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保險作為市場化風險管理、社會管理和災害救助機制,近年來通過責任保險、巨災保險等險種,逐步成為政府完善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具。
而寧波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保險創新試驗區,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通過新產品、新模式、新舉措,逐步構建起一張多層次、多險種、多領域的風險保障網。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新聞媒體走進寧波,以深入了解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如何在有限的職權和無限的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在寧波,針對社會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不斷創新保險新產品、新模式,構建起了一張多層次、廣覆蓋、高效率的風險保障網。
在這張保障網的保護之下,寧波市金融辦副主任王勉的感受是:「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
醫責險 「保險+糾紛調處」
從問題入手,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切入口。
「2008年,寧波市因醫療糾紛發生停屍鬧事60件、醫務人員受傷害50人次、依法拘留肇事者38人。『大鬧多賠,小鬧少賠,不鬧不賠』的現象,給職業『醫鬧』以牟利空間,加劇了醫院處理醫療糾紛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3月,寧波市正式實施《寧波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寧波市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副主任邵峰向記者介紹。
根據《辦法》,由人保財險寧波市分公司牽頭,5家保險主體共同出資成立寧波市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負責轄區內參保醫療機構發生的索賠金額在免賠額(1萬元)以上的醫療糾紛處置與醫責險理賠等工作。當年《辦法》正式實施時,寧波當地10家大型公立醫院進行試點,不到一年時間,醫責險全面鋪開。而經過十年時間,寧波已有214家公立醫院、12家民營醫院、1家部隊醫院、695家村級衛生室成為中心的服務對象。目前,更多的民營醫院也迫切想要加入。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事實上,醫院積極加入中心,「理賠」不是關鍵,「糾紛處置」才是關鍵。寧波李惠利醫院醫務科科長陳良坦言:「其實對於醫院來說,看中的不是保險賠償,而是中心提供的服務,把醫療糾紛從院內引到了院外。」
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7年年底,中心共接受參保醫療機構免賠額以上的醫療糾紛案件7901件,其中,處理案件7339件,處理率達到92.89%。而在所有的協商處理的案件中,患方至今無一例提出反悔和異議。
邵峰表示,中心的糾紛處置中最大的亮點是實行了三個轉變,一是雙方協商人員的轉變,賠償金額超過1萬元的,由醫療機構代表轉變為理賠中心的工作人員;二是糾紛處置地點的轉變,由醫療機構內轉移至院外;三是接待方式的轉變,由單次、長時間、不平等的協商轉變為多次、便捷、平等、充分的溝通和協商。
在中心,記者見到了前來處理糾紛的應某。「去年在醫院做完手術後,一年了傷口還發炎、流膿水,手術縫合線頭外露,疼的要命,不但不能幹活,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應某說,「我開始也不知道這個地方,但醫院說1萬元以上的賠償需要到這裡來,我就來了。」接待他的是中心查勘一處的董根達,在中心工作十年的他,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社會工作者,一方面,要熱情接待,平復患者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要向患者詳細解釋,保證公平公正。
記者查閱應某的理賠卷宗,中心專家集體討論認為,應某的傷口一直未癒合,不排除線頭排異反應,與醫方手術操作也有一定關係,因此,建議醫方一次性賠償各種經濟損失4萬元以內。最終,由保險公司賠付了2.3萬元,雖然與應某8萬元的訴求有差距,但對於這一結果,他表示可以接受,原因簡單:「工作人員道理說得清。」
可見,對於患者而言,更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處理態度。「以前,醫療糾紛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處理,其公正性屢遭質疑,非訴訟處理途徑不暢通,而中心的建立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邵峰表示。
對於政府而言,中心還發揮了另外一項重要作用,即對醫療糾紛的預防。「醫療糾紛重在預防。」據邵峰介紹,在每年由寧波市衛計委主持召開的當地醫政工作會議等相關會議上,中心都會對當年度參保醫療機構發生的重大糾紛案件進行剖析講解;同時,對診療中帶有共性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規範診療起到一定的作用。
電梯險 「保險+維保管理」
醫療糾紛重在預防,分布在城市各處的潛在風險,亦是如此。比如,商場、地鐵、住宅、寫字樓中人們接觸最為頻繁的電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由於責任主體複雜,涉及到生產、使用、維保、物業等多個主體,往往存在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容易產生各類糾紛。
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8月,全國首個電梯綜合管理保險在寧波落地。
不過,解決糾紛的方法是賠償,更重要的是預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電梯維保是保障安全使用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維保市場透明度低,低價惡意競爭突出,高質量維保難以保障。但隨著電梯總量特別是老舊電梯數量的不斷增加,電梯安全管理的任務和難度相應加大。
因此,人保財險在設計電梯安全責任險之初,就設計了「保險+維保服務」機制。
在每部電梯日常保養的關鍵環節,如機房、轎廂、轎頂、井道、底坑等多個部位安裝晶片,倒逼維保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完成維保工作,並將維保過程上傳至該公司研發的「電梯衛士」手機APP系統。保險公司作為電梯安全風險的管理方、監控方和保障方,可主動控制風險和開展風險預防工作,督促維保單位執行統一嚴格的標準,監控運行風險並及時處理。
「以往,維保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對電梯開展日常維保,但工作具體是怎麼開展的,是不是每一項都做到位了,我們心中其實沒底。」榮安物業公司項目經理陸光道對記者表示,現在,投保電梯安全綜合保險後,保險公司通過「保險+服務」的模式,對電梯維保單位的日常維保工作進行監督,維保人員必須保質保量完成每一步工作,整個維保過程更加規範。
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總經理洪糧鋼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今年4月11日上午,「電梯衛士」後臺審核人員在日常對上傳的維保記錄審核過程中發現,寧波北侖金城花園小區電梯張緊輪裝置存在張緊輪開關失效等問題,部分張緊輪開關所在底坑安全迴路疑似被短接,這直接關係到限速器裝置在發生故障時是否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後臺管理人員確認該隱患後當即聯繫維保單位負責人和現場維保人員,要求維保人員即刻實施整改。下午,電梯安全綜合保險項目小組人員到現場對整改情況進行現場督導,同時,提出對部分老舊的張緊輪整體更換建議並做現場整改項目記錄。通過後臺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電梯存在的隱患,真正做到電梯安全管理的「事中風險防控」。
數據顯示,「電梯衛士」系統監督41305次電梯維保,其中,因不符合合同要求而發回重做854次。平均每部電梯的維保時間從一開始的35分鐘,提高到59.72分鐘。小區反饋也表明,電梯故障率明顯降低,最高下降60%以上。
城房險 「保險+動態監測」
「與以往的保險不對風險發生頻率產生影響不同,在寧波,保險創新則有效降低了風險的發生率。」寧波市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混凝土柱破損嚴重、保護層脫落……由於地質、氣候等多方原因,寧波老城區有不少老舊房屋面臨倒房危險。記者來到寧波鄞州區方莊新村,這裡的老舊住宅鋼筋鏽脹、保護層脫落現象隨處可見,家住一樓的一位女士向記者指出自家陽臺房梁上的裂紋,表示出深深的擔憂。
2015年6月,全國首例城鎮住房保險在寧波落地。這一次,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採用了「保險+動態監測」的模式。2016年2月,寧波市鄞州區城鎮住房納入房屋安全動態監測系統。3月,監測中發現集市港鎮元禾村向陽新村2幢豎向結構裂縫;5月,跟蹤監測中發現裂縫有擴張趨勢,該公司向住建部門、街道發出預警,後通過加固方式將風險排除。
洪糧鋼表示:「動態監測服務的引入,填補了事前風險敞口,而且,將監測與保險保障捆綁,使保險公司具有天然內在動力,嚴格執行監測標準。此舉使城鎮住房安全的每個風險節點都有了處理方案,形成了閉環式風險管理體系,並且隨著數據的積累,能形成城鎮老舊房屋管理的長效機制。」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當前總承保面積374億平方米,已投保房屋2.4億幢,寧波市近30戶群眾受益;監測機構巡檢房屋16108幢,截至2018年7月,共巡檢251億次,發現異常點19億處,應急加固處置103起,切實起到了風險減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保險一旦介入社會治理,就不再是純粹被動提供補償,而是承擔了管理職責,也改變了政府左右為難的情況,對整個社會治理體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好的抓手。」 王勉希望,讓保險在寧波成為一個基礎設施類的存在,百姓日常生活背後均有保險為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