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要求]
海水的性質和運動: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變化規律。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知識講解]
一、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水文特徵)
1、地球上的海洋
(1)地球的水庫:
平均深度3800千米,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淡水中冰川水、地下淡水最多。人類生活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2)水循環——大氣中的水源和陸地水的來源
海上內循環:佔水循環水量的90%;
海陸間循環:與人類關係最密切,以徑流注入大海。
內陸循環:水汽主要為蒸發與蒸騰,注入內流河與內陸湖。
海陸間水循環,有三個要點需要注意:
一是水循環的場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與陸地之間;
二是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包括蒸發→氣流→輸送→凝結→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通過這些把三種形態的水體連接成為一個相互交換和轉化的動態系統,其中蒸發與降水、水汽輸送與徑流輸送作用更加明顯;
三是水循環的能源,即蒸發、水汽輸送、凝結等環節是太陽輻射的結果;降水、地表徑流等環節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結果。
水循環的作用與意義:
是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通過水循環的各個環節,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有機地聯繫成為一個循環系統,水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一是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換。
二是在地球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三是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雕塑地表形態。
如:海洋→陸地的水汽輸送量=陸地→海洋的地表徑流量+地下徑流量;海洋水數量不變: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發量+來自陸地的徑流量;陸地水數量不變:陸地上的降不量=陸地上的蒸發量+陸地上的徑流量。
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其循環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運用水資源時要做到:合理運用,不能超過水的更新數量;保護水質,免受汙染。
(3)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
真題再現:考查水循環原理及應用
例1、26.(25分)為了解區域自然地理特徵並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某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圖8提供的是考察路線(R地 →舊金山→鹽湖城)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信息。讀圖回答問題。
野外考察
(3) 運用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解釋大鹽湖由淡水演變為鹹水湖的原因。(5分)
【解析】分析(3)題時應結合大鹽湖的位置和所給小資料內容,從水循環環節入手分析。
【答案】(3)大鹽湖流域氣候乾旱少雨,冰川消退,湖水補給減少;蒸發旺盛,蒸發量大於補給量;大鹽湖為內流湖,鹽分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只有從水循環的補給、蒸發、地表徑流三個環節回答正確者,均給分)
2、海水溫度
海水熱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陽輻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發。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節,各個海區收支並不平衡,低緯度海區收入大於支出,中高緯度海區支出大於收入
(1)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2)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水的溫度變化比陸地溫度變化小;海洋上空的氣溫變化比陸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熱容>陸地>空氣
★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概念
厄爾尼諾(El Nino)影響、解讀: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和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答:成因:在正常狀況下,低緯海區受信風吹拂,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於四周,造成東西部海域溫差,也形成了赤道附近的「沃克環流」。
而在有的年份東南信風會減弱,【導致南北赤道暖流減弱,赤道逆流反而增強】迫使秘魯寒流減弱造成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劇升,導致「沃克環流」被打亂。不僅導致秘魯漁場的冷水魚大量死亡,還將導致全球性氣候反常,旱澇災害頻發。
【厄爾尼諾對中國氣候的影響:副高偏南旱澇兇,冬暖夏涼少颱風】
真題再現:考查水循環海洋水文特徵及其影響、海洋環境整體性
例2、 A.【選修2——海洋地理】
圖19 示意某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19
(1)指出該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分布規律,並分析其原因。(9分)
(2)簡述M附近海域表層海水溫度異常對沿岸氣候產生的影響。(6分)
答案:(1)由東南向西北遞增(或由南向北、由近海向外海遞增)
由南向北,緯度越來越低,獲得太陽輻射越來越多;近岸受(秘魯)寒流的影響,比同緯度其他海域表層海水溫度更低。
(2)若表層海水溫度升高,沿岸氣溫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層海水溫度降低,沿岸氣溫降低,降水減少。
3、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1)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
①氣候因素——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氣候因素,即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降水量大於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緯度海區,有暖流經過鹽度偏高;寒流經過鹽度偏低。
③河流徑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匯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另外,高緯度海區結、融冰量的大小(有結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高;有融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的封閉度(海區封閉度越強,鹽度會趨於更高或更低)、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等也能影響到海水的鹽度高低。各個因素具有時空不同的變化,因此海水的鹽度高低也具有時空的差異。
分析影響海水鹽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
②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其次近岸海區河流徑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緯度海區還要考慮結、融冰的情況。
最高海區:紅海位於副熱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陸上流入淡水少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達4.1%
最低海區:波羅的海。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有大量淡水匯入;緯度較高,蒸發小、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不超過1%
(2)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①副熱帶海區鹽度最高的原因:氣溫高,蒸發大;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區鹽度較低的原因:赤道低氣壓控制,蒸發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緯度海區鹽度低的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溫帶多雨帶,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區鹽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河流水注入多。
例3、(十五)讀伊比利亞半島示意圖,回答問題。(本題10分)
伊比利亞半島風光迤邐,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區。
42.說明圖中C所示的海峽兩側海水鹽度的差異及表層海水的流向。
鹽度差異:_________________
表層流向:__________________
43.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綜合因素的影響,根據洋流形成的主導因素說明,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什麼因素對C海峽洋流產生影響。
【答案】42.地中海海水鹽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鹽度較小,密度小;表層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東)。
43.冬季受西風帶影響,C海峽密度流會受到風海流的疊加作用影響。
真題再現:考查水資源問題
例4、36.(28分)依據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濟發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島面積約540平方千米,地形單調,平均海拔不足15米,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千米。圖6示意該國主島及其附近地區,圖7為對應的氣候資料。
(1)簡述該國氣候特徵,並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圖8為圖6中M水壩的景觀。水壩能阻擋海水湧入,並通過其閘門調控河流入海流量。說明建壩前後壩內水域水的鹹淡變化及其原因。(12分)
圖8
(3)除建水壩外,請你為該國再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並說明理由。(6分)
【答案】(28分)(1)(10分) 氣候特徵:終年高溫多雨。
主要原因: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四周環海,陸地上儲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條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壩修建以前,水偏鹹。 原因:河流水流平緩,海潮(頂託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壩修建後,水逐漸變淡(改善)。 原因:攔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過閘門調控蓄水和排水,逐漸使偏鹹的水換成淡水。
(3)(6分)
①從鄰國(馬來西亞)購買淡水。鄰國(馬來西亞)面積較大,高溫多雨,有較多淡水。兩國之間的海峽狹窄,輸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該國經濟比較發達,四周環海,可選適當地點,建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
③廢水(汙水)回收利用。該國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生活、生產廢水(汙水)產生量大。
【命題立意】:本題通過圖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氣候特徵、水資源利用等問題。解題時要根據圖文材料先進行區域定位,再結合新加坡的地理環境進行綜合分析。
[能力訓練]
一、單項選擇
下圖是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分布曲線圖。讀圖回答1-3題。
1.關於海洋熱量收入與支出的敘述,正確的是
A.熱量淨收入從低緯度海區到高緯度海區逐漸減少
B.各緯度海區的熱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區熱量收人最多,極地海區熱量支出最多
D.海洋熱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陽輻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發耗熱
2.有關海洋表層溫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暖流流經海區的水溫均高於寒流流經海區
B.洋流可減小高、低緯度海區之間的水溫差異
C.熱量輻射是各緯度海區之間熱量交換的主要方式
D.水溫的年變化幅度近岸海區大於同緯度大洋中部
3.近年來,我國南方部分沿海地區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的主要目的是
A.為過往船隻提供避風場所
B.阻擋海浪侵蝕海岸
C.保持生物多樣性
D.增加用材林
4.關於水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從數量上看,水資源的更新主要靠海上內循環
B 陸地循環對陸地水補給量很少,因此對各地影響和意義都很小
C 從改善小氣候的角度看,加強陸地循環比海南間循環更重要
D 參與海陸間循環的地區,不一定參與陸地循環
讀海陸分布示意圖,回答5—6題:
5.圖中(1)(2)(3)(4)四點海面鹽度比較
A (1)>(2)
B (2)>(3)
C (3)>(4)
D (4)>(1)
6.圖中(1)處附近是世界性的大漁場,在此交匯的洋流是
A 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B 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
C 巴西暖流和秘魯寒流
D 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
讀下圖,回答7~14題
7.若此圖表示熱力環流,則
A.甲處氣溫比乙處低
B.甲處氣壓比乙處高
C.丙處氣壓比甲處低
D.丙處氣壓比丁處低
8.若此圖代表「三圈環流」中的中緯環流圖,則
A.甲是副熱帶高氣壓
B.乙處多鋒面雨
C.甲處為極鋒
D.乙處有熱力原因形成的高氣壓帶
9.若此圖代表海陸間循環,則
A.甲處是陸地,乙處是海洋
B.乙處的降水量小於蒸發量
C.③代表徑流輸送
D.④代表地表蒸發和植物蒸騰
10.若此圖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環流,則
A.該地為北太平洋溫帶、副熱帶海域
B.②代表秘魯寒流
C.丙處有大漁場
D.④代表千島寒流
11.若此圖為地質循環示意圖,甲為巖漿,乙為變質巖,則
A.丁代表巖漿巖
B.丙代表沉積巖
C.②代表變質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12.若此圖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甲為環境,則
A.丁為生產者
B.乙為分解者
C.④為有機分子
D.①為礦物質養分
13.若此圖為濱海地區海陸風模式圖,甲為陸地,乙是海洋,則圖中所示情況是
A.①白天的海風
B.③夜裡的陸風
C.甲處為白天低壓
D.①氣流較③氣流溼潤
14.若此圖為北印度洋的大洋環流圖,則
A.加爾各答吹東北風
B.開普敦進入多雨季節
C.我國主要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
D.亞歐大陸等溫線向南突出
15、以下屬於海陸間大循環中水汽輸送環節的是:
A、冬季風南下
B、錢塘江水入海
C、颱風登陸寧波
D、高山冰川融化
16.有關海水溫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B.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和低緯遞減
C.海水水溫隨深度增加勻速遞減
D.各個海區的水溫一般不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1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大氣的主要熱源是陸地不是海洋
B.海洋和大氣之間不存在物質和能量交換
c、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主要來源
D.海洋水量佔地球水量的90%
18.關於海岸帶的正確敘述是
A.海岸帶是溫暖溼潤的
B.海水運動是塑造海底地形的重要因素
C.人類活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海岸帶的海陸相互作用
D.海岸帶就是濱海平原
讀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圖,回答19-20題。
19.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A表示海水熱量的支出
B.曲線B表示海水熱量的收入
C.C區域表示海水熱量的虧損,D區域表示海水熱量的盈餘
D.C區域表示海水熱量的盈餘,D區域表示海水熱量的虧損
20.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海水熱量的收入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的熱量
②海水熱量的支出主要是洋流帶走的熱量
③一年中的不同季節,各個海區的熱量收支並不平衡
④一年中,世界海洋熱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讀「太平洋170°W附近某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而變化的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A.曲線A
B.曲線B
C.曲線C
D.曲線D
22.(圖2)是海洋表面鹽度隨緯度分布的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A.曲線A
B.曲線B
C.曲線C
D.曲線D
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海水中主要的鹽類物質是NaCl和CaCl2
B.世界海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
C.水溫高的海域鹽度也高
D、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調節作用
下面為「自然界碳、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24~25題。
24.關於圖中碳循環的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經過生物活動中的②作用可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B.圖中④作用增加後會使中緯地區降水增加,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C.人類大規模地破壞綠色植物會使③作用變強
D.內、外力作用都可能影響到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25.有關水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維護了全球水的靜態平衡,促進淡水資源的不斷更新
B.促進不同地區間的能量交換,加劇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並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D.人類活動通過影響水循環的①環節,主要改變水循環的時間分布圖2為某地區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26—27題。
26.圖示地區建有大型水庫,水庫建成後對水循環的各環節可能造成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①庫區下滲加強,周邊地下水位下降
②庫區水汽蒸發增加,周邊空氣溼度增加
③庫區受熱力環流影響,冬季降水減少,夏季降水增加
④庫區下遊河流徑流量變化幅度減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7.在F處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從水循環角度看其作用類似於
①海陸間大循環
②跨流域調水
③增加水汽輸送的數量
④增加了地表徑流的數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非選擇題:
28.讀海洋表層鹽度、溫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回答:
(1)圖中曲線①表示 ,曲線②表示 。
(2)60°S處海水溫度約為 度,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 。
(3)分析以下幾處鹽度高低的原因:
赤道附近較低的原因 。
副熱帶海區最高的原因 ,
60°N處鹽度比60°S處低的原因 。
(4)世界大洋鹽度最高海區是 ,主要原因是 。
世界大洋鹽度最低海區是 ,主要原因是 。
[能力訓練答案]
一、單項選擇
1、AD 2、BD 3、BC 4、C 5、C 6、A 7、C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A 22、D 23.D
24.D 解析:結合題圖中碳循環的圖例可知,該過程中有石灰巖的形成及火山噴發,因此內、外力作用都可能影響到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25.C 解析:水循環主要是維護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調節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所以A、B兩項錯誤;水循環中的①環節,主要改變水循環的空間分布,因此D項錯誤。
26B,27D。【解析】本題組考查了水利工程建設對水循環的各環節的影響。第26題,建成大型水庫後,庫區下滲加強,周邊地下水位上升;水汽蒸發增加,周邊空氣溼度增加;庫區熱力環流冬季增強,冬季降水增加,夏季減弱,降水減少,但由於水面增加,水汽蒸發增加,降水總體增加 ; 由於水庫的調節作用,庫區下遊河流徑流量變化幅度減小。第27題,F處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從水循環角度看增加了水汽輸送量,其作用類似於海陸間大循環。
二、非選擇題
28.(1)鹽度隨緯度變化的曲線 溫度隨緯度變化的曲線 (2)0 3.5% (3)常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降水豐沛,降水量大於蒸發量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於蒸發量 大陸面積廣闊,有大量的陸上淡水匯人稀釋 (4)紅海 位於副熱帶,從陸上流人的淡水很少,蒸發又強烈 波羅的海 陸上有大量淡水匯入,蒸發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