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2020-12-07 儀器信息網

  論壇介紹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POPs論壇已經成為我國POPs領域學術界、管理界和產業界集思廣益和共謀對策、縱覽POPs履約國際動態和我國進展、研討POPs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展示POPs分析和控制的高新技術與先進產品的高層次交流平臺。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的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POPs論壇2018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將研討對象擴展到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環境內分泌幹擾物等優先關注的化學品,將研討主題提升到環境安全,將組織模式轉變為扁平化的多方參與??一個繼承和發展兼具的新版「POPs論壇」即將和新老朋友見面!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POPs論壇2018)將於2018年5月17日至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大會主題是「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論壇主辦單位熱忱歡迎從事POPs、化學品環境安全及相關工作的各界人士相聚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

  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

  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新興有機汙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

  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

  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品環境安全十人會

  中持新興環境技術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四川省綠色發展促進會

  協辦單位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中持依迪亞(北京)環境檢測分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聯眾行貿易有限公司

  (徵集中)??

  參展單位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安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北京博賽德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磐合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美資力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徵集中)??

  論壇議題和專題

  議題1、 POPs替代品和替代技術

  議題2、 POPs分析方法與汙染水平

  議題3、 POPs遷移行為與轉化歸趨

  議題4、 POPs降解機理與控制技術

  議題5、 副產物類POPs減排技術與實踐

  議題6、 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

  議題7、 有毒有害化學品環境行為

  議題8、 有毒有害化學品廢物處置技術

  議題9、 有毒有害化學品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議題10、 化學品環境安全管理政策與方法

  專題A. 重點行業二惡英減排技術與方法(中持新興)

  專題B. 新增列POPs(短鏈氯代石蠟、多氯萘、六氯丁二烯等)分析方法

  專題C. 藥物和個人護理品(PPCPs)汙染水平與控制技術

  專題D. 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的汙染水平與控制技術

  專題E. 太湖流域化學品汙染狀況與控制對策

  專題F. 安捷倫POPs Forum衛星會(安捷倫)

  專題G. PFOS/PFOA替代國內外趨勢與關鍵技術(氟理事會)

  重要日期

  2018年04月09日:論文提交截止

  2018年04月24日:優惠繳費截止

  2018年04月24日:住宿及考察預訂截止

  2018年05月12日:會議日程公布

  2018年05月16日:註冊報到

  2018年05月17日:論壇開幕

  日程安排

  重要活動

  高層報告:邀請國內外負責POPs公約履約和化學品環境安全領域的高級官員、從事POPs及化學品環境安全研究的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人士作大會報告,縱論一年來國內外履約動態、化學品環境安全最新研究進展和產業;

  研討熱點:針對POPs汙染和化學品環境安全問題,在環境存在、毒理效應、降解行為、代替技術、處置技術、減排實踐、履約政策等方面進行交流探討;

  履約論壇:結合正在開展的POPs履約省市示範工作,針對地區特點、實施計劃、地方法規、意識增強等議題展開討論;

  表彰先進:頒發「2018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傑出貢獻獎」,表彰為我國POPs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人士;

  青年交流:評選「POPs論壇2018優秀研究生論文獎」、「POPs論壇2018優秀研究生牆報獎」,激勵POPs領域優秀青年成長;

  企業展示:國內外知名POPs和化學品環境安全企業將通過最新技術和產品推廣報告介紹最新的設備、產品和技術,並解答應用方面的問題;

  宣傳教育:發放POPs公約、化學品環境安全方面的宣傳材料,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增強意識。

  POPs專業委員會二屆五次會議同期舉行,專業委員會組成如下:

  顧問:

  魏復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

  蔡道基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

  江桂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任南琪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朱利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

  洪華生 廈門大學教授

  羅高來 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Heidelore Fiedler 瑞典厄勒布魯大學教授、UNEP Chemicals原高級科學顧問

  主任:

  餘 剛 清華大學教授

  副主任:

  鄭明輝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胡建信 北京大學教授

  丁 瓊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中心研究員

  孫陽昭 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POPs項目處處長

  委員:

  曾永平 暨南大學教授/院長

  陳寶梁 浙江大學教授/院長

  陳會明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所長

  陳吉平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陳景文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院長

  戴家銀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鄧述波 清華大學教授

  董 亮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

  高士祥 南京大學教授

  海 景 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黃 俊 清華大學副教授

  黃啟飛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所長

  黃業茹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主任

  李愛民 南京大學教授/副院長

  李朝林 衛生部疾病預防研究所研究員

  李東浩 延邊大學教授/主任

  李金惠 清華大學教授

  李曉東 浙江大學教授

  林志芬 同濟大學教授/所長

  劉國光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院長

  劉國瑞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建國 北京大學副教授

  劉維屏 浙江大學教授/院長

  牛軍峰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潘學軍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

  彭 政 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高級工程師

  齊 虹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全 燮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學部黨委書記

  邵春巖 瀋陽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院長

  史江紅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孫紅文 南開大學教授/院長

  田洪海 環保部標準樣品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王 斌 清華大學副教授

  王鐵宇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新紅 廈門大學教授

  王亞韡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韋朝海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吳永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薛南冬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殷浩文 上海市檢測中心教授

  尹大強 同濟大學教授/副院長

  張 幹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研究員/副所長

  張效偉 南京大學教授

  朱麗華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註冊方式

  通過POPs論壇官網:forum.china-pops.net

  會議論文、版式與格式

  1.論文集

  POPs論壇2018貫徹綠色理念,會議論文集分有紙質和光碟兩種形式。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組委會鼓勵參會代表選擇光碟(論文集電子版)作為會議資料;如選擇紙質論文集需在提交會議申請時註明(2018年4月30日前,逾期會務組將只提供電子版會議論文集),並額外交納300元工本費。

  2.論文格式

  請登錄會議網站下載論文、牆報格式模板文件,請注意:

  (1)論文各部分完整,內容簡潔,總字數(含圖表)不宜超過2000字,篇幅不超過2頁。A4紙排版,左、右頁邊距各2.6釐米,上下頁邊距各2.4釐米。

  (2)重要圖表需列出,圖的標題位於圖下,小5號字;表的標題位於表上,5號字,表文小5號字,用三線表。圖片請採用png\jpg\tiff等格式,請勿使用軟體直接粘貼。

  (3)牆報規格90cm×120cm,錄用的牆報需自行列印,會務組提供展板及粘貼材料。

  論文經審查後決定是否錄用,並及時通告作者。提交的文章無論錄用與否恕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3.提交方法

  請在論壇網站首頁註冊、登錄後提交論文。

  參會費用

  1.註冊費

  注1:註冊費優惠截止日期指匯款匯出日期

  注2:因認款手續嚴格,請勿用現金ATM機轉帳參會費用。

  2.退費辦法

  如有已交費但因故不能參會的情況,請通過郵件及時向會務組財務負責人提出申請,申請截止2018年4月30日。在此之前提交的申請,退還所交註冊費的100%;在此之後恕不退費,因為會議各項安排已經籤約。會務組將會在論壇結束後七個工作日內統一辦理退費手續。

  付款方式

  1.銀行匯款:

  開戶銀行:工行北京分行海澱西區支行

  匯款帳號:0200 0045 0908 9131 550

  收款單位:清華大學(備註:POPs論壇+參會人姓名)

  2.在線支付

  登錄到會議系統後,點擊:我的訂單 - 註冊費訂單 - 支付 - 人民幣支付 - 在銀行列表下點擊「立即支付」 - 跳轉頁面後可選擇銀行進行支付,完成在線繳費。

  3.郵政匯款:

  收款單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收款人名:薛海寧(備註:POPs論壇+參會人姓名)

  聯繫電話:010-62771637 (郵編:100084)

  4.現場繳費:

  POS機刷卡或現金(發票會後郵寄)

  聯繫方式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

  聯繫人:鄭爍、薛海寧(財務)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環境學院504室

  電 話:010-627 94006/71637,傳 真:010-627 94006

  電 郵: popspc@tsinghua.edu.cn 、xuehn@tsinghua.edu.cn

  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品環境安全十人會秘書處

  聯繫人:李延瑋、李素君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西直門外大街168號騰達大廈1201室

  電 話:010-885 77078-8011/8017

  傳 真:010-885 77355

  電 郵:li.yanwei@jiei.org.cn、li.sujun@jiei.org.cn


POPs論壇2018會議通知.pdf


  論壇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來自國內各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企業的代表,國際相關機構,瑞典、美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特邀專家,以及各個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共計500餘人出席了本屆論壇。與以往相比,此次論壇將研討對象擴展到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環境內分泌幹擾物等優先關注的化學品,將研討主題提升到環境安全,可以說是全新亮相。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國是首批籤約國,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拉開了我國圍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序幕。全面削減和淘汰首批12類POPs物質,是未來數十年我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
  •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鼓勵那些尚未制訂農藥和工業化學品管制與評估方案的締約方著手制訂此種方案,        認識到開發和利用環境無害化的替代工藝和化學品的重要性,        決心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茲協議如下:        第1條    目標        本公約的目標是,銘記《關於環境與發展的裡約宣言》之原則15確立的預防原則,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Dark Waters》中,杜邦公司在製造化學塗料Teflon(常用於不粘鍋)時,需使用一種名為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通訊員 張 丹)9月19-20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韓國科學與工程基金會(KOSEF)的共同資助下,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
  • 「第十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通知(第一輪)
    金屬組學與環境健康(孫紅哲、黃曉華、胡立剛)  12. 汞的環境化學(馮新斌、蔡勇、王書肖、張彤)  13. 環境中的砷、銻汙染與控制(景傳勇、王焰新、何孟常)  14.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鄭明輝、甘劍英、胡建信、谷成)  15. 新型環境汙染物(餘剛、張幹、於志強、林群聲)  16.
  • 環科院舉辦「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魏浩然)11月24日,「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生論壇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該院研究生會協辦。  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是目前環境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教育部環境汙染過程與基準重點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領域類專業期刊《全環境科學》上。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領域類專業期刊《全環境科學》上。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截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973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防控研究進展順利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 指的是在環境中難降解,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且能通過食物網富集,並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化學物質
  • 關於公開徵集生產、使用和替代短鏈氯化石蠟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決定,要求對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多氯萘、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實施禁止或限制措施(具體見附件)。目前,上述決定尚未對我國生效。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此次質譜年會為與會代表準備了豐富的報告內容,內容涉及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環境科學中的質譜應用研究以及質譜儀器研發的新技術、新進展等。儀器信息網將進行系列報導。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一直從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並且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此次江桂斌研究員就有機質譜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介紹。
  • 化學品汙染→替代→再汙染,環境友好型替代品研發何日可期?
    最初,人們對化學品帶來的危害主要關注的是其在生產、加工、儲運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爆炸、急性毒性等職業安全問題,及大規模洩露導致的公共危害事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安全意識的提升,化學品的環境負荷及其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潛在毒性風險備受關注。
  • 環境痕量汙染物:新一代環境問題來臨
    日前在清華大學召開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08暨第三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上,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痕量汙染物實驗室研究員許振成的一席話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如何對環境痕量汙染物進行控制與管理,也成為擺在當前環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 「十四五」時期要更加重視新汙染物治理
    近期,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聯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組織舉辦了新汙染物治理高端論壇,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就新汙染物的內涵、國內外管控情況、問題與挑戰以及管控建議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形成了共識。  會議梳理了國內外有關新汙染物的概念。
  • 我國淘汰17種持久性有機物
    本報電(記者趙貝佳)今年是我國籤署《斯德哥爾摩公約》15周年,我國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簡稱POPs)汙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紀念公約籤署15周年紀念大會上獲悉的。據介紹,我國全面淘汰了滴滴涕等17種POPs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清理處置了歷史遺留的上百個點位5萬餘噸含POPs的廢物,解決了一批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POPs環境問題。目前《公約》管控的POPs數量已由首批的12種增加至26種,且每年仍有大量擬新增列物質在議,涉及行業廣、部門多、產業鏈長,管控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