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普惠:金融科技鑄造美好未來

2021-01-09 青年創投網

近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財經大學、美國道富銀行等聯合主辦的「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成都盛大召開。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創始人、CEO唐寧作為企業家代表受邀出席,與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全球金融界的專家、政界領導一起,共議金融開放的市場機遇與挑戰,探討金融科技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的路徑、金融科技的現狀及未來。

成都作為國家西部經濟重鎮,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作為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實踐的傑出代表在本次論壇輸出的諸多創新案例,為論壇提供了更多的實戰資料,豐富了論壇的成果和內涵。

業內大咖齊聚蓉城,共話金融科技美好未來

四川省謝瑞武為本次論壇致開幕詞:作為中國西部重鎮,成都具有經濟基礎好、人才條件好、生活宜居性高、開放機會好、未來前景好五大優勢,作為中國的新一線城市和「對外發展最快的城市」,成都有條件、有理由利用當下的豐厚資源成為立足四川、服務西部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為推動中國的金融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整個金融業態的改變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企業代表,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在「數據與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圓桌論壇上表示:「金融是百業之首,金融興百業興。金融科技的核心邏輯是利用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加普惠、更加高效、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大價值。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經過12年的創業、發展、壯大,根植中國,在全球投資,目前已經成為在美國最為活躍的金融科技投資者之一。」

在圓桌論壇之外,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還受邀主持了「機器學習的理論與系統難題對實踐的影響」對話環節,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Michael I. Jordan展開了深入交流。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提及大數據可能會放大人類的惰性,不利於人類拓寬視野和深度學習,而且人在金融領域的一些興趣偏好也可能並不科學。Michael I. Jordan表示贊同,他認為「人工智慧=算法+數據+市場」,重點分析了人工智慧在深度學習和連結企業和消費者之間能起到的深刻影響和未來五年內的應用前景,以及產業和學術界應該如何利用數據去創造更大價值。

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 C. Merton)做了題為《金融創新與金融科技》的主題演講:科技的發展伴隨著金融的創新,金融科技會讓金融變得更加普惠,讓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技術驅動金融更普惠、更高效、更具價值

除了政府的鼎力支持,本次論壇還集結到了全球一流高校和金融界資深專家學者,嘉賓們對於世界金融發展趨勢的洞見,對於將成都建成中國西部金融之都和對外開放的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平臺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秉承「科技讓金融更美好」的初心和願景,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通過母基金的形式,將金融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有效結合,將最前沿的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並實現與市場接軌。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逾256億,投出國內30家獨角獸企業,佔全國總數的25%。2018年,該母基金全球範圍所投項目中16家企業實現上市及併購,5年來共實現整體項目估值成長約200%。其中在成都間接投資33個企業,帶動投資資金近百億人民幣,包括多家金融科技企業,這樣大規模的資金到成都投資於科技創新、金融科技領域,能極大地幫助到成都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

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表示,從事複雜的金融交易、金融決策、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要將真正有用的數據從海量數據裡釐清出來,而這種能力需要建立在對金融底蘊的準確把握和深入洞察之上。在進行項目評估的時候,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開展更高水平的工作,所以目前的投資成就是金融能力和技術手段完美融合的必然結果。未來,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將一如既往在金融風控、合規監管等方面持續努力,通過創新的商業方式、更科學的數據及科技應用讓金融更美好。

關於宜信普惠

宜信普惠是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全球金融科技旗艦企業宜人金科(NYSE: YRD)旗下的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致力於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金融雲、區塊鏈等技術,通過賦能銀行、保險、信託、小貸、網貸等機構,滿足小微企業主、農戶、工薪階層等中國高成長性人群對於普惠金融服務的需求,為有創業、經營、自我增值、消費等正當資金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便捷、專業的借款信息諮詢服務和信用管理服務,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使命。2019年5月28日,由新華社批准成立、立足於國情國策研究的智庫機構瞭望智庫將宜信普惠設為其首個數字普惠金融領域調研基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宜信普惠:宜信公益走訪鄉村,期待善意的「種子」發芽成長
    他們中大部分是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客戶的子女,在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的帶領下,深入位於江蘇陸口的格萊珉中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學習、農戶走訪、鄉村調研和公益實踐,一起完成有關鄉村發展、金融扶貧的調研報告。宜信普惠母公宜宜信的公益項目,相信有很多你一定不陌生了,比如已經第十一年的「宜農貸」,通過「借」而非「捐」的造血式扶貧幫助貧困農婦改變命運;比如「保貝計劃」,2014 年起,開始向貧困地區兒童贈送醫療險和意外險,截至目前,已經覆蓋近4萬名鄉村兒童。而面向青少年的公益實踐項目——未來金融家項目,因疫情的原因今年還是首次落地。
  • 宜信普惠與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積極貫徹國家關於「促進零售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普惠金融」的政策精神,就輕工行業的金融科技合作展開深入協商,並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未來將全面落地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消費金融等領域的合作,立足各自優勢,共同促進輕工中小微企業持續快速成長,為中國輕工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 宜信普惠:高端人才更需要指引,唐寧再次進北大
    11 月 14 日,北京大學校友創業聯合會與一刻 TALKS 聯合主辦的「2020,先見未來大會」之「北京大學校友創新創業專場」在京舉行。200 位北京大學創業校友現場相聚,一同共話北大人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尋找推動科技創新向前的內在動力。作為北大校友、優秀的北大創業先鋒代表,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受邀出席活動。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宜人貸: 宜信共享數據,讓更多中小微企業用上小額信用貸
    「2015移動金融國際峰會」上,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創始人、CEO唐寧在演講中著重提到了「一人多貸」的問題,同時介紹了宜信正在做的「致誠徵信」。當我們詳細了解了這件事情背後的邏輯和方式方法後才知道,原來宜信是真正在為中國P2P行業考慮,做了一個P2P領軍企業需要做的事,在P2P跑路潮此起彼伏的時候,宜信為降低行業風險做出了貢獻和犧牲。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此外,國際貨幣組織還訪問了 70 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全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潛力、競爭格局、障礙、監管的作用以及風險。鑑於《金融科技的前景:後COVID-19時代的普惠金融》報告的權威性和重要價值,我們特全文編譯,以饗讀者。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市場:金融科技發展「雙穩」結構成型融資:金融科技融資額有所下降監管:金融科技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金融科技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國內重點城市金融科技發展概況雄安新區:數位化雄安建設工作加速推進成都:出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落地深圳:強大科創實力助推金融科技展翅高飛廣州:重點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北京:政策引領金融科技高水平發展青島:以供應鏈金融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上海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一帶一路」論壇上進一步強調金融科技創新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鼓勵建立金融業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技術規範,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滲透。在此政策背景下,建設銀行率先觸發內核,聚合運用全行資源,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銀行業務,致力於將普惠金融打造成建設銀行的戰略高地和業務增長極,推動我國普惠金融迎來發展新生態。
  • 圓桌|普惠金融怎麼做?螞蟻金服、平安普惠等亮出看家本領
    10月12日,2019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宜信公司創始人、執行長唐寧,螞蟻金服數字金融總裁黃浩,浙江省農信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小龍,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等嘉賓出席「如何打造包容、健康、負責任的金融生態圈」主題對話環節。
  • DeFi普惠金融—Cosmos生態項目ANATHA
    DeFi的這些特點其實特別適合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實際意義是「普」和「惠」,「普」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惠」就是成本低。時至今日,全球仍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大約17億人是沒有銀行帳戶的。也許是該地區沒有銀行,也許開戶需要很多文件、資料,開戶還要收管理費,導致有人不想或沒辦法開。
  • 主題研討一:普惠金融「圓」與缺
    從金融體制或者金融機構服務的觸及面來說,小微企業也應該是特別關注的重點。第二,普惠金融還應該通過技術,通過技術解決普惠金融,而且不光有可能性,而且有現實意義。從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來講,這裡面有很多可以用的手段。我是長期研究區塊鏈、金融科技,我們有一些很現實的例子,也做了很多實踐。
  • 普惠金融新「內核」:分層與聚合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後,國內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與質效均顯著提升,信息不對稱、企業押品不足等融資痛點悉數緩解。這背後有監管未找到索引項。的指引與鼓勵,有傳統金融機構自身轉型需要。也有更多類型機構的創新,將普惠金融的版圖繪製得更為細緻。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王玉祥認為,新型數位化保險生態在促進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他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險生態數位化加速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行業發展表現出三大趨勢。
  • 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
    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打破了傳統金融模式無法覆蓋的小微群體,實現了普惠金融的深度發展,以數字金融方式更好地服務產業經濟發展,同時,金融科技的創新也不局限於內部的應用,而是基於可信技術實現企業間的業務協作,從而實現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及業務創新應用的「雙輪」數位化升級。
  • 數位技術賦能普惠金融,希伯倫科技加速業務轉型
    疫情影響下,數位技術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社會數位化進程明顯加速,金融科技的力量已引起了各方重視。10月26日閉幕的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認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下,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這一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和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 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演化?專家多層面分析
    圖為「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現場。 劉賢 攝中新網重慶11月24日電 (記者 劉賢)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演化?如何補足中小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短板?24日在重慶舉行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上,業內專家代表建言獻智。
  • 龍裡農商銀行的普惠金融經:讓群眾享受不出村的金融服務
    在省聯社的指導下,7年間,龍裡農商銀行先後打造出160個「村村通」助農便民服務點,為146餘萬人次提供基礎金融服務,金額達11.26億元,成為推動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服務「三農」的一大著力點。今年10月,龍裡縣洗馬鎮羊昌村「黔農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務點暨「村社合一」服務中心、谷腳鎮高新村「黔農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務點暨扶貧農資超市陸續揭牌開業,它以「金融超市」為載體,通過布放桌面智能服務終端,配備服務設施,整合生活消費、政務服務等社會服務資源,當地群眾不僅可以通過「黔農雲」、「黔農e付」掃碼支付享受折扣優惠,還可以獲得小額取款、助農轉帳、消費結算、代理繳費、貸款預約等綜合性普惠金融服務
  • 即科金融與科利耳達成戰略合作 用金融力量推動醫療普惠
    即科金融是一家專注於場景消費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自成立之初便著力於醫療領域的金融解決方案提供,目前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為近2000家各類醫療機構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科利耳是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人工耳蝸領域領導品牌,旗下產品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應用,業務遍及20多個國家,佔據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聽力植入市場,全球共有超過46萬耳疾患者享受著科利耳提供的備受讚譽的服務。
  • ...普惠金融研究院: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
    通過訪談發現,這種信心源於企業主長期客戶資源的積累、深耕某一行業十年以後的經驗積累、線上工具提供的新的發展機會,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可見,微小企業雖相對脆弱,但生命力頑強,推陳出新快。將網際網路銀行和非銀行業金融服務商納入普惠金融體系在嚴控金融風險的基礎上,重視數字金融滿足微弱經濟體金融需求的作用,支持非銀行業普惠金融機構健康規範地發展。第一,在保證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際網路貸款服務的基礎上,將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銀行和非銀行業金融服務商納入服務微弱經濟體的普惠金融體系,同等享受相關普惠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