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正成為世界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新動力,國際金融合作治理的新領域,全球產業投融資的新焦點。總體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成效顯著,市場對金融科技的認可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11月11日在「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根據安永對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近3萬名消費者和5個國家的地區1000家企業的調研,我國消費者金融科技採納率和中小企業金融科技採納率分別為87%和61%,均居首位。
陸書春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金融科技有幾個發展趨勢值得期待。一是關鍵技術應用加快落地。網際網路成為疫情期間獲取金融服務的重要途徑,為後疫情時代新技術創新在金融領域加快落地增強了信心。大數據技術將在金融機構、客戶營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信用評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精準性和風險預警的時效性。人工智慧在提高金融服務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的應用將更為廣泛。區塊鏈技術在分布共享數據等場景的應用將不斷豐富,更好地發揮防篡改、可追溯、多方協同的優勢。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推進。經濟金融加速向數字轉型,對數據平臺以及支付等基礎服務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網絡建設、網際網路協議、IPv6規模部署將為金融服務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穩定的網絡基礎設施,行業支付清算體系持續完善,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領域的數據加快融合,金融信息、信用信息基礎設施資料庫建設穩步加強,市場化徵信作用進一步發揮。
三是監管科技體系將加快完善。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穩步落地,監管科技應用框架及數位化監管能力有望加速構建,風險態勢的自動化、智能化感知分析能力將不斷增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不斷深入將帶來創新的試錯、容錯和風險監控機制的持續完善。創新成果將更加多元,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前提下,創新與監管的平衡機制會更加有效。
四是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的相互促進作用更為明顯。一方面,金融科技已融入到數字經濟的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當中,金融與科技公司將進一步深化供應鏈金融合作服務,推進產業鏈運營、供應鏈管理、交易風險管控等領域的數位化升級。金融科技支撐幫助支付、保險等金融服務無縫嵌入交通、醫療健康等城市生活服務中,推動城市治理數位化程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企業數位化、產業網際網路、數字城市治理等數字經濟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有望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防範金融風險防控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陸書春也提醒,應該關注到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技術性金融排斥、風險責任邊界不清等問題,未來應繼續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維護金融穩定、市場公平競爭以及金融消費者保護等方面,推動金融科技守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