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險與壞風險:保險產品預期回報為何是負的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金融其實很簡單】

小王結婚不久,買了車。頭三年,他們老老實實買了汽車保險,但沒有發生過車禍,所以,一直沒有從保險公司得到任何賠付。小王心裡不爽:「怎麼光付錢,沒回報呢?」就決定不再買保險了。他妻子知道後,也沒說什麼,因為感覺確實不合算。可是,從此她開車格外緊張,一看到周圍車多就緊張得神經質似的,開車也時常亂套,就怕撞了別人賠不起。有一天,她還真的撞了別人,車壞不說,兩方人也都住院搶救,不僅家裡錢賠光,還差點坐牢。

保險的預期回報通常為負

小王的故事很典型,也提出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買保險?到底該如何評估保險的價值?

我們仔細看保險是怎麼運作的。你之所以想買汽車保險,就是擔心開車時可能發生車禍,因為一旦發生車禍,你可能會損壞自己的車、讓自己受傷,也可能給別人帶來損失和傷害,所以說,買保險買的是「安心」,讓你不用開車時總是緊張、不能正常判斷。也就是,你開車面對的「壞風險」是:一旦發生車禍,你可能要遭遇很大損失,你希望把這種「壞風險」規避掉。

而你買的汽車保險本身也是一種金融產品,它的支付結構包含不確定性或者說包含風險,因為如果你不發生車禍,保險公司就不會給你任何賠付,所以,保單是否會給你賠付是不確定的;只是對你來說,保險產品包含的風險是「好風險」:你現在付保費買下保單,將來如果發生車禍,就可以得到賠付,等於用現在的錢換未來不確定的賠付。也就是說,保單給你的賠付和你可能遭遇的損失,正好是反過來的,是100%負相關的。所以,通過買保險,把保險所包含的「好風險」跟你承擔的「壞風險」加在一起,使你的總體風險為零。只是這種「好風險」不是免費的,保費就是它的成本。

一般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壞風險」,除了車禍外,還可能生病、失業、創業失敗、親人發生意外、房子起火、旱災水災等等,如果有一些金融產品,不管是保險還是其它金融產品,只要這些金融產品未來的支付結構正好跟我的「壞風險」是負相關的,我就願意花錢去買這種產品,即使這些產品的預期回報為負,我也願意,因為這些產品所包含的風險對我來說,是「好風險」。通過買這些保險產品,讓別人幫我承擔我的「壞風險」。

金融產品的避險屬性與投資屬性

任何金融產品跟我的「壞風險」越是負相關,我要求的回報就越低,甚至是虧本(負回報)也願意,因為越是負相關,這個金融產品帶來的「避險性」就越強、投資屬性就越弱,給我提供的「安心」就越多!小王的故事就證明了「買保險,買的是安心」這個道理。

根據這個道理進一步延伸,即使一種金融產品本身有風險,就像保單一樣,但,如果它帶來的回報跟我的「壞風險」的相關性低,它對於降低我的「壞風險」的價值就大,所要求的預期回報就越低。

這個金融邏輯似乎跟我們以往講的「回報跟風險正相關」的結論相矛盾,但其實不是。因為保險產品很特殊,是針對具體個人的「壞風險」精準設計的,是個人化的,而一般性金融產品,比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等證券,不是針對你個人而來的,它們所包含的風險相對於你的就業風險、創業風險而言是疊加性的,是「雪上加霜」性質的風險。

所以,對你來說,股票等這些金融品種的風險也是「壞風險」,如果要你承擔這些「壞風險」,你當然要求額外的高回報、高補償。也就是,對於疊加性的「壞風險」而言,回報應該跟風險正相關。

那麼,除了保險以外,對於普通投資者,其他有哪些金融產品具備負相關或低相關度的特徵呢?

黃金算是一種,因為人類自古以來就把黃金看成避險資產,即使到了今天,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如此,以至於任何時候世界經濟或者主要經濟體發生危機、出現社會動蕩,股市、債市可能都大跌,但黃金、白銀價格可能猛漲,原因在於,這種時候許多人會把財產往貴金屬轉移,用貴金屬來避險保值。所以,在過去幾十年、上百年的資本市場歷史中,黃金價格總體上跟股市、債市呈負相關性。

也因為這個原因,黃金在很多時候不是真正的投資品,而是半保險品,其預期回報不應該高,甚至有的時候黃金預期回報應該是負的。比如,在經濟平穩、社會穩定、股市欣欣向榮的時候,黃金可能無人問津,價格呈趨勢性下跌或不動,那麼,那種時候,黃金的回報不會有吸引力。但即使是那樣,你也不應該失望,因為黃金本來就不應該只作為投資品來看待,你不應該忘記黃金的保險屬性。

同樣的道理,許多金融衍生品也更多是避險性產品,就像商品看跌期權、股票看跌期權等等,我們不能用這些衍生品是否帶來很高的投資回報,來評估它們的社會價值。這些金融衍生品留到今後再細談。

農產品、肉食品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跟「壞風險」的相關性也很低,原因是不管經濟、社會發生什麼波動,人們還是要吃飯的。尤其是經濟出現危機、社會出現動亂、或者自然災害導致災荒的時候,這些食物類價格反而會大漲。所以,很多投資者和職業基金管理人喜歡持有一些農產品、肉食品等大宗商品期貨,目的不是追求這些東西的高回報,而是看重其低相關性所帶來的避險價值。

所以,並非所有的風險都是壞的,有的風險可能跟你自己承擔的風險正好負相關或低相關,那麼,這些風險是「好風險」,保險產品就是這樣,對這些金融產品,低回報甚至虧本也有市場。

我們今天講的第一個要點是,保險產品的價值是避險,帶來的是「安心」,所以,預期回報可以是負的。「好風險」可以用來對衝「壞風險」,其溢價為負。第二,黃金被習慣看成穩定的價值載體,不受經濟波動、社會動蕩的影響,也不因國界而不同,所以,黃金價格與多類投資市場逆向而行,呈負相關性。由此,黃金是半保險性產品,預期回報偏低甚至也可以有負回報。同樣地,農產品、肉食品價格跟其他風險的相關性比較低,具有降低投資風險的作用。第三,一項金融產品的回報跟投資者自身風險的相關度越低,其避險價值越高,所要求的回報會越低。比如,如果你在金融行業工作,你的投資應該淡化金融股票,而應該多一些跟金融不相關行業的股票,即使其他行業的投資回報低一些也值得。「壞風險」對應高的回報要求,「好風險」對應低回報甚至負回報。

(本文為喜馬拉雅《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講座文本》)

相關焦點

  • 從保險營銷員到「風險管理師」,總共需要「幾步」?
    留存率低、增員難的背後  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壽、太保壽、新華保險四家上市險企的代理人隊伍基本趨於飽和,甚至出現20萬人力的負增長。其中,國壽、太保壽、新華保險三家公司代理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個險方面發展勢頭不減的平安壽略有上升,也僅有5.5%的增幅。
  • 聊聊ABS的投資、回報與風險——資產證券化系列下篇
    相比資產證券化成熟的國家,我國保險機構投資ABS還有很大發展潛力;信託投資證券化產品沒有評級規定,但有投資額度限制;券商資管帳戶主要投資交易所的企業ABS。券商資管投資標準化ABS不受資管新規影響,未來需求將進一步提高。ABS提供的回報能否有吸引力?企業ABS和ABN利差可觀,信貸ABS利差相對較窄。
  • 亞洲保險市場報告2018:網絡風險、自然災害與保險科技
    過去,傳統的財產和責任保險通常被用於覆蓋網絡風險,但保險公司開始明確新的概念,即非網絡安全險產品將不覆蓋網絡風險損失。專業損害賠償只能是短期的解決方案,因為一旦一項嚴重的網絡風險事件發生,將會很快突破保單限額,並涉及到很多非獨立網絡安全險無法覆蓋的領域。日本、菲律賓和中國正在出臺新的監管政策和修改案。
  • 銀監會新規劍指衍生工具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將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
    《規則》要求商業銀行建立健全衍生產品風險治理的政策流程,強化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提高數據收集和存儲能力,確保衍生工具估值和資本計量的審慎性。「低利率環境對保險行業和保險資金運用帶來了現實挑戰,特別是對於長期壽險,一方面由於壽險的長期性,負債成本難以下降,另一方面是低利率和資產荒,每年新增保險資金投資以及大量資產到期資金再投資的需求很大,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配置壓力巨大,存在潛在風險隱患。」陳文輝稱。潛在風險隱患來自兩方面:一是利差損風險,要吸取歷史上利差損風險教訓;二是加大高風險投資。
  • 中國再保險(1508.HK)風險抵禦能力凸顯,業績保持快速發展
    所以這是典型的保險跟醫藥產業的融合的嘗試,目前來說這個產品銷售還是非常好的。現在只是開始階段,保險和醫療醫藥融合還遠遠沒有結束。從保險端來看,在特藥險方面,我們只做到To C,也就是說我們是銷售給一般的客戶,但像G端,比如說市民保,有很多市民保裡面都是有我們特邀險的,並且當地政府是特別歡迎我們。
  • 風險認知,什麼是風險?
    不足以承受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希望能夠儘可能地在風險發生之前。減少其發生的可能性。但積極風險迴避和消極風險迴避對風險認知的能動性不同,對於每一個風險決策者,其心目中都有一個決策方案的評價標準,進而產生不同的風險預期。從風險的偏好性來說。積極的風險迴避者和消極的風險迴避者同屬於風險厭惡者。但兩者對於風險認知的能動性是不同的。
  • 中庚基金丘棟榮:用低估值策略投資高品質公司,追求低風險、高預期...
    ,更重要其實是在追求高的預期收益率;尤其是極端的低估值,其實對應的是極端高的預期回報,這種極端低估值的時候我們的組合恰恰是最具有進攻性的 10. 假設看未來10年這個周期,許多資產的預期回報可能非常差。然而,大家對於當前一批「核心資產」未來的預期是非常高的,包括未來的現金流增長的預期很高,他們也對應了很高的價格,即便這批資產未來的預期增長實現了,也很難有一個很高的回報。 而我們自己的研究,恰恰和市場的理解相反。
  • 東方紅資產管理胡偉: 固收投資如何追求風險可控下的穩健回報?
    這一次的經歷讓我非常重視風險管理固定收益投資一定要匹配客戶需求朱昂:請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管理?胡偉:在東方紅的固定收益產品管理中,我們會更注重控制風險和回撤,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爭取可持續的穩定投資業績。對於風險的控制,並不是意味著保守,而是根據產品定位,做好風險預算管理,最終實現穩健的投資回報。
  • 劉玉珍:罕見災難經歷如何塑造人們的風險感知 | 學術光華
    論文以壽險在家庭金融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來衡量人們對地震風險的感知。那麼,在投資組合的大籃子裡,為什麼獨獨選中壽險呢?人壽保險是一種針對被保險人過早死亡所造成的財務損失的對衝工具。購買人壽保險是人們尋求自我保護並減輕對罕見災難風險的恐懼或不安情緒的一種途徑。
  • 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原標題: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防控,社會開始思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事件,保險業該如何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近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在線舉辦「新冠疫情與保險業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會」,圍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保險業的應對、國際疫情發展趨勢預判及等進行了研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疫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巨大損失,對整個保險行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保險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
    內部風險是指保險機構產品或服務固有的風險,以及業務、財務、人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漏洞所形成的操作風險。外部風險是指客戶自身屬性所形成的風險。保險機構應全面識別和評估風險。    第二節 內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第六條洗錢內部風險評估重點考察產品風險以及與保險業務直接相關的操作風險,包括產品屬性、業務流程、系統控制等要素。
  • 今年回報40倍對衝基金:太多人關注風險的表面而非本質
    同時假設CalPERS的風險緩釋組合由60/40的方式構建,60%的資產配置SPX,40%配置巴克萊債券指數。60/40的資產配置模型是很多美國養老基金採用的業績基準,也是綜合了組合成長性和收益穩定性的典型平衡配置,。實際上60/40組合策略還是在最低7.5%預期回報率(一般養老基金的預期回報率)限制條件下,所能求解出的最優均值-方差資產組合。
  • 三大常見信貸產品的風險轉移矩陣
    本文我們選擇近兩年期間,某銀行資產中的三大貸款產品,分析其資產的風險轉移情況,對比這三者的區別。市面上這常見的三大貸款產品分別是:房貸、經營貸(小微)、個人消費貸這三種產品。一.房貸的風險轉移矩陣房貸是銀行貸款產品中較為優質的資產,因為有抵押物這樣的標的物,房貸產品的貸款期限較其他產品都會長很多,10年跟30年的產品,房貸的利率相對其他產品都會稍微低一些。
  • 保監引導保險產品「賣對人」重視投保人需求適應性
    原標題:保監引導保險機構產品「賣對人」 「保險產品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是你們沒有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在一次行業大會上,面對臺下數十位轄內保險機構高管,一地方保監局領導絲毫不留情面,怒斥當下的「銷售誤導」現象。 這是機構不願觸及的痛點,更是行業久治難愈的頑疾。
  • 【國君策略】收益、風險、因子: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變遷
    再疊加企業年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與地方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加快入市,國內市場投資者結構和風格,將面臨新變化。國內投資者和監管者有必要了解新玩家——海外機構以及長線資金的理念和玩法。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嘗試以《大類資產配置手冊》的產品形式,對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領域的理論前沿、投資實踐和熱點問題作以探討。
  • 知識科普|保險公司到底可以轉移多少風險
    文 | 周健良 我的第179篇原創文章 前言 大家好, 那麼很多人都知道人生的風險可以通過商業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到底我們應該轉讓多少呢?今天就人生會遇到的風險來梳理下,到底可以轉移多少人生問題給到保險公司呢?
  • 母基金周刊: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
    龔詠泉丨母基金周刊特約作者現代資產組合模型與資產配置「風險越大,預期收益越高」,大概是投資從業人員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那麼,如何量化地分析和評估收益和風險呢?顯而易見,如果投資組合中不同資產的收益負相關(舉個例子:石油期貨價格下跌,航空公司的股票通常會上漲,這兩種金融產品的相關係數就是負數,即負相關),即Pi,j為負數,則不難推導出以下結論:Wi2σi2+Wj2σj2+2 WiWjPi,jσiσj<=Wi2σi2+Wj2σj2+2 WiWjσiσj<=(Wiσi+
  • ...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及其現實意義
    龔詠泉丨母基金周刊特約作者現代資產組合模型與資產配置「風險越大,預期收益越高」,大概是投資從業人員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那麼,如何量化地分析和評估收益和風險呢?收益的評估相對容易,無非就是用投資者實際獲得(或預計將獲得)的全部收益除以原始投資的比值。而評估投資風險的量化指標稍微複雜些。
  • 上海保險首創國內單項風險防範技術標準
    「有了這張水災風險地圖,今後的工作更能有的放矢。一方面,可以具有針對性地防災防損、有效控制出險理賠率;另一方面,也可為未來的費率擬定提供數據參照。」日前,人保產險上海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在參加8月中旬召開的「上海市水災風險地圖」系統專題培訓會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