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1.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
①氣候因素——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氣候因素,即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降水量大於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緯度海區,有暖流經過鹽度偏高;寒流經過鹽度偏低。
③河流徑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匯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另外,高緯度海區結、融冰量的大小(有結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高;有融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的封閉度(海區封閉度越強,鹽度會趨於更高或更低)、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等也能影響到海水的鹽度高低。各個因素具有時空不同的變化,因此海水的鹽度高低也具有時空的差異。
2.分析影響海水鹽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
②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其次近岸海區河流徑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緯度海區還要考慮結、融冰的情況。
最高海區:紅海位於副熱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陸上流入淡水少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達4.1%
最低海區:波羅的海。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有大量淡水匯入;緯度較高,蒸發小、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不超過1%
3.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如下圖)
①副熱帶海區鹽度最高的原因:氣溫高,蒸發大;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區鹽度較低的原因:赤道低氣壓控制,蒸發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緯度海區鹽度低的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溫帶多雨帶,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區鹽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河流水注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