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始於金融,終於千行百業

2021-01-09 極客網FromGeek

金融科技始於金融,如今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向數字科技進軍。

回顧近五年金融業發展歷程,移動網際網路掀起行動支付浪潮,受理環境線上化改造完成,為網際網路金融打開流量入口,而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眾多新的金融形態,重塑金融服務產業鏈上下遊格局。

海量的用戶湧入網際網路金融,傳統的風控模型捉襟見肘,難以高效識別智能終端背後的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對用戶管理和風控升級需求倍增。這時,一大批金融科技巨頭趁勢而起,深度參與金融業資源配置,尤其是在資金分配和分散風險方面。

金融科技抓住了金融業數位化升級紅利,在技術開發和場景應用上不斷迭代,完成自身商業模式和服務能力的打磨。數位化轉型從金融延展到各行各業,金融科技所具備的新興科技先發優勢,也迎來一個更大的機遇,即用科技賦能數字中國。

近些年實體因數位化轉型需求而產生的市場缺口非常大,特別是疫情之後,零售、餐飲、教育培訓、醫療、製造業等場景急需線上化、智能化改造。這種數位化改造既包含內部治理數位化,又涉及對外服務的數位化,給金融科技服務商的業務拓展帶來諸多機會。

圖: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

當前,在賦能產業各方數位化轉型領域已經出現了金融科技的影子。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演講,其中就提到以數位化、智能化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不斷走向深水區,基於「數字」這個樞紐點,聯結起了金融數位化和產業數位化這兩個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命題。

從國內金融科技服務商的發展內涵演變來看,金融科技的服務邊界被重新定義。金融科技的核心在於專注服務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在金融科技融入數字中國之中,它的核心隨之被植入各行各業。

金融只是科技的起點

科技與金融的交融貫穿於網際網路發展的各個階段,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科技大致經歷了三次迭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概念被引入中國,大型金融機構和監管系統初步探索電子化改造,金融科技雛形開始出現。

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網際網路商業化提速,電商興起帶動金融線上化,一批為金融機構提供營銷、電子交易、在線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金融科技服務商應運而生,金融科技逐步滲透到金融業務的前端。

近年來,伴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全面覆蓋,行動支付成為主流,金融展業環境被重塑,牽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邁入成熟階段。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推動金融創新,形成連結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和用戶的數位化商業模式。

金融科技這種智能化、數位化服務模式,從賦能金融業市場前端的線上化逐漸延展到中後臺智能化,成為拉動金融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金融科技重塑融資、投資、保險、交易等金融服務過程中,出現了京東數科、薩摩耶數科等行業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它們以數字科技應用和創新產品幫助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

以薩摩耶數科為例,在營銷、產品、運營、風控、治理等維度,為金融機構提供一整套數字科技解決方案。據統計,截止2020年12月,薩摩耶數科已與包括商業銀行、持牌消金和小貸公司在內的近100家持牌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已累計為持牌金融機構輸出了6000萬+用戶。

金融科技能在較短時間內穿透金融機構的營銷、獲客、風控、貸後管理以及公司治理,主要源於金融行業數位化程度較高。金融科技發軔於金融,同樣能超越金融,反哺社會經濟生活數位化變革。

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數據,算法的優化和模型的迭代必須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之上,金融服務背后豐富的數據和應用場景,為金融科技的落地提供了生態土壤,一系列數字科技工具在反覆打磨驗證過程中趨於成熟。

就本質而言,金融科技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重塑基礎設施,把分散、無序的業務單元數據化、系統化,進而更加高效地配置資源。

金融科技發展的背後,核心驅動要素在於大數據和數位化平臺能力,當這些能力與其他產業發生更緊密的融合時,也可以進化成賦能企業精細化運營、降本增效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從長遠角度來看,金融科技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對整個商業活動的作用舉足輕重。

數字中國才是未來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內容被提出,之後建設「數字中國」被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數字中國作為新時代的國家戰略,是驅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目前,各領域均在進行數位化轉型,以求儘快建成數字中國。

金融科技歸根結底是數字中國時代下的產物,從金融科技中抽象出來的數字科技,也將服務數字中國的發展。換言之,數字中國戰略方興未艾,未來金融科技的價值將在數字中國全景中實現。

本身作為連接實體與資金方的橋梁,金融科技在服務產業時漸漸意識到各類實體存在的數位化轉型難題。隨著金融科技觸角的延伸和數字科技能力沉澱,金融科技企業開始滲透金融以外的場景,充當它們發展道路上的智能引擎。

林建明談及金融科技的未來時,也指出:對科技公司來說,我們的全量客戶,就存在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經濟體,也就是實體經濟,尤其是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微企業。

實體經濟數位化,是以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信息網絡平臺作為重要載體,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並優化管理結構。金融科技企業所具備的數字科技能力,如數字營銷、生物識別、大數據建模,能與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無縫銜接。

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推進,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逐漸被打開,為金融科技開闢新戰場創造了條件。中國有萬億個市場主體,還有政府部門、學校、醫院、事業單位等組織機構,它們都需要數字科技賦能,但這塊市場大部分處於空白狀態。

從金融科技企業的實踐來看,部分企業已調整戰略布局,兼顧金融與非金融業務,服務觸達政府組織、零售、餐飲、三農等領域。以薩摩數科為例,近兩年與政府監管部門一起搭建數字監管平臺,與線下零售商場超市一起探索顧客畫像及新型交易模式,把智能識別、數字監控技術運用到農產品批發交易、農畜養殖屠宰乃至田間地頭。

新冠疫情倒逼實體數位化轉型,數字科技能力也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這將加速金融科技延伸服務廣度,把數位化血液灌入實體的體內,幫助實體降本增效。數據表明,數位化轉型可以使相關製造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

「對數字科技來說,金融是起點,不是終局。」林建明認為金融科技的未來在於服務普惠群體,讓普羅大眾享受到更智能、更便捷、更溫暖的品質生活;服務實體經濟,用最新科技成果打通實體產業轉型升級的任督二脈;服務智慧社會,使社會進入自我運轉、自我規範、自我進步的後現代共享時代——這便是未來數字中國的美好藍圖,也是金融科技必須承擔起的使命和追求。

在數位化願景中,每一個企業都嚮往成為數字科技型公司,擁有更加智能化的管理運作模式。金融科技歷經金融業轉型迭代,一路摸爬滾打積累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和應用能力,必將成為數字中國基礎設施上的重要一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打開APP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華為網絡 發表於 2021-01-13 14:59:29 以
  • 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
    打開APP 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 央視網 發表於 2021-01-15 10:11:3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5G
  • 宜信普惠:金融科技鑄造美好未來
    近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財經大學、美國道富銀行等聯合主辦的「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成都盛大召開。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創始人、CEO唐寧作為企業家代表受邀出席,與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全球金融界的專家、政界領導一起,共議金融開放的市場機遇與挑戰,探討金融科技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的路徑、金融科技的現狀及未來。
  • 中國科學院吳朝暉:金融科技作為金融發展核心要素的三大特徵
    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顛覆性科技在金融的創新應用,正在深刻影響金融服務供給等方式,讓金融科技在賦能性、普惠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呈現出一系列新趨勢。高校應努力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為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的天然結合點,高校是金融科技的「創新策源地」,將為金融科技關鍵突破提供原始動力。
  • 量子金融科技將如何影響主流金融產業?
    現代金融的發展與計算機、通信和金融數學的發展緊密相關。上世紀70年代衍生品交易的出現,和2007年危機之後金融科技的大規模引入可以算作這一現代金融發展的兩個重要變化。衍生產品定價始於1974年的著名的Black-Scholes公式,隨後該領域又出現了不少用於計算衍生產品價格的數學方法。
  • 薩摩耶數科林建明: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
    金融科技始於金融,如今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向數字科技進軍。回顧近五年金融業發展歷程,移動網際網路掀起行動支付浪潮,受理環境線上化改造完成,為網際網路金融打開流量入口,而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眾多新的金融形態,重塑金融服務產業鏈上下遊格局。
  • 千行百業上5G│山東黃金實現國內首個地下礦山5G工業化應用
    千行百業上5G│山東移動攜手華為助力山東黃金實現國內首個地下礦山5G工業化應用案例近日,中國移動山東分公司(以下簡稱 「山東移動」)攜手華為在山東黃金礦業(萊西)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山東黃金萊西金礦」)成功部署首批5G基站並進行應用組網,實現了負500米礦井的
  • 平衡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的關係是重點
    10月24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要平衡好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的關係,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在此次峰會上,鄒加怡談到了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和應對問題。她認為,為有效防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需要妥善處理好幾個關係,包括要把握好逆周期調節和金融穩定的關係,協調好金融監管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平衡好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的關係等。
  • 日新月異的金融科技
    這一年,央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監管政策,制定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指明了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促進了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為特徵的新興技術縱深發展。同年10月,央行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發布了《金融科技產品認證目錄》以及《金融科技產品認證規則》,制定了金融科技產品的認證依據及標準;11月,央行又發布了《關於發布金融行業標準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安全管理的通知》,旨在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創新產品的安全應用。
  • 解碼科技金融:萬字長文,為科技金融正本溯源
    本專輯《解碼科技金融系列》從科技金融演進的歷程出發,梳理我國科技金融發展不同階段的主要特徵和演進邏輯,進而通過金融和科技在技術層面、產業層面、企業層面的對接,理清科技金融的三種理解範式,為不同資源稟賦載體找到價值之錨。
  • 智能雲網使能千行百業,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通過網絡切片,將一張物理網絡劃分為多張邏輯網絡,邏輯網絡之間資源互相隔離,業務互不幹擾,提供網絡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等確定性保障體驗;不同的邏輯網絡可以通過SRv6技術為金融、政務、醫療、教育等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的網絡拓撲和連接,提供差異化且可保障的服務質量。第四,安全保駕護航。
  • 量子:金融科技的「第三極」
    安全作為金融數位化的戰略制高點,關注度卻遠遠不及其他技術高,這也是作者寫量子與金融科技的初衷 理解量子,始於1900。 如同2020,那也是一個庚子年。 誕生於中世紀灰暗天空的經典物理學,四百年中經伽利略、牛頓等偉大科學家的努力,到19世紀末達到巔峰。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原文:金融穩定協會(FSI);編譯: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BIS)下設金融穩定協會(FSI)對31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科技政策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FSI提出了一個名為「金融科技樹」的概念框架:樹梢是金融科技行為,樹幹是相關的核心技術,樹根則是作為支撐的政策環境。
  •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經濟「雙循環」?|金融科技|阿比吉特·班納吉|...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說,金融業「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的觀點獲得現場一片掌聲。借勢新經濟時代的紅利,度小滿金融已在小微信貸上嘗試開闢一條新路。在新經濟浪潮下,支持小微企業在中國社會新發展格局裡不掉隊,乃至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金融科技助力經濟發展的全新使命。
  • 金融科技孵化器將亮相湖南金融中心
    金融科技行業從業者如果想在湖南湘江新區創業,不久將有自己的「大本營」了。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大廈將於4月揭牌,其中6000平方米的金融科技孵化器也將落地,進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在去年9月舉辦的第二屆湘江金融峰會上,湖南金融中心提出了「科技普惠」的發展定位,精準發力,搶抓金融科技發展機遇。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最後根據實證結果,提出加強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等政策建議。同時,隨著金融科技在今年來取得的飛速發展,科技在金融領域各個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全面提升了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在這其中,金融科技對於金融業賦能作用最強的就是普惠金融領域,金融科技利用其低成本、高效率、大數據分析、線上覆蓋等自身特點,完美解決了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對稱、覆蓋率難以保障的問題,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上指出「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有著天然的相容性」。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開放金融是一種平臺化的金融發展模式,金融機構通過與金融科技企業、數字科技企業以及商業生態系統的市場主體等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業務功能,創造新的金融服務價值,打造新的金融服務能力。在開放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科技企業的角色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 金融科技的定義與辨析
    從全球金融科技的監管現狀看,目前在國家層面,各國監管措施各異,缺乏統一標準和框架;在國際層面,國際組織已著手調研,並推出了初步的評估框架。同時,金融科技跨境展業趨勢已經顯現,但監管合作應對不足。下一步,預計金融科技的國際治理和雙邊合作將加速推進,而各國也將釐清監管職責範圍,將FinTech的各種金融活動納入現有監管框架,同時採取措施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培育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
  • 《中國金融》|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金融科技生態百花齊放 我國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經歷了金融業務電子化、金融渠道網絡化階段,目前已進入金融科技階段,信息技術逐步由支撐業務發展轉變為引領業務創新,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 金融科技該如何賦能綠色金融領域?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金融科技作用於綠色金融潛力巨大如今,金融科技已成為助推綠色金融的重要工具。「中國不僅擁有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而且在金融科技領域也發展迅猛。」保爾森基金會高級顧問兼保爾森基金會綠色金融中心執行主任孫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