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興 編輯/ 史川軒
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1961年出生於印度孟買,因為研究貧困問題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發現,向中小微企業、困難人群提供小額信貸支援,常常是失敗的。
他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自1977年起,印度政府要求,銀行每在一個城市設立一家分行,必須在沒有銀行的農村地區額外設立4家分行,40%的貸款要給小公司、農業合作社等弱勢群體。結果,因政策額外開設分行的地區,違約率出奇得高,那裡的人越來越窮。
有人研究發現,設立銀行分行為小微群體增加1塊錢的收入,要花掉1塊錢以上的費用。小額信貸,在很多國家被視為畏途,班納吉將其稱作「不那麼簡單的經濟學」,即便利息高,少有人做。
理由很簡單,服務的對象沒有抵押之類的附加擔保,收集其信息的成本又高昂;自由派經濟學論證說,政府插手貸款補貼,得不償失。結果,銀行只會借錢給富人。
這個全球性的難題正在中國慢慢得到破解。
1月9日晚,央視二套《對話》欄目推出以「新經濟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特別節目,邀請度小滿、蒙牛、猿輔導、摩根大通等頭部企業高管暢談「新經濟的新和快」、「新業態新使命」等議題。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說,金融業「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的觀點獲得現場一片掌聲。借勢新經濟時代的紅利,度小滿金融已在小微信貸上嘗試開闢一條新路。在新經濟浪潮下,支持小微企業在中國社會新發展格局裡不掉隊,乃至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金融科技助力經濟發展的全新使命。
新經濟時代,金融科技也要應勢創「三新」
度小滿「開路」的勇氣和底氣,來自「三新」,即基於技術賦能的新方案、新模式,踐行金融更有溫度的新使命。
1)新方案:融合先進技術,塑造金融新業態
度小滿源自百度,得益於母公司生態的基礎技術實力,針對專注的客群,提供兼顧風控成本與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比如,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為主的「泛小微」群體可抵押資產少、信用等級一般,基於獨有AI算法,度小滿有能力自動從相關信息中挖掘出風險指標,並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圖計算技術,大幅提升風控模型排序能力,即便風險水平不變,也能將小微企業主授信通過率提升20%。
同時,以各種技術打造服務新方案。
疫情期間,度小滿運作完全「零接觸」,合規要求的流程,均以人臉識別、電子籤章、電子合同、遠程面籤、遠程開戶等非接觸方式解決;風險評估流程均通過數位化流程進行,減少了人工介入,大幅提升運作效率,降低了整體上的信貸成本。
2)新模式:更靈活、成本更低的計息方式
朱光總結說,新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速度數倍於過去,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快」。金融只有科技賦能,又快又準,才能趕得上客戶的需求。
過去,銀行判斷客戶貸款時,分析央行徵信報告的模型可能半年迭代一次,解讀出來的變量只有幾維或幾十維;度小滿運用大數據技術,同樣一份央行徵信報告,可解讀成30多萬維的變量。
在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幫助下,快速識別申請人的工商信息、交易信息、稅務信息、用水用電、司法信息,持續豐富小微企業數據維度,每天都能上線迭代新的分析模型。
這種能力的再造,具備更高的服務顆粒度,最終也體現在產品的形態上。度小滿準備將計息的最小計算單位,從天細化到小時,響應客戶資金周轉需求的變化。
「從度小滿金融的數據來看,有6%的用戶,在放款第二天就還款了,今年將會有按小時計息的小微貸款產品出現。」朱光這樣說。
3)新使命: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傳統約束下,金融服務走不出班納吉所述的困境,只能做錦上添花的事,且也無法應對突發的意外。
朱光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小微企業將貨物賣給下遊企業,敲定結帳時間,下遊沒有結,貸款可能就還不上,「逾期便上報徵信,再沒有金融機構給他借錢,這就是沒有溫度」。
技術賦能下的金融,不光能「雪中送炭」,還能靈活進行動態調整。
2020年的疫情下,基於數據,度小滿主動為很多小微企業延期還款,8月,專門推出「新發地中小商戶扶助計劃」,面向北京新發地商戶提供總額1億元的低息貸款,日利率0.01%(年化3.65%),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經營。在各地經濟恢復時,企業還款意願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有溫度是一體兩面,不只是「放」,還有「收」。
2019年年初,度小滿發現,部分客群存在明顯的超前消費、「以貸養貸」、「多頭借貸」等問題,且通過「多頭預警」指標快速偵測到這一異常風險點,以大數據迅速描繪出人群畫像特徵,隨即調整相關客群的準入規則與額度策略,且調整以循環產品為主,逐漸減少長分期這類長周期的產品。
這一步,避免自身為共債風險所波及,也幫助客群克制過度借貸的欲望。
「三新」的回報就是雙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月至3月,小微客群入催率出現明顯上升,到6月基本恢復正常。據朱光透露,在回款率上,小微客群的回款率高於個人消費客群,疫情後申請延期還款的小微企業主,其回款率也明顯高於個人消費客戶。
在他看來,小微企業主是重信用的優質客群,關鍵在供給側,真正用好金融科技,能更好為他們提供服務。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參與《對話》節目討論
小微信貸新模式:從高風險高成本到安全與效率兼得
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提過,競爭力無非來自三條路徑:總成本領先、差異化,或者專一化(即在一個細分市場裡做得更好),三種通用戰略是互斥的,例如,推動個性差異化,成本就沒法下降。
在朱光看來,運用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至少在金融服務領域,將三者結合起來,改寫一些傳統的經濟準則。
比如,度小滿金融聯合銀行,為五六線城鎮的零售店主提供信貸,不只解決班納吉主要討論的「可及性」問題,且成本更便宜、利率個性化、服務也更周到。
過去幾年,度小滿運用智能風控技術,一直為小微提額降價。2020年以來,人均放款額增加35%,平均利率下降10%,已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累計3000億元無抵押信用貸款,信貸用戶中超7成是小微企業主,超4成經營的企業在5人以下。
2020年最後一天,其啟動「小微加油站」計劃,為全國小微企業主提供總額為10億元的低息貸款,日利率0.01%,不需任何抵押物。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下,這種扶助中小微的能力,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
來源:度小滿官網
官方數據顯示,小微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80%,小微企業僱傭的勞動力佔全國勞動總數的70%。小微企業不僅配套大產業集群套,更能解決大量就業和民生問題。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只有小微企業好,才能國富民強。
然而,小微企業的信貸「堵點」非常多。
2018年,世界銀行、中小企業金融論壇、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報告,中國中小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達到29萬億元,其中41%的中小微企業存在信貸困難,迫切需要金融機構為其訂製金融解決方案、提供資金支持。最新的官方數據,小微企業金融滲透率不到30%。
疫情下,許多小微面臨「斷糧」危機,面臨生死存亡,金融機構在保證自身風險穩定性的同時,擴大信貸服務可及性尤為重要。這樣的背景下,度小滿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業,利用技術以及數據資源,為中小微企業精準輸血,對於「六穩」「六保」,助力經濟「雙循環」更顯重要。
展望未來,真正硬科技的金融科技,有著寬廣的應用場景。
朱光在《對話》欄目中,有一個精闢的總結:過去消費,他稱之為「無記名消費」,誰買了東西,他們喜歡什麼,賣家是不知道的;數字驅動的新經濟時代,誰買了東西,誰喜歡什麼商品,都有可能被記錄下來,變成「有記名消費」。
「記名」將源源不斷創造數據,滋養金融科技應用的土壤,金融科技企業能深挖中小微的信貸需求,創造更大客戶價值,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雙循環」,特別內需為主的內循環,提升整體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班納吉研究多以南亞為主,他觀察到,印度大量小額信貸機構的商業模式,貸款給窮人的年利率約為25%,當地放債人收取的利息,則是這一利率的2-4倍,全球有的地區利潤更高,且告貸無門。
在中國,政策利好迭代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信貸利率低得多,且2020年利率再降0.82個百分點,真正轉向「雪中送炭」,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班納吉所探討的難題。正如度小滿所追求的,金融漸漸有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