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預計未來數十年間,此類事件造成的損失將不斷上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據瑞再研究院統計,2019年,全球範圍內自然災難和人為災害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460億美元,低於2018年(1760億美元)的損失及過去10年平均損失(2120億美元)。其中,1370億美元由自然災害事件造成,剩餘90億美元源自人為災害事件。
2019年,全球保險業賠付了上述整體損失中的600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事件佔520億美元。2018年整體賠付額為930億美元,過去10年平均水平為750億美元。去年最嚴重的保險行業損失事件發生在日本人口密集的發達地區,包括9月的颱風「法茜」造成70億美元保險損失,10月的颱風「海貝思」又額外帶來80億美元保險損失。
報告指出,極端天氣事件是造成2019年全球整體損失的主要因素,受災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及氣候變化情況也加劇了損失程度。至於去年相關損失較此前有所減少,主要原因是美國未發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重大颶風災害。
報告進一步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以2019年為例,颱風「海貝思」帶來的強降雨引發洪水,莫三比克強熱帶氣旋「伊代」引發風暴潮洪水等事件,均帶來了嚴重經濟損失和人道主義災難。而全球人口增長、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程度上升等因素,還將進一步加劇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損失。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erome Jean Haegeli)認為,氣溫上升對特定天氣災難的確切影響尚難以量化,但其對人類生命和全球經濟都有著極其嚴重影響,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各方應立即行動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