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今年是世界海疆重新劃定和出現重大紛爭的起點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黃海霞

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及周邊海域可謂風不平浪不靜。

「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海上大國,這是歷史的定論。西班牙曾憑藉其無敵艦隊攫取了滾滾財富;大不列顛的堅船利炮也為其打開過世界所有的門戶;而今,懸掛著星條旗的艦隊隨時都會出現在全球任何一處與『美國利益』有關的地方。毋庸置疑,每個有作為的民族在看到這條歷史蹤跡時都不應也不會無動於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

海洋國土近一半存在爭議

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複雜原因,在屬於我國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權益中,近一半存在爭議,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情況較普遍。我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已名存實亡。我國的8個海洋鄰國,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無理要求,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介紹說。

孟祥青的判斷是,今年的海洋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這是因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所有締約國必須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大陸架劃界方案,否則其有關要求就不會得到承認。所以有學者認為,2009年是世界海疆開始重新劃定和出現重大紛爭的起點。

近來,我國南海周邊一些國家的舉動也同這一特殊背景有關。他們採用實際控制、國內立法、國際聯盟等多種手段,試圖將侵佔我南海主權的行為事實化、合法化和國際化。某些國家極力拉盟國美國下水,以期美國能干預南海問題。事實上,美國也確實正在奉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模糊政策,以便獲取最大的好處。此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也或明或暗染指南海問題,試圖從中渾水摸魚。

孟祥青認為,不僅是南海周邊國家,世界各主要國家在有爭議的島礁、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兩極地區的種種行為,與其說是真實意圖表達,不如說是鑽國際法律的漏洞及其未來調整期的空隙,試圖通過「不佔而宣」或「不宣而佔」等手段為自己的「圈地運動」搶得先機。日韓「獨島(日稱竹島)之爭」、日本變「衝之鳥礁」為「衝之鳥島」、英法等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美俄對北極提出領海要求等,都是典型的例證。

「在新的海洋法制度下,我國的8個海上鄰國也擴展了自己的海洋管轄權主張,與我國的主張出現了重疊。受此影響,島嶼主權的爭端也更加複雜,」周忠海說。

和平解決海域劃界爭端

長期以來,我國順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潮流,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和友好協商,推動與周邊海上鄰國逐步解決島嶼主權爭端和海域劃界問題,倡導在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和合作,同時對有關國家侵害我國島嶼主權和有關海洋權益的行為進行了堅決的交涉和鬥爭。

「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周忠海介紹說:2000年12月25日,經過長期艱苦談判,我國與越南籤訂了北部灣劃界協定。該協定已於2004年6月30日生效。這是我國根據新的海洋法,與鄰國劃定的第一條海上界線,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示範作用。

2005年3月,我國的中海油與越南、菲律賓的國家石油公司籤署了協議,同年8月正式啟動了海上作業,為逐步實現南海海域的共同開發開了一個好頭。

2002年,我國與東協10國籤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強調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不採取使爭端複雜化的行動。

與此同時,在海域劃界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推動共同開發和海上合作成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加強與鄰國間的合作、保持周邊穩定的有效途徑,也是過去十年來我國與有關海上鄰國談判和磋商的重要內容。據周忠海介紹,在此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2005年底,我國與朝鮮締結海上共同開發石油協定,商定在兩國毗連海域共同開發石油資源。這是我國與周邊海上鄰國在爭議海域進行油氣資源實質性共同開發的第一例。

1997年和1998年,我國先後與日本和韓國籤訂了漁業協定,就東海海域和南黃海海域劃界前的漁業活動作出了實際性的臨時安排,有效地擱置了雙方的專屬經濟區劃界爭議,基本穩定了有關海域的漁業作業秩序。

作為一名法學專家,周忠海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密切跟蹤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發展,為維護當代國際海洋秩序作出的積極貢獻而感到自豪。

我國參加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歷屆締約國大會,並參加了公約設立的所有重要的國際海洋機構的工作。我國先後有兩位海洋法專家當選為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在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等機構都有我國委員自始至終參與其工作。

我國在國際海底領域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多年來,我國一直作為投資國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活動。從2004年起,我國已作為礦產資源消費國當選為國際海底管理局A類理事國。

中國大洋協會是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的「先驅投資者」,2001年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了勘探合同,成為勘探開發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的承包者之一,在太平洋中部圈定了一塊7.5萬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結核礦區。

加大海洋維權執法力度

進入被視為人類全面開發利用海洋的21世紀以來,沿海國家紛紛調整海洋政策,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都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21世紀海洋戰略和政策。「可以說,規劃新世紀海洋事業發展,制定海洋政策的國際大背景已經形成,」這是周忠海的分析。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但不是一個海洋強國。在周忠海看來,與主要海洋國家相比,我們在海洋執法隊伍的統一性和系統性上不如美國的海岸警衛隊,在技術裝備的先進性上不如日本的海上保安廳,在海洋執法船舶和飛機的防衛火力配備上不如阿根廷。而國內法的依據與上述國家相比更顯得欠缺,尤其是遠洋執法方面。

談到我國的海洋維權執法問題,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的相關法律比較陳舊,不太適應新的形勢,執行度也比較小,誰來指揮,誰來執行,執行到什麼程度?管理方面也是「九龍鬧海」,多頭並舉。目前我國海上執法隊伍主要有: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交通部的中國海事局;農業部的中國漁政;公安部的中國海警;海關總署的海上緝私警察。

相關焦點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
  • 調查稱近九成受訪者不知中國海洋國土面積
    記者6月10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國國民海洋意識調查結果顯示,民眾的海洋知識水平仍有待提高,知道我國有約300萬平方公裡管轄海域「海洋國土」的只有10.7%。
  • 聯合國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球海洋垃圾防治形勢日趨嚴峻
    該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防治形勢日趨嚴峻,呼籲各國加大力度制定措施加緊治理。受到垃圾威脅的海洋生物與日俱增這份名為「海洋垃圾:理解、預防和減輕對海洋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的報告稱,自2012年以來,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從663種增加到817種。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廣東北江水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作為清遠的母親河,北江流域的水資源質量不僅關係到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而且直接影響到廣州等下遊地區的飲用水安全。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向汙染宣戰」。目前,北江流域幹支流汙染源數量多、成因複雜,北江水質日趨呈現惡化態勢,水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為了不讓「清香溢遠」成為我們的回憶,全面展開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刻不容緩!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981鑽井平臺上懸掛著「開發深水油氣、保障能源安全」的橫幅。油氣地緣政治衝突將是中國今後十年與南海周邊國家關係最嚴峻的主題。(金良快/新華社/圖)大型深水設備被海洋油氣業界稱為「流動的國土」。在南中國海領海爭議正烈之際,981鑽井平臺的南海開鑽,現實與象徵意義同等重要。981鑽井平臺代表了中國在南海油氣競爭中的姿態,熟悉海洋工業的人已經從編號中讀出了其身份:「9」代表鑽井船,「8」代表深水,而「1」,則代表這是邁向深水油氣資源的第一步。
  • 日將衝之鳥作專屬區基點 日海洋國土或超中國一倍
    另外,專屬經濟區還是一國「海洋國土」的組成部分。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但實際上,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屬於我國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權益中,近一半存在爭議。
  • 中國周邊"海洋圈地"調查 韓國給蘇巖礁編民間故事
    其中,一些與中國存在海洋爭議的周邊國家提交的海洋劃界案,引起了國內輿論的普遍關注。5月15日,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發布《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09》,報告對周邊海洋形勢做出評估認為,黃海形勢穩中有憂,東海形勢突破與挑戰並存,南海形勢複雜多變。
  • 堅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出版著作《海洋國土》《國際海洋法知識》《國際海戰法概要》《海洋權益與中國》等9部,發表論文100餘篇,應邀在全國作海洋權益相關報告200餘場。為國家撰寫的多份關於解決海洋問題的思路及建議報告,均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堅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 南京軍區聯勤分部政委:海洋安全從來不是讓出來的
    當前,世界各國都紛紛制定或調整海洋發展戰略,加快海上力量建設並採取一系列先發制人的行動,通過加強對海洋的有效控制不斷拓展利益空間。少數有先發優勢的海洋強國憑藉其海上力量優勢,對我實施戰略圍堵的意圖非常明顯,全球範圍的「藍色圈地」運動給我國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帶來無法迴避的嚴峻挑戰。
  • 羅援:中國地圖由雄雞變火炬 海洋國土應重視
    (資料圖)核心提示:中國剛剛公布了新版地圖,中國的地圖現在是一把火炬,這個火把就是海洋問題,所以現在全民當中應該加強的是海洋國土意識交流。就是把備戰慎戰和勝戰有機的結合起來,把我們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把他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精略海洋。艾楚怡:您剛剛也提到中國現在海洋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您覺得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跟這些有關國家的糾紛?
  • 為什麼是海洋,還是海洋?
    由於國際社會對陸地空間的分割已基本完畢,各種陸地資源逐漸趨向枯竭,近幾十年來,國際社會已把目光和精力轉向海洋,新世紀海洋將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最後空間。21世紀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新世紀,也是爭奪海洋國土和資源的關鍵時期。 海洋國土支撐中國現代化 中國的戰略家和政治家同樣重視海洋的戰略地位。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俄羅斯提出了《俄聯邦海洋學說》,公布了俄在「北極」和「南極」的政策,以及《俄聯邦海洋工作發展戰略》等。日本發布了《海洋白皮書》、《21 世紀海洋政策建議書》、《海洋政策大綱》和《海洋基本法》等。由於各國海洋戰略的調整,新世紀世界海洋出現了新的競爭形勢。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十八大文件,這是中國所採取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表明中國要參與海洋開發和競爭的積極願望和姿態。
  • 中國土壤汙染形勢嚴峻:已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中國的土壤在世界上最有代表性,它分布的廣闊性、分布的類型性、分布的多樣性,在世界上是唯一的。為什麼中國土壤汙染問題是嚴峻的?從全球角度看,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土壤是世界土壤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地球表層陸地表面的代表,所以顯得很重要。  《瞭望》:土壤汙染不會被人們所注意,在於它看不見,它真的那麼重要嗎?  趙其國:土壤汙染本身就是看不見的。
  • 法國疫情形勢嚴峻,政府出手...
    法國疫情形勢嚴峻,政府出手,中國駐法使館一個月內三次提醒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5 06:22:10
  • 「藍色國土」
    該方案提出,將現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由國土資源部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海洋發展規劃,實施海上維權執法,監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 ...疾控專家:北京這波新冠疫情出乎意料,形勢嚴峻,有進一步傳播的...
    多位疾控專家、感染科醫生對此次北京疫情形勢及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作出解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體育場核酸檢測現場。健康時報牛宏超/攝北京這波疫情的態勢如何?疾控專家:出乎意料,形勢嚴峻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6月15日直播時說道:「北京這次疫情出乎我們的意料,形勢還是嚴峻的。」
  • 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楊葳:近90%企業家稱形勢非常嚴峻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於2012年9月1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圖為埃森哲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楊葳演講。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於2012年9月1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
  • 南方電網:今夏水電消納形勢嚴峻
    即便如此,南方區域內各大流域來水豐沛,水電消納形勢嚴峻。來自南方電網的數據顯示,今夏廣東電網最高負荷10007萬千瓦,比去年增長7%;廣西電網最高負荷1697萬千瓦,比去年增長6.4%;雲南電網最高負荷3638萬千瓦,比去年增長4.3%;貴州最高負荷1327萬千瓦,與去年增長18%;海南電網最高負荷412.9萬千瓦,同比增長26.3%。至此,南方電網總體迎來今夏最高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