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妹
來源| 大貓好規劃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拒賠案例:
● 一對雙胞胎寶寶投保媽咪保貝,一個寶寶出生時體重是4.8斤、另一個是5.1斤,投保保額均為80萬。按照合同約定,一旦被保險人確診為白血病,可以雙倍賠付,也就是能賠160萬。後來,體重4.8斤的寶寶不幸得了白血病,但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是媽咪保貝的健康告知裡有一條問了投保時年齡在三周歲及以下的兒童出生時的體重是否低於2.5公斤。
有人說,不就差了0.1公斤嗎,就不賠人家160萬,保險公司這就是故意的吧?!
是保險公司存心刁難嗎?真不是。
健康告知裡問到的所有情況,都是所有投保人必須要如實告知的內容。
如果說,患病後賠錢是保險公司的責任,那麼將自己的情況據實相告就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責任。
《保險法》第十六條,也明明白白寫著: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先說後果。
如果在健康告知環節出了問題,沒做到如實告知會怎樣?
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未如實告知分為兩種性質,一種是「故意」,一種是「重大過失」。
到底是「故意」還是「重大過失」,取決於投保時的心態,是明知故犯、故意而為還是無意之舉。
但後果都是出了事不能賠。
區別就是前者不退還保費,後者可以把之前交的保費退還。
但保費和賠款比,肯定是杯水車薪。
因此,貓妹建議大家,還是要重視健康告知,不要忽略這個環節,或者心存僥倖,覺得不告知也沒啥事兒。
有人要問,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和保險公司問詢的體重只差了0.1公斤,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答案是有。
首先,針對小寶寶投保,都有關於體重和其他出生時是否發生難產、早產之類的問詢。
因為體重、多少周出生,出生過程中的一些風險因素都可能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情況造成影響。
現在的孕婦根本不缺營養,去孕檢,大部分人都會被醫生告誡,要控制體重,要控制寶寶體重,別生出巨大兒。所以,保險公司會格外關注低體重新生兒的風險並不奇怪。
其次,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風險模型。也就是在設計產品時,會選擇自己的風險尺度。
所以,細心的貓友可能會注意到,並不是所有的產品問詢的內容都是相同的。
比如有些針對投保時未年滿3周歲的寶寶詢問,有些針對二周歲以下的寶寶詢問。
比如有些問寶寶出生時的體重是否低於2公斤,有些問的是體重是否低於2.5公斤。
但不管保險公司定在了哪個數值,都代表保險公司的風險邊界在哪兒。
當然,這個邊界值也不是鐵板一塊,保險公司也可以通過核保,來整體判斷被保險人的風險狀況。可能會存在雖然健康告知裡問了出生時體重是否低於2.5公斤,但是最後保險公司也能正常承保的。
但是,要注意,這個權利掌握在保險公司的手中,由保險公司的核保員來判斷,而不是投保人自己給自己「過了」。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如果現在不注意,日後理賠時就可能被拒賠。
就是那些醫生說「問題不大」、「觀察觀察」的「小毛病」。
常見的「小毛病」包括:
各種結節,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 心電圖異常、頭疼、胸疼等; 1、2級高血壓; 各種婦科疾病,如婦科炎症、卵巢囊腫等; 新生兒發育異常,比如發育遲緩、臀紋不對稱等。
就拿臀紋不對稱來說,其實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因為脂肪分布不均勻造成的,但還有一部分寶寶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醫生說「問題不大」、「觀察觀察」,是因為臨床醫學以治療的可能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偏重於對現症的減輕或治癒,而對一些小症狀或體檢值超出常規,只要對患者目前日常生活無影響或影響不大,一般來說都可以先不處理。
而保險公司考慮的則是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現在這些病症都是未來患病風險增加的重要表現。
因此,保險醫學和臨床醫學,並不完全等同。
所以,我們在做健康告知的時候,掌握兩個原則:
① 不要過於主觀,覺得健康告知裡提到的疾病,都不是啥大事兒,就不提了。
如果你的醫院的診斷記錄和體檢報告中出現了,那麼就要告訴保險公司。
同時,也不要自己給自己「加戲」,比如覺得自己最近興致不高,壓力大,就覺得自己有「抑鬱症」。
② 假話一句不說,真話不全說。
這就是告知尺度的問題。
保險公司問了,就說。保險公司沒問到的部分,即便存在也不說。
還是那句話,不要給自己「加戲」,讓核保員不好做的後果很可能就是他讓你「不好過」。
如果想買某類產品,但是發現有不符合健康告知的項目,有幾種解決辦法:
① 換一款產品
就像新生兒體重的問詢,如果4.8斤的這個寶寶投保的是「慧馨安-健康保少兒版」就不會有問題,因為它的健康告知中問的是:
「二周歲以下(含二周歲)您的孩子是否有早產、難產?出生體重是否低於2公斤?出生時是否曾有產傷、窒息等異常情況?」
所以,貓妹常說,最好的產品是什麼?是你能買到的那一款。
② 核保
人的健康情況很複雜,保險公司在幾條健康告知中不能窮舉所有細節,於是會增設核保環節,對有需要的人群進行二次判斷。所以,有些健康問題,在核保過程中可能會給通過。
一般來說,選擇智能核保方便快捷,因為是直接機器審核,小問題直接就過了。
如果複雜問題,機器判斷不來的,再選人工核保。
如果人工核保不過,就會留下拒保或有條件承保的記錄,買其他保險產品時如果問到,你就要告知,所以選人工核保也要慎重,如果拿不準,可以諮詢專業人士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