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2021-01-08 艾瑞網

新冠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加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在1月7日眾安保險「保險新基建、數字新生態」為主題的開放日上致辭表示,在國家「新基建」浪潮推動和疫情背景下,保險業掀起了數位化高潮。

王玉祥認為,新型數位化保險生態在促進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他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保險生態數位化加速

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行業發展表現出三大趨勢。

首先是數字驅動趨勢加速。保險業依靠對歷史風險的統計分析來識別和分散風險的模式已逐步被運用大數據建模對風險進行高精度、寬維度及時識別所代替。保險行業內外數據開放、共享與流動將愈加活躍,數據管理和應用模式將不斷革新。

其次是跨界場景融合創新。物聯網與保險場景的需求有著天然的契合,融合應用越發深入和廣泛,進一步覆蓋保險保障需求範圍。同時,保險場景與技術進步、模式創新有效融合,凸顯科技創新的核心價值,保險業務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第三是行業合作互惠共贏。保險公司初期採取與創業公司、科技公司等開展合作來提升保險服務內在價值。現在,保險公司之間也正逐步由競爭轉向合作,共同應對轉型挑戰與創新變革風險,實現合作共贏發展。

保險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疫情後,金融管理部門實施了普惠定向降準等多項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強化普惠金融服務。保險科技通過提高客戶覆蓋面,降低經營成本等方面,在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首先,保險科技可提升客戶群體需求的覆蓋率和服務可得性。保險科技使保險消費者對物理網點的依賴減少,通過線上渠道,可為農民、小微企業、低收入者和生活在偏遠地區和農村的人群提供保險服務。

其次,保險科技能夠為客戶群體設計和提供更豐富的保險產品。保險業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以更精準地為消費者設計和提供一系列成本低、可獲得性高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第三,保險科技有助於提升普惠金融發展的商業可持續性。創新能夠降低保險機構的經營成本,擴大了產品的可適用範圍。同時,保險科技公司和保險機構的合作能夠使雙方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既在技術、分析效率方面進行互補,又在風險管理、金融產品等方面相互助益。

紮實推進保險科技創新和應用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出臺了《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要求行業把握科技快速發展並積極賦能保險業這一時代紅利,讓網際網路保險在全面普惠、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玉祥建議,保險業應主動和科技企業加強合作,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有效防範全口徑科技風險,確保保險科技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一,要不斷深化全行業對外合作。保險業要積極主動與相關科技企業共建溝通合作平臺,深化共識,匯聚各方力量探索和嘗試創新技術在保險行業的落地應用,共同構建保險科技生態圈,促進保險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第二,要繼續推進全領域協同創新。保險業要把握科技創新驅動這一根本動力,推動保險產品、服務、經營、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圍繞資金、人才、組織架構等,加大對保險科技創新的投入,切實增強行業創新變革的能力。

第三,要有效防範全口徑科技風險。與傳統金融相比,金融科技的風險更具隱蔽性、傳染性和廣泛性。科技創新應用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眾多,可能帶來很多風險。因此,保險業要時刻關注、有效防範和穩妥處置保險科技風險,確保保險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

第四,要持續助推全社會普惠金融。保險業要積極拓展數據信息來源,利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通過提高服務可獲得性,提供創新性和低成本的保險產品與服務,豐富保險生態的系統多樣性,提升保險服務的商業可持續性。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飛速發展,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穩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鏈條更加順暢,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場景,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一帶一路」論壇上進一步強調金融科技創新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鼓勵建立金融業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技術規範,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滲透。在此政策背景下,建設銀行率先觸發內核,聚合運用全行資源,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銀行業務,致力於將普惠金融打造成建設銀行的戰略高地和業務增長極,推動我國普惠金融迎來發展新生態。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普惠金融的目標是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本文分別以這三大目標作為指引,分析金融科技發展對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一)金融科技能夠提升普惠金融覆蓋率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實踐中我們發現,面對遍布全國的普惠客戶,我們通過增設更多普惠客戶經理進行業務對接的方式極大增加了人力成本,而這也使得金融機構難以有效擴展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等長尾客戶,設立專業網點或團隊成本巨大,難以維持商業可持續性。
  • 從提升普惠金融能力視角看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
    從這個邏輯出發,金融作為經濟的鏡像,中小微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暢通貨幣政策傳導和強化中小微企業流動性支持的雙重目標下,商業銀行通過數位化轉型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的路徑選擇可以概括為:依託數位化技術,以系統性創新為抓手,以平臺化、數位化和普惠化為目標,搭建基於數據和算法的場景生態,打造技術和業務雙螺旋驅動的金融服務體系。
  • 五年規劃收官之年:普惠金融要堅持「土裡刨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這對普惠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間,中國普惠金融之路應如何走?《建議》提出的要求應如何有效實施?來聽聽業界人士怎麼說。「最後一公裡」緣何顯得格外長?
  • ...中國農村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與商業機構代表如何發聲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陳元,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安徽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鍾園等應邀出席並做了精彩發言。
  • 普惠金融新「內核」:分層與聚合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後,國內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與質效均顯著提升,信息不對稱、企業押品不足等融資痛點悉數緩解。這背後有監管未找到索引項。的指引與鼓勵,有傳統金融機構自身轉型需要。也有更多類型機構的創新,將普惠金融的版圖繪製得更為細緻。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12月6日將在漢召開,15家險企巨頭帶500億元支持武漢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大會將在12月6日召開,屆時,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相關機構的領導專家以及保險機構高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保險創新發展的重大課題,以實際行動助力武漢經濟發展。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15家險企巨頭將在武漢投下500億元,支持武漢高質量發展。
  • 新華保險「保險+公益+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全國保險業助力...
    近日,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論壇上發布全國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100個典型案例新華保險「保險+公益+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項目入選。
  • 宜信普惠:金融科技鑄造美好未來
    成都作為國家西部經濟重鎮,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作為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實踐的傑出代表在本次論壇輸出的諸多創新案例,為論壇提供了更多的實戰資料,豐富了論壇的成果和內涵。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整個金融業態的改變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企業代表,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在「數據與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圓桌論壇上表示:「金融是百業之首,金融興百業興。金融科技的核心邏輯是利用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加普惠、更加高效、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大價值。
  • 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原標題: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許可  摘要  科技正在改變金融領域的面貌,以深刻的方式增加了獲取金融服務的途徑。這些變化歷經數年,幾乎影響了世界上所有國家。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技術為數字金融服務創造了新機遇,既加速和提升普惠金融,又疏遠社會距離和控制對策。
  • 2020重慶中新金融論壇:綠色金融助力陸海新通道綠色發展
    11月24日上午,2020中新金融峰會「綠色金融助力陸海新通道綠色發展」專題會議在重慶來福士洲際酒店舉行,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科技大學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勇傾情主持,星展銀行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陳淑珊、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行副行長謝雯、緬甸協力銀行董事總經理顧問廖志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德勤資深顧問簡耀強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6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多位監管人士圍繞當前保險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予以發聲。保險業服務新發展格局應聚焦五大方面「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險業要聚焦五大領域,全力服務新發展格局。」銀保監會總會計師馬學平表示。
  • 中國互金協會李倩:行業協會已成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充分體現了對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的科技支撐作用;深入開展金融科技前沿研究,組織成立了金融科技、移動金融、網際網路保險、網絡與信息安全等11個專委會及區塊鏈研究工作組;大力推動金融科技領域標準化建設,以金融風險防控和消費者保護為切入點,組織制定了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披露、資金存管、合同要素等標準,並通過檢測認證手段推動實施。
  • 「科技驅動保險行業數位化、生態化發展」2020滬上保險業創新服務...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19日,由《文匯報》聯合上海財經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 滬上保險業創新服務評選頒獎典禮暨科技驅動保險行業數位化、生態化發展」論壇。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鍾明教授、文匯報相關負責人高建珂先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嚴巍先生等嘉賓出席了活動。論壇上,高建珂先生、嚴巍先生先後致辭、演講。嚴巍先生在演講中指出: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國際競爭更加突出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科技創新天然需要冒險精神,需要合理的分散和分擔風險,而保險行業天然具有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功能。
  • 2020年第五屆時代金融金桔獎(上)
    現揭曉公開評選產生的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獎、社會責任金融機構獎、專業服務金融機構獎、最佳財富管理機構獎、最佳風控金融機構獎、最佳應用場景獎、最佳金融科技服務獎、最佳價值創新金融機構獎、最佳普惠金融服務獎以及家庭財富首選保險產品獎獲獎者名單。
  • 唐山市保險行業協會舉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2019年度保險業人身...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小裴)12月26日上午,唐山市保險行業協會在人保財險唐山市分公司,舉辦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2019年度唐山市保險業人身保險服務標兵表彰大會。  經公司內部評審、工作組審核及協會微信平臺公示,此次活動最終評選出84名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為「2019年度唐山市保險業人身保險服務標兵」。會上,唐山市保險行業協會壽險工作委員會主任徐世華宣布了認定結果,並對84名標兵進行了表彰;標兵代表侯俊傑以「服務為先,雙成為根」為主題進行了發言。
  • 眾安科技總經理助理田海江:助力銀行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增長大腦
    在活動第二日的「數字驅動普惠金融新時代」論壇上,眾安科技總經理助理田海江發表了《助力銀行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增長大腦》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談到這個具體的話題、產品之前,我想先分享對於整個金融科技,特別是銀行保險業科技發展態勢的分析。  我們看到一個直觀的柱狀圖,無論時間怎麼變,銀行業的科技投入絕對值永遠是大於保險業的。在2019年的時候中國金融機構技術資金總投入大於1700億,這其中銀行就佔據了接近70%。
  • 財聯社保險早會|寧波銀保監局|保險|財產保險公司|工銀安盛人壽|...
    政策方向寧波、湖北、山西三地銀保監局局長將換任行業動態銀保監會:二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小幅下降保險業協會:上半年網際網路財險保費收入371.12億元同比下滑2.73%險微鏡|九家頭部大型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大增,保險成貢獻主力,銀保渠道重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