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收官之年:普惠金融要堅持「土裡刨食」

2020-12-05 中國政協

僅僅用了5年時間,普惠金融這一名詞變得家喻戶曉。

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6年,人民銀行代表中國擔任GPFI輪值主席國,將數字普惠金融列為一項重要議題,牽頭推動出臺《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在該領域推出高級別指引性文件,為各國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借鑑和參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這對普惠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間,中國普惠金融之路應如何走?《建議》提出的要求應如何有效實施?來聽聽業界人士怎麼說。

「最後一公裡」緣何顯得格外長?

截至目前,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但也必須看到,普惠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還面臨難點、痛點和堵點。

「我的老家是產糧大縣。今年9月,我專門回了趟老家,走家串戶,和老鄉進行交流、座談,也到田間地頭、養殖場和老鄉進行了現場交流,還走訪了當地的基層金融機構和地方領導幹部、金融監管部門。」11月12日,在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與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中國銀行保險報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這樣表示。在他看來,總體來說,大家對普惠金融助力「三農」高度重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現實的問題同樣不少。

王兆星發現,一方面,大多數的種植、養殖農戶感到仍然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另一方面,當地的基層銀行業金融機構卻有資金貸不出去,這使得農戶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並存、農戶想要貸與銀行不敢貸並存。

「在下一步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認為,關鍵一點是銀行要解決它的風控問題,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使那些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支持。一個關鍵問題是銀行要利用風控的技術、工具、手段,來解決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問題。」王兆星這樣說。同時,他提出,要解決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激勵、評價、獎懲、問責體系,為普惠金融對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另外,農民、農戶和種植戶也要提高自己的集約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提升自己抵禦自然災害、抵禦市場波動的風險能力。這方面,保險也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也應為銀行進行更好的風控,為小微企業、農民獲得貸款提供更多支持與便利。」王兆星這樣建議。

王兆星還建議,金融監管部門應督促基層銀行金融機構回歸本原、專注主業,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為種植戶、農戶、小微企業服務,聚焦融資難點,實現支持、指導當地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更好地加大普惠金融的發展。

擁抱市場 持續優化社會信用體系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剛提出的時候,有好多人打電話問我什麼是普惠金融,這個概念在教科書裡並沒有。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和探討,普惠金融已深入人心,也已成為金融體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看來,普惠金融在過去5年中取得的成績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即普惠金融的體系更加健全了,覆蓋面繼續擴大,產品和服務手段多樣化,消費者素質提升。

李揚同時表示,處於發展進行時中的普惠金融,其在中國的實踐,還需要以進一步的改革來完成。為此,李揚提出4條建議。

第一,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和傳導機制,要繼續深化中小銀行的改革,進一步發揮政策銀行的作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權益類融資機制的形成。

第二,信息共享,持續優化社會信用體系。體系內、制度內的機構,應當和網際網路公司密切合作,整合資源。

第三,金融科技賦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

第四,加強普惠金融教育。

老年人的普惠金融服務要加快跟上

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看來,「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和數字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有5個關注角度,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普惠民生。發展普惠金融始終要做到金融為民,普惠民生,使人人都能共享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特別是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要儘量降低「數字鴻溝」對邊遠地區群體、老年群體帶來的不利影響,發展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普惠金融服務。

二是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在「十四五」期間,應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和監管手段,在將金融科技創新納入監管體系的同時,鼓勵和引導金融科技創新,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下沉的能力和效率。

三是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金融機構在「十四五」期間應進一步優化資金投向結構,加大對消費升級,以及產業鏈升級、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投資的支持力度。

四是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創新必須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當前我們的普惠金融服務與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需求還有脫節的地方,如信貸產品同質性還比較強、一些線下服務的滿意度還不高等,創新的適當性和針對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五是創新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我國或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金融機構要加大養老金融產品的設計、研發、推廣工作,提高老年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的易操作性、安全性,服務好老年群體創業就業的『銀髮經濟』需求,為養老產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提供金融支持。」尹優平這樣說。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村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與商業機構代表如何發聲
    2020年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不期而遇之年。同時,他提出,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時,應該關注數字鴻溝、風險疊加等問題,應確保數字普惠金融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精準施策。蔡鄂生對金融監管科技給予了高度關注。他認為,科技的發展使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無法實現穿透式監管,所以現在要提高科技的透明度、法制化。此外,要提高金融監管科技的智能化,因為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金融監管科技手段和能力也要大幅提高。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宜信普惠:金融科技鑄造美好未來
    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整個金融業態的改變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企業代表,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在「數據與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圓桌論壇上表示:「金融是百業之首,金融興百業興。金融科技的核心邏輯是利用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加普惠、更加高效、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大價值。
  • 普惠金融新「內核」:分層與聚合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後,國內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與質效均顯著提升,信息不對稱、企業押品不足等融資痛點悉數緩解。這背後有監管未找到索引項。的指引與鼓勵,有傳統金融機構自身轉型需要。也有更多類型機構的創新,將普惠金融的版圖繪製得更為細緻。
  • 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社會各界都不遺餘力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30個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發布,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險」)等機構入選,金融業的扶貧努力在一個個典型案例中體現得愈加鮮明。今年是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聯合中國銀行(3.33 +0.00%,診股)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銀行保險報等單位連續第三年發起「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徵集活動。
  • 龍裡農商銀行的普惠金融經:讓群眾享受不出村的金融服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鄉村振興戰略下,農信機構需要更好地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為新時期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植根地方,服務地方」,既是農信機構的特色和優勢,更是農信機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底線。
  • 主題研討一:普惠金融「圓」與缺
    我們要在海量的客戶中把不好的挑出來,把好的拿出來支持。過去由於財務報表,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充分性,這就導致了很關鍵的環節客戶識別很難。2016、2017年有非常大的變化,2013、2014年開始啟蒙,真正形成生產力是在2016、2017年,就是大數據的應用,擺脫了過去依靠財務報表的方式,另闢蹊徑,也是我個人認為最成功的一個點。
  • 由「土裡刨食」到「地裡刨金」——齊齊哈爾甘南縣以中草藥種植為...
    東北網6月22日訊 2018年以來,甘南縣作為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縣,著手出臺了一系列舉措用以長久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其中一項被廣大農民所津津樂道的,便是中草藥種植的大力推廣。而這,實際上也開啟了當地農民由「土裡刨食」到「地裡刨金」的轉變。
  • 黃土高原村落蛻變:從「土裡刨食」到「牛林藥」致富
    (資料圖) 錢彥虎 攝中新網蘭州10月15日電 (朱元軍 錢彥虎)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南部大山深處,有一個叫頡嶺的小鄉村,70年來,從看天吃飯,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到「土裡刨食」,溫飽線上望山興嘆,再到如今村美民富,「牛、林、藥」產業齊頭發展,趕著「紅牛」邁入小康路。
  • ...普惠金融研究院: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
    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年3月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兩個多月。一方面,疫情影響了數以萬計國人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疫情也正逐漸侵蝕微弱經濟體的金融健康。微弱經濟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關乎億萬家庭的福祉。
  • 不負收官之年! 海洋環境保護下一個5年規劃亮點是海灣
    委員們建議,要把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牢固樹立「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施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健全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培育壯大海水淡化、海洋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等。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白天,她會在自己位於城郊的商店裡賣掉存貨。一些客戶會使用移動錢包付款,另一些則用現金支付。她會在隔壁的移動貨幣代理商店裡將現金存入自己的手機。一天結束時,她將能夠償還自己的借款並將一天所得的利潤保留在移動錢包裡,用來支付做晚飯的燃氣費。因為公用事業公司最近將其支付系統接入了移動貨幣基礎設施。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這是巨大的進步。
  • 普惠金融差異化監管:兼顧低價格與可持續(一家之言)
    當前,普惠金融的參與機構越來越多,大銀行的加入給普惠金融帶來低成本的增量資金,但不可忽視的是,低成本的普惠貸款會促使優質小微客戶加速從小銀行遷移到大銀行。對於小銀行來說,留下的客戶資源風險更高,單筆金額更小,成本也更高。
  • 創新、合規、責任 三個關鍵詞解析鳳凰金融五年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報創新、合規、責任 三個關鍵詞解析鳳凰金融五年發展文/佚名金融行業的近五年,以金融為基礎的科技建設飛速發展,並受到各界關注,業內越來越多的聲音提倡創新發展、合規運營與責任金融這三個關鍵詞。
  • DeFi普惠金融—Cosmos生態項目ANATHA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理解DeFI是什麼,相對於傳統金融有什麼特點與優勢。先看傳統中心化金融,大致有四大角色職能:1、央行,用於發行貨幣;2、銀行、券商,用於儲存、託管、支付和借貸貨幣;3、交易所、銀監會,用戶撮合和監管交易,營造市場;4、法務、會計、律師事務所等,用於提供各類證明、合同和法務保障。
  • 「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意義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內涵把握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亞洲金融合作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合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金融學會秘書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擘畫了宏偉藍圖,引發國內外廣泛、強烈、持續的關注與討論。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市場:金融科技發展「雙穩」結構成型融資:金融科技融資額有所下降監管:金融科技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金融科技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國內重點城市金融科技發展概況雄安新區:數位化雄安建設工作加速推進成都:出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落地深圳:強大科創實力助推金融科技展翅高飛廣州:重點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北京:政策引領金融科技高水平發展青島:以供應鏈金融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上海
  • 黃益平:數字金融能夠真正實現普惠金融但必須保證公平競爭
    但是一個很重要的中國故事,中國故事主要是集中在普惠金融的發展,用數位技術來發展普惠金融,現在應該成為一個新的潮流,做得最好的在中國,我想大家都知道行動支付,包括現在有一些保險和投資產品,以及央行馬上要推出的央行數字貨幣,這些產品有一些最初的模式不是在中國發明的,但是今天你來看世界市場上的發展,中國在這些領域都是走在比較前面,甚至是走在最前面的,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自豪的。
  • 由「最後一公裡」向「最後一百米」邁進江蘇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
    堅持黨政協同  保障農村支持服務可得性  「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光靠一個部門單打獨鬥,要靠多部門的聯合推動,才能把好事辦實。」人民銀行堅持以普惠金融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和行動支付便民工程,較好發揮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的作用,為新沂實施鄉村振興、開展精準扶貧等重點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人行徐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劉聖慶表示,徐州中支將金融服務小站點建設融入「三農」大格局發展之中。
  • 工行玉林分行立足資源稟賦推進價值普惠金融轉型
    2020年05月25日 12:01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譚宇 李月娟 編輯:韓定宏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