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首例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案件宣判!盜採海砂 賠償生態損失費等...

2020-11-23 半島網官網

案件宣判現場。

文/圖 半島記者 張盛倩 通訊員孫佳

「被告人王某犯非法採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被告人張某文犯非法採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二萬元,其餘八被告均犯非法採礦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至一年四個月不等,並處相應罰金。被告人王某、張某文賠償海洋生態損失費、海砂損失費、鑑定費共計人民幣1969300元。」9月10日,青島市第一起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採砂船隻多次盜採海砂

2018年5月8日晚上11時許,山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海警第二支隊偵查人員在青島膠南大珠山附近海域發現1艘正在採砂作業的船隻。隨後,採砂船停止採砂作業向南逃竄,偵查人員隨即展開追緝,5月9日凌晨4:30左右,偵查人員在平島以南海域成功截獲這艘名叫「華英1號」的採砂船。當時船上共11人,包括船長周某生及十名船員。

該案移送到檢察機關後,檢察官經審查發現,2015年以來,被告王某與張某文共同投資購買了採砂船「華英1號」,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採砂許可證》的情況下,僱傭周某生擔任船長,並僱傭王某乾等10名船員,出海採砂。僅2018年2月21日至5月9日被抓獲期間,「華英1號」就先後11次到青島前海錨地(青島市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大珠山海域(屬於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特別保護區)盜採海砂,共計1萬餘噸,價值約65萬餘元人民幣。

7月29日,由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王某等盜採海砂案一審開庭,同時派出公益訴訟起訴人,對王某等人提起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王某等人恢復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水產資源,或承擔海洋生態環境和海域水產資源的修復費用。

公益訴訟目的是恢復環境

據了解,海砂是僅次於石油天然氣的第二大海洋礦產資源。目前建築上所用的砂子很多是河砂,而河砂的價格相比海砂來說要高一些,近些年來由於環境與資源問題,內陸河砂供應量已經逐年下降,但砂石的需求卻逐年上升。所以有人盜採海砂並對海砂進行清洗,使海砂的含鹽量降低,用於建築行業。

「刑事處罰是手段,恢復環境破壞才是目的。」辦理該案的公益訴訟檢察官介紹,「被告人開採海砂的地方之一青島前海錨地,是青島市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而大珠山海域則屬於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特別保護區。文昌魚是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同時這裡也是多種魚蝦類的產卵、索餌、肥育場和魚類洄遊通道,對漁業有著重要的作用。」

青島市檢察院民事行政二處處長胡亞林介紹,近年來,青島市檢察機關辦理過多起海洋公益訴訟案件,有的是小區生活汙水直排入海;有的是在海邊堆放垃圾;有的是過度捕撈。這些都是大家平時肉眼可見的對海洋造成的損害,而這個案件中,採挖海砂雖然遠離海岸,但實際產生的惡劣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

同時,由辦理此案,檢察官還發現了數起相關案件,檢察官也將對盜採海砂的人員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並將罰款打入生態損害賠償基金中,用於修復被損害的生態環境。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海洋傾廢、非法捕撈、盜採海砂、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權威發布丨海南檢察機關發布非法開採海砂公益訴訟4件典型案例
    2019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海南省檢察機關以此為抓手,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辦理了一批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資源的典型案件,推動解決了海洋傾廢、養殖排汙、非法捕撈等突出問題。
  •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2021-01-04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賠償31.85萬元!曹縣首例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記者從曹縣檢察院了解到,9月28日,由曹縣檢察院提起的趙某某、周某、張某某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曹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該案系曹縣檢察院辦理的首例非法狩獵公益訴訟案件。
  • 海南省嚴厲打擊盜採海砂行為
    中新網海口3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記者19日從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監察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海南省將繼續加強海洋綜合執法力度,開展打擊盜採海砂「掃黑除惡」專項治理行動。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監察總隊總隊長李東嶼介紹,2018年海南省實現盜採海砂案件移送入刑「零」的突破和全國首例跨省合作打擊盜採海砂案件移送入刑,有效遏制了盜採海砂勢頭。
  • 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浮梁縣人民檢察院與被告浙江海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藍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判決被告海藍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環境功能性損失費用、應急處置費用及檢測費、鑑定費共計2853665.56元,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金171406.35元,同時判令被告海藍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走私196噸冷凍肉在滬被提起公益訴訟,嚴打+重罰!
    該案系市檢三分院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案情回顧 經查,2019年11月,黃某某、扎某、泰某等三人夥同其他船員駕駛帛琉籍貨船,從境外出發,將裝載18隻冷凍貨櫃的肉類凍品,通過偽造虛假船名、繞關走私方式運至境內。
  • 海洋環境汙染生態公益訴訟分段審理探析
    本文從審判實際出發,分析了海洋環境汙染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特點,並針對性的將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相同點歸類整合,設計了分段審理的庭審架設模式,以期改進和完善海洋環境汙染損害賠償案件審理方法。  四、海洋汙染環境公益訴訟審理困境及經驗總結  (一)馬爾他籍「塔斯曼海」輪溢油汙染生態公益訴訟經驗總結  1、設置「公共庭」審理漏油事實,更充分保障法庭調查,事實認定更準確  馬爾他籍「塔斯曼海」輪溢油汙染損害賠償訴訟中,天津海事法院共審理了10個系列案件,包括:(1)天津市海洋局提起海洋生態資源損失(除漁業資源)索賠;(2)天津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提起漁業資源損失索賠
  • 溫州平陽:首次適用民法典提出生態資源損失賠償
    民法典實施後在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的首次適用 2021年1月6日,由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指定平陽縣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吳某某二人非法狩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侵權責任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平陽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獲得宣判。
  • 浙江平陽:首次適用民法典提出生態資源損失賠償
    2021年1月6日,由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指定平陽縣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吳某某二人非法狩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侵權責任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平陽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獲得宣判。該案為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後,平陽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職,用好民法典,提出生態資源損失賠償的首例案件,法院依法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 法院判決被告吳某某二人承擔連帶賠償生態資源損失費人民幣11100元,同時判令吳某某二人就非法狩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在溫州市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海口檢察機關發揮檢察監督職能,讓海上非法傾廢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本報記者 金昌波 通訊員 吳智遠近日,海南省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判決,判令被告海南中匯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陳鍶、海口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連帶賠償環境汙染損害
  • 【6•5專刊】發布首部白皮書、十大典型案例、宣判工業汙泥汙染...
    包括:刑事案件120件(刑事附帶民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件),9單位171人受到刑事處罰;民事案件6件;行政案件29件;非訴行政執行案件1179件(執結1154件,執行到位金額1756.9萬元)。審結泉州首起刑事附帶民事環境公益訴訟案、首起危險廢物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首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 【世界海洋日】檢察機關與那片海的故事!
    非法採砂受損海域範圍。2019年7月29日,由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王某等盜採海砂案一審開庭,同時派出公益訴訟起訴人,對王某等人提起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王某等人恢復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水產資源,或承擔海洋生態環境和海域水產資源的修復費用。9月10日,該案宣判。
  • 首例!檢察機關提起海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招遠一違建小碼頭拆除
    其中,招遠某漁業公司違規建設小碼頭案件是山東省首例海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為此類案件的辦理,提供了一套成型的辦案流程。&nbsp&nbsp&nbsp&nbsp2018年3月,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某漁業公司在辛莊鎮海埠村以北海域違規建設小碼頭,屬於三無項目,影響海洋生態環境。
  • 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獲支持
    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獲支持  1月4日,一起跨省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江西省浮梁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以民法典為依據,浮梁縣檢察院主動履職,提出請求判令被告某公司承擔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當庭宣判,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判決被告某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該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海洋漁業資源遭到破壞!檢察公益訴訟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我們受三門縣人民檢察院的指派,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席法庭,履行職責……」9月16日下午,由三門縣檢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三門縣健跳鎮文化中心公開開庭,三門縣檢察院檢察長潘敏佳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庭。
  • 貴州首例涉溶洞修山莊破壞環境案宣判 判被告限期內修復
    原標題:貴州首例涉溶洞修山莊破壞環境案宣判 判被告限期內修復 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日前,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民事檢察公益訴訟案件並當庭宣判,限被告30日內委託有專業資質的施工企業等進行生態修復工程。逾期未完成,則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16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   該案是貴州省首例涉喀斯特溶洞地質資源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3日,記者在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採訪。
  • 在生態保護領域獵捕野生斑鳩 鄒城一男子被提起訴訟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12月17日訊 近日,鄒城市人民檢察院就一起非法狩獵野生斑鳩案,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2月13日,由鄒城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鄒城市首例生態資源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鄒城市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
  • 鼓樓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
    福州新聞網11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賴志昌)日前,鼓樓區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鼓樓區檢察院以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該案被告人林某提起公訴。據了解,今年5月,林某通過網絡渠道購買了「藍寶石」蜘蛛,並在某網站發布出售信息。
  • 河北省首例「官告民」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一審宣判
    原標題:我省首例「官告民」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一審宣判「邢臺市的環境問題本就比較突出,被告的損害行為無疑使邢臺環境問題雪上加霜。誰汙染,誰治理;誰汙染,誰擔責!」12月3日下午,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庭審現場,原告邢臺市生態環境局的訴訟代理人劉建偉律師的最後發言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