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的威脅:全球變暖

2020-12-04 騰訊網

茫茫的大海上飄著一小塊浮冰,孤獨的北極熊在浮冰上轉著圈,踱著急切的腳步,「咔嚓……」,小小的浮冰裂開一道縫,北極熊心裡一驚,幾乎跳了起來。與此同時,南極的一隻小企鵝正在矮小的冰山上附著,「噼裡啪啦……」,冰山在不斷融化崩裂,不大的冰山已被海水一分為二。

這些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

世界氣象組織10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

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攝氏度,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2016年,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促使全球平均溫度升幅高於整體變暖趨勢。如果剔除該因素,2019年則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此外,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說:「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變暖仍將繼續。最近的10年預報表明,未來5年內可能會創下新的全球年度溫度紀錄。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報告說,氣候變化不僅會造成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還會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等產生重大影響。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發布會上表示,這份報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加速。2020年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希望各國在今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更有力度的行動計劃,爭取實現全球控溫目標。

人類為全球變暖「買單」?

該聲明利用大量篇幅討論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人口遷移、生態系統等方面影響,主要內容包括:

1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升高。

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全球平均二氧化碳的濃度為百萬分之407.8±0.1,甲烷濃度為十億分之1869±2,一氧化二氮為十億分之331.1。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預計將繼續增加0.6%左右。

2

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

2019年,海洋熱含量已深入到深度2公裡的海洋,打破2018年創下的紀錄高點。北極海冰持續長期減少得到證實,其9月的月平均範圍是有記錄以來第三低。南極海冰面積自2016年起一直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這一年,全球海洋平均經歷了近2個月的異常高溫,約84%的海域經歷了至少一次熱浪。海洋酸化、海水含氧量減少、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縮,以及南北極海冰與格陵蘭冰蓋縮小,嚴重破壞海洋和冰凍圈生態。2019年,全球海平面高度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3

熱浪致千人非正常死亡。

極端高溫嚴重損害人類健康。2019年,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歐洲均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其中日本的嚴重熱浪導致100多人死亡,18000人住院治療。法國去年6月至9月間的熱浪致使1462人非正常死亡,2萬多人因與高溫相關的疾病前往急診室就診。

與此同時,氣溫升高還加劇了登革熱病毒的傳播,最近數十年來,全球登革熱發病率急劇上升,目前約有一半人口面臨感染風險。

4

嚴重蝗災威脅糧食安全。

2019年末的異常強降水是非洲之角地區暴發大規模沙漠蝗災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當地25年來最嚴重、以及肯亞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預計蝗災在今年6月仍將進一步擴散,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5

近2200萬人將成「氣候難民」。

2019年上半年,襲擊非洲東南部的熱帶氣旋「伊代」、南亞氣旋「法尼」和加勒比颶風「多裡安」,以及發生在伊朗、菲律賓和衣索比亞的洪水使670多萬人因災流離失所,預計全年的「氣候難民」總人數將接近2200萬。

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熱帶氣旋活動高於平均值,北半球共經歷了72個熱帶氣旋,南半球則為27個。其中非洲東海岸有史以來最強烈的氣旋「伊代」致使馬拉威、莫三比克和辛巴威近78萬公頃農田顆粒無收,超過18萬人無家可歸。

在亞洲,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和緬甸今年共有2200多人在季風季節的各類洪災中喪生,而美國2019年因洪水造成的經濟損失預計達到200億美元。

6

乾旱引發澳大利亞嚴重林火。

澳大利亞在歲末年初遭遇極端高溫,並在12月18日創下41.9℃的氣溫紀錄。今年該國的火災季也異常持久且嚴重,多次發生重大火情,截至2020年初已導致33人死亡,2000多處房屋受損,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兩州的過火面積總計達700萬公頃。

此外,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等高緯度地區也發生了遠甚於往年的火災,甚至連北極也「著了火」,這在以往極為罕見。亞洲的印尼,以及美洲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火災數量也高於近十年的平均值。

我們保護的不僅是地球

更是我們自己

減少食品浪費

鑑於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和破壞力,聯合國報告預測,在未來,全球糧食供應的穩定性將下降,幾百萬人的飲用水和食品安全或受到威脅。

另一方面,IPCC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生產的25%至30%食物遭到浪費。2010年至2016年,遭浪費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量的8%至10%。因此,減少食品浪費成為重中之重。我們可以做到:

•不浪費任何食物——適當減少食物份量,將剩餘食物用於下一頓飯或另一道菜。•按需採購—— 理性購物,不要超量購買。

•檢查冰箱—— 將食物儲存在1-5攝氏度之間,最大程度地保鮮和延長保質期。

「低碳」出行

研究顯示,與走路、騎自行車或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相比,駕車出行是汙染最大的交通方式。而一趟跨大西洋的往返航班通常會排放約1.6噸二氧化碳,幾乎等於印度居民的年度人均排放量。

因此,我們可以儘量選擇能效更高的交通工具,例如儘量使用電動車、在時間不緊急的情況下,以火車代替飛機等。

資料圖:乘客排隊等候上高速列車。

「綠色」生活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減排」空間也很大。比如:裝修時加裝隔熱層,以減少空調暖氣的使用;使用清潔爐具,選購節能型電器產品;利用太陽曬乾衣物,儘量不使用烘乾機等 ;儘量不用一次性製品、堅持垃圾分類等等。

面對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人類必須意識到,任何微小的傷害,都可能對未來的我們造成巨大的災難。

我們保護的不僅是地球,

更是我們自己。

—END—

共享生態之美

生態中國 你我共建

中國生態 你我共享

相關焦點

  • 水稻種植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被低估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0日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把一氧化二氮排放考慮在內,水稻種植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比此前估計水平高出近一倍。美國環境保護基金組織的研究稱,近年來,水資源短缺導致越來越多的地區採用間歇性淹水法種植水稻。
  • 全球變暖嚴重威脅農作物產量 水稻基因庫為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曙光
    在氣閘後面是一個恆溫為零下20度的房間,裡面擺滿了一架子一架子的密封鋁罐,裡面裝著世界上最被低估的資源之一——保存了13萬多種水稻的樣本。過去40年來,De Guzman一直在洛斯巴諾斯國際水稻研究所(簡稱IRRI)基因庫工作。有些樣品在這裡存放的時間比我在這工作的時間還長。「我們已經知道了時間的價值,」她說。
  • 英媒:大氣甲烷濃度創歷史新高 成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嚴重威脅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英媒稱,全球甲烷濃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年度增長几乎創造新的紀錄。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從1983年開始收集全球甲烷數據。儘管甲烷在大氣中只存留幾年時間,但它在阻止太陽熱量散逸方面的強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因此對解決全球日益變暖問題的努力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美國杜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德魯·欣德爾對《科學美國人》月刊說:「這就是現狀。現在已是2020年,濃度不但沒有下降,甚至沒有持平。
  • 全球變暖的影響 不僅有健康威脅更有經濟損失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歐美研究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國際研究團隊在28日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的7年間全球身處酷暑環境的人口累計增至1.57億,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分析強調,酷暑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室外工作者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有必要大幅減排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產生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3、水汙染嚴重。全球有10%的河水收到了汙染,但是人們的用水量卻在急劇增加,汙染的水越來越多,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4、有毒物品、廢料汙染。現在工業越來越發達,有的小工廠甚至不按照規定生產,就會出現許多有毒的化學品,這些有毒物品不僅對人類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危害,導致全球變暖。
  • 國際研究團隊指出全球變暖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歐美研究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國際研究團隊在28日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網絡版發布的匯總分析顯示,截至2017年的7年間全球身處酷暑環境的人口累計增至1.57億,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 分析強調,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室外工作者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有必要大幅減排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 全球變暖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的第3次評估報告,20世紀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已增加0.6℃,海平面已上升0.1米―0.2米,若再不採取防治措施,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面氣溫將比1990年增加1.4℃―5.8℃,海平面將上升0.09米―0.88米。這對於地勢不高的沿海低洼地區及島嶼國家,將造成嚴重威脅。另外,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及全球氣候,也將造成深遠而不可知的影響。
  • 全球變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脅非洲1/3海岸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8日在此間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全球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有可能威脅非洲三分之一的海岸線,保護好自然資源對非洲至關重要。南非新聞聯合社援引施泰納的話說,據估計,非洲沿海三分之一的地區到本世紀末將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港口、煉油廠等基礎設施會遭到威脅。
  • 生態科普:全球變暖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的第3次評估報告,20世紀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已增加0.6℃,海平面已上升0.1米—0.2米,若再不採取防治措施,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面氣溫將比1990年增加1.4℃—5.8℃,海平面將上升0.09米—0.88米。這對於地勢不高的沿海低洼地區及島嶼國家,將造成嚴重威脅。另外,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及全球氣候,也將造成深遠而不可知的影響。
  • 全球變暖到底有多嚴重,北極熊滅絕、人類水資源減少等等
    全球一旦開始變化,受到傷害的首先就是人類,為什麼這麼說?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能夠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像我們小時候在一片樹林下遊玩,現在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之前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或許正因為如此,讓很多人對樹木亂砍亂伐,讓地球上森林面積越來越少,這也減少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多二氧化碳就直接進入到大氣層中,讓地球上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問題一直在加重,我們也能感覺到夏天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早。
  • 英國氣象局:全球仍在變暖 但速度放緩
    全球變暖威脅海冰英國氣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學家表示,人類活動致全球變暖的證據在過去一年裡變得「更充足」了。在於今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英國氣象局利用9個指標的最新數據告訴人們,全球氣溫在過去10年裡出現了上升。這9個指標包括海冰與積雪的不斷減少、大氣溼度的不斷加大。聯合國(UN)氣候變化談判將於下周在墨西哥坎昆拉開帷幕。英國氣象局是全球領先氣候研究中心之一。該局資深科學家馬特·帕默(Matt Palmer)表示:「從各種指標的觀測結果可以看出,世界在升溫。
  • 你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有多嚴重嗎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強烈的感受到,我們的氣候在逐漸變暖 ,小時候的藍天,白雲,星空似乎早已成為了美好的回憶。你知道全球氣候變暖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危害嗎?隨著全球溫度的逐漸上升,導致冰川融化,企鵝,北極熊失去棲息地。部分低海拔地區將被淹沒,一些國家將沉入海底。青藏高原現目前發現的28種被封印了幾十萬年的新病毒,將很有可能將威脅物種的生存。未來多個物種將由於無法適應過快的氣候變化,而導致瀕危滅絕。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全球變暖致北極熊「登陸」覓食 棲息地受威脅
    北極熊通常在海冰上捕獵,它們的棲息地正因全球氣溫升高發生改變據外媒報導,全球變暖威脅著北極冰圈,同時也讓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學家琳達·科爾莫扎諾表示,他們在加拿大哈得遜灣做了長期研究,結果表明當地生態受全球變暖的影響確實比想像中大。「我們發現當地北極熊吃的更多是陸地上的食物,包括雪雁、雞蛋和馴鹿等。」 科爾莫扎諾說。北極熊一般以食用海豹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為生。它們在海洋冰塊的裂縫處,等待著食物的靠近,然後跳進冰冷的水中捕食。
  • 地球變暖後,海平面會上升嗎?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峻的環境問題,為此,人類已經多次召開「聯合國氣候大會」來商討如何應對全球變暖帶來的各種風險。全球變暖的發生雖然有自然的原因,但是目前人類的普遍共識還是由於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以及對於綠色植被的破壞,導致了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
  •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南極洲保利特島,阿德利企鵝。視覺中國 資料圖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南極與南大洋聯盟(ASOC)駐俄羅斯代表葉連娜·扎爾科娃表示,南極的阿德利企鵝因氣候變暖和磷蝦捕撈麵臨滅絕威脅。扎爾科娃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原因是氣候變化和該地區過度捕撈磷蝦。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因此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只是一個騙局,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雖然不否認太陽活動的減少讓地球不再享有往日的陽光,但全球變暖的事實依然不能改變。
  • 上海、紐約面臨淹沒威脅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多的城市都創造了新的高溫記錄,相信不用小編提大家也都清楚,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是極冷的,但是隨著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已經有些冰川開始慢慢融化了。
  • 研究: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 珍稀鯨魚面臨滅絕威脅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稱,受海洋變暖影響,北大西洋露脊鯨的食物供應鏈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這種鯨魚開始面臨著日趨增加的滅絕風險。報導稱,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從2010年482頭已降至現在的411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