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已經是巨災保險損失第二慘重的一年。瑞士再保險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保險業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保險損失總額估計達到7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10年前6個月損失額290億美元的兩倍多。2011年上半年,僅自然災害理賠額就達到67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70億美元。上半年發生災害對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保險和未保險)接近2780億美元。2011年前6個月,巨災導致約2.6萬人喪生,其中大多數在日本地震中遇難。
瑞士再保險的統計顯示,這已經使得今年成為歷史上損失慘重程度排名第二的一年。這個數字僅低於2005年水平,當年的巨災理賠總額為1200億美元,其中颶風卡特裡娜、威爾瑪和麗塔造成的理賠額達到900多億美元。
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師何思圖(Thomas Hess)指出:「鑑於日本地震造成很多人喪生以及紐西蘭地震的慘痛經歷,2011年毫無疑問將成為又一個非常悲慘的地震年度。對於保險業來說,在巨災理賠方面,2011年已經是歷史上損失第二慘重的年份。另外,美國當前的颶風季節或歐洲代價高昂的冬季風暴所造成的理賠,可能會使全年數字進一步接近2005年創紀錄的1200億美元理賠額。」
此外,瑞士再保險在另外一份報告中稱,過去十年亞太地區總體死亡保障缺口大幅增長至4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缺口則預計在18.7萬億美元。該公司亞洲業務發展主管殷大偉(David Alexander)表示:「我們的研究所覆蓋的全部市場都存在相當大的死亡保障缺口,尤其是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
殷大偉補充道:「瑞士再保險認為,賺錢養家者通常應當擁有相當於其年收入10倍的壽險保障。而按照現有的保障水平,一旦賺錢養家者不幸意外過世,其額度遠不足以為其家庭提供保障。我們已發現的保障缺口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重要機會——死亡保障缺口相當於大約1240億美元的潛在保費。」
瑞士再保險認為,發達和新興市場均存在相當大的死亡保障缺口。當需要保障的部分未被保險或儲蓄完全覆蓋時,就會出現死亡保障缺口。例如,2010年在中國,對於每100美元的保障需求,僅存在12美元的儲蓄和保險覆蓋,從而留下88美元的巨大保障缺口。該研究還計算出了負有贍養義務的工作者的人均保障缺口。在被認為擁有更成熟保險市場的較發達經濟體中,負有贍養義務的工作者的人均保障缺口仍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從高收入和高生活成本中得到解釋。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亞太地區總體死亡保障缺口大幅增長至4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缺口則預計在18.7萬億美元。瑞士再保險的這一研究呼籲壽險行業了解這種需求,並重新考慮如何在壽險方面給予公眾最佳的教育和引導。瑞士再保險全球客戶管理部門主管陶爾樂(Paul Turner)表示:「在中國和印度等人口眾多市場的大型保障缺口意味著驚人的增長機會,但是發展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以及切實有效的銷售渠道對於成功來說至關重要,而且也充滿挑戰。」他指出:「在韓國和新加坡等較成熟市場,增長潛力可能相對有限,但工作人群的巨大保障缺口,已經驅動了面向高淨值客戶群體的保障產品的發展。」
陶爾樂補充道:「消費者的認知缺口對於壽險行業來說是個機會,例如,能夠通過將保險成本與每日一杯咖啡的花費相比較,就純壽險的相對成本和價值對消費者進行更好的宣傳和澄清。」(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