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2021-01-07 新浪財經

原標題: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防控,社會開始思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事件,保險業該如何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近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在線舉辦「新冠疫情與保險業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會」,圍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保險業的應對、國際疫情發展趨勢預判及等進行了研討。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疫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巨大損失,對整個保險行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保險行業應當充分總結和分析疫情帶來的影響,共同探討應對策略與未來的發展之道。

人保財險原執行副總裁王和從風險管理的三個基本要素出發,對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進行了反思與提問。「從風險識別上看,此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現有風險識別技術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在未來風險管理的技術發展中,應注重數據、算法和算力三大能力的提升;從風險評估上看,要加強對『損失冰山』理論以及風險全球相關性的重視,可保利益的灰度理論和鏈化視角或許更加適應現實需求;從風險處置上看,必須打造風險韌性,讓社會具有一定的風險自愈能力,保險業要做好業務可持續管理(BCM)。」

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認為,目前進行流行病保險的創新面臨一定的困難。首先,流行病風險的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因為這裡包含了很多人為因素,建模難度非常大,並且當發生全球流行的疾病時,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是系統性的,難以通過正常的保險體系進行轉移。其次,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財務的穩健性,預計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市場都不會有很高的熱情進行流行病保險的創新。

在陳東輝看來,此次疫情極大地激發了公眾的保險意識,保險公司應當藉此機會發展相對簡單的巨災保險,為日後流行病的巨災保險打好基礎。比如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商業健康保險保費建立專項基金,用以解決流行病發生時醫療資源彈性不足的問題。同時,此次疫情也是推動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的良好契機,應當大力推動醫療健康保險覆蓋面,提高家庭的風險韌性。

對於備受的關注的海外疫情影響,美國風險管理與保險協會董事會董事邱碩透露,此次疫情對於美國保險業本身而言,總體上損失是可控的,行業有充分的資本進行合理賠付。短期內保費不會受太大影響,長期行業總體保費可能會減少,但單位風險的費率可能會增加。他認為,未來保險公司設計保單可能會更加保守,以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韓宋輝)

相關焦點

  • 巨災保險積極發揮經濟補償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13日14時,浙江省相關保險機構已完成查勘理賠案件近915件,已結案和預賠付案件68件,共計賠付424.63萬元。多年來,保險業在持續探索巨災保險制度,積極建立更加完善的巨災保險機制,以發揮保險在損失補償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減輕財政壓力,同時減少受災群眾的損失,為受災群眾撐起經濟補償「保護傘」。
  • 如何發揮農業收入保險在穩定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業風險管理的重要金融手段,在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與農業生產者不斷升級的風險保障需求相比,我國農業保險在對農戶收入的保障及生產積極性的調動等方面,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 好風險與壞風險:保險產品預期回報為何是負的
    保險的預期回報通常為負小王的故事很典型,也提出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買保險?到底該如何評估保險的價值?我們仔細看保險是怎麼運作的。你之所以想買汽車保險,就是擔心開車時可能發生車禍,因為一旦發生車禍,你可能會損壞自己的車、讓自己受傷,也可能給別人帶來損失和傷害,所以說,買保險買的是「安心」,讓你不用開車時總是緊張、不能正常判斷。
  • 科技引領 數據賦能|大象保險田立文與大咖共話保險新趨勢
    會議議程涵蓋保險數位化轉型、車聯網保險技術、醫療健康大數據、智能理賠風控、保險數據可視化、保險智能營銷等熱點話題,行業專家就保險科技行業創新成果和發展走向各抒己見,匯集更多行業智慧,帶動更多優秀企業和人才參與科技改善保險行業。會議共分三大板塊,計22場主題演講、1場晚間脫口秀和1場頒獎晚宴,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保險科技行業盛會。
  • 「生豬期貨」剛剛出爐,「保險+期貨」價格指數保險也落地了
    特別是2018年8月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現貨市場情況發生明顯變化,生豬價格由15元/公斤跌至2019年3月的10元/公斤,隨後大幅反彈,2019年三季度達到近40元/公斤的歷史高位。生豬現貨價格的劇烈波動給產業企業和居民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隨著生豬期貨的上市,將有效幫助生豬養殖產業管理風險。
  • 金融界「最強大腦」共話疫情下全球金融合作新趨勢
    論壇以「疫情衝擊下全球金融合作新趨勢」為主題,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和金融監管機構代表,以及來自銀行、投行、協會等金融業專家學者近300人出席會議,共同推動全球金融合作持續穩步深化。 論壇上,亞洲金融合作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先生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報告(2020)》。
  • 繁星節點匯聚成光,平安人壽攜手羅振宇跨年演講共話保險
    作為首席知識合作夥伴,平安人壽攜手《時間的朋友》與全國網友共話成長,重塑公眾對保險行業、保險業務員社會角色的認知。演講中,羅振宇從當前就業形勢切入,分析保險行業、保險代理人的前景,闡述平安人壽在科技賦能、職涯規劃等方面的優勢,並代表平安人壽邀請社會英才加入,和平安人壽一同傳遞保險的大愛與責任。
  • 發揮保險「減震器」作用 華夏保險保費同比增長35%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總保費84億元,同比增長35%……近日,華夏保險雲南分公司發布「戰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充分發揮保險在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方面的積極作用,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 疫情「黑天鵝」來襲,保險行業的商機與轉機
    諸多商業保險公司在國家提出對確診為「新冠肺炎」等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等這種「醫保先行」的情勢下,還是積極給出了取消就醫限制、取消理賠等待期、擴大綠色就醫通道的服務範圍、簡化理賠流程等寬鬆條件。 「這肯定對普及保險意識有著積極的正面作用,促使人們對未知的對風險有了認知。」張衛群表示。
  • 氣象指數保險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從理論上說,有可能因天氣變化而遭受損失的行業,都可以發展相應的氣象指數保險,如農業氣象指數保險、養殖業氣象指數保險、巨災保險(地震引發的巨災適用於地震指數)等。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研究員姜彤介紹,氣象指數保險是根據客觀氣象數據來決定是否理賠的,科學透明,免去了大工作量核災過程和成本,也免去了在核災過程中保險公司和保戶的爭議,以及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 亞洲保險市場報告2018:網絡風險、自然災害與保險科技
    近些年,保險行業開始將風險模型細化到了各個地區。然而,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的損失分析中可以看到,不同模型對損失預測的結果有所不同:估計結果不斷變化,並伴隨著承保準備金的波動。新技術在這個管理方式鮮有變化的行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幾乎不可能改變保險公司與客戶交流的方式。網絡風險成為各領域的熱議話題,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網絡攻擊開始擾亂大公司(及客戶)的運營。對於客戶和保險公司來說,針對網絡風險的量化仍有困難。市場容量及可覆蓋的保險範圍滯後於客戶的需求,可能導致了迄今為止有限的市場吸納率。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示範條款(2020年...
    通過廣泛調查研究,多輪專家論證會,最終形成《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示範條款(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示範條款修訂版》)。新修訂的《示範條款修訂版》進一步完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轉移新材料的質量風險和責任風險,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各方共話長三角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拍友 寧文武 攝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世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底色是綠色,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  建設綠色長三角,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是重要手段。《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中提出,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 生態補償財稅政策
    對於一些高汙染產品,可以以環境附加稅的形式合併到消費稅中。在開徵環境稅的初期,為易於推行,稅目劃分不宜過細,稅率結構也不宜太複雜。可考慮將現行的水汙染、大氣汙染、工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廢棄物、噪音等收費改為徵收環境保護稅,發揮稅收對環保工作的促進作用。
  • 中國再保險(1508.HK)風險抵禦能力凸顯,業績保持快速發展
    總體來看,今年的新冠疫情對於中再集團利潤產生了一定程度影響,主要由於疫情對公司境外業務影響較大,造成約10.19億元損失,若剔除疫情影響,公司上半年實現稅前利潤43.06億元,同比增長2.7%。疊加各項業務指標整體向好,公司表現出具有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和經營韌性。
  • 泰康在線五周年理賠報告:商業醫療險正發揮醫療費用補償作用
    來源:證券時報近日,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泰康在線發布五周年理賠大數據報告,借健康險理賠數據,從險種、年齡、性別等維度解析風險。報告指出,在重疾險方面,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良性腫瘤、腎病等分別位列出險率前五,治療花銷也比較高。
  •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如何報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範圍及比例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新聞發布會 | 乳山市開展災害民生綜合保險工作 構建「四位一體...
    ●災害民生綜合保險的基本原則 ●01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 強化政府組織推動,引導保險機構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發揮風險顧問、損失評估、防災防損、承保理賠等作用。02因地制宜 突出重點 針對乳山市氣候和自然特點,選擇多發性自然災害加強風險保障;著眼社會管理重點領城,將關係公共安全的重大風險點納入責任保險範圍。
  • 助力新時代保險從業者創夢崛起,i雲保邀行業新知共襄盛事
    12月3日,由i雲保主辦的「2020網際網路保險新知大會暨第二屆保險人節」即將隆重開啟。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杜增良,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社會學副會長彭希哲,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明棋,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等專家及從業者將出席本次會議。
  • 保險如何為城市減災止損 從寧波看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探索和...
    記者查閱應某的理賠卷宗,中心專家集體討論認為,應某的傷口一直未癒合,不排除線頭排異反應,與醫方手術操作也有一定關係,因此,建議醫方一次性賠償各種經濟損失4萬元以內。最終,由保險公司賠付了2.3萬元,雖然與應某8萬元的訴求有差距,但對於這一結果,他表示可以接受,原因簡單:「工作人員道理說得清。」  可見,對於患者而言,更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處理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