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2021-01-1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黃老師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在POPs方面發表了SCI論文百餘篇,獲發明專利八項,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負責編制了中國全氟辛基磺酸類POPs替代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

還參與編制了我國的二噁英類減排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擔任國際期刊《Chemosphere》的副編輯,也是新型有機汙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副主任!

黃老師: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熱心於環境公約尤其是化學品相關公約的朋友一起討論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環境問題,我個人一直都認為它不僅是一個技術的問題,環境問題更多的也是社會問題。它裡面涉及的很多都需要公眾參與,需要提高公眾意識。

我覺得良好的行動的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對這個問題本身有一個準確全面的認識。今天我主要是給大家來還原一下為什麼這些物質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用公約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我想帶著大家回到歷史當中,一起回顧這個過程。以史為鑑,我們可以想一想:在當下,在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NGO可以做什麼?

首先講一講POPs(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定義。

POPs為什麼很多時候經常被稱為「最危險的汙染物」?因為它身上同時具備了四種比較麻煩的特性。

從環保的角度來說,有個名詞叫「可降解性」。比如塑料,如果是一個可降解塑料,你在感覺上就覺得比普通的不可降解塑料要好的多。但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恰恰是不容易降解的,這意味著它如果是有毒有害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會是長期的。

其次,生物蓄積性。一開始在環境中的濃度可能比較低,但是隨著沿食物鏈的傳遞,POPs含量會一級級地放大。

人處於最高的營養級,POPs一旦被人體攝入以後不容易被排出,會跟人體的脂肪組織或血液蛋白相結合。

由於這種生物濃縮和生物富集的作用,它會導致汙染的效應具有一定的潛伏性。我們可能對這種效應的認識後知後覺,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第三,它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危害性。公約的POPs物質,如全氟化合物,它的急性毒性非常低。所以這個「T」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毒性問題,我更傾向於用「負面的生物危害性」來形容它。

第四,長距離遷移性。這一點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做公約。北歐國家在化學品管理上是比較激進的,相對來說做得也比較好,但是他們沒有辦法自己解決其環境中的POPs問題,因為POPs可以從遙遠的地方遷移過去。

如非洲用的滴滴涕(DDT),可以通過這樣的效應遷移到達北極地區,也包括比較富裕的一些北歐國家。同樣地,全氟化合物也可以通過洋流、通過空氣傳輸到這些北歐國家。

一個汙染物如果既是持久的,又是生物累積的,還具有各種各樣的負面生物效應,同時還能夠遠距離遷移,兼具這四個方面的特性,那麼這樣的汙染物問題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

實際上熟悉化學品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些名詞,比如PTs,它是指汙染物兼具持久性和危害性這兩個的組合,PBT則是又加了一個B,而POPs又進一步縮小了範圍。範圍的縮小意味著這些物質從管理角度而言,其優先等級越來越高。

持久性

這裡以二噁英裡最具代表性的2,3,7,8-TCDD來舉例,它的半衰期有保守估計和相對樂觀的估計。

不管是哪一種,年限都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能夠接受的範圍:二噁英進入人體內後,七年內還沒有衰減一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當前位置: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本公約締約方,        認識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具有毒性、難以降解、可產生生物蓄積以及往往通過空氣)(ii)項中所述及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低含量。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國是首批籤約國,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拉開了我國圍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序幕。全面削減和淘汰首批12類POPs物質,是未來數十年我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通訊員 張 丹)9月19-20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韓國科學與工程基金會(KOSEF)的共同資助下,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Dark Waters》中,杜邦公司在製造化學塗料Teflon(常用於不粘鍋)時,需使用一種名為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一直從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並且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此次江桂斌研究員就有機質譜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介紹。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是一類半揮發性的物質,如二惡英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論壇介紹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關於公開徵集生產、使用和替代短鏈氯化石蠟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決定,要求對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多氯萘、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實施禁止或限制措施(具體見附件)。目前,上述決定尚未對我國生效。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截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據介紹,該低溫等離子技術可去除環境中各種汙染物,具有經濟實用、簡便易行、無二次汙染等優點,利用該技術進行有機汙染物的處理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 我國淘汰17種持久性有機物
    本報電(記者趙貝佳)今年是我國籤署《斯德哥爾摩公約》15周年,我國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簡稱POPs)汙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紀念公約籤署15周年紀念大會上獲悉的。目前《公約》管控的POPs數量已由首批的12種增加至26種,且每年仍有大量擬新增列物質在議,涉及行業廣、部門多、產業鏈長,管控難度大。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化學品生產、使用大國,我國在健全化學品管理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與會代表圍繞POPs分析方法、有機汙染物監測與篩查、POPs降解與控制、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新興汙染物汙染與控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我國POPs的消除和化學品環境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研究人員在北極冰川中首次發現了農藥和工業汙染物
    然而,像無數其他北極地區一樣,斯瓦爾巴群島的冰,土壤和水依然受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也稱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入侵。POP 包括農藥和化學藥品,如滴滴涕和多氯聯苯。它們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和毒性的特點,可以遠距離運輸。這種化學物質可抵抗環境退化,並逐漸積聚在大型捕食者(例如北極熊)的身體組織中。
  • 973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防控研究進展順利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 指的是在環境中難降解,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且能通過食物網富集,並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化學物質
  • 「十四五」時期要更加重視新汙染物治理
    國際上普遍認為,新汙染物是指:未被納入常規環境監測,但有可能進入環境並導致已知或潛在的負面生態或健康效應的化學物質,有可能成為未來法規管理對象。  現階段國際上主要關注的新汙染物包括: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全氟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類。
  • 食品中汙染物多氯聯苯的解讀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是以往用作除害劑和工業化學物的有機化合物,又或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副產品。2001年,多國政府通過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此國際公約旨在限制和最終杜絕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生產、使用、排放和貯存,又定出12種最值得關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其中包括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