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何監測和控制?

2020-10-06 小析姐

新興化學微汙染物的出現對供水水質造成威脅。這些物質包括藥物、個人護理產品或內分泌幹擾物和新興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氯和抗紫外線病毒和原生動物)以及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等

目前關於它們對生態和生理過程的影響的認識仍舊缺乏,特別是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定量數據,但在天然水體和汙水處理廠汙水中檢測到的這些汙染物已經引起了人們對目前處理工藝效率的擔憂。本次會議集中討論了用於控制新興汙染物的創新技術。

1、關於ARG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性組學的全球調查

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公眾健康問題,它威脅著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汙水處理廠為病原體和抗性載體之間的選擇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不同地區的汙水廠進水成分對比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Peter Vikesland博士對全球不同地區的汙水處理廠對去除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影響進行橫向調查。他從6個國家收集的汙水處理廠進水和出水樣品,對其進行基於宏基因組學的特徵分析,結果揭示了ARGs與地理位置聚類的獨特關聯。

他的調查結果包括:

  • 多藥物、MLS、β-內醯胺和四環素的ARGs對進水樣品的耐藥性佔主導地位
  • 甲氧苄氨嘧啶ARGs在大多數出水中都有富集
  • 基於qPCR的定量分析顯示不同汙水廠的sul1基因對數去除率範圍在0.5-2.8間

Vikesland博士表示下一步有必要對ARGs的相對風險作更深入的了解,以進一步指導有效的緩解措施。

來自葡萄牙Catholic University of Portugal的助理教授Célia M. Manaia的抗性基因組研究也支持Vikesland博士的研究結果。她的研究顯示市政汙水中的抗生素抗性能反映當地的醫療情況,並認為要對汙水做好消毒工作,但又不能過於激進,以保護好水生態。

2、新型汙染物的抗性基因評估工具

在全球範圍內各種主要病原體中,抗生素耐藥性的比例持續增加,這要求我們採取綜合性策略措施以防止其傳播。

作為抗生素耐藥性傳播的潛在關鍵屏障,汙水處理和水回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這需要多方的協同努力對汙水廠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告知他們可行的應對工藝配置/操作和供水設計,以減少其傳播。

目前相關的主要挑戰包括了解在生物處理過程中基因水平轉移的發生程度,開發新的耐藥菌株,以及優化消毒過程,從而減少下遊耐藥細菌的繁殖。具體而言,宏基因組學的工具可用於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動遺傳元件(MGE)的全面描述,兩者也合稱為抗體組學。

美國維吉尼亞州理工大學Amy Pruden教授作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在這次大會上介紹了如何通過開發和應用公開可用的生物信息學工具和指標來評估和比較一系列汙水處理和水回用系統的抗生素,包括qPCR、宏基因組、Deep ARG、ARG Miner、Meta Compare、Nano ARG等,通過這些工具來提供實際數據結果來推進汙水和水回用系統抗生素耐藥性的監測和緩解。通過qPCR分析他們發現中水和飲用水的ARGs區別並沒有之前假設的顯著,她藉此引出「汙水和飲用水一體化」(One Water)的框架理念,將管網、汙水廠、中水、自來水、直飲水等進行系統整合。

One-Water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框架

她希望能加強One Water理念的推進,通過城市和環境水循環全面監測,減輕和控制抗生素耐藥性。

3、高級氧化技術在處理新型汙染物中的應用

用基於產生活性物質(即羥基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高價鐵)的高級氧化工藝(AOP)來處理水中的新興汙染物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它們有能力將水中一些有害和頑固的汙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各種AOP可用於處理特定的目標汙染物,例子包括:

  • 紫外照射 - UV/H2O2,UV/過硫酸鹽,UV/氯
  • 黑暗環境 - 類芬頓系統、過硫酸鹽、催化劑、臭氧/高pH值、催化臭氧化
  • 熱/蒸汽/鹼性條件 - 過硫酸鹽
  • 需要電的輸入- 電化學、電催化
  • 其他輻射-光催化、類光芬頓

在水處理方面,AOP的應用包括有機和無機汙染物的氧化以及殺滅病原微生物。在某些情況和特定條件下,可以對AOP作修改以還原一些有機和無機汙染物。必要的時候還可將AOP作為整體工藝流程的一部分用於地表水、地下水、工業廢水和其他類型的汙水處理。而在最近,人們對若干高級氧化工藝在水回用應用(包括直接和間接)中的作用給予了很大關注。

辛辛那提大學的Dionysiou教授介紹了他在應用AOP處理與飲用水和水回用應用相關的新興汙染物汙染物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二氧化鈦和可視紫外光、UV/氯、UV/H2O2或UV/過硫酸鹽三種應用。前者屬於非均相的光催化過程,後兩者則是均相作用。他講述了用這些技術轉化藍藻毒素、藥物、內分泌幹擾物、殺蟲劑和其他相關汙染物的作用機理,並且提供選定汙染物降解途徑的例子以及某些水質參數在這些反應工藝中的作用。他還詳細介紹AOP中產生的物質與新興汙染物特定官能團的反應活性,並通過一些案例闡述結構-活性關係。

最後他表示由AOP產生的自由基可以破壞關鍵汙染物的關鍵功能組,其(急性)毒性或生物活性可能降低,而處理出水的細胞毒性分析對AOP的設計和操作至關重要——需要找到關聯水、處理時間、輻射輸入的函數,並確定最佳方案。

(內容來源:《全球水與汙水前沿技術趨勢白皮書--國際水協會2018前沿技術大會熱點話題及精華合集》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與小析姐交流請添加微信:

18201399725

投稿請發送郵件到

zhaomin@vogel.com.cn

(歡迎業內人士踴躍投稿,將您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6暨第十一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學術研討會...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使POPs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國是首批籤約國,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拉開了我國圍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序幕。全面削減和淘汰首批12類POPs物質,是未來數十年我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危害
    聚焦POPs  □記者 郭躍華  也許大家對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個名詞不是很了解,但殺蟲劑、油漆和塑料等含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物品被大量使用,其中,滴滴涕、氯丹等持久性有機物危害巨大,可誘發腫瘤和神經性疾病。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2010 年以後,我國圍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監測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 區域汙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4 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立項。
  • 普立泰科亮相2018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
    2018年5月17日-18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與會代表圍繞POPs分析方法、有機汙染物監測與篩查、POPs降解與控制、化學品毒性效應與環境風險分析、新興汙染物汙染與控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我國POPs的消除和化學品環境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從而使之不再顯示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特性;或在永久質變並非可取的環境備選方法或在其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含量低的情況下,考慮到國際規則、標準和指南、包括那些將依照第2款制訂的標準和方法、以及涉及危險廢物管理的有關全球和區域機制,以環境無害化的其他方式予以處置;        (iii)不得從事可能導致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回收、再循環、再生、直接再利用或替代使用的處置行為;和        (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通知
    」(以下簡稱「POPs論壇」)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中心發起,並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系列年會,到2017年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2屆!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中韓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通訊員 張 丹)9月19-20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韓國科學與工程基金會(KOSEF)的共同資助下,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嚴重破壞海洋環境
    生活於太平洋中的抹香鯨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們認為尚未受到汙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鯨也難於倖免。由於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這個研究結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環境已經受到有機汙染物的嚴重破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很大這些調查結果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汙染觸目驚心。
  •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Dark Waters》中的PFOA— 需要被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Dark Waters》中,杜邦公司在製造化學塗料Teflon(常用於不粘鍋)時,需使用一種名為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
  • 江桂斌研究員:高分辨色譜/高分辨質譜方法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一直從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並且首次發現了一些新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此次江桂斌研究員就有機質譜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介紹。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員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是一類半揮發性的物質,如二惡英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當前,許多國家均存在以多氯聯苯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殘留於環境中的多氯聯苯對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截至目前,也缺少對多氯聯苯高效和規範的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發綠色高效的多氯聯苯處理技術非常迫切。據介紹,該低溫等離子技術可去除環境中各種汙染物,具有經濟實用、簡便易行、無二次汙染等優點,利用該技術進行有機汙染物的處理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 環科院舉辦「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魏浩然)11月24日,「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生論壇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該院研究生會協辦。  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是目前環境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教育部環境汙染過程與基準重點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
  • 973計劃項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防控研究進展順利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 指的是在環境中難降解,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且能通過食物網富集,並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化學物質
  • 【學術會議】AGU2019-B020:水生生態系統中天然有機物和新興有機汙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中文公告】AGU2019-B020:水生生態系統中天然有機物和新興有機汙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 關於公開徵集生產、使用和替代短鏈氯化石蠟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決定,要求對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多氯萘、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6種類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實施禁止或限制措施(具體見附件)。目前,上述決定尚未對我國生效。
  • 環境痕量汙染物:新一代環境問題來臨
    日前在清華大學召開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論壇2008暨第三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上,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痕量汙染物實驗室研究員許振成的一席話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如何對環境痕量汙染物進行控制與管理,也成為擺在當前環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 【技術聚焦】水中隱藏的微汙染物不可忽視!
    這些微汙染物大多來自於人類活動中大量使用的化合物及其殘餘,以ng-μg濃度存在並廣泛分布於各類水體當中,難以被生物降解及去除。即使微汙染物在水體中的濃度很低,它們仍時刻威脅著生態及人類健康,並為現有的水質監測技術及水處理工藝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概述了水環境中有機微汙染物的分類及分布、特性與危害、新興監測技術和常用工業處理工藝。未來,還需探索更便捷的監測技術和可持續的替代處理工藝。
  • 「十四五」時期要更加重視新汙染物治理
    國際上普遍認為,新汙染物是指:未被納入常規環境監測,但有可能進入環境並導致已知或潛在的負面生態或健康效應的化學物質,有可能成為未來法規管理對象。  現階段國際上主要關注的新汙染物包括: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全氟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