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球海洋垃圾防治形勢日趨嚴峻

2020-11-30 中國水網

800多種海洋生物受到威脅 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30億美元

據聯合國網站報導,12月5日,在墨西哥坎昆市召開的聯合國第13次生物多樣性會議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了全球海洋垃圾汙染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防治形勢日趨嚴峻,呼籲各國加大力度制定措施加緊治理。

受到垃圾威脅的海洋生物與日俱增

這份名為「海洋垃圾:理解、預防和減輕對海洋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的報告稱,自2012年以來,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從663種增加到817種。這些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的垃圾大多是塑料垃圾,其數量的急劇增加,迫使國際社會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加以治理。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董事布勞裡奧·費雷拉說:「我們希望這份報告能為相關政府和利益相關者提供政策依據,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海洋垃圾汙染,以實現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塑料垃圾佔了海洋垃圾的四分之三

該報告指出,目前海洋中存在的垃圾大多是食品包裝紙、瓶蓋、吸管、購物袋、飲料瓶和菸頭等,其中3/4屬於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難以完全降解,最終會分解成微塑料(直徑小於5毫米),進入海洋生物體內直接影響著海鳥、海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生存。據統計,約40%的鯨類動物和44%的海鳥類物種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塑料製品被廣泛應用於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石油8%被用於生產塑料製品。過去60年,全球塑料生產量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150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2.88億噸。東亞、歐洲和北美的塑料生產量佔全球的2/3。據估算,僅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就產生了2.75億噸塑料垃圾,其中480萬噸~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海洋。

既帶來經濟損失又影響人們生活

該報告指出,海洋垃圾對商業捕撈活動、航運業和沿海旅遊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每年全球僅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這些經濟損失包括船舶修復、海岸與海域清潔以及因海域汙染而導致的旅遊收入下降等。同時,海洋垃圾汙染還威脅著人類身體健康,影響著沿海地區居民生活質量。

該報告就相關政府和居民治理海洋垃圾汙染提出了建議,呼籲減少使用塑料包裝,提高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費,禁止使用塑膠袋和微塑料,加大力度研發可完全降解新材料。各國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對海洋垃圾汙染危害的認識,並制定塑料垃圾回收與重複利用的相關政策。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東協十國首次向海洋垃圾「宣戰」,戳中全球「痛點」
    這是東協就海洋垃圾治理達成的首份協議,展現了東協國家攜手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決心,在全面參與應對海洋垃圾治理國際進程邁出了堅定一步。「曼谷宣言」的提出,顯示出東協國家對海洋垃圾治理急迫性的普遍認同。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形勢嚴峻,有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過800萬噸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圍繞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以及整治工作,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非法圍填海和海洋微塑料汙染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談現狀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新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狀況如何?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聯合國發布報告:2021年全球人道主義援助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12月1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OCHA)發布《2021年全球人道主義概覽》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需要人道主義援助的人數將創歷史新高,2021年將達到2.35億,與2020年同比增長40%。為此,聯合國及其合作夥伴將推出前所未有的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該報告提出了34項應對計劃,涵蓋56個脆弱國家。
  • 聯合國及多國政府官員、專家探討促進海洋塑料垃圾消減-中新網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 陳靜)華東師範大學7日披露,在「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上,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專家;法國、泰國、中國等國政府官員等共同探討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挑戰、機遇和戰略,以及促進塑料垃圾消減等話題。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談現狀  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新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狀況如何?  負責人:當前,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仍然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首先,陸源入海汙染排放依然較高,全國194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中,劣五類入海斷面有29個,佔14.9%。其次,重點海灣水質狀況依舊不容樂觀。2018年重點監測的面積大於100平方公裡的44個海灣中,16個海灣四季均出現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
  • 無境深藍正式成為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會員單位
    日前,無境深藍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的會員單位,為海洋垃圾的治理和政策倡導提供來自中國的數據和助力。、人類活動強度增加和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的嚴峻挑戰,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面臨治理能力和水平無法匹配不斷增長的治理需求等問題。
  • 周晉峰獲邀參加聯合國會議 |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1 #減塑撿塑 13#海洋垃圾 111月4日,周晉峰博士收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理事機構秘書處秘書Jorge Laguna-Celis先生致信,獲邀參加將於2020年11月9日至13日線上舉行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問題不限成員名額特設專家組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國新辦發布|環保部: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
    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圖片來源/國新網 趙英民在介紹「十三五」期間大氣汙染防治取得成效時表示,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和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制定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強化重點時段汙染治理,實現精準施策。
  • 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西班牙曾憑藉其無敵艦隊攫取了滾滾財富;大不列顛的堅船利炮也為其打開過世界所有的門戶;而今,懸掛著星條旗的艦隊隨時都會出現在全球任何一處與『美國利益』有關的地方。毋庸置疑,每個有作為的民族在看到這條歷史蹤跡時都不應也不會無動於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
  • 最新報告稱,美國海域塑料垃圾,致死了1500多種瀕危海洋哺乳動物
    自2009年以來,其中近1800隻動物(包括大量海龜)已經因塑料垃圾死亡——一份新報告稱,真實數字可能更讓人震撼。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組織大洋洲(Oceana)11月19日發布了一份報告,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
  •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
  • 聯合國機構報告稱全球僅有1%海洋得到保護
    東方網11月2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聯合編制的《海洋及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藍圖》1日在巴黎發布。報告指出,雖然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0%,但只有1%的海洋得到了保護。  這份報告旨在改善海洋和沿海地區管理,為海洋健康拉響警報,並對海洋如何通過調節氣候、提供食物以及保障生存與經濟來影響人類日常生活作出解釋。   報告強調,世界主要海洋生態系統的60%已經退化或正在被以不可持續的方式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在過去50年中,紅樹林覆蓋面積減少了30%至50%,珊瑚礁減少了20%,這同時使許多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變得更加脆弱。
  •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達成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新聞簡報稱,來自180個國家的約1400名代表5月初在日內瓦舉行為期兩周的環境保護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有害化學品和廢物不利影響的決定。
  •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的深度與廣度超乎想像
    晨報記者 徐惠芬 綜合報導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的深度與廣度超乎想像。英國廣播公司21日援引專家組報告稱,除非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否則十年內,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翻三倍。問題已十分嚴峻  在這一專家組花12個月為英國政府撰寫的《海洋未來展望》報告中,專家預計,從2015年至2025年,海洋塑料垃圾將翻三倍。  海洋塑料垃圾問題已十分嚴峻。
  • 廣東北江水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目前,北江流域幹支流汙染源數量多、成因複雜,北江水質日趨呈現惡化態勢,水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為了不讓「清香溢遠」成為我們的回憶,全面展開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刻不容緩!根據橫石斷面近幾年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飛來峽庫區的總氮濃度超標現象比較嚴重,氨氮、總磷時常超標,庫區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從上遊環保源頭抓起,是做好北江流域特別是清遠段水資源保護的根本途徑和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