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如何為城市減災止損 從寧波看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探索和...

2021-01-12 金融界

  編者按 保險作為市場化風險管理、社會管理和災害救助機制,近年來通過責任保險、巨災保險等險種,逐步成為政府完善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具。

  而寧波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保險創新試驗區,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通過新產品、新模式、新舉措,逐步構建起一張多層次、多險種、多領域的風險保障網。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新聞媒體走進寧波,以深入了解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如何在有限的職權和無限的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在寧波,針對社會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不斷創新保險新產品、新模式,構建起了一張多層次、廣覆蓋、高效率的風險保障網。

  在這張保障網的保護之下,寧波市金融辦副主任王勉的感受是:「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

  醫責險 「保險+糾紛調處」

  從問題入手,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切入口。

  「2008年,寧波市因醫療糾紛發生停屍鬧事60件、醫務人員受傷害50人次、依法拘留肇事者38人。『大鬧多賠,小鬧少賠,不鬧不賠』的現象,給職業『醫鬧』以牟利空間,加劇了醫院處理醫療糾紛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3月,寧波市正式實施《寧波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寧波市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副主任邵峰向記者介紹。

  根據《辦法》,由人保財險寧波市分公司牽頭,5家保險主體共同出資成立寧波市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負責轄區內參保醫療機構發生的索賠金額在免賠額(1萬元)以上的醫療糾紛處置與醫責險理賠等工作。當年《辦法》正式實施時,寧波當地10家大型公立醫院進行試點,不到一年時間,醫責險全面鋪開。而經過十年時間,寧波已有214家公立醫院、12家民營醫院、1家部隊醫院、695家村級衛生室成為中心的服務對象。目前,更多的民營醫院也迫切想要加入。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事實上,醫院積極加入中心,「理賠」不是關鍵,「糾紛處置」才是關鍵。寧波李惠利醫院醫務科科長陳良坦言:「其實對於醫院來說,看中的不是保險賠償,而是中心提供的服務,把醫療糾紛從院內引到了院外。」

  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7年年底,中心共接受參保醫療機構免賠額以上的醫療糾紛案件7901件,其中,處理案件7339件,處理率達到92.89%。而在所有的協商處理的案件中,患方至今無一例提出反悔和異議。

  邵峰表示,中心的糾紛處置中最大的亮點是實行了三個轉變,一是雙方協商人員的轉變,賠償金額超過1萬元的,由醫療機構代表轉變為理賠中心的工作人員;二是糾紛處置地點的轉變,由醫療機構內轉移至院外;三是接待方式的轉變,由單次、長時間、不平等的協商轉變為多次、便捷、平等、充分的溝通和協商。

  在中心,記者見到了前來處理糾紛的應某。「去年在醫院做完手術後,一年了傷口還發炎、流膿水,手術縫合線頭外露,疼的要命,不但不能幹活,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應某說,「我開始也不知道這個地方,但醫院說1萬元以上的賠償需要到這裡來,我就來了。」接待他的是中心查勘一處的董根達,在中心工作十年的他,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社會工作者,一方面,要熱情接待,平復患者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要向患者詳細解釋,保證公平公正。

  記者查閱應某的理賠卷宗,中心專家集體討論認為,應某的傷口一直未癒合,不排除線頭排異反應,與醫方手術操作也有一定關係,因此,建議醫方一次性賠償各種經濟損失4萬元以內。最終,由保險公司賠付了2.3萬元,雖然與應某8萬元的訴求有差距,但對於這一結果,他表示可以接受,原因簡單:「工作人員道理說得清。」

  可見,對於患者而言,更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處理態度。「以前,醫療糾紛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處理,其公正性屢遭質疑,非訴訟處理途徑不暢通,而中心的建立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邵峰表示。

  對於政府而言,中心還發揮了另外一項重要作用,即對醫療糾紛的預防。「醫療糾紛重在預防。」據邵峰介紹,在每年由寧波市衛計委主持召開的當地醫政工作會議等相關會議上,中心都會對當年度參保醫療機構發生的重大糾紛案件進行剖析講解;同時,對診療中帶有共性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規範診療起到一定的作用。

  電梯險 「保險+維保管理」

  醫療糾紛重在預防,分布在城市各處的潛在風險,亦是如此。比如,商場、地鐵、住宅、寫字樓中人們接觸最為頻繁的電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由於責任主體複雜,涉及到生產、使用、維保、物業等多個主體,往往存在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容易產生各類糾紛。

  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8月,全國首個電梯綜合管理保險在寧波落地。

  不過,解決糾紛的方法是賠償,更重要的是預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電梯維保是保障安全使用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維保市場透明度低,低價惡意競爭突出,高質量維保難以保障。但隨著電梯總量特別是老舊電梯數量的不斷增加,電梯安全管理的任務和難度相應加大。

  因此,人保財險在設計電梯安全責任險之初,就設計了「保險+維保服務」機制。

  在每部電梯日常保養的關鍵環節,如機房、轎廂、轎頂、井道、底坑等多個部位安裝晶片,倒逼維保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完成維保工作,並將維保過程上傳至該公司研發的「電梯衛士」手機APP系統。保險公司作為電梯安全風險的管理方、監控方和保障方,可主動控制風險和開展風險預防工作,督促維保單位執行統一嚴格的標準,監控運行風險並及時處理。

  「以往,維保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對電梯開展日常維保,但工作具體是怎麼開展的,是不是每一項都做到位了,我們心中其實沒底。」榮安物業公司項目經理陸光道對記者表示,現在,投保電梯安全綜合保險後,保險公司通過「保險+服務」的模式,對電梯維保單位的日常維保工作進行監督,維保人員必須保質保量完成每一步工作,整個維保過程更加規範。

  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總經理洪糧鋼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今年4月11日上午,「電梯衛士」後臺審核人員在日常對上傳的維保記錄審核過程中發現,寧波北侖金城花園小區電梯張緊輪裝置存在張緊輪開關失效等問題,部分張緊輪開關所在底坑安全迴路疑似被短接,這直接關係到限速器裝置在發生故障時是否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後臺管理人員確認該隱患後當即聯繫維保單位負責人和現場維保人員,要求維保人員即刻實施整改。下午,電梯安全綜合保險項目小組人員到現場對整改情況進行現場督導,同時,提出對部分老舊的張緊輪整體更換建議並做現場整改項目記錄。通過後臺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電梯存在的隱患,真正做到電梯安全管理的「事中風險防控」。

  數據顯示,「電梯衛士」系統監督41305次電梯維保,其中,因不符合合同要求而發回重做854次。平均每部電梯的維保時間從一開始的35分鐘,提高到59.72分鐘。小區反饋也表明,電梯故障率明顯降低,最高下降60%以上。

  城房險 「保險+動態監測」

  「與以往的保險不對風險發生頻率產生影響不同,在寧波,保險創新則有效降低了風險的發生率。」寧波市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混凝土柱破損嚴重、保護層脫落……由於地質、氣候等多方原因,寧波老城區有不少老舊房屋面臨倒房危險。記者來到寧波鄞州區方莊新村,這裡的老舊住宅鋼筋鏽脹、保護層脫落現象隨處可見,家住一樓的一位女士向記者指出自家陽臺房梁上的裂紋,表示出深深的擔憂。

  2015年6月,全國首例城鎮住房保險在寧波落地。這一次,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採用了「保險+動態監測」的模式。2016年2月,寧波市鄞州區城鎮住房納入房屋安全動態監測系統。3月,監測中發現集市港鎮元禾村向陽新村2幢豎向結構裂縫;5月,跟蹤監測中發現裂縫有擴張趨勢,該公司向住建部門、街道發出預警,後通過加固方式將風險排除。

  洪糧鋼表示:「動態監測服務的引入,填補了事前風險敞口,而且,將監測與保險保障捆綁,使保險公司具有天然內在動力,嚴格執行監測標準。此舉使城鎮住房安全的每個風險節點都有了處理方案,形成了閉環式風險管理體系,並且隨著數據的積累,能形成城鎮老舊房屋管理的長效機制。」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當前總承保面積374億平方米,已投保房屋2.4億幢,寧波市近30戶群眾受益;監測機構巡檢房屋16108幢,截至2018年7月,共巡檢251億次,發現異常點19億處,應急加固處置103起,切實起到了風險減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保險一旦介入社會治理,就不再是純粹被動提供補償,而是承擔了管理職責,也改變了政府左右為難的情況,對整個社會治理體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好的抓手。」 王勉希望,讓保險在寧波成為一個基礎設施類的存在,百姓日常生活背後均有保險為其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2020寧波十佳保險服務團隊」投票開始了!就差你一票
    在寧波,有5萬人從事著保險業
  • 財聯社保險早會|寧波銀保監局|保險|財產保險公司|工銀安盛人壽|...
    海外保險NTUC Income 擴大低收入家庭小額保險計劃IFMISEcclesiastical為服務教育機構類客戶推出線上中心John Hancock與亞馬遜達成戰略合作政策方向1、寧波、湖北、山西三地銀保監局局長將換任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科技驅動保險行業數位化、生態化發展」2020滬上保險業創新服務...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19日,由《文匯報》聯合上海財經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 滬上保險業創新服務評選頒獎典禮暨科技驅動保險行業數位化、生態化發展」論壇。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鍾明教授、文匯報相關負責人高建珂先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嚴巍先生等嘉賓出席了活動。論壇上,高建珂先生、嚴巍先生先後致辭、演講。嚴巍先生在演講中指出: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國際競爭更加突出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科技創新天然需要冒險精神,需要合理的分散和分擔風險,而保險行業天然具有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功能。
  • 曹海峰:進一步完善城市安全治理體系
    進一步完善城市安全治理體系從治理主體角度看,需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高校科研院所支撐、金融保險輔助、公眾參與」的城市安全治理體系。首先,城市安全具有明顯的公共產品屬性,因此,「政產學研金」幾方面主體之間,須以政府為主導。
  • 巨災保險積極發揮經濟補償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13日14時,浙江省相關保險機構已完成查勘理賠案件近915件,已結案和預賠付案件68件,共計賠付424.63萬元。多年來,保險業在持續探索巨災保險制度,積極建立更加完善的巨災保險機制,以發揮保險在損失補償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減輕財政壓力,同時減少受災群眾的損失,為受災群眾撐起經濟補償「保護傘」。
  • 四川銀保監局局長陳育林:巨災保險制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原標題:《中國金融》|巨災保險制度探索作者:陳育林(四川銀保監局局長)商業保險服務巨災風險應對、運用市場手段化解巨災風險,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也是保險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點之一。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保險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疫情後,金融管理部門實施了普惠定向降準等多項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強化普惠金融服務。保險科技通過提高客戶覆蓋面,降低經營成本等方面,在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保險科技可提升客戶群體需求的覆蓋率和服務可得性。
  •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 保險業「十四五」發展藍圖躍出
    「保險業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全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昨日舉行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談及「十四五」時期保險業發展重點時如是表示。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對接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的養老服務需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發展普惠性農業農村保險?
  • 我市與中國太平洋保險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加深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促進金融保險業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共同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根據協議,中國太平洋保險將把天津作為重點支持城市,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和多元化平臺優勢,更好地為天津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 讓城市更宜...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後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以推進『健康寧波』為例,我們加強現代化監測體系建設和推廣使用公筷等文明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抓好城市治理的關口。」
  • 新華保險「保險+公益+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全國保險業助力...
    近日,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論壇上發布全國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100個典型案例新華保險「保險+公益+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讓人民過...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後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以推進『健康寧波』為例,我們加強現代化監測體系建設和推廣使用公勺公筷等文明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抓好城市治理的關口。」
  • 第四屆中國保險業人才發展高峰會在京舉辦 人力資源是金融業發展的...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 新價值 新人才」為主題,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支持和指導下,來自中保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內外知名經濟金融研究機構、著名高校的權威專家與保險業人力資源、教育培訓領域的300餘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保險行業的人才發展和培養,尋求新時代下人才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思路。
  • 銀保監會黃洪:繼續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 推動中新合作向縱深...
    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銀保監會將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繼續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推動中新合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進一步深化合作,擴大開放。「我們歡迎在風險管控、養老金管理、消費金融、財富管理、健康保險等方面具有專長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同時支持中資金融機構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穩妥走出去。」  二是大力支持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建設。
  • 同盾陳蕾談保險業線上轉型:人工智慧重塑其核心業務
    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深刻轉型的關鍵時期,從相對粗放的經營模式逐步過渡到相對科學、精細、理性化的發展模式。充滿創新的新型技術,以管理風險為己任的傳統保險行業,兩者不斷碰撞、融合,為保險業的變革與進步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保險業數位化轉型進程進一步加快,未來,保險+科技必將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賦能成為保險業的關鍵詞。
  • 城市性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要做好市域社會治理,一是抑負揚正,以人民性統領城市性,使人民性貫穿「以空間管理為起點、以經濟管理為基礎、以社會治理為重點、以組織管理為保障」的全過程;二是化整為零,以結構化破解碎片化,整合市域社會治理領導機構,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三是賦權增能,增強市域和基層行動主體權能,城市政府要做社會建構的使動者、促動者,培育現代公民和社會,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 政策七重奏:政府砸下的千億級大單 保險業準備好了嗎?
    屢次陷入「疫苗之殤」的中華民族,終於在疫苗全流程生命周期風險管理上,邁出了通過立法促進社會共治的重要一步。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在疫苗全流程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上,國家更加注重市場機制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發揮。
  • 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數據「說話」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藉助衛星遙感技術,保險業可以有效提升服務效率,減少因權責劃分不清晰而產生的保險糾紛。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已初步顯現成效。記者了解到,平安產險是國內率先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建工程保險項目的保險機構,其已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不同區域不同承保標的進行測量。
  • 大象保險:網際網路保險的探路者
    網際網路思維如何優化傳統的保險業 大象保險創始人楊喆介紹道,從廣義上看,早在2000年,泰康保險、平安保險等公司就開始設立網站,嘗試做保險在線銷售但是發展的比較緩慢。即便是現在,大眾所接觸的網際網路保險依然停留在是網上銷售平臺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