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綠色金融、水環境產業生態化發展研討會」在杭州舉行。同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中歐一帶一路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碳銀網際網路科技碳銀研究院、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共同發布了《2017網際網路+生態金融趨勢報告》。
《趨勢報告》基於我國「網際網路+」與綠色生態金融的發展態勢,指出「十三五」時期,將是網際網路與生態金融深度融合的起步期,網際網路將為綠色金融實現信息、整合、管控與徵信等功能。通過「信息」與「金融」兩大最具有流動性的資源的深度融合,將產生對環保產業、社會關注、工業製造等領域的綠色金融化,將使我國的「庫茲涅茨環境曲線拐點」提前到來。
《趨勢報告》作者之一,浙江大學中歐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正榮博士表示:「十三五」時期,網際網路與綠色金融的結合將呈現十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十三五」是中國綠色金融起步期。2016年是中國綠色金融的元年,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了2052.31億元,也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轉型關鍵年,兩者在2017年後進入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具體表現為金融界開始重視大數據在產業投資中的作用。
趨勢二:與網際網路結合的綠色金融,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趨勢三:「網際網路+」成為節能環保行業、工業經濟綠色化過程中產融結合的重要工具。
趨勢四:「十三五」時期的網際網路+生態金融,是一個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大數據,引導綠色金融資源,朝著與社會大眾、節能環保行業企業,以及可持續生活和生產模式相結合的金融資源配置與管理生態系統。
趨勢五:通過金融創新實現社會關注的金融化,投資於環境保護的商業與公益實踐,並培育民眾的綠色生活方式。
趨勢六:從政府環境治理出發的網際網路綠色金融,將通過信息化的數據管理,在金融資源的配置,稅收財政槓桿的運用上,對節能環保項目,進行「賞優罰劣」。
趨勢七:將平臺服務商的信息用於引導金融服務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當前國內開展商業實踐的「碳銀網」模式,是對P2F2B的一種詮釋。
趨勢八:通過大數據管控引導產業經濟綠色化發展,實現「綠色工業4.0」。
趨勢九:「網際網路+綠色金融」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新亮點。
趨勢十:「信息+金融」兩種最具流動性和控制力的資源的結合,模式創新與生態化,將為未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找到共生之道。
【又訊】在本次研討會上,由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碳銀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發起設立的綠色產業投資平臺成立,主要投資於汙水處理、汙泥處置、流域治理等水環境產業。
浙江碳銀創始人、CEO俞兆洪表示,平臺的成立是碳銀產融生態體系的延伸,碳銀的核心競爭力是依託網際網路的功能,搭建產業物聯網平臺,並通過技術埠的大數據功能,讓綠色產業的供需雙方獲取技術更便捷,使用資金更簡單,項目落地完成更標準,從而讓更多的優質綠色資產與綠色金融對接。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