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2020-12-06 中國水網

據美國《今日科學》網站報導,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對海洋哺乳動物體內有毒汙染物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結果令人擔憂。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

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人類生活的各種汙染物、垃圾和化學物質,尤其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已經把人類最大的環境——海洋深深地汙染了,使得海水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毒水」。與常規汙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在自然環境中滯留時間長,很難降解,毒性極強,能導致全球性的傳播。這類汙染物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進入人體,會導致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人體器官中毒、癌變或畸形,最後造成死亡。

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持下,從1998年以來,世界各國政府舉行了一系列的官方談判和協商,並於2001年5月達成共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籤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簡稱「斯德哥爾摩公約」)。這個公約決定在全世界範圍內禁用或嚴格限用12種對人類、生物及自然環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它們分別是: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滴滴涕、七氯、氯丹、滅蟻靈、毒殺芬、六氯化苯、二惡英、呋喃以及多氯聯苯。「斯德哥爾摩公約」於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在關於海洋哺乳動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研究中,曾經被農民大量施用的農藥滴滴涕是首要汙染物,排名第二位的則是多氯聯苯。滴滴涕會導致人們患胃腸消化道疾病和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接觸過滴滴涕的哺乳期婦女的乳汁中含有滴滴涕殘留物,會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多氯聯苯是一系列不同含氯量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被廣泛應用於電力、電磁和液壓設備以及被用於絕緣油、阻燃劑、導熱劑、液壓油、增塑劑和無碳複寫紙。多氯聯苯存在於空氣、水、土壤和食物中,對環境和人體構成危害。孕婦如果多氯聯苯中毒,胎兒將受到影響,發育極慢。此外,多氯聯苯導致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抹香鯨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針

新的研究成果是科學家利用一艘名為「奧德賽」號的環球科學考察船上獲得的。該船具有鋼製的船體,長90米。2000年3月,美國海洋聯盟的科學家乘坐「奧德賽」號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市出發,開始對全球海洋食物網的汙染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至今也有5年了。船上的12名成員對散布於全球各海域以魚和巨型烏賊為食的抹香鯨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的肌肉纖維內積累了大量的有機汙染物,因此它們就像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針。

研究人員用弩射擊船周圍的抹香鯨,在不造成傷害的前提下,用弩箭刮掉它們身上一小塊皮膚和鯨脂。接著,波特蘭南緬因州大學的毒理學家塞林娜·哥達德對採自424頭鯨的樣本進行了分析。她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在墨西哥大陸西海岸與加利福尼亞州巴加地區間的考特斯海域中,所研究鯨體內的細胞色素CYP1A1(一種用於化解毒素的酶)的含量,比距陸地幾千公裡遠的海域中鯨體內的含量要高出將近兩倍。這說明考特斯海域內的持久性有機毒物的含量較高,汙染嚴重。

海洋汙染成為全球性大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在鯨體內發現累積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後,人類的食物幾乎找不到一塊淨土了。當我們吃下那些帶有大量殺蟲劑殘餘的海洋生物和食品時,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人的中毒和產生許多併發症,這種食物鏈的汙染是很難切斷的。反過來,海洋汙染又會累及陸地,在世界一些地方有毒的海洋魚類和植物也對陸地造成汙染,並對人的生存造成威脅。美國海洋聯盟的主席及首席生物科學家羅傑·佩恩說:「不論是哪裡的海洋,甚至包括極地的海洋,其中的動物都受到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傷害。」如今,「奧德賽」號停靠在波士頓碼頭進行休整。佩恩的研究小組計劃於2006年至2007年再次進行環球考察,屆時將對生活在特定海洋汙染區域沿岸的居民體內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含量進行測試。

(《中國海洋報》國際海洋版)

編輯:全新麗

相關焦點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國是首批籤約國,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拉開了我國圍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序幕。全面削減和淘汰首批12類POPs物質,是未來數十年我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通訊員 張 丹)9月19-20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韓國科學與工程基金會(KOSEF)的共同資助下,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領域類專業期刊《全環境科學》上。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水和遷徙物種作跨越國際邊界的遷移並沉積在遠離其排放地點的地區,隨後在那裡的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中蓄積起來,        意識到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中,人們對因在當地接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而產生的健康問題感到關注,尤其是對因此而使婦女以及通過婦女使子孫後代受到的不利影響感到關注,        確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致使北極生態系統、特別是該地區的土著社區受到尤為嚴重的威脅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論壇介紹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領域類專業期刊《全環境科學》上。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截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與會代表圍繞POPs分析方法、有機汙染物監測與篩查、POPs降解與控制、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新興汙染物汙染與控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我國POPs的消除和化學品環境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973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防控研究進展順利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 指的是在環境中難降解,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且能通過食物網富集,並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化學物質
  •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Dark Waters》中,杜邦公司在製造化學塗料Teflon(常用於不粘鍋)時,需使用一種名為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此次質譜年會為與會代表準備了豐富的報告內容,內容涉及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環境科學中的質譜應用研究以及質譜儀器研發的新技術、新進展等。儀器信息網將進行系列報導。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一直從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並且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此次江桂斌研究員就有機質譜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介紹。
  • 新興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何監測和控制?
    汙水處理廠為病原體和抗性載體之間的選擇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各種AOP可用於處理特定的目標汙染物,例子包括:紫外照射 - UV/H2O2,UV/過硫酸鹽,UV/氯黑暗環境需要電的輸入- 電化學、電催化其他輻射-光催化、類光芬頓在水處理方面,AOP的應用包括有機和無機汙染物的氧化以及殺滅病原微生物
  • 報告全文發布|《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
    【導語】2018年,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InternationalPOPs Elimination Network, IPEN)製作和發布了
  • 人類汙染物已達太平洋最深處 致命毒素危及海洋生物
    參考消息網2月15日報導 英媒稱,研究發現,人造有毒化學物質已經到達海洋最深處,危及那些永遠生活在黑暗中的海洋生物。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13日報導,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的海底距海面超過6英裡(約合9656米),在那裡捕獲的甲殼類動物體內的工業汙染物水平是普通蚯蚓的十倍。報導稱,這種形似小蝦的生物被稱為端足目動物,這些動物脂肪組織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含量極高。這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包括多氯聯苯和多溴聯苯醚。
  • 海洋汙染物的種類
    汙染海洋的物質眾多,從形態上分有廢水、廢渣和廢氣。根據汙染物的性質和毒性,以及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汙染物的種類分為以下幾類。  石油及其產品: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等,以及經過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種產品。
  • 聯合國報告稱汙水排放對海洋汙染日益嚴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5日 08:27 來源: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 (記者 隋豔霞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4日發表報告稱,汙水排放對海洋的汙染日益嚴重。
  • 研究人員在北極冰川中首次發現了農藥和工業汙染物
    然而,像無數其他北極地區一樣,斯瓦爾巴群島的冰,土壤和水依然受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也稱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入侵。POP 包括農藥和化學藥品,如滴滴涕和多氯聯苯。它們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和毒性的特點,可以遠距離運輸。這種化學物質可抵抗環境退化,並逐漸積聚在大型捕食者(例如北極熊)的身體組織中。
  • 環科院舉辦「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魏浩然)11月24日,「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生論壇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該院研究生會協辦。  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是目前環境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教育部環境汙染過程與基準重點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