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健良
我的第179篇原創文章
前言
大家好,我是只看數據不說雞湯的安東尼。
首先祝大家2021年快樂,新的一年平安喜樂,闔家平安。說句很土的話那就是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那麼很多人都知道人生的風險可以通過商業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到底我們應該轉讓多少呢?今天就人生會遇到的風險來梳理下,到底可以轉移多少人生問題給到保險公司呢?
風險頻率與損傷
我們先從發生風險的概率和對「我」的損傷程度來看
分為四個區域:
A.低頻低傷害
B.高頻低傷害
C.低頻高傷害
D.高頻高傷害
那麼對於低傷害的風險,我們常常可以自留,就是說我們可以自己承擔這些風險。
但對於損傷程度高的就可以通過風險轉移去覆蓋掉。
人身風險有哪些?
人這一生如果能完美解決以上的5個風險,那麼人的生活基本就沒什麼可以擔心的了。
最嚴重的肯定是:身故
人都沒了,那麼還有啥風險可談
其次:傷殘
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風險,認為傷殘比得病還輕,但實際上傷殘的損傷程度會遠超出疾病的損傷。大多數的較嚴重的殘疾帶來的是終身不可逆的。那麼他除了需要手術費還需要復健的費用還有以及終身的照顧,所以時間跨度是遠超很多大的疾病的。
第三:大的疾病
那麼這裡說的就是會危機人的性命的,也是我們最害怕會碰到的重大疾病。那麼相比小手術,這類疾病的危險程度更高,需要康復時間更長。
第四:小的疾病
這類疾病通常傷害不高且康復治癒程度高,危險程度最低。
最後:變老
變老在實際上危險程度最低,因為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潛在的危險程度也很高,試想年老了最需要的肯定是錢,有錢那麼就不會有危險。但沒錢那麼就是處處都是危險了。
解決途徑
那麼以上五種風險都能通過什麼樣的商業保險來解決呢?
1.身故
要想對衝身故風險的話,最好的非壽險莫屬了。壽險的責任非常的單一隻有身故/全殘責任。針對性對抗身故的風險。
那麼壽險可以分成三種形態:定期壽險、定額終身壽、增額終身壽
定期壽險:顧名思義就是只保一段時間,最大的亮點就是便宜,以30歲男性為例1000元就可以有100萬的保額,保30年。專門用作對衝生活責任大的階段。缺點就是純消費型,滿期無發生那麼等於消費掉了一筆錢。
定額終身壽:保終身,而且額度是從一開始就定好的。優點就是可以終身都有一定的身故保障,但也不是消費型。無論哪個時間段都有現價可退回的,等於即使保障了幾十年之後,依然拿回來的錢還是不會有變少,甚至更多。缺點就是如果要有高額的保障的話需要投入更多。
增額終身壽:同樣是保終身,但身故保額是不定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增長,而且相比定額終身壽來說他現價的增值的會更快,而且身故保額也會水漲船高一路的增加。缺點就是前期身故保障低且投入也是三者裡面啊最高的。
2.傷殘
傷殘責任大多是因為意外事故而導致傷殘,因疾病而傷殘的概率還是較少。但也不是不存在像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處理也是會導致傷殘的,那麼今天就單獨說意外傷殘的風險。
那麼可以按照殘障等級去賠付的是最好的,像斷了一肢或一腿這樣。如果只有全殘保障的意外險是一分不賠的,所以配置意外險的第一要素就是:能不能按傷殘等級賠付?
3.大疾病
要對衝大疾病風險那麼可以考慮重疾險和商業醫療險一起搭配。
醫療險負責解決治病的費用,重疾險負責病後的生活費用支持。
很多人都只考慮重疾險不考慮醫療險,這是個不全面的考慮。因為如果一旦發生非重疾險內的疾病,那麼依然還是需要自己的存款去給付的。但如果想要起碼看得起病的話那麼商業醫療險才是最重要的。
4.小疾病
小的疾病覆蓋了小手術,以及一些意外摔傷、狂犬疫苗注射、骨折包紮等,那麼這些的話可以通過醫療險以及意外門急診來對衝。
那麼這裡說下意外門診診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無需社保先行,及0免賠,100%報銷的。
為什麼?你想下說的是意外,那麼是很難說一定在自己定點的醫院就醫,肯定是就近就醫的,所以無需社保就醫先得很有必要。
5.變老
變老看似是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風險係數很低。但變老其實是一個灰犀牛。
因為很有可能我們還沒開始準備好養老金,人就已經老了。那麼當老的時候最缺的就是錢,已經不夠力氣去換錢了,只能省著用,畢竟不知道還要用多久。
那如果想要對衝長壽風險的話,那麼一份活多久領多久的養老年金是個最好的選擇。
只要每年都活著就會自動打錢,不用想怎麼拿怎麼領。唯一要求就是活著。
寫在最後
其實保險公司並不能完全對衝所有的人身風險,但能轉移絕大部分的風險,而且是有且有效的轉移。所以你擔心啥就選啥就好。
最後如果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歡迎私信聯繫交流。
如果覺得文章寫的不錯
那麼你的轉發就是最好的加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