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要更加重視新汙染物治理

2021-01-11 中國環境

  編者按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重視新汙染物治理」提出了有關要求。近期,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聯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組織舉辦了新汙染物治理高端論壇,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就新汙染物的內涵、國內外管控情況、問題與挑戰以及管控建議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形成了共識。

  會議梳理了國內外有關新汙染物的概念。國際上普遍認為,新汙染物是指:未被納入常規環境監測,但有可能進入環境並導致已知或潛在的負面生態或健康效應的化學物質,有可能成為未來法規管理對象。

  現階段國際上主要關注的新汙染物包括: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全氟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類。專家指出,有毒有害的在產在用化學物質都是潛在的新汙染物,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監測對象的擴展,以及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認識的不斷深化,可被識別出的新汙染物還會不斷增加。

  在新汙染物治理方面,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提出建議。本版刊登相關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新汙染物治理應納入化學物質環境管理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 王金南

  新汙染物來源廣、種類多、差異大,其治理應納入化學物質環境管理體系,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基本理念,基於環境風險篩查和評估,精準識別各類物質管控重點,充分結合經濟社會條件,實現分類、分級、分階段、分區域的科學化、精準化、務實化管理,避免「一刀切」。

  我國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仍在發展階段,存在管理理念不到位、上位法和配套法規制度不健全、底數不清、科研和管理能力薄弱等問題。

  近期來看,建議將探索性和示範性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行動計劃,在重點區域、流域開展調查監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基於評估結果,聚焦重點地區、行業開展精準管控示範。

  長期來看,建議在示範基礎上,建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從頂層設計、法規制度、管理機制、調查評估、精準管控、科技研究、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動化學物質環境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與排汙許可證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相銜接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於紅霞

  當前,新汙染物治理存在思想認識不統一、技術儲備不充分、治理體系不完善等挑戰。此外,優先控制化學品生產使用量大,在水體、土壤等環境中被廣泛檢出。

  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謀劃好新汙染物治理,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國家統一的新汙染物資料庫,制定數據入庫標準,分批發布《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二是建立區域差別化研究實驗室,開展統分結合的治理技術體系研究;三是與排汙許可證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相銜接,研究新汙染物管控的激勵政策,在特定行業開展試點;四是要加強新汙染物監測監管能力建設,探索可測、可查、可考、可追責的考核評價體系。

  借鑑國際經驗管控化學品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胡建信

  借鑑國際公約增列化學品管控的經驗,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採用類似《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審查委員會的程序審查管控化學品。二是設立化學品相關專項研究,利用大數據手段管控化學品。三是在《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修正案通過之前開展已增列POPs淘汰減排行動。

  建立化學品環境管理法規和監管體系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會長 周獻慧

  新汙染物治理須以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為重點,採取多方面環境管理措施防範風險。

  一是建立化學品環境管理法規體系;二是建立化學品環境監管體系,確定重點管控對象,制定控制標準,確定管控措施;三是儘快建立優先控制化學品篩選和風險評估制度、有毒物質排放轉移報告制度等核心制度;四是加強國家化學品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如信息平臺建設和環境執法監管能力建設,完善部門之間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機制等;五是推行責任關懷,促進企業自律;六是秉承「綠色」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促進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七是加強宣傳培訓,提升公眾化學品環境風險防範意識。

  建立新汙染物預警機制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於雲江

  新汙染物環境管理,一是建立環境管理目標汙染物清單及新汙染物排放源管理清單;二是開展重點地區環境和人群健康監測;三是開展典型區域環境風險評估試點,建立新汙染物預警機制。

  應針對微塑料展開相關研究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巴塞爾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 李金惠

  新汙染物不僅是新出現的汙染物,還包括一些國際社會長久以來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比如,對於聯合國環境大會關注的鉛、鎘等物質,國際社會保持持續關注,並呈現出可能發展為新的多邊協定的趨勢。對此,我國應緊跟國際進程,追蹤最新進展。

  新汙染物不等同於新化學物質,其範圍更廣,還包括危險化學物質、無意產生的化學物質和危險廢物。對於巴塞爾公約關注的重點廢物流,如納米廢物、塑料廢物、含POPs廢物、含汞廢物等,也應予以關注,開展相關調研,研究其特性、國內外管理進展以及處理處置相關技術,為進一步管理此類危險廢物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對微塑料的國際管控力度大、立法進展速度快,但微塑料的化學品屬性仍有待確認。國內應針對微塑料展開相關研究,調查微塑料的特性、賦存特徵、遷移轉化特性、環境及健康風險等內容,為合理管控微塑料問題做好應對措施。

  儘快開展新汙染物治理的頂層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豐昌

  新汙染物治理屬全球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之一,不同於常規汙染物,我國新汙染物管理基礎薄弱,研究基礎與歐美國家存在差距;環境質量標準中缺乏新汙染物指標。

  關於新汙染物治理,建議一是儘快開展新汙染物治理的頂層設計,啟動新汙染物科技專項;二是持續加強新汙染物來源、歸因分析和環境行為與效應研究,加強新汙染物環境基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三是對新汙染物的重要源頭實行環境風險管控,實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管理。

  建立新汙染物環境汙染資料庫與風險評估系統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餘剛

  關於新汙染物治理,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研究新汙染物控制名錄,建立其環境汙染資料庫與風險評估系統;二是調查全國新汙染物汙染狀況,分析其生態、健康風險,弄清主要排放源並建立源清單;三是編制新汙染物防治規劃,研究其防治的全國及區域目標,修改完善相應的法規、標準。

  利用大數據手段重構標準體系

  南方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胡清

  利用大數據手段摸清已有標準底數及存在問題,製作生態環境政策標準圖譜,重構標準體系。建議以碳中和目標為導向,實現材料、物料的閉環管理,從而實現對各種汙染物的全面管理。此外,建議利用物聯網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由末端管控轉為前端監管。

  建立新汙染物篩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制度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石利利

  目前我國在新汙染物環境治理方面存在頂層設計不完善、評估監測不系統、科學研究弱等問題。應以提高認識、科學防控、突出重點、精準治汙為指導思想,建議:

  一是加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立法及《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條例》的發布與實施;二是開展環境風險篩查與評估,建立新汙染物篩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制度;三是建立新汙染物環境管理名錄提名和動態更新機制,修訂、制定高危害高風險新汙染物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做好限制使用與淘汰替代工作,加強監督監管;四是設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攻克危害鑑別、環境暴露與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替代和治理修復等技術難點;五是加強組織和機構能力建設。

  建立和實施化學品全生命周期健全管理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子健

  新汙染物治理有三個要點:一是根據汙染物對環境和人類的風險等級、社會經濟代價確定管理對象。二是基於已有技術水平和管理政策下的管理成本效益確定管理能力。三是考慮整個生命周期,針對不同環節,選擇有效的管理措施。

  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構建化學品環境管理基礎架構,制定中國化學品環境管理方針戰略,建立化學汙染物釋放、暴露、危害資料庫,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確定管控重點。二是開展重點管控新汙染物的危害、風險評估和社會經濟分析。三是合理選擇淘汰、限制、授權、分類與標籤、清潔生產和末端治理等防控措施,充分利用不同管理工具及其組合。四是建立和實施化學品全生命周期健全管理機制,從源頭控制重點新汙染物進入流通領域和生態環境,建設無毒環境。

  在重點地區和行業建立化工綠色技術創新平臺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副院長 李愛民

  「重化圍江」是長江流域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江蘇段環境風險問題突出、下遊水源地安全風險大,新型高風險有機汙染物檢出頻率高。

  建議優先選擇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建立化學工業綠色技術創新平臺,研發一批化學工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確保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從多層級管理PBT屬性化學品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陳景文

  從PBT管理角度,提出多層級化學品環境管理建議:第一層級,從已有化學品中篩查具有PBT屬性的化學品;第二層級,摸清底數,對體量大的化學品開展環境濃度和暴露水平監測,評估其環境風險;第三層級,對環境風險高的化學品開展風險管理並替代;第四層級,將環境風險難以削減到可接受範圍的汙染物納入優先汙染物,對其進行環境監管。

  新汙染物與傳統汙染物將長期共存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江桂斌

  新汙染物與傳統汙染物將長期共存,我國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治理體系還不完善:一是無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專門立法;二是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無法覆蓋化學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三是新汙染物的研究積累與學術引領不夠。

  關於新汙染物治理,有六項建議:一是設立「新汙染物健康影響專項」,加強基礎研究,為國家履約服務;二是制定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律,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三是制定符合我國化學品生產和行業特點的化學品環境風險管理評估技術體系;四是加強替代品研究;五是強化生產企業主體追溯的全鏈條責任;六是推動信息公開,提高全民對新汙染物的認知水平。

  有序開展新型汙染物與常規汙染物協同控制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 王毅

  在完善新汙染物環境風險防範體系方面,建議一是開展新汙染物治理的戰略研究,明確新汙染物管控的優先排序和分類施策方案;二是完善名錄管理,評估並逐漸增加新管控重點汙染物名單;三是有序開展新型汙染物與常規汙染物協同控制;四是制定有毒有害化學品安全管理法。

  更新優先監測汙染物名錄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明輝

  從新汙染物監測和篩查、國家優先監測汙染物名錄更新等方面,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篩查高產量化學品中優先控制化學品,儘快商討高風險的中鏈氯化石蠟的限產和轉產問題。二是借鑑美國地質調查局等機構新汙染物篩查的經驗,更新我國優先監測汙染物名錄。三是採用「效應導向」「非靶標篩查」等新技術和方法,發現中國特徵性新汙染物。

  構建動態評估機制和賦存狀況調查監測技術體系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黃業茹

  基於新汙染物治理的基礎支撐需求,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建立「摸清底數、完善名錄、分類管理、重點治汙」的支撐體系。完善成效評估,進一步加強已有框架下調查、評價和治理的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汙染物趨勢動態評估機制,調整約束性標準,適時將新汙染物治理納入現有監控體系;建立基於調查性監測、國際動態跟蹤、定期文獻調研的優先評估、控制汙染物候選名錄方法學。二是構建包括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5年及中長期行動計劃及重大工程在內的新汙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工作框架。三是構建新汙染物環境賦存狀況調查監測技術體系。建立基於現代質譜技術的靶標、非靶標篩選方法和生物篩選方法;完善、補充現有方法標準,制定環境多介質中化學物質調查、監測技術規定;建立重點區域及行業新汙染物調查方法學等汙染物環境賦存狀況調查監測技術體系。四是持續開展年度新汙染物環境賦存狀況調查。

  開展PFAS環境風險管控相關研究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黃俊

  針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風險管控,提出以下四項建議:

  一是深入開展氟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重要PFAS的生產和使用清單調查工作。

  二是加強PFAS類替代品的環境友好性評估與環境監管,要在PBT(持久性、生物累積性、毒性)特性之外特別關注PMT(持久性、遷移性、毒性)特性。

  三是儘快對有機氟化工聚集區、飲用水水源地、PFAS典型生產使用設施等開展系統監測,準確把握我國PFAS汙染現狀。

  四是開展PFAS環境風險管控相關研究,包括汙染場地篩選值和管控值、重點源排放標準、環境質量基準研究,PFAS回收利用和控制技術研究,汙染場地評估與修復技術研究,針對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開展PFAS風險管控綜合示範,考慮編制中國PFAS環境管理戰略與行動計劃。

  本版圖文均為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提供,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新汙染物?如何加強新汙染物的風險防範與治理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重視新汙染物治理」。以全氟化合物、環境激素、抗生素、微塑料等為代表的典型新汙染物的凸顯,倒逼著我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建設和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為此,加強新汙染物的風險防範與治理,將環境管理進一步推向科學化、精準化、系統化,仍然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戰略任務。
  • 如何加強新汙染物的風險防範與治理
    儘管「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重視新汙染物治理」。以全氟化合物、環境激素、抗生素、微塑料等為代表的典型新汙染物的凸顯,倒逼著我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建設和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
  • 我國新汙染物治理難在哪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和各類化學品的大量生產使用,一些新汙染物對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正逐步顯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重視新汙染物治理」。以環境激素、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典型新汙染物治理為先鋒,推動我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環境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將環境管理進一步推向科學化、精準化、系統化,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戰略任務,也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
  • 專家解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面臨哪些新機遇新...
    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邁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對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又將作出哪些重要部署?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要全面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解決好五大戰略問題是蘭州「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關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格局,因此,「十四五」的規劃迥異於以往的規劃,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決不能用過去的常規思維,也不能沿用過去的模式、方法。解決好五大戰略問題是蘭州「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關鍵。
  • 「十四五」時期我國的外部環境及影響
    從世界經濟來看,疫情的短期重大負面衝擊已經顯現,並正在加速世界經濟、政治、科技和治理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演化。在此背景下,國際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將大大增加,「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將因此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同時,只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實做細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我們就能化危為機,為未來創造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展現了我國發展的光明前景。
  • 「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的新思維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才發展要從重規模、重素質、重數量向重水平、重能力、重貢獻轉變。面對這些挑戰,我們要發揮人才隊伍優勢、工作基礎優勢和黨管人才體制優勢,加快構建與新時代相適應的人才發展制度和相關治理安排。其中,構建人才資源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協同體系是回應我國人才發展戰略需求,推動我國人才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大課題。
  • 深刻認識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的理論創新
    我們要把握歷史方位、把握基本遵循、把握核心要義,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劃「十四五」時期發展重要思想的理論創新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做到悟於心、踐於行、落於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 「十四五」新詞典:「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十四五」新詞典:「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2020-11-2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宏觀研究
    北極星固廢網訊:「十四五」時期既是「無廢城市」建設的試點探索期,也是即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無廢城市」建設的過渡時期。「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好「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全面總結了首批「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根據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固體廢物治理能力等新要求,從深度、廣度和融合度三個方面提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的發展方向。最後本文提出制定《「十四五」無廢城市試點實施方案》,謀劃啟動第二批「無廢城市」試點,建立國家級「無廢城市」試點交流平臺等具體措施建議。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強調指出,「十三五」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 十四五地表水監測 新型汙染物值得關注
    日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十四五」國家地表水監測及評價方案(試行)》以及《電子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鑄造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等標準或標準修改單。
  • 智庫論壇|鄭新立:「十四五」深化改革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四大潛力
    在1月8日召開的「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21」上,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作主旨演講時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曆程,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通過結構轉換來釋放經濟增長新的動能,培育出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進入「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的結構性問題是什麼?
  •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實踐證明,智庫建設不僅可以成為媒體轉型融合的「發動機」、提升新聞輿論水平的「推進器」,而且可以為助力「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匯聚真招實策的「智慧庫」、加強科學決策的「監督臺」。 「十四五」新開局對智庫化媒體建設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正是在迎接「十四五」的特殊歷史節點上舉行的。
  • 建言「十四五」 展現新作為
    2020年,省政協牢牢把握新時代政協工作新使命,著力突出協商議政重點,堅持抓大事、議大事,緊扣我省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推動遼寧高質量發展,多次召開「高端」協商議政會議,保證議政建言效果。 在以科學編制我省「十四五」規劃為主要議題的專題議政性主席會議上,主席會議成員與省政府主要領導充分交換意見,開展高層協商,很多問題形成共識。
  •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科學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以做好機關黨的建設為引領,科學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登峰,市政協主席王保建,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開投公司董事長向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