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海洋圈地"調查 韓國給蘇巖礁編民間故事

2020-11-25 中國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詹德斌、秦帆發自北京、首爾、東京5月13日,是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接受各國提交海洋劃界案的最後一天。根據各國提交的資料數據,委員會將做出技術性審定,決定所提交的劃界案是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這一決定將成為海洋劃界的重要支持依據。

其中,一些與中國存在海洋爭議的周邊國家提交的海洋劃界案,引起了國內輿論的普遍關注。

5月15日,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發布《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09》,報告對周邊海洋形勢做出評估認為,黃海形勢穩中有憂,東海形勢突破與挑戰並存,南海形勢複雜多變。報告一針見血地指出,南沙群島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南沙群島爭端解決沒有實質性進展,中國「島礁被侵佔、海域被瓜分、資源被掠奪」的狀況沒有改觀

事實上,周邊國家的「海洋圈地運動」早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日本:為劃界已準備了數十年

「孩子你看,那兒也是日本的國土呢。你想不想住到那兒去?」5月16日,一位媽媽帶著孩子登上了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測量船,指著船上的海洋地圖對孩子說。這位媽媽手指的,是靠近菲律賓的一個小島。

5月16日、17日是東京港節,海上保安廳也派來了正在服役中的主力測量船之一「明洋號」前來助興,供遊客免費參觀。海上保安廳現在共有包括「明洋號」在內的13艘測量船,主要負責調查從日本周邊海域到西太平洋之間廣泛海域的海底地形和能源貯藏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明洋號」的任務之一就是到東海海域附近測量海底地形。在明洋號的指揮室內,貼著一張本年度的出海調查計劃表,上邊寫著今年至少還有3到4次赴東海調查的計劃。

據了解,為了讓更多百姓了解到海權的重要,海上保安廳利用各種機會廣而告之。除了在東京港節這樣的大型活動外,在橫濱港開港150年的紀念活動中,還有每年7月的海洋日期間,海上保安廳會以發放手冊、邀請百姓登上海洋巡視船等方式,對國民進行海洋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

有了深厚的國民意識基礎,日本政府要推動各項海洋工作就顯得輕而易舉了。去年4月,日本通過了《海洋基本法》,其中規定了制定綜合海洋戰略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根據該法,內閤府設立了由首相擔當本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並設立了海洋相。有評論指出,該法的實施實際上將海洋政策與國家戰略捆綁在了一起。

與該法同期成立的,還有一部未引起廣泛關注的《海洋建築物安全水域設定法》。這部法律中規定在排他性經濟水域中(EEZ),海洋資源開掘設施的半徑500米範圍內,禁止未經許可的船隻進入。《讀賣新聞》在社論中指出「日本在EEZ嘗試開採時,曾遭到過中方的妨礙。今後,水域法就成了海保驅逐妨礙船隻的依據。」

早在去年11月12日,日本就向聯合國提交了劃界申請,主張約74萬平方公裡的外大陸架,包括與我存在爭議的衝之鳥礁的外大陸架,據說日本為此準備了20多年的時間。

韓國:給蘇巖礁編民間故事

在海上強鄰日本的巨大壓力下,三面環海的半島國家韓國,在「海洋圈地」上也是不遺餘力,並不惜採取冒險政策——搶先佔領。

此次,明知會引起中國和日本的反對,韓國政府還是於5月11日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劃界案的初步資料。韓國政府提交的大陸架界線在距離「大陸坡」(FOS)60海裡以內的韓日共同開發區(JDZ)海域,超過200海裡的區域共1.9萬平方公裡,所主張區域與中國和日本主張的大陸架區域有重疊。

目前,中韓之間的大陸架分界主要涉及蘇巖礁的歸屬問題。韓國媒體報導說,韓中兩國曾於2006年一致商定蘇巖礁是水中暗礁,不存在領土糾紛,是劃分海洋界限的問題。不過,韓國奉行「先下手為強」的策略,搶先佔有了這塊礁石。

韓日兩國早在籤訂《韓日漁業協定》時,就將蘇巖礁被劃入韓國領海之內。韓國海洋研究所從1995年開始就計劃在蘇巖礁上建設具有直升機起降點和尖端探測設備的平臺式海洋科學基地,工程歷經八年於2003年竣工。這個所謂的海洋科學基地,其實是一座孤零零地矗立在大海中央的「人工島」,4個重達1600多噸的鋼架支撐著三層建築,專業人員每年都會訪問蘇巖礁10多次。韓國媒體稱,一年中的3個月左右,蘇巖礁就成為「有人基地」。2006年9月10日,韓國國立海洋調查院的「走向海洋1號」用多光束回音探測器和淺層剖面儀等在蘇巖礁周邊進行調查。

韓國為「圈住」蘇巖礁,不僅敦促美國國務院下屬的地名委員會將蘇巖礁按照韓國名稱標記,而且韓國媒體鼓吹學界和市民團體也應站出來阻止中國的「不純動機」,並從民間故事、國際法、地理、歷史等方面積極宣傳其屬於韓國主權,希望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韓國濟州道地方政府議會農漁畜與知識產業委員會還學習日本制定竹島日和竹島條例的做法,於2008年6月表決通過了「濟州特別自治道離於島日條例案」,並開展各種紀念活動,以此向國內外宣傳蘇巖礁。

相關報導:秦剛:韓方在蘇巖礁海域的單方面活動無法律效果

中國維護海洋權益形勢嚴峻 南沙群島安全尤突出

外交部發言人就朝鮮問題、海洋權益等答問(實錄)

外交部增設邊界與海洋事務司 處理陸海邊界糾紛

相關焦點

  • 中國周邊海洋問題:本質、構成與應對思路
    有評論認為中國周邊的島礁主權爭議還包括中韓之間的蘇巖礁問題,這是一種誤解。蘇巖礁是位於東海北部孤立的、並在低潮時處於水下的海洋地物,不具有領土地位。中韓兩國外交部門之間就此具有明確共識。當然,這並不是說在蘇巖礁問題上不存在爭議,只是中韓雙方在此問題上的分歧本質上屬於海洋劃界範疇,需通過雙方談判解決。
  • 日本抗議韓國海洋調查船多次駛入爭議海域
    日本政府19日說,韓國一艘海洋調查船未經日本方面允許,多次駛入日方所稱竹島、韓國所稱獨島附近海域,日方已經由外交渠道向韓方提出抗議。  【再起波瀾】  日本政府官房長官菅義偉19日在記者會上說,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確認,韓國一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在15日、17日下午至18日之間在竹島周邊領海航行;調查船18日駛出,進入韓方一側。  菅義偉說:「我們強烈抗議,已通過外交渠道要求韓方作出解釋。我們不能接受未經日方允許的調查活動。」
  • 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
  • 中法藝術家聯袂採擷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今天如何重述中國民間故事?
    當我們的孩子讀《格林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中國的「灰姑娘」故事要比德國的「灰姑娘」早一千年?當中國家長追捧國外大獎繪本的時候,是否知道中國民間故事的巨大寶藏?旅居法國的華裔葉俊良先生,熱衷於向法國民眾介紹和推廣東方文化,他搜羅中國民間故事,並邀請一群同樣熱愛中國文化、活躍在巴黎的新銳藝術家共同創作了這套《中國民間故事繪本》。
  • 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今年是世界海疆重新劃定和出現重大紛爭的起點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黃海霞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及周邊海域可謂風不平浪不靜。「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海上大國,這是歷史的定論。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海洋國土近一半存在爭議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
  • 海洋保護民間公益力量亟需專業化
    社會組織在行動 面對海洋汙染嚴重、海洋生態遭到破壞的現狀,我國許多民間的海洋環保組織相繼成立,且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都有所建樹。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主要關注海洋垃圾,並旨在「還大海以潔淨,恢復人類與海洋的友善關係」,主要開展的項目有「愛我生命之源」海灘情結項目、「守護海岸線」中國海洋垃圾監測網絡項目等。
  • ...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調查的...
    12月25日,《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調查的歷史與方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廣西文聯、廣西柳州三江縣文體廣旅局、三江縣文聯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回望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的歷史,探討田野調查的理論與實踐。
  • 《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
    看韓劇長見識,《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看韓劇長見識!在看《九尾狐傳》時,這些閃過的字幕詮釋,你有看清嗎?這些劇裡的人物角色,你清楚來歷嗎?這些好久好久之前的民間傳說故事都會說著些哪些?1、九尾狐九尾狐字面看便是個有九條尾的狐狸,實際上「九」這一個數據僅僅是個寓意,事實上很有可能有許多條的形狀。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
  • 深海資源興起「圈地運動」 石油成最激烈的爭奪
    人類對海洋,始終是熱愛又敬畏的。20世紀下半葉,隨著深海開發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深入地探索著海洋底部無窮無盡的資源。石油、可燃冰、錳結核、熱液硫化物……探索在進一步深入,爭奪也越來越激烈。佔有豐富海洋的渴望與探索生命起源的熱情,使世界各國興起了一輪「藍色圈地運動」。
  • 基于田野調查促進東北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曉春研究員作題為《俄羅斯埃文基人與烏爾奇人的民間信仰》的發言,推介了俄羅斯通古斯語民族的人口發展、歷史文化內容。  內蒙古師範大學包鳳蘭作題為《蒙古國烏蘭巴託市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狀況調查研究》的發言,基於對烏蘭巴託市周邊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研究了烏蘭巴託市周邊棚戶區居民人數及戶數規模、居民住宅狀況、就業收入狀況、生活採暖方式,並描述烏蘭巴託市區環境汙染狀況及其原因,最後基於棚戶區治理和改善方面的成功經驗,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 中國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很齊又很好玩的版本
    大家一直都想找適合孩子看的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終於找到了一套非常好的這類書。
  • 民間珊瑚保育站晉級科普基地
    四大珊瑚群繁衍47種 生態狀況有改善仍未脫險 珊瑚礁系統是眾多海洋生物賴以生息的生物鏈條。我國海域珊瑚種類繁多,其中石珊瑚全部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公約)附錄,大鵬海域是中國最合適珊瑚自然生長的海域之一,在大鵬海域四個珊瑚群中,兩個石珊瑚群尤為珍貴。
  • 「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基本完成
    記者近日從中國版本圖書館獲悉,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出版工程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項目基本完成。根據對中國版本圖書館1949年至2019年存量資源(圖書、電子、音像出版物)進行整理,我國已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出版物10208種。其中兒童文學1766種,民間文學8442種。
  • 中國海洋開發存六不足 全球化競爭催生新海洋戰略
    「藍色圈地」波及海底海洋油氣、可燃冰、金屬礦產,加上豐富的生物資源,深海海底所蘊藏的巨量資源,令所有國家垂涎。工業革命以來,伴隨著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人類對資源的消耗不斷加速。出於對陸地資源不足的擔憂,新一輪的資源掠奪正在瞄準深海洋底。各大國在佔海洋面積約70%的海底展開一輪「藍色圈地」運動。
  • 韓國從中國流入銅藻中發現抗衰老成分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海洋水產部29日表示,旗下國立海洋生物資源館與濟州大學研究組日前發現來自中國的銅藻中含有抗衰老成分,並將於30日就此提出專利申請。報導稱,近期,韓國海洋生物資源館和濟州大學對從中國沿海流入的銅藻進行了聯合研究。聯合研究團隊先從銅藻中提取「黑麥草內酯」(Loliolide),並將其注射到與人類基因結構相似度70%以上的鯉科魚類「斑馬魚」的體內。
  • 粉絲圈如果是宇宙,每對CP就是一顆顆圈地自萌的小星球
    圈地自萌是什麼?CP粉為什麼要圈地自萌?圈地自萌指的是在CP粉聚集的小圈子裡自得其樂,比如分享兩人的互動、提出有感情的證明、創作關於他們兩人的故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狂熱。而為什麼要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自得其樂呢?
  • 調查稱近九成受訪者不知中國海洋國土面積
    2010年和2011年,海洋出版社與深圳互通調查機構、中國民意調查網合作,針對中國國民海洋意識狀況,在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大區域的18個城市進行了抽樣調查。經過兩年的調查,初步勾勒出我國民眾的海洋意識概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民眾的海洋意識和海洋知識水平仍有待提高,但海洋維權意識大幅提高。
  • 海洋日調查:誰是南海穩定的最大破壞者?
    編者按:每年的6月8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海洋日」,來提醒人類應保護共同的海洋。而對於我國來講,海洋權益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近期以來,中美在南海的衝突大大升級,風雲詭譎。在世界海洋日的今天,不妨讓我們共同關注一下我國海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