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海疆重新劃定和出現重大紛爭的起點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黃海霞
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及周邊海域可謂風不平浪不靜。
「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海上大國,這是歷史的定論。西班牙曾憑藉其無敵艦隊攫取了滾滾財富;大不列顛的堅船利炮也為其打開過世界所有的門戶;而今,懸掛著星條旗的艦隊隨時都會出現在全球任何一處與『美國利益』有關的地方。毋庸置疑,每個有作為的民族在看到這條歷史蹤跡時都不應也不會無動於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
海洋國土近一半存在爭議
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複雜原因,在屬於我國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權益中,近一半存在爭議,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情況較普遍。我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已名存實亡。我國的8個海洋鄰國,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無理要求,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介紹說。
孟祥青的判斷是,今年的海洋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這是因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所有締約國必須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大陸架劃界方案,否則其有關要求就不會得到承認。所以有學者認為,2009年是世界海疆開始重新劃定和出現重大紛爭的起點。
近來,我國南海周邊一些國家的舉動也同這一特殊背景有關。他們採用實際控制、國內立法、國際聯盟等多種手段,試圖將侵佔我南海主權的行為事實化、合法化和國際化。某些國家極力拉盟國美國下水,以期美國能干預南海問題。事實上,美國也確實正在奉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模糊政策,以便獲取最大的好處。此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也或明或暗染指南海問題,試圖從中渾水摸魚。
孟祥青認為,不僅是南海周邊國家,世界各主要國家在有爭議的島礁、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兩極地區的種種行為,與其說是真實意圖表達,不如說是鑽國際法律的漏洞及其未來調整期的空隙,試圖通過「不佔而宣」或「不宣而佔」等手段為自己的「圈地運動」搶得先機。日韓「獨島(日稱竹島)之爭」、日本變「衝之鳥礁」為「衝之鳥島」、英法等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美俄對北極提出領海要求等,都是典型的例證。
「在新的海洋法制度下,我國的8個海上鄰國也擴展了自己的海洋管轄權主張,與我國的主張出現了重疊。受此影響,島嶼主權的爭端也更加複雜,」周忠海說。
和平解決海域劃界爭端
長期以來,我國順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潮流,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和友好協商,推動與周邊海上鄰國逐步解決島嶼主權爭端和海域劃界問題,倡導在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和合作,同時對有關國家侵害我國島嶼主權和有關海洋權益的行為進行了堅決的交涉和鬥爭。
「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周忠海介紹說:2000年12月25日,經過長期艱苦談判,我國與越南籤訂了北部灣劃界協定。該協定已於2004年6月30日生效。這是我國根據新的海洋法,與鄰國劃定的第一條海上界線,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示範作用。
2005年3月,我國的中海油與越南、菲律賓的國家石油公司籤署了協議,同年8月正式啟動了海上作業,為逐步實現南海海域的共同開發開了一個好頭。
2002年,我國與東協10國籤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強調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不採取使爭端複雜化的行動。
與此同時,在海域劃界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推動共同開發和海上合作成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加強與鄰國間的合作、保持周邊穩定的有效途徑,也是過去十年來我國與有關海上鄰國談判和磋商的重要內容。據周忠海介紹,在此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2005年底,我國與朝鮮締結海上共同開發石油協定,商定在兩國毗連海域共同開發石油資源。這是我國與周邊海上鄰國在爭議海域進行油氣資源實質性共同開發的第一例。
1997年和1998年,我國先後與日本和韓國籤訂了漁業協定,就東海海域和南黃海海域劃界前的漁業活動作出了實際性的臨時安排,有效地擱置了雙方的專屬經濟區劃界爭議,基本穩定了有關海域的漁業作業秩序。
作為一名法學專家,周忠海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密切跟蹤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發展,為維護當代國際海洋秩序作出的積極貢獻而感到自豪。
我國參加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歷屆締約國大會,並參加了公約設立的所有重要的國際海洋機構的工作。我國先後有兩位海洋法專家當選為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在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等機構都有我國委員自始至終參與其工作。
我國在國際海底領域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多年來,我國一直作為投資國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活動。從2004年起,我國已作為礦產資源消費國當選為國際海底管理局A類理事國。
中國大洋協會是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的「先驅投資者」,2001年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了勘探合同,成為勘探開發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的承包者之一,在太平洋中部圈定了一塊7.5萬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結核礦區。
加大海洋維權執法力度
進入被視為人類全面開發利用海洋的21世紀以來,沿海國家紛紛調整海洋政策,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都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21世紀海洋戰略和政策。「可以說,規劃新世紀海洋事業發展,制定海洋政策的國際大背景已經形成,」這是周忠海的分析。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但不是一個海洋強國。在周忠海看來,與主要海洋國家相比,我們在海洋執法隊伍的統一性和系統性上不如美國的海岸警衛隊,在技術裝備的先進性上不如日本的海上保安廳,在海洋執法船舶和飛機的防衛火力配備上不如阿根廷。而國內法的依據與上述國家相比更顯得欠缺,尤其是遠洋執法方面。
談到我國的海洋維權執法問題,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的相關法律比較陳舊,不太適應新的形勢,執行度也比較小,誰來指揮,誰來執行,執行到什麼程度?管理方面也是「九龍鬧海」,多頭並舉。目前我國海上執法隊伍主要有: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交通部的中國海事局;農業部的中國漁政;公安部的中國海警;海關總署的海上緝私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