原料入庫單上有異常,並在部分手寫的生產配方便條上多次出現三氯一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記錄,而該公司2017年通過的環評審批文件上明確其主要利用聚醚多元醇、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發泡劑等原料生產並銷售組合聚醚。
-
7000尾魚苗奔流入「海」修復生態
新法制報訊 晏和平 王白如 記者劉宇琦報導:因非法捕撈水產品,兩漁民被九江武寧法院判處生態修復資金7000元,該筆資金當日即被用於生態修復。在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委託下,廬山西海農林水務局投放7000尾魚苗。這是該環保基金會成立以來,首次使用該項基金。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召開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
-
生態環境破壞按面積罰款:旨在放大「生態腳印」 | 上海法治報評論
北京市近日審議的《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草案)》明確規定:在生態涵養區從事開發土地、礦藏等活動,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造成生態不利影響應及時進行生態修復,否則將由生態環境部門處以罰款。
-
重要生態系統修復以自然恢復為主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專門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而設立的民事法律救濟途徑。條例草案細化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擴大代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範圍,規定「因年老、殘疾、重病、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自行申請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增加人身安全保護令措施,將「禁止被申請人在申請人的住所、學校、工作單位或其他申請人經常出入的場所內活動和查閱申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戶籍、學籍、收入來源等相關信息」規定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措施;
-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2020-05-2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洋三所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彬帶領的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紅樹林生態修復空間規劃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該團隊胡文佳博士等與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研究人員合作,採用生態建模方法對中國紅樹林的生境適宜性及生態修復空間規划進行了系統研究。
-
青島首例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案件宣判!盜採海砂 賠償生態損失費等...
被告人王某、張某文賠償海洋生態損失費、海砂損失費、鑑定費共計人民幣1969300元。」9月10日,青島市第一起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採砂船隻多次盜採海砂2018年5月8日晚上11時許,山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海警第二支隊偵查人員在青島膠南大珠山附近海域發現1艘正在採砂作業的船隻。
-
北京首例環境損害賠償案以「替代修復」方式完成
因為向黃土崗灌渠排放汙水超標,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動車段不僅被罰款50萬元,還得對造成的生態損害進行賠償。經過豐臺區多方努力,這部分賠償「變」成了一條760多米的排汙管道,徹底解決了沿途企業汙水排放問題。
-
福建檢方批准逮捕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犯罪案件122件288人
中新網福州6月16日電 (鄭江洛)2015年以來(下同),福建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犯罪案件122件288人,提起公訴197件409人,法院現已判決171件306人。結合執法辦案,督促收繳海洋生態修復金337.5萬元。
-
Science:海洋生態破壞規模空前
在對數百個來源的數據進行了開創性的分析之後,一個科學家團隊得出結論:人類處在對海洋及海洋動物造成前所未有的大破壞的邊緣。
-
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始申報了!
「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同時支持開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支持重點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範圍較廣的海域海岸帶和海島修復等中央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事項,主要包括在影響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區域、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和生態問題突出的關鍵區域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
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
2002年以來,最新的定義為:生態重建是協助一個遭到退化、損傷或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其中,「協助」是關鍵詞。誰來協助?當然是人類。生態重建的實質,是希望人為地創造或促進生態系統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雖然通常以工程和經濟方面的考慮為主,但主要的邏輯和理念仍必須是生態學的。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關於紅樹林,你應該知道哪些?來了解一下吧!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這一天,一次關於紅樹林的隨堂測試正在進行……我國現有紅樹植物37種,其中真紅樹25種,半紅樹12種。
-
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
原標題: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行為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行為 違法違規填海造地、海水養殖無序發展、近海海域水質惡化……中央環保督察組正陸續向各省反饋督察情況
-
20條意見,牽萬千人心,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近日,財政部印發《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財資環〔2020〕24號),管理辦法共20條。圍繞加強和規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域的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制定。
-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世界海洋日於6月8日舉行,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海洋並採取行動保護海洋的日子。最初由加拿大於1992年在裡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峰會上提出,這一天於2008年獲得聯合國的正式認可。如今,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保護組織通過海灘清潔,教育計劃,藝術品等活動來紀念這一天。比賽和可持續海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