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潤物地理公眾號:ysyzz11z
為朋友們提供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級
單元、月考、期中、期末試卷、高三周周練、模擬測試;
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地理小視頻;
一物一題解析身邊的地理現象,
提升學科素養。
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影響因素
(1)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
海洋表層水溫主要取決於太陽輻射和大洋環流兩個因素。
①太陽輻射是海水的主要熱源,因此緯度位置能直接影響海洋表層水溫。
②大洋環流中的寒暖流能夠促進不同地區間的水熱交換,暖流會使流經地區水溫升高,寒流則會使流經地區水溫降低。
此外,大洋形狀、極地海域結冰與融冰等也會影響海洋表層水溫。
(2)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
①降水量和蒸發量: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的海區海水鹽度高,蒸發量小於降水量的海區海水鹽度低。
②陸地河川徑流注入:陸地河川徑流能夠為沿海地區帶來大量淡水,能夠起到降低近岸海區海水鹽度的作用,因此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處海水鹽度變化大。
③洋流:暖流經過的海區蒸發較強,海水鹽度較同緯度海區高;寒流經過的海區蒸發較弱,海水鹽度較同緯度海區低。
④海域的封閉程度:一般而言,海域越開放,海域與大洋之間的水體交換越多,則海域的鹽度越接近大洋的鹽度;相反,若海域較為封閉,則海域與大洋之間的水體交換較少,海域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差異較大。
典型例題賞析
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紅海位於東非大裂谷上,在距今約4000萬年前,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巖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當時有一部分海水乘機進入,使裂縫處成為一個封閉的淺海。在大陸裂谷形成的同時,海底發生擴張,熔巖上湧到海底地表,不斷產生新的海洋地殼,古老的大陸巖石基底則被逐漸推向兩側。後來,這裡的海水又慢慢地乾涸了。到了距今約300萬年時,海水再次進入紅海。紅海海底沿主海槽軸部裂開,形成軸海槽,並沿著軸海槽發生緩慢的海底擴張,東西兩側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陸也在緩慢分離,形成的紅海也成為了世界鹽度最高的海域。下圖為紅海所在的區域圖。
(1)紅海的形成對該區域地貌和蒸發量影響較大,請指出紅海兩岸地形特徵及紅海形成後對該區域蒸發量的影響。(4分)
(2)距今約4000萬年前,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巖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形成封閉的淺海,但後面海水又慢慢地乾涸,對此作出合理解析。(8分)
(3)距今約300萬年後,紅海再一次形成,到現在紅海是世界鹽度最高的海域,請分析紅海鹽度高的原因。(6分)
(4)目前紅海仍在繼續分離,其擴張速率為每年1.0~1.5釐米,如果照此發展下去,那麼兩千多萬年後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可能發生什麼變化。(4分)
答案在最後
本試卷的電子文檔獲取方式
轉發此文至大於100人的潤物地理群以外的微信群(並附留言:潤物地理,值得關注),1小時後,截圖在公眾號回復,可得下載碼。
分享更多資料請進群交流
(群滿後)
請聯繫小編引導進群
往期精彩回顧
一物一題85——古法醬油
地理高考備考思維導圖系列5——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及光伏發電
凸地形和凹地形對區域農業生產的影響
世界地理專題測試1——世界地理概況
2021屆高三地理周周練21試卷、答案及解析
高考必備地圖4
可可託海,牧羊人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
2020年7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地理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三維地形圖!
2021屆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試卷、答案及解析
高考重要地理界線匯總
2020年高考文綜山東捲地理試題、答案及解析
典型例題賞析答案
1.(1)紅海地處東非裂谷帶上,兩岸陡哨壁立;(2分)紅海形成後,形成了一定的水域面積,蒸發量增大。(2分)
(2)封閉的淺海,水量較少:(2分)在大陸裂谷形成的同時,海底發生擴張,水域的蒸發麵積加大;(2分)熔巖上湧導致溫度升高,蒸發加劇;(2分)加之該地緯度低,常年受副高、信風控制,氣溫高,蒸發大,(2分)所以後面海水又慢慢幹洞。
(3)地處副熱帶海區,受副高控制,蒸發旺,降水少,鹽度高;(2分)四周均為熱帶沙氣候區,基本上沒有大江人河注入;(2分)海域封閉,南部僅有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通,外界的淡海水難以進入。(2分)
(4)阿拉伯半島不斷向亞洲壓擠,兩千萬年後波斯灣可能變成湖泊甚至消失,(2分)阿拉伯半島緊靠亞歐大陸,不再是半島。(2分)
▼戳「閱讀原文」,有更多地理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