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十大金融公司排行榜: 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新金融齊頭並進

2020-11-30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幾年前,中國幾大頭部金融公司還牢牢被銀行、保險等公司佔據,而現在提到金融公司,人們想到的除了這些傳統行業,還有風頭正盛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時下,依靠強大的資本背景,許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迅速崛起,並成長為角逐金融領域的重要角色,擴充著中國金融市場樣態。下面,小編就來詳細分析位於頭部的十家金融公司的具體情況。

  


 

  平安財產保險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平安集團旗下公司、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成立於1988年。截至目前,平安產險開發、經營的主險已超過1000種。2018年,公司確立了打造中國領先的科技型財產保險公司,向智能產險邁進的目標,上半年保費收入1188.78億元,居市場第二,綜合成本率為95.8%。
 

  中國人保財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旗下企業,是一家大型國有財產保險公司。公司於2003年11月6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2328。人保財險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G20杭州峰會、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賽事、重大活動的保險合作夥伴。2017年,公司增量保費突破了300億元。
 

  太平保險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成立於1929年,歷史非常悠久,同時也是我國唯一一家總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央企,2000年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7月,公司首次進入世界500強。目前,太平集團總保費超過1500億元,總資產已突破6000億元。
 

  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最初從支付寶起步,正式成立於2014年。目前,公司主要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內容,搭建起信用體系和金融服務平臺,從而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今年年中,螞蟻金服對外宣布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金額140億美元,旗下消費信貸產品「花唄」宣布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
 

  京東數科
 

  京東金融於2013年10月脫離京東獨立運營,定位為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2018年9月更名為京東數科。今年下半年,公司宣布籤署增資協議計劃,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其大數據風控和數字農貸案例還被寫入了《2019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初稿)》。
 

  愛財集團
 

  愛財集團成立於2014年,前身是消費分期三巨頭之一愛又米,業務涵蓋消費分期、P2P、小微金融、汽車金融四大板塊,是近年來風頭正勁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之一。截至目前,集團共獲得了4輪累計近10億人民幣融資,最新估值超過10億美金,並透露未來赴港上市計劃。
 

  微眾銀行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民營銀行、首家網際網路銀行,由騰訊、百業源和立業等企業發起設立,騰訊為最大股東。其首款個人信用循環貸款產品「微粒貸」現已上線手機QQ和微信,網際網路汽車金融產品「微車貸」也在逐步拓展市場。
 

  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26位、英國《銀行家》「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第1位。目前,公司產品服務涵蓋銀行卡、電子銀行、電話銀行、公司金融、個人金融、金融衍生等板塊,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
 

  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是中國內地市值第五大的銀行,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213位。今年9月,招商銀行在中國互金協會旗下的全國網際網路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上發布了的聲明書,表示已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即P2P網貸機構存管銀行「白名單」)。
 

  恆豐銀行
 

  恆豐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在英國《銀行家》「2018年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中排名第131位。今年9月,恆豐銀行也在全國網際網路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上發布了的聲明書,表示已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

  


 

  綜上可以看到,目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勢頭良好、繼續維持著較高的增長態勢,而網際網路的入場使金融市場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除了螞蟻金服、京東數科這類本身從網際網路金融起家的企業外,銀行、保險……所有資本都看到了新金融蘊含的巨大潛力,並謀求在日新月異的互金市場領域內分一杯羹。

      轉自:廣州熱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許晨飛:中科聚信將為傳統金融植入創新「DNA」重構金融基因工程
    近日,作為中國金融大數據挖掘與分析領域的佼佼者,中科聚信(SCAI)發布將為金融科技帶來深遠革新的新產品DNA(Deep Learning Network Analysis),即深度網路學習,該款產品匯聚了中科聚信(SCAI)在金融科技行業的深入洞察和在創新研發方面的多年技術沉澱,並最終趕在2018年底成功亮相。
  • 網際網路與綠色金融結合呈十大趨勢
    日前,「綠色金融、水環境產業生態化發展研討會」在杭州舉行。同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中歐一帶一路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碳銀網際網路科技碳銀研究院、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共同發布了《2017網際網路+生態金融趨勢報告》。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飛速發展,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穩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鏈條更加順暢,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場景,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運營商來攪局,根據最近網絡報導,中國電信旗下第三方支付「翼支付」聯合民生銀行推出一款名為「添益寶」的理財產品,面向高級實名認證用戶。這是國內運營商率先推出的「寶寶」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5%~7%。據證實,該款理財產品對接的是一隻貨幣基金。
  • 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戰略比較:從螞蟻集團、騰訊金融到京東數科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基本奠定了依託電商、社交體系建立的支付體系大格局,京東數科在電商規模體量較小的前提下,主要專注於 2B2G 領域的金融科技服務。把三家公司放在一起比較,會發現他們都孕育於網際網路巨頭的核心業務之中,他們都是電商、社交巨頭的戰略落子,承載著數位化、金融平臺的期待,他們曾經被寄予支付金融業務的厚望,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本身的轉型,之後更多的較量則是在「科技基因」。
  • 網際網路金融是正在進行的帕累託改進
    普惠金融與社會融資成本傳統的金融公司是典型的嫌貧愛富,主要服務於大企業和富裕人群,其基本的假設前提是:富人或者大企業更有信用,而窮人和中小企業信用則低。但吳教授認為傳統金融機構的這個假設並不一定成立,其實有不少富人和大企業並不見有很好的信用,而窮人和中小企業卻非常講信用。
  • 金融在前線丨傳統銀行80/20定律惹了禍
    2014年的兩件大事,啟動中國金融服務新格局如果要探究網際網路金融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改變了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格局,那我們一定要從2014年開始說起。在2014年以前,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行業。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由於對數字基礎設施的不平等使用以及新數據來源和數據分析加劇的潛在偏見,可能導致普惠金融本身面臨風險。無法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網際網路可能導致新形式的排斥,隨著向數字金融服務的轉變在COVID-19期間和之後的加速,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
  • 金融科技概念魚龍混雜,七大指標或可釐清界線 |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前瞻
    《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6月30日在上海,再度重磅推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及系列活動,探討金融科技3.0、尋找發展新動能(下拉文章到底,查詢論壇簡介和參會信息)。在言必稱金融科技的時代,到底怎樣的公司可以算作金融科技公司?記者採訪了業內多位權威人士進行探討,給出了七大指標和四大分類。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未來這些傳統業務將如何進一步網際網路轉型?本文將以網際網路化程度較高的證券公司業務與銀行業務為重點,按各金融機構、各業務的順序對其網際網路化的業務內容進行逐一分析。 摘要 按程度分類,金融機構網際網路轉型可分為三類。
  • 網際網路金融:概念炙手可熱 實質標的稀缺
    在A股市場,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股尚無業績支撐,其高成長預期能否兌現?哪些公司蘊含投資機會?證券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海富通收益增長、海富通國策導向股票基金經理黃春雨,華商領先企業基金經理、華商紅利優選擬任基金經理申豔麗以及廣東新價值投資公司投委會主席羅偉廣。
  • 網際網路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普惠金融迎新機遇
    爭議不斷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終於可以丟掉這一哈姆雷特之問。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寫入了網際網路金融幾個字。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這意味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在政府層面上正式獲得了認可。
  • 網際網路金融趨勢下的三大生存法則
    在一定階段,利用其對金融行業本身的理解優勢,參股,甚至控股某個金融天貓,也許是一個雙贏的選擇。換句話說,目前網際網路公司是做 作者:萬能的一玄​傳統銀行等賴以生存的專業投資能力,才是網際網路金融的硬道理。
  • 網際網路金融年度報告:發展回顧、商業模式及未來展望
    相比於 2016-2018 年在金融領域的大布局,2019 年網際網路公司在金融業務保持了相對 謹慎的態度,一方面是由於政策約束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 2018 年以來騰訊、阿里、京東 等企業紛紛調整內部架構,網際網路企業從原先粗放管理轉型到精細化管理。從國內到國外, 網際網路公司在國際金融科技領域的積極布局是 2019 年亮眼的變化。
  • 《中國金融》|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經濟發展節奏,但我國數字經濟也獲得了加速發展機遇,各家金融機構也加快了科技研發的節奏,拓展了金融場景化應用的廣度與深度,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生態的塑造正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而金融科技創新離不開數據基礎設施的底層支撐。數據基礎設施是傳統IT基礎設施的延伸,它以數據為中心,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使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最大化。
  • 網際網路金融行為風險的表現、產生原因及治理對策
    2018年是我國網際網路金融合規監管年。圖為2018年4月13日,上海,京東集團在線投融資平臺京東金融的街頭宣傳海報。東方IC 資料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對促進傳統金融業務轉型升級、解決小微經濟體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以及金融民主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在當前複雜經濟形勢下暴露出許多問題和風險隱患。
  • 中國電信的金融玩法:借聚合支付造生態 未來將申請更多金融牌照
    鳳凰網WEMONEY訊 目前,金融業務正在成為各大領域競逐的「香餑餑」,電商平臺發力進攻,網際網路巨頭緊密謀局,科技公司不甘落後,通信領域緊跟步伐…… 其中,坐擁海量用戶和資金的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金融發展路徑引業內關注。 早在2010年,中國移動曾出資近四百億元收購浦發銀行百分之二十股份。
  • 區塊鏈的中國騙局: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邪路」
    實事也正是如此,在人們大談區塊鏈如何顛覆傳統金融的時候,除了人頭攢動的區塊鏈論壇,就只剩下相關上市公司波動的股價了。  在新的概念升騰、發酵、炙熱的時候,警惕它在這片神奇土地成為下一個龐氏騙局。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邪路」  我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
  • 金融科技始於金融,終於千行百業
    金融科技始於金融,如今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向數字科技進軍。回顧近五年金融業發展歷程,移動網際網路掀起行動支付浪潮,受理環境線上化改造完成,為網際網路金融打開流量入口,而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眾多新的金融形態,重塑金融服務產業鏈上下遊格局。
  • 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舉辦,林毅夫、郭為等論道「新金融、新...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11月27日,由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作為學術支持單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擔任指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