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國高度重視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監測與汙染防控工作。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國是首批籤約國,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拉開了我國圍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序幕。全面削減和淘汰首批12類POPs物質,是未來數十年我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
973計劃「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進展順利
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973計劃重大項目「光合作用分子機理及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基礎研究」,主要從光合作用中光能有效傳遞和分配的調控機制、光能高效轉化的分子遺傳基礎、碳代謝的遺傳控制規律,光合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的動態銜接與調控、光氧化和光保護的分子機理五個方面開展基礎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光能利用的效率,提高作物產量。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3、業已針對新型農藥或新型工業化學品制訂了一種或一種以上管制和評估方案的每一締約方應採取措施,以預防為目的,對那些參照附件D第1款所列標準顯示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特性的新型農藥或新型工業化學品的生產和使用實行管制。
-
瞄準新型汙染物,上海三家機構將領銜這項國家重點研究
上海三家研究機構將領銜新型汙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國家重點研究,為我國在該領域的風險管理提供科技支撐。第一財經記者今天(12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等三家研究機構,此前提交給生態環境部的有關建設國家環境保護新型汙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計劃任務書已獲批覆。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通訊員 張 丹)9月19-20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韓國科學與工程基金會(KOSEF)的共同資助下,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此次質譜年會為與會代表準備了豐富的報告內容,內容涉及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環境科學中的質譜應用研究以及質譜儀器研發的新技術、新進展等。儀器信息網將進行系列報導。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一直從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並且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此次江桂斌研究員就有機質譜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介紹。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截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據介紹,該低溫等離子技術可去除環境中各種汙染物,具有經濟實用、簡便易行、無二次汙染等優點,利用該技術進行有機汙染物的處理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
「973計劃」蛋白質研究項目2019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公布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9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的1個項目、2015年立項的151個項目的結題驗收。
-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Dark Waters》中,杜邦公司在製造化學塗料Teflon(常用於不粘鍋)時,需使用一種名為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
-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等在基於大環的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化學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有機汙染物對水的汙染嚴重威脅了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有機汙染物大多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難以自然分解,如何處理水中有機汙染物引起了廣泛關注。
-
我國科學家在全氟化合物全鏈條遷移規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全氟化合物)產量和使用量大,並能夠從環境進入飼料和食品鏈條,逐漸成為飼料和食品領域新的安全風險點。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的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蘇曉鷗團隊闡述了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氟化合物在高蛋白飼料原料中的賦存特徵和在「飼料—養殖動物—人」全鏈條中的遷移轉化與暴露風險,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有害物質學報)上。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與會代表圍繞POPs分析方法、有機汙染物監測與篩查、POPs降解與控制、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新興汙染物汙染與控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我國POPs的消除和化學品環境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科技部:「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等152個項目...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科技部官網6月24日消息,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的1個項目、2015
-
中國科學家在北極高緯度地區發現新型汙染物
熱點背後 參與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的科學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最新研究發現,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劑、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質首次在北極高緯度海區出現。 參與本次科考、來自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蔡明剛博士說,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汙染物對生物和人類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內分泌幹擾等特徵,它們對北極地區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應當引起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