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弈與金融創新|邱牧遠:科技博弈背景下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政策

2021-01-21 清華金融評論

編者按

美國政府14日將9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的黑名單中,其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及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大國博弈背景下科技成為重要的競爭焦點。

導語

全球價值鏈正處於新一輪重構當中,大國競爭的焦點正在由經貿領域轉向科技領域。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本文對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科技創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文/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分析師邱牧遠

當前,我國正在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在這一過程中,推動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引領「雙循環」格局、推動全球價值鏈升級的「牛鼻子」。從國內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發掘內需潛力的關鍵所在;從國際看,全球價值鏈正處於新一輪重構當中,大國競爭的焦點正在由經貿領域轉向科技領域。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當前高科技產業技術創新的新特點

第一,高科技產業創新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但技術短板更加突出。截至2017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5.7萬億元,較2006年增長11.5萬億元。出口規模達到5043.8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2016億美元,佔製造業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23.8%,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高技術產品出口額最大的國家。但在另一方面,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改變。特別在核心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高端製造裝備等方面,自主研發比例上升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高技術企業內部研發經費支出3559億元,較2007年增加近3000億元,佔所有研發經費比例超過80%。產業科技水平突破較多依賴基礎科學和複雜交叉學科,對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理論創新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第二,龍頭企業創新實力穩步提高,中小企業對產業科技創新的作用更加凸顯。高科技龍頭企業具有較大市場、穩定的技術積澱與研發投入,一直走在產業科技創新的前沿。華為、中興、百度、騰訊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上下遊科技進步的帶動能力很強。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也不容小覷。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我國專利申請總量的65%,佔新產品總量的80%。在美國對華科技制裁的背景下,或將成為產業科技進步的主力軍。

第三,產業協同創新、地域協同創新對高科技產業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產業地域協同創新呈現出很強的規模經濟特徵。某個高技術產業成長可以帶動相關高技術產業的成長,相關高技術產業成長也會拉動該高技術產業成長。這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係,使高技術產業在空間分布的集聚特徵明顯。目前,我國高技術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企業數量佔到全國總量的85%,企業營業收入佔全國總量的86%,已初步形成以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帶為中心的區域高技術產業經濟帶。隨著知識外溢、良性競爭和產業間合作的逐步加深,高技術產業區域聚集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將成為推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發展的重要推手。但從國際比較看,與紐約、舊金山、東京等國際知名產業集群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區域內,迫切需要提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完善市場營商環境並加大人才儲備。

第四,高技術產業出口持續增加,推動貿易模式轉變。中國的出口規模已超過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兩年來,隨著貿易額的逐步擴大,中國部分高科技產業創新實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4年,中國通信設備行業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簡稱PCT)申請量已由2000年的34件上升至4429件,首次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計算機產業PCT專利申請量達1652件,接近日本和美國,位居全球第三;裝備製造業PCT專利申請量以年均22.6%的速度增長,位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後,居全球第四。科技附加值增高帶動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國際貿易分工由高度互補的產業間垂直分工(在這種產業分工和貿易模式下,中美高科技產業高度互補,美國處於產業鏈的高端,獲得全球高技術產業鏈的絕大部分利潤;中國處於產業鏈中低端,僅依靠成本優勢獲得微薄利潤)轉向相互替代的產業內分工,高技術企業「走出去」步伐正在提速。部分組裝、加工生產環節逐步向海外轉移,本土自主研發、海外投資和品牌宣傳需求穩步增長。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在海外設立多家分公司或分支機構,建立初具規模的營銷網絡並佔領本土一定份額的產品市場。

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對金融提出新挑戰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技術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愈發明顯,也對金融支持提出了新挑戰。

第一,缺乏對基礎科研的市場化融資渠道。基礎研究是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高科技產業的成果轉化能力決定了基礎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在缺乏合適融資支持的情況下,將導致整個循環運行中斷。從資金用途看,目前「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和基礎性科研越來越依靠企業自主內部科研經費支持,資金需求量逐年增大;從資金來源看,上述領域具有很強公共品屬性,目前資金來源仍以財政財稅、產業科創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主。相較於主要創新型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科創板等直接融資渠道仍處於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支持基礎科研成果市場化的融資機制,進一步推動金融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推動作用。

第二,融資模式與科創型企業成長不匹配。在高科技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融資需求也不盡相同。初創型中小科創企業技術和產品開發風險高、實物資本少、管理不規範、專利估值困難,對融資規模的要求較高;成長期的科創企業處於研發到產品化的階段,需要大量融資購買生產設備以及開拓銷售管道。資金和風險承擔能力有增強,但市場風險較大,需要更加穩定的資金流;成熟的大型科創企業市場規模大、科技研發投入高,亟須提供包括財務顧問在內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但在目前,間接渠道傳統授信模式不匹配的問題依然突出,金融機構對於專利等人力資本的估值能力不足,缺乏合適的擔保機制;風險投資、股權投資規模較小,科創板、創業板的融資規模與高技術企業的資金需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產業、地域協同創新的金融支持機制有待完善。要建立貫穿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融資機制,涉及對上下遊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及綜合處理能力。但在目前,金融體系尚未形成與此相適應的跨區域、跨產業融資模式。一是跨產業融資服務成本高。以供應鏈應收帳款服務為例,其中涉及企業、增信機構、保理機構等多方參與,業務處理時間長、費用高的痼疾仍未有效解決;二是跨行業、跨地域評級擔保機制不健全。缺乏對差異化產品、服務的統一定價的機制;三是信息整合能力弱。金融機構跨區域、跨行業、跨產業綜合融資服務能力不強。

第四,金融支持高技術企業「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從國內看,高技術企業海外投融資主要依賴內保外貸方式,企業的擔保資源不足,融資手續繁雜、期限短,擔保機構承保品種少、規模有限;從國際看,高技術企業對各國經濟、政治、社會風險評估能力不足,缺乏一體化的投融資指導服務。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嚴重製約海外市場拓展速度。隨著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加緊實施科技制裁,高技術企業的資金交易安全和境外資產安全將面臨更大挑戰。

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建議

創新銀行融資模式

商業銀行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仍是高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研發的重要融資渠道。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高科技產業對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將更加突出。

第一,創新信貸管理模式,建立與高科技企業特點相適應的信貸管理體系。一是加大行業政策傾斜,加大對「卡脖子」的重點科技領域和國家科研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產業區域融資機制,梳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科創產業,建立集群企業銀行融資信用體系,通過建立專業化的區域科創金融中心,為區域優勢高科技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改進信貸管理機制,在客戶準入、評審機制、評級授信模型、貸後管理等方面,建立適應高技術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信貸管理流程。

第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建立與高科技產業相適應的供應鏈金融體系。通過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構建以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為核心、上下遊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為高技術產業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探索保貸聯動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高端人才貸款擔保、融資租賃擔保業務,推進智慧財產權抵押貸款擔保,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提升這類抵押品的市場流動性。

第三,完善投貸聯動模式,建立與資本市場相適應的產品體系。要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發展與政府擔保基金、重點行業發展基金相匹配的投貸聯動模式。要提升業務專業性。加大與同業機構、優秀的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機構、產業資本的投貸聯動合作,建立貫穿產業鏈的投貸聯動生態圈;要建立差異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投貸聯動退出機制。

第四,加強專業儲備,建立多層次、專業化人才隊伍。一是招募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專業人才,補充前臺客戶經理及後颱風控隊伍;二是加大行業研究力度,及時跟蹤、分享重點科創產業政策、行業信息,加大對高新技術行業研究追蹤力度;三是組建柔性團隊,形成以政府部門主管部門、優質創投機構、重點證券公司、行業專家為主體的外部智庫團隊,為盡調指導、信息諮詢、行業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與高技術產業相適應的資本市場體系

為充分滿足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需要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渠道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融資支持。

第一,繼續構建、完善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一是明確主板、新三板、科創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定位,完善不同股票市場升版、轉版機制,為不同成長周期的高科技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渠道;二是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為不同類型投資人甄別具有成長價值的科創型企業提供支持;三是完善上市公司的降板退市制度和法律法規,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第二,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市場。一是完善適應創投行業的差異化監管機制,推動私募基金的治理能力和投資專業化水平;二是加大對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的財稅支持,進一步支持私募股權基金投向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三是推動對外開放。鼓勵國外具有較強實力的責任投資和長期投資基金開展與支持高技術創投企業相關的資管業務。END

本文刊發於《清華金融評論》2020年11月刊,2020年11月5日出刊,本文編輯:謝松燕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張彧通:科技、金融創新與監管,三要素博弈是正方向
    金融行業的演化博弈關於創新與監管的關係,專長於生物學的約翰梅納德史密斯教授提供了一條分析進路——演化博弈理論。演化博弈指的是有限理性的博弈雙方不斷試錯、優化策略的動態博弈。與分析金融創新與監管博弈的傳統思路不同,演化博弈重視進化論的角度,將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看作是相互作用的雙方,在對應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實現博弈均衡。以監管策略為例。
  • 解碼科技金融:萬字長文,為科技金融正本溯源
    一、科技金融提出的背景當前,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新舊動能亟須轉換,科技創新將成為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主要引擎。金融可以有效引導社會資源配置,通過精準匹配科技產業、科技企業、科學技術不同層次的需求,提供資金中介、交易渠道、價值發現等服務,最終實現金融支撐、促進科技創新的目標。
  •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還有哪些「堵點」
    如何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金融力量無疑是重要一環。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強化普惠金融服務。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堵點」,且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 金融博弈進入白熱化,當心你的錢袋子!
    甚至還有部分自媒體喊出信用債市場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風險,對於持有大量信用債的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會造成巨大傷害。巧不巧?債務違約爆出來,發生在央行說準備要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節點。個別國企信用債就「驚人」地違約了,接著就快速蔓延到其它沒有違約的企業債、城投債、地方債。
  • 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專項政策發布 智融集團受邀參加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簡稱「金科十條」)的正式發布成為本次活動的亮點。「金科十條」不僅明確對金融科技領域單位和個人註冊落戶、載體建設、企業融資、人才引進、研發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和獎勵,也使長沙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出臺支持金融科技專項政策措施的城市。  據介紹,對比其他省份,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專項政策有三個特點。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二、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因素將BigTech的運作模式、功能屬性與我國當前的金融發展環境結合分析可以發現,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是三個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技術上龐大的數據基礎和新興信息科技的支持;需求上現有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和客戶需求的持續升級;供給上金融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需要。
  • 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
    在這一背景下,可以說金融科技不斷走向深水區的過程,就是金融行業與實體產業不斷深度融合,並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的過程。通過產業數位化,可以使金融和產業兩個領域基於「數據」這一新生變量產生更緊密的場景聯結。因此,不少金融科技平臺將戰略目標鎖定在產業數位化上。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同時,不斷深化外匯放管服改革,創新涉外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降低涉外企業負擔。  在金融強有力的支持下,湖南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邁向新臺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升級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保持8.2%的增速。
  • 《中國金融》|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經濟發展節奏,但我國數字經濟也獲得了加速發展機遇,各家金融機構也加快了科技研發的節奏,拓展了金融場景化應用的廣度與深度,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生態的塑造正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而金融科技創新離不開數據基礎設施的底層支撐。數據基礎設施是傳統IT基礎設施的延伸,它以數據為中心,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使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最大化。
  • 金融科技孵化器將亮相湖南金融中心
    搶抓金融科技發展機遇當前,金融業正處於傳統向智能化發展的轉型期,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勢頭重塑金融的整個產業生態,金融的服務模式和服務類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普惠金融要發揮更廣泛的作用,科技賦能金融、推進智能化服務,已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大勢。
  • 科技重繪金融產業天際線:ReFinTech大會展望金融數據化時代
    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眾多技術的衝擊下,金融科技行業走在了變革創新的十字路口。如何利用 IT 創新引領金融創新,在海量金融數據中尋求價值,是金融科技領域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2020 年 11 月 24 日,路孚特主辦、極客邦科技承辦的「ReFinTech 探索 2021 金融科技大會」如期而至。
  • 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在這一背景下,可以說金融科技不斷走向深水區的過程,就是金融行業與實體產業不斷深度融合,並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的過程。通過產業數位化,可以使金融和產業兩個領域基於「數據」這一新生變量產生更緊密的場景聯結。因此,不少金融科技平臺將戰略目標鎖定在產業數位化上。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原文:金融穩定協會(FSI);編譯: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BIS)下設金融穩定協會(FSI)對31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科技政策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FSI提出了一個名為「金融科技樹」的概念框架:樹梢是金融科技行為,樹幹是相關的核心技術,樹根則是作為支撐的政策環境。
  • 政策對金融科技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2011年,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被正式提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金融科技已經形成支付清算、融資模式、基礎設施和投資管理等四大應用領域,金融科技的主導者們以產業聯盟、標準化組織為紐帶,與政府部門、傳統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創新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 中部首個金融科技孵化器揭牌 20家企業入駐湖南金融中心
    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專項政策發布暨湘江金融科技孵化器揭牌儀式上,北京和君諮詢發布了《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戰略定位研究報告》,從多方面多角度就湖南金融中心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的戰略定位進行了研究分析。作為活動的重頭戲,現場還發布了《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對金融科技領域單位和個人註冊落戶、載體建設、企業融資、人才引進、研發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和獎勵。
  • 詳解:論 DeFi 獨特的價值主張:從合作博弈到非合作博弈
    實際上,只要銀行和貨幣政策制定者有意放鬆監管,那麼現有金融體系將可以實現大部分可組合性和無許可將帶來的好處。換句話說,這兩個特質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只是在目前受到政策限制。但是如果區塊鏈確實帶來了範式轉變,那麼它的使命便不再是去實現一些「有可能實現」的問題,而是去探索沒有它便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那麼,什麼是只有在區塊鏈上才實現的?
  • 金融支持創新需要作出「六大改變」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朱克江(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聘教授)多年來,我國金融領域為支持科技創新作了許多有益的改革嘗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總體上看,金融與科創的融合度還不高,大量金融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到創新領域,無法滿足創新對資金資本的需求。
  • 科技創新推動金融變革,薩摩耶數科榮膺「金融科技影響力企業獎」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以「金融革新力」為主題,邀請國內經濟領域知名學者、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力量。薩摩耶數科副總裁李堯受邀出席會議,分享了薩摩耶數科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創新舉措和成果。
  •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2019-08-05 | 來源: 國新網   8月5日,國新辦舉行介紹金融支持區域改革開放創新工作有關情況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 金融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策略!
    可謂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科技做不到的。那您知道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如何創新的嗎?如平安銀行早已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分布式計算和區塊鏈等方面布局,會讓未來關於金融需求會更加便利,需要資金打開手機輕鬆一點即刻到帳,企業經營貸款也不用準備各種材料,直接可以在線申請辦理,銀行還明確公示沒有給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授權辦理貸款,無需任何費用,大大降低了我們用款成本。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怎麼實施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