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演化?專家多層面分析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圖為「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現場。 劉賢 攝

中新網重慶11月24日電 (記者 劉賢)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演化?如何補足中小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短板?24日在重慶舉行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上,業內專家代表建言獻智。

此次論壇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的重磅活動之一。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並致辭。兩江新區是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分別增長20%、30%,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段成剛希望各位嘉賓以本次論壇為契機深入交流探討,分享互鑑金融科技新趨勢新應用、數字經濟新理念新技術、中新項目新進展新成果,為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會上,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分析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融合創新演化路徑。融合創新有三個層面:產業融合、產業間融合和產城融合。產業內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最終會實現能級的升級。產業間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通過金融科技賦能科技金融,為各產業提供普惠精準的服務,最終形成生態圈的金融。產城融合的關鍵點是「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通過金融科技與智慧社保、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等融合,打造面向未來的新金融城市。

劉勇還解讀了金融科技的生態體系演化路徑。目前金融科技的生態體系已逐漸成型。金融科技發展重點在往普惠傾斜,形成數字普惠金融的生態體系。未來數字普惠金融將形成以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網際網路企業、金融科技企業為服務主體,以農業農村建設、扶貧脫貧、小微企業融資等為服務對象,以支付體系、信用體系、產權交易市場、資本市場為基礎設施,以政策體系、法律體系、監管體系為制度保障的生態系統。

儘管金融科技已發展得如火如荼,中小銀行在其中仍有不足。

城銀清算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瑜分析,中小銀行在場景的獲取、融入和賦能等方面面臨挑戰,難以獲得精準描繪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的全能數據,數據治理與數據價值挖掘能力不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崔瑜就加快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提出四方面建議。

一是建議監管部門為中小銀行創造更加有利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比如,進一步提高容忍度和差異性;進一步完善線上遠程業務數據層面的監管指導標準;進一步提升政府基礎數據供給質量,並促進數據的開放共享;進一步加大對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研發的財稅支持力度。

二是中小銀行自身要樹立緊迫、戰略、本源、全面、理性的金融科技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形成創新產品,提升效率,打造成為精而美、小而美的銀行。

三是中小銀行群體需要緊緊圍繞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科技發展的協同合作和互利共贏。

四是成銀清算將借用金融科技建設新金融基礎設施,努力擴大朋友圈、建設合作圈、增強業務圈、豐富生態圈,為中小銀行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提供支持。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開放金融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一、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功能定位大金融科技企業(Bigtech)是已在數字服務市場中建立業務並開展金融服務的科技企業,又稱大科技公司或科技巨頭。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首先,當前國內關於普惠金融的相關文獻大多從定性的角度研究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實證分析的文獻較少,其次,金融科技發展相結合的文章也較少。因此,本文在利用數量經濟學實證分析普惠金融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探討普惠金融的供給改革建議,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 宜信普惠:金融科技鑄造美好未來
    近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財經大學、美國道富銀行等聯合主辦的「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成都盛大召開。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創始人、CEO唐寧作為企業家代表受邀出席,與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全球金融界的專家、政界領導一起,共議金融開放的市場機遇與挑戰,探討金融科技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的路徑、金融科技的現狀及未來。
  • 金融科技(FinTech)定義、技術應用及未來
    情感/新聞報導分析對衝基金總是把自己壓箱底的「秘密技術」藏得嚴嚴實實,因此外界很難得知它們是如何利用情感分析和新聞分析為金融投資服務的。不過,業內專家預計未來會有很多機器學習應用用於理解和分析社交媒體、新聞趨勢等其它數據源,用來輔助預測股市,而不是只用於股票交易。
  • 陳越: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中國進出口銀行深圳分行陳越發表「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陳越:我是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陳越,這次我分享的題目是《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 陸書春:未來金融科技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金融科技正成為世界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新動力,國際金融合作治理的新領域,全球產業投融資的新焦點。總體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成效顯著,市場對金融科技的認可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11月11日在「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根據安永對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近3萬名消費者和5個國家的地區1000家企業的調研,我國消費者金融科技採納率和中小企業金融科技採納率分別為87%和61%,均居首位。  陸書春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金融科技有幾個發展趨勢值得期待。一是關鍵技術應用加快落地。
  • 金融科技概念魚龍混雜,七大指標或可釐清界線 |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前瞻
    「概念門檻太低了,是個公司都說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一位行業人士吐槽稱,近期一位自稱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大牛」前來面試,聊下來卻發現,包裝得很牛的風控系統,不過是查詢一家同業公司的白名單,而公司本身並沒有太多技術能力。如何定義「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又有何典型特徵?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與業界專家學者、從業人士多方交流,試圖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 ...上海信託董事長潘衛東:從歷史與未來兩個維度思考金融改革發展...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需要金融機構在嚴控風險、嚴守合規、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大前提下,做好創新策源這篇大文章,吸附各類金融要素、搭建各類金融平臺。金融業發展的一個內生趨勢是線上化、數位化、智能化和生態化,科技金融正對金融行業全鏈條起到革命性重塑和整體性重構的重大作用。數位化經營、數位化管理,特別是科技驅動金融服務提升能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必然選擇。
  • 金融賦能 共贏未來——2020餘杭科技金融服務圈發布會順利舉行
    區科技局、區經信局、區金融辦、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相關金融機構以及科技企業代表參與本次活動,並在孚嘉科技新芽平臺上進行網絡直播。會上,區科技局局長周堅發表致辭,他表示隨著全區大孵化器戰略的實施,全區的科創載體正在蓬勃發展,面對量大面廣的科技企業,政府原有的扶持手段已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尤其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金融對科技企業的扶持作用顯得愈發重要,
  • 融360|簡普科技 為金融科技發展把準「新脈搏」,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為金融科技發展把準「新脈搏」11月4日,2020香港金融科技周全球Fast Track——中國大陸區總決賽落下帷幕。作為評審嘉賓,融360|簡普科技葉大清在「大企業與初創公司創新合作」的圓桌討論環節上,同參賽企業分析了當前金融科技行業的變化趨勢。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ABCD(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數字普惠)+5G技術已經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未來需要多關注在與具體業務結合中所產生的微創新。
  • 金融科技3.0時代銀行業發展建議及實踐案例
    金融行業正「復盤」整個棋局,尋求在關鍵點上的能勢升級。   在商業銀行,科技的應用在使內部效率提升、與外部交互等步驟陸續完成後,正在向自動化、替代化趨勢發展。目前,多項技術應用已進入實踐,完成了從量到質的改變,一些當代銀行經營管理的難點和風險點,也正從技術面被克服。
  • 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
    務求守正向善浪潮過後,金融科技行業未來已來,將至已至。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展望未來,金融科技有幾個發展趨勢值得期待。多位接受採訪的人士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無論是從網際網路金融轉型到金融科技,還是從金融科技進一步升級到數字科技,技術要素在未來都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吳海生說:「發展數據驅動、技術賦能的數字科技平臺是公司長期秉持的戰略,將繼續推動科技業務快速發展。」
  • 唐涯:金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嗎? ——科技時代的金融未來
    我們模糊地感到自己的生活正在被「科技+金融」的時代解構和重塑,但是未來並不清晰。在科技的時代裡,金融的未來將是什麼樣子?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一、金融的本質金融的本質是突破人類社會面臨的約束條件,幫助我們在不確定性的未來中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由。這是金融的初心。
  • 張彧通:科技、金融創新與監管,三要素博弈是正方向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思考另一個上位問題——金融監管如何回應創新挑戰。2005年,ZOPA在英國成立,直到2014年才被納入正式監管——英國監管層面對新事物「眩暈」了幾乎十年。2015年,英國監管層率先推出「監管沙盒」,項目運作至今,短短三年時間引領了監管科技的發展潮流——這次策略突變的發生卻又在「傾刻之間」。
  • 巨頭們的修羅場:金融科技與數字科技如何平衡
    簡單來講,數字科技,其實就是新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與嬗變之後,然後再去外化的一個過程。通過對於數字科技與金融科技的運行機制的分析,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其實是存在著根本區別的。從這個角度,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數字科技與金融科技之間存在著的這種區別。基於這種運行機制的不同,我們同樣不能僅僅只是簡單地把金融科技與數字科技劃等號,而是要區別看待。
  • 證券業在金融科技轉型中的發展思路
    摘要:近年來,證券業的發展進入了以金融科技發展為特徵的新階段,朝著移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還有向定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同時,證券業的發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戰與困難,特別是發展路徑不明確、行業競爭加劇、資金投入與人才不足、對潛在風險認識不全面、數據治理能力欠缺等,阻礙了證券業金融科技的發展。
  • 鄧迪受邀參加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
    鄧迪與其他數字經濟專家《實踐數字經濟 發展數字產業》圓桌論壇隨著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深入,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滲入到眾多領域。十字門金融周舉辦至今,不斷豐富和擴展主題研討範疇,今年首次出現的「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匯集數字經濟專家、數字科技及數字金融公司高管和粵澳政府部門領導,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新機遇。
  • 時評|金融科技監管水平關乎未來全球金融中心競爭力
    未來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越來越取決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水平,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但是,為何把金融科技的監管水平置於如此重要的地位,甚至認為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長期跟蹤研究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筆者試圖做出梳理,進而呼籲重視金融科技的監管問題。
  • 未來15年怎麼幹?楊振寧等共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科技部網站29日消息,9月27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高層次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經濟、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擘畫未來15年中國科技創新的宏偉藍圖。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主持會議。
  • 金融科技的定義與辨析
    以上這些領域,都是我們全面分析各類金融科技活動是否會影響金融穩定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們考慮各細分行業未來去留的重要方面。如果其繼續目前的發展勢頭,未來必然需要對全球或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科技進行聯合評估,並在評估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監管應對。在這一方面,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分析框架可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