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最近在挪威群島斯瓦爾巴特群島(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環境)的四個高海拔冰川站點上方的積雪中發現了農藥和工業化合物。這些化合物的可能來源於美國和歐亞大陸,這表明了工業汙染的影響範圍非常廣泛。
孤獨的北極熊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斯堪的那維亞北部的北冰洋。目前,群島的57%被覆蓋由冰川和冰帽,它一直受到最小的局部汙染。然而,在7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 13種有機氯農藥(一種化學物質,其中包括DDT)和7種工業化合物沉積在冰川飄雪中。通過計算機建模,研究小組將一些汙染物追溯到其可能的起源地,包括美國和俄羅斯。
除煤炭開採業外,斯瓦爾巴群島當地的工業汙染極少,該行業始於挪威於1920年獲得對群島的主權,並於2017年在政府的壓力下崩潰。然而,像無數其他北極地區一樣,斯瓦爾巴群島的冰,土壤和水依然受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也稱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入侵。
POP 包括農藥和化學藥品,如滴滴涕和多氯聯苯。它們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和毒性的特點,可以遠距離運輸。這種化學物質可抵抗環境退化,並逐漸積聚在大型捕食者(例如北極熊)的身體組織中。儘管整個北極地區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都有據可查,但這項研究是人們首次在高海拔冰原處發現人類製造的汙染物。
工業汙染
由於來自溫帶工業和農業地區的暖空氣趨向兩極移動,因此北極特別容易受到世界的汙染。而且,雪對於從空氣中「 清除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並將其沉積在地球表面上非常有效。在大氣中,汙染物會凝結在飄落的雪花上,或被飄落的雪花捕獲。
一旦降落在冰川表面,就會降下新鮮的雪(顆粒狀的雪尚未壓縮成冰),然後形成冰。暫時,被降雪捕獲的農藥和工業化合物被捆綁在寒冷的風景中。但是隨著氣候變暖和北極積雪的減少,某些化合物可能會揮發回到大氣中,或者隨著冰融化而帶入周圍的水道。
對於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積累的擔憂經常被氣候變化的威脅所掩蓋,但許多人將化學物質堆積本身視為一種危機。正如北京大學環境科學教授馬建民所說:
儘管極少參與汙染活動,但整個北極的土著人民仍然最嚴重地感受到了這些健康影響。
北極的土著人民飲食習慣是當地食物,但是這些來源卻積累了高水平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已發現脂肪類魚類,例如大比目魚,鯡魚,cat魚和某些種類的鮭魚,都含有這些有毒化合物。北極熊,海豹和鯨魚擁有更多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北極土著在切割海豹肉
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海豹,鯨魚,北極熊和海鳥的人血液中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濃度相對較高。對於依靠海洋哺乳動物的土著人民來說,幾乎不可避免地要攝取這些汙染物,其後果是巨大的。在因紐特人中,相關的健康風險包括免疫系統併發症,嬰兒傳染病增加和成人高血壓。
因紐特人活動家,前因紐特人極地理事會國際主席希拉 ·瓦特·克魯蒂埃(Sheila Watt-Clouti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2001年5月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或多或少反映了北極土著人民的關切,該公約規範了某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生產和釋放。該公約包括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研究中檢測到的13種農藥中的11種,但不包括「毒死RIF」。由於其有害特性,該化學品在北極地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所有研究地點都大量發現了它。
儘管有證據表明「毒死RIF」會損害兒童的大腦發育,但是川普政府領導仍然拒絕在限制使用該「毒死RIF」的法案上簽字。在此之前,川普政府還退出了《巴黎協定》,在環保方面美國政府不僅是不作為,還是一個攪屎棍。
令人欣慰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加入歐洲禁止該農藥的禁令,該禁令通常適用於玉米,大豆,棉花以及各種水果和蔬菜等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