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助力經濟「雙循環」?|金融科技|阿比吉特·班納吉|...

2021-01-21 騰訊網

撰文/ 李興 編輯/ 史川軒

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1961年出生於印度孟買,因為研究貧困問題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發現,向中小微企業、困難人群提供小額信貸支援,常常是失敗的。

他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自1977年起,印度政府要求,銀行每在一個城市設立一家分行,必須在沒有銀行的農村地區額外設立4家分行,40%的貸款要給小公司、農業合作社等弱勢群體。結果,因政策額外開設分行的地區,違約率出奇得高,那裡的人越來越窮。

有人研究發現,設立銀行分行為小微群體增加1塊錢的收入,要花掉1塊錢以上的費用。小額信貸,在很多國家被視為畏途,班納吉將其稱作「不那麼簡單的經濟學」,即便利息高,少有人做。

理由很簡單,服務的對象沒有抵押之類的附加擔保,收集其信息的成本又高昂;自由派經濟學論證說,政府插手貸款補貼,得不償失。結果,銀行只會借錢給富人。

這個全球性的難題正在中國慢慢得到破解。

1月9日晚,央視二套《對話》欄目推出以「新經濟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特別節目,邀請度小滿、蒙牛、猿輔導、摩根大通等頭部企業高管暢談「新經濟的新和快」、「新業態新使命」等議題。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說,金融業「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的觀點獲得現場一片掌聲。借勢新經濟時代的紅利,度小滿金融已在小微信貸上嘗試開闢一條新路。在新經濟浪潮下,支持小微企業在中國社會新發展格局裡不掉隊,乃至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金融科技助力經濟發展的全新使命。

新經濟時代,金融科技也要應勢創「三新」

度小滿「開路」的勇氣和底氣,來自「三新」,即基於技術賦能的新方案、新模式,踐行金融更有溫度的新使命。

1)新方案:融合先進技術,塑造金融新業態

度小滿源自百度,得益於母公司生態的基礎技術實力,針對專注的客群,提供兼顧風控成本與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比如,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為主的「泛小微」群體可抵押資產少、信用等級一般,基於獨有AI算法,度小滿有能力自動從相關信息中挖掘出風險指標,並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圖計算技術,大幅提升風控模型排序能力,即便風險水平不變,也能將小微企業主授信通過率提升20%。

同時,以各種技術打造服務新方案。

疫情期間,度小滿運作完全「零接觸」,合規要求的流程,均以人臉識別、電子籤章、電子合同、遠程面籤、遠程開戶等非接觸方式解決;風險評估流程均通過數位化流程進行,減少了人工介入,大幅提升運作效率,降低了整體上的信貸成本。

2)新模式:更靈活、成本更低的計息方式

朱光總結說,新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速度數倍於過去,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快」。金融只有科技賦能,又快又準,才能趕得上客戶的需求。

過去,銀行判斷客戶貸款時,分析央行徵信報告的模型可能半年迭代一次,解讀出來的變量只有幾維或幾十維;度小滿運用大數據技術,同樣一份央行徵信報告,可解讀成30多萬維的變量。

在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幫助下,快速識別申請人的工商信息、交易信息、稅務信息、用水用電、司法信息,持續豐富小微企業數據維度,每天都能上線迭代新的分析模型。

這種能力的再造,具備更高的服務顆粒度,最終也體現在產品的形態上。度小滿準備將計息的最小計算單位,從天細化到小時,響應客戶資金周轉需求的變化。

「從度小滿金融的數據來看,有6%的用戶,在放款第二天就還款了,今年將會有按小時計息的小微貸款產品出現。」朱光這樣說。

3)新使命: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傳統約束下,金融服務走不出班納吉所述的困境,只能做錦上添花的事,且也無法應對突發的意外。

朱光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小微企業將貨物賣給下遊企業,敲定結帳時間,下遊沒有結,貸款可能就還不上,「逾期便上報徵信,再沒有金融機構給他借錢,這就是沒有溫度」。

技術賦能下的金融,不光能「雪中送炭」,還能靈活進行動態調整。

2020年的疫情下,基於數據,度小滿主動為很多小微企業延期還款,8月,專門推出「新發地中小商戶扶助計劃」,面向北京新發地商戶提供總額1億元的低息貸款,日利率0.01%(年化3.65%),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經營。在各地經濟恢復時,企業還款意願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有溫度是一體兩面,不只是「放」,還有「收」。

2019年年初,度小滿發現,部分客群存在明顯的超前消費、「以貸養貸」、「多頭借貸」等問題,且通過「多頭預警」指標快速偵測到這一異常風險點,以大數據迅速描繪出人群畫像特徵,隨即調整相關客群的準入規則與額度策略,且調整以循環產品為主,逐漸減少長分期這類長周期的產品。

這一步,避免自身為共債風險所波及,也幫助客群克制過度借貸的欲望。

「三新」的回報就是雙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月至3月,小微客群入催率出現明顯上升,到6月基本恢復正常。據朱光透露,在回款率上,小微客群的回款率高於個人消費客群,疫情後申請延期還款的小微企業主,其回款率也明顯高於個人消費客戶。

在他看來,小微企業主是重信用的優質客群,關鍵在供給側,真正用好金融科技,能更好為他們提供服務。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參與《對話》節目討論

小微信貸新模式:從高風險高成本到安全與效率兼得

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提過,競爭力無非來自三條路徑:總成本領先、差異化,或者專一化(即在一個細分市場裡做得更好),三種通用戰略是互斥的,例如,推動個性差異化,成本就沒法下降。

在朱光看來,運用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至少在金融服務領域,將三者結合起來,改寫一些傳統的經濟準則。

比如,度小滿金融聯合銀行,為五六線城鎮的零售店主提供信貸,不只解決班納吉主要討論的「可及性」問題,且成本更便宜、利率個性化、服務也更周到。

過去幾年,度小滿運用智能風控技術,一直為小微提額降價。2020年以來,人均放款額增加35%,平均利率下降10%,已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累計3000億元無抵押信用貸款,信貸用戶中超7成是小微企業主,超4成經營的企業在5人以下。

2020年最後一天,其啟動「小微加油站」計劃,為全國小微企業主提供總額為10億元的低息貸款,日利率0.01%,不需任何抵押物。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下,這種扶助中小微的能力,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

來源:度小滿官網

官方數據顯示,小微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80%,小微企業僱傭的勞動力佔全國勞動總數的70%。小微企業不僅配套大產業集群套,更能解決大量就業和民生問題。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只有小微企業好,才能國富民強。

然而,小微企業的信貸「堵點」非常多。

2018年,世界銀行、中小企業金融論壇、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報告,中國中小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達到29萬億元,其中41%的中小微企業存在信貸困難,迫切需要金融機構為其訂製金融解決方案、提供資金支持。最新的官方數據,小微企業金融滲透率不到30%。

疫情下,許多小微面臨「斷糧」危機,面臨生死存亡,金融機構在保證自身風險穩定性的同時,擴大信貸服務可及性尤為重要。這樣的背景下,度小滿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業,利用技術以及數據資源,為中小微企業精準輸血,對於「六穩」「六保」,助力經濟「雙循環」更顯重要。

展望未來,真正硬科技的金融科技,有著寬廣的應用場景。

朱光在《對話》欄目中,有一個精闢的總結:過去消費,他稱之為「無記名消費」,誰買了東西,他們喜歡什麼,賣家是不知道的;數字驅動的新經濟時代,誰買了東西,誰喜歡什麼商品,都有可能被記錄下來,變成「有記名消費」。

「記名」將源源不斷創造數據,滋養金融科技應用的土壤,金融科技企業能深挖中小微的信貸需求,創造更大客戶價值,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雙循環」,特別內需為主的內循環,提升整體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班納吉研究多以南亞為主,他觀察到,印度大量小額信貸機構的商業模式,貸款給窮人的年利率約為25%,當地放債人收取的利息,則是這一利率的2-4倍,全球有的地區利潤更高,且告貸無門。

在中國,政策利好迭代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信貸利率低得多,且2020年利率再降0.82個百分點,真正轉向「雪中送炭」,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班納吉所探討的難題。正如度小滿所追求的,金融漸漸有了溫度。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推動金融變革,薩摩耶數科榮膺「金融科技影響力企業獎」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以「金融革新力」為主題,邀請國內經濟領域知名學者、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力量。薩摩耶數科副總裁李堯受邀出席會議,分享了薩摩耶數科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創新舉措和成果。
  • 微財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科技影響力企業」
    本屆年會周覆蓋多個行業,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助推各行各業在變量之中尋找新的契機,突破商業邊界,激蕩創新思維,求索未來發展之道!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十四五」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的著眼點,金融如何助力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亦成為金融領域關注的焦點。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三個高地」戰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務,為湖南產業發展明確了新目標,也對金融支持區域產業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三五」以來金融助推湖南產業發展取得成效  (一)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湖南高質量發展。
  • 鄧迪受邀參加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
    11月18日,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太一集團董事長鄧迪受邀參加。鄧迪與其他數字經濟專家《實踐數字經濟 發展數字產業》圓桌論壇隨著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深入,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滲入到眾多領域。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地方金融如何通過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市場主體的作用,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雙循環格局之中,推動內、外循環?這成為日前在陝西楊凌高新示範區舉行的全國地方金融二十四次論壇(2020)年會熱議的話題。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分析與了解經濟雙循環對地方金融的要求,以需求為導向,改進地方金融業務流程、產品供給結構。地方金融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強內循環,成為經濟雙循環的血脈神經。
  • 捷信金融積極創新金融消費模式 為經濟內循環助力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的引領者,大力發展創新戰略,釋放消費需求,助力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  捷信以「貼心產品設計、金融AI應用普惠化、多元金融知識普及」三大創新戰略,通過推動消費金融業務下沉,深挖中低收入群體的巨大消費潛能。
  •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人民銀行將繼續同各方一道,不斷培育科技新動力、創造金融新機遇,落實「雙循環」發展的要求,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希望成都把握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加快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金融科技創新高地,為我國金融發展賦能助力。
  • 農商銀行如何助力雙循環經濟
    農商銀行尋求自身改變更為關鍵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受此影響改變的經濟狀況,為鼓勵銀行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六穩」「六保」,人民銀行在今年上半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工具,包括針對各類銀行的專項再貸款再貼現
  • 金融科技該如何賦能綠色金融領域?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金融科技作用於綠色金融潛力巨大如今,金融科技已成為助推綠色金融的重要工具。「中國不僅擁有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而且在金融科技領域也發展迅猛。」保爾森基金會高級顧問兼保爾森基金會綠色金融中心執行主任孫蕊表示。
  • 解碼科技金融:萬字長文,為科技金融正本溯源
    引言理解科技金融,本質上是理解【科技】與【金融】在互動的過程中,如何通過更精準的匹配供需要素,來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一、科技金融提出的背景當前,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新舊動能亟須轉換,科技創新將成為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主要引擎。金融可以有效引導社會資源配置,通過精準匹配科技產業、科技企業、科學技術不同層次的需求,提供資金中介、交易渠道、價值發現等服務,最終實現金融支撐、促進科技創新的目標。
  • 度小滿金融朱光:後疫情時代的金融科技價值
    一方面,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科技能夠基於風險管理本質,推動產品及服務變革,助力金融行業向「全流程線上化」快速演進;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將加速金融行業服務下沉,承擔起助力小微的「穩定器」和「加速器」職能,攜手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輸血,持續與經濟體中的各個基本單元加速融合,為拉動內需、激活經濟助力。
  • 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中新網11月27日電 11月27日,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銀金科」)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開業暨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據悉,交通銀行作為唯一總部在滬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今年著力打造「上海主場」和「普惠金融」兩個優勢,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在完善體制機制、提高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布局。
  • 我來數科獲藍鯨「2019卓越金融科技服務平臺」,以科技助力模式
    10月17日,2019藍鯨新經濟峰會在上海召開,峰會以「新作為激發新動能」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行業大咖、頭部公司CEO從宏觀研判、產業發展、科技前沿等多維度,對國際經濟和中國經濟變化,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與變革等問題進行探討,並頒發了年度新經濟獎項。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兩者結合有助於拓展各種應用場景,構建更為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態。在未來的開放金融中,Bigtech公司應注重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融合,向金融機構積極輸出金融科技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未來的開放金融發展中,金融科技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成效如何,則取決於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融合之後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還是核裂變。
  • 希伯倫科技:數位化供應鏈促進金融科技服務模式創新
    「金融服務供給主體,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11月3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發文表示,要加強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持續監測,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隨著"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跨入新時代。
  • 螞蟻井賢棟: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行穩走遠的保障
    談到未來的發展方向,井賢棟稱,螞蟻集團會繼續扮演好金融毛細血管的角色,全力以赴地聚焦小微企業,未來5年,繼續攜手金融機構,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效率,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做到既普又惠、更普更惠。同時,螞蟻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特別是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加大技術全面開放力度,助力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比如推進Oceanbase資料庫技術與金融機構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
  • ...中國農村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與商業機構代表如何發聲
    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11月18日,第六屆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2020IFCFI)在京召開,總結近年來普惠金融發展的狀況、探討未來五年普惠金融的發展趨勢。本屆論壇圍繞「扶微助弱,應變創新」主題,深入探討了「微弱經濟體的韌性」「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金融科技的創新與規範」以及「全球背景下的普惠金融」「雙循環下如何支持消費」等議題。
  • 科技博弈與金融創新|邱牧遠:科技博弈背景下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政策
    大國博弈背景下科技成為重要的競爭焦點。 導語全球價值鏈正處於新一輪重構當中,大國競爭的焦點正在由經貿領域轉向科技領域。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本文對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科技創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王玉祥認為,新型數位化保險生態在促進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他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險生態數位化加速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行業發展表現出三大趨勢。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合肥電子銀行業務中心身處網絡信息化新時代的今天,隨著我國經濟對外逐步開放,金融科技但是,普惠金融由於其自身規模小、缺乏抵押物、信用評級低、偏遠地區金融排斥情況嚴重等特點,存在著很大的信用風險、外部欺詐風險以及內部員工道德風險,故而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催生出的新手段,在創新發展、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的同時,有效防控普惠金融各類風險,是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亟須思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