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明珠,清香溢遠。作為清遠的母親河,北江流域的水資源質量不僅關係到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而且直接影響到廣州等下遊地區的飲用水安全。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向汙染宣戰」。目前,北江流域幹支流汙染源數量多、成因複雜,北江水質日趨呈現惡化態勢,水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為了不讓「清香溢遠」成為我們的回憶,全面展開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刻不容緩!
■現狀
北江流域環保形勢嚴峻
北江作為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流域部分跨湘、贛、粵三省,幹流流經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北江幹流長573公裡,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裡,平均年徑流量510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武江、滃江、連江等。北江流域範圍廣,幹支流環保形勢嚴峻,給現有的水資源保護體系帶來了嚴峻挑戰。
作為北江流域最重要的水利樞紐,飛來峽水利樞紐地處北江中遊,其庫區上遊的環保壓力不容忽視。據悉,飛來峽上遊的韶關市、英德市分布著眾多冶煉、水泥等環保風險較高的工業,沿岸數十萬居民的生產生活汙水難以得到有效處理,部分江段還存在著網箱養殖等現象,這些上遊的輸入性汙染直接影響到北江水質。
根據橫石斷面近幾年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飛來峽庫區的總氮濃度超標現象比較嚴重,氨氮、總磷時常超標,庫區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從上遊環保源頭抓起,是做好北江流域特別是清遠段水資源保護的根本途徑和現實需求。
村鎮水汙染現象觸目驚心
如果說北江幹支流的汙染目前還沒有達到「感官刺激」的程度,那麼隱藏在清遠部分村鎮的水汙染現象卻觸目驚心,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老舍先生筆下《龍鬚溝》的場景。
位於清新區黃坑商業街附近的西邊河,是一條並不寬闊的水道,它原本有著清澈的河水,蜿蜒流向北江。由於生活垃圾、農業垃圾等汙染源的影響,二十多年來這條原本清澈的小河早已臭氣燻天。
記者沿著河岸走訪時看到,河床裡面堆滿了垃圾和廢品,河水泛著青紫色,稱其為清遠「龍鬚溝」實不為過。值得關注的是,西邊河從此處蜿蜒幾公裡之後,河水便匯入北江,它已成為北江的汙染源之一。
■對策
探索建立「河長」責任制
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是一項紛繁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保護難度大,不同程度涉及環保、水務、衛生、國土等部門,長期以來形成了「九龍治水」的複雜局面。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
為了切實保護清遠的母親河,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成為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抓手。目前,北江流域清遠段水質監測由環保局、水務局、衛計局、國土局四個部門分別實施,長期存在著監測點分布、監測頻率、監測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各部門同一地點監測數據不互認,職能部門監管協調難度大等問題亟待解決,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迫在眉睫。
作為清遠市政協常委,陳麗霞長期以來關注北江水資源保護。她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成立水環境管理中心的建議,希望可以參照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成功經驗,把環保等職能部門的力量整合起來,建立水質監測體系的長效機制,從而規範和統一水樣採集、監測項目和頻率等標準。
作為廣州後花園,清遠和廣州唇齒相依,廣清對口幫扶戰略也為水資源保護提供了重要機遇。北江流域特別是清遠段的水源質量,直接關係到廣州花都北江引水工程的建設。為此,清遠市有關部門已爭取到廣州市疾控中心的支持,通過免費檢測北江水質,為保護流域水資源提供重要依據。
在《清遠市〈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實施方案》當中,清遠市正在積極探索建立重汙染河段「河長」責任制、汙染源網絡化管理機制。通過建立屬地行政首長為「河長」的管理機制,制定考核目標、獎懲措施等,推動環境管理重心下移,形成市級督查督辦、縣(市、區)具體負責、有效監管的工作格局。
環保倒逼扼住汙染源頭
對於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清遠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葛長偉曾指出,清遠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如果不能保證綠水青山,我們寧可不要金山銀山」。市長江凌在部署2014年經濟工作時也指出,清遠的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主要江河的水質等環境指標水平,不能因為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而下降,這是一條不能逾越的底線!」
為此,清遠市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生態建設,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做好北江流域保護與治理。通過在全市範圍做好截汙工作,規範沿線農業養殖項目,治理北江流域遊船,杜絕沿線工業直排,整治沿線礦山汙染等措施,切實扼住北江汙染源頭。
清遠將通過環保倒逼,堅決淘汰一批汙染重、效益差的企業,騰出環境容量來發展新的增量。全市各產業園區將嚴格堅守環保準入門檻,寧可一時少上幾個項目,也絕不降低環保要求。對於陶瓷、水泥等行業形成的工業汙染源頭,有關部門也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不斷提升行業準入的環保門檻,堅決清退、轉移不達標企業。
目前,清遠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北江綜合性保護和治理方案,包括對水源區沿線的城鎮農村和產業園區的汙水進行截汙處理。全市目前已建成汙水處理廠16間,日處理能力34.5噸,新建汙水處理廠4間,日處理能力11噸。計劃在2014年完成洲心、東城汙水處理廠等國家汙染減排責任書項目建設任務,抓緊推進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和瀾水河、龍塘河等截汙工程及筆架河整治工程建設,確保北江河水質不下降。
針對村鎮水汙染的嚴峻形勢,清遠市有關部門通過採取生態補償等措施,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隨著飛來湖北岸汙水治理工程的啟動和拓展,西邊河這條清遠「龍鬚溝」重新變得「清香溢遠」也將指日可待。
評論
保護北江水質刻不容緩
近年來,隨著北江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清遠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北江保護的力度,並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關閉、清理了一批影響北江水質的廠場;封堵了一批臨江的汙水排放口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河湧整治工程,有效地減少了水汙染物的排放,改善北江水環境和市民居住環境及投資生產環境,為清遠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但是情況仍然不容樂觀。隨著北江水質日趨呈現惡化態勢,水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客觀上已呈現出先汙染後治理的局面。水汙染問題關乎國計民生,保護北江母親河、治理水汙染已經成了各級政府不容忽視的頭等大事。
其一,清遠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結構性水汙染問題突出,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不合理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一些技術工藝落後、設備陳舊、汙染嚴重的企業仍然沒有得到改造。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偷排現象還時有發生,對內河湧水環境影響更為嚴重。
其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市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生活汙水排放量也隨之逐年上升。但是全市生活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不少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內河湧。
其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一直以來是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的薄弱環節。目前農村環境問題日益惡化,而水汙染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呈現出迅速惡化趨勢,直接影響了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成效,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為加強北江水汙染防治,筆者認為必須嚴格按照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範圍在保護區界限設置明顯界標,堅決取締一級保護區內的所有排汙口,一方面要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另一方面要對現有汙染和破壞水源的設施限期拆除;二級保護區內的所有工業企業,必須穩定達標排放,否則責令限期治理或搬遷。
其次,為加強對重點水汙染排放行業的工業汙水治理,應該加大投入建設集中處理園區工業和生活汙水的汙水處理廠。要求工業園區在規劃時就要考慮各類型產業的合理布局,要有汙水處理廠的建設規劃;對老企業,要限期關停無法達標排放的重汙染企業,限期治理整頓無證排汙企業、處理能力不足的企業和有偷排行為的企業,限期改造處理技術落後的企業,逐步將廢水排放量大的企業納入到在線監控的範圍內來;對新建企業,要做到不通過環評的項目不準上,汙水處理技術不先進的不準上,區域內無環境容量的也不準上。
最後還要重視建立健全北江水源安全預警和應急制度,充分利用水質自動監測站,強化對北江水源的監測,及時掌握水質變化動態,確保北江水源安全。
編輯:田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