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還有哪些「堵點」

2021-01-21 大眾網

  如何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金融力量無疑是重要一環。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強化普惠金融服務。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堵點」,且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科創企業,尤其是初創期科創企業首先需要的是股權融資,但相應的資本市場體系仍不完善;第二,融資渠道較多依靠銀行業信貸產品,但科創企業的自身特點與銀行信貸準入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第三,銀行業著力推進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評估難、變現難、風險控制難等一系列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發展經驗看,金融支持科創企業,投行應走在商行之前,也就是說,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資金應主要來自內源資金、股東投入、外部風險投資機構等,待企業進入成長期、成熟期後,再由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介入。

  「這符合收益覆蓋成本加風險的基本邏輯。」某城市商業銀行公司金融部負責人表示,風投機構通過股權投資一家初創企業,風險雖大,但如果企業成長起來,其後期能獲得的股權收益也是巨大的;但銀行信貸資金屬於債權,一旦企業倒掉,銀行將產生壞帳,如果企業成長起來,銀行獲得的也僅是利息收益,這造成了風險收益的不匹配。

  針對以上問題,監管層正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體系,特別是暢通科創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促進其生命周期融資鏈的無縫銜接。

  其中,將持續推進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制度創新,推動創業板支持更多的優質初創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此外,還將鼓勵更多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天使投資,支持、引導投資機構聚焦科技型企業開展業務,持續加大對創新成果在種子期、初創期的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目前支持科創企業的主力軍,銀行業所面臨的難題也亟待解決。

  「科技創新企業既有一般小微企業的輕資產、高風險、信息透明度不足等共性問題,又有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不確定、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快等特點。」上述銀行負責人說,這導致銀行機構往往難以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難以吃透企業的專業領域,即面臨突出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銀行在授信評審過程中會對此類業務更加審慎。

  與此同時,相關配套政策及激勵措施也有待健全。例如,為了激發銀行一線員工積極性,多地監管機構均明確要求,銀行要對科技金融業務設置差異化制度安排,推動盡職免責機制等。但在落地過程中,銀行對以上要求的理解程度、落實程度不一,對於盡職免責也存在標準不統一、認定不清晰、尺度難把握等問題。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開展創新探索。北京銀保監局負責人說,轄內銀行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業務單獨管理機制,建立專屬的團隊、產品、風控和激勵機制,目前已有84家科技特色支行,從業人數超過7000人。

  針對「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評估難、變現難、風險控制難的現狀,浙江銀保監局會同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探索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工作。同時,推動浙江省內市場主體擁有專利權等信息經過脫敏處理或基於企業自願原則與銀行業進行共享,便於銀行機構主動進行融資對接。

  此外,在風險分擔方面,浙江銀保監局將引導轄內銀行機構強化與保險機構的合作,探索「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業務,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使用好風險資金池、貼息等專項政策。目前,杭州市已設立3000萬元的專利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嘉興市已按照30萬元以內每戶40%貼息開展補償;台州市則設立了3500萬元的專項資金池,對符合條件的智慧財產權質押損失類貸款實施風險補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子源)

相關焦點

  • 科技博弈與金融創新|邱牧遠:科技博弈背景下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政策
    大國博弈背景下科技成為重要的競爭焦點。 導語全球價值鏈正處於新一輪重構當中,大國競爭的焦點正在由經貿領域轉向科技領域。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本文對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科技創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金融支持創新需要作出「六大改變」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朱克江(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聘教授)多年來,我國金融領域為支持科技創新作了許多有益的改革嘗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總體上看,金融與科創的融合度還不高,大量金融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到創新領域,無法滿足創新對資金資本的需求。
  • 《中國金融》|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金融科技生態百花齊放 我國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經歷了金融業務電子化、金融渠道網絡化階段,目前已進入金融科技階段,信息技術逐步由支撐業務發展轉變為引領業務創新,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 金融科技2020大事記!堵"偏門"開"正門",新政迭出持牌機構大擴容
    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監管沙盒不斷提速、To B類科技賦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銷銀行、個人徵信機構等創新業務紛紛獲批資質、籌建開業。梳理2020年,不難發現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堵偏門」的同時也要「開正門」;秉持穩健經營,在賦能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和構建平衡健康的數字金融生態中,科技+金融未來可期。
  • 金融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策略!
    可謂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科技做不到的。那您知道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如何創新的嗎?如平安銀行早已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分布式計算和區塊鏈等方面布局,會讓未來關於金融需求會更加便利,需要資金打開手機輕鬆一點即刻到帳,企業經營貸款也不用準備各種材料,直接可以在線申請辦理,銀行還明確公示沒有給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授權辦理貸款,無需任何費用,大大降低了我們用款成本。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怎麼實施落地的?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二、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因素將BigTech的運作模式、功能屬性與我國當前的金融發展環境結合分析可以發現,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是三個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技術上龐大的數據基礎和新興信息科技的支持;需求上現有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和客戶需求的持續升級;供給上金融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需要。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產業鏈供應鏈仍有不少堵點,在貿易摩擦疊加疫情蔓延衝擊下,堵點表現更加明顯。因此,國內大循環主體下的產業升級,要不斷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與競爭力,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支持產業升級要更加注重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育,暢通產業鏈大動脈和微循環。
  • 康曉宇: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從市場發展脈絡來看,越來越多的銀行希望用數位技術解決金融服務中的難點和痛點,通過對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探索,讓數字金融科技滲透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目前,已有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機構,各家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以市場化機制,依託總行資源,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模式,積極構建新的金融科技生態。
  • 安徽專設100億基金支持量子科學產業發展 快來看還有哪些金融和...
    支持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爭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薦業務試點資格。建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與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股權登記制度對接機制。深化科技金融創新11大力發展科技信貸鼓勵銀行建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支持擔保機構發展科技創新型企業「投貸擔」聯動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探索基於大數據的「徵信系統+銀行+擔保」合作融資模式。13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行債券推動科技創新型企業發行「雙創」公司債券和創新型集合債券,支持「雙創孵化」服務企業或園區經營公司發行「雙創孵化」專項債券。
  • 解碼科技金融:萬字長文,為科技金融正本溯源
    狹義的科技金融是指銀行、證券與保險等金融機構運用創新金融工具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資金支持。廣義的科技金融是指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模式,搭建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為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統安排[2]。
  • 史蒂夫-巴奈特:打造一整個生態系統支持金融科技發展
    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國際商業行政總監 史蒂夫-巴奈特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國際商業行政總監史蒂夫-巴奈特在大會上表示,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一直勇於創新、敢於突破,我們的第一步是制定相關法規鼓勵通過金融科技監管實驗室開展金融科技創新,並逐步成長為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
  • 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
    來源:支付之家網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很忙。忙更名、忙品牌升級還有的籌謀上市……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金融科技平臺著力挖掘金融服務空白和痛點領域,依託自身技術優勢或流量優勢,專注細分領域,持續縱深發展,細分出行動支付、數字徵信、消費金融、網絡銀行、證券投資和保險服務6大領域,呈現出多元與聚焦、技術應用突出且具有創新活力的層次化、多樣化的金融科技生態特徵。
  • 劉連舸:內需重要性凸顯,金融要圍繞科創企業融資痛點優化供給
    劉連舸說,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中國金融業要繼續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助力供給側結構改革與調整,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地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金融力量。首先,以創新為引領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
  • 融360|簡普科技 為金融科技發展把準「新脈搏」,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近日,受2020香港金融科技周全球Fast Track——中國大陸區總決賽邀請,葉大清在點評參賽企業時表示:與初創公司創新合作,共同搭建起金融科技生態體系,比打造一個金融科技企業巨頭更具有現實意義。作為評審嘉賓,融360|簡普科技葉大清在「大企業與初創公司創新合作」的圓桌討論環節上,同參賽企業分析了當前金融科技行業的變化趨勢。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ABCD(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數字普惠)+5G技術已經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未來需要多關注在與具體業務結合中所產生的微創新。
  •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10月3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主辦,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承辦的「2020金融科技創新成都峰會」在成都中國西部博覽城舉行。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峰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李偉指出,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 2019甘肅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打通堵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新甘肅·甘肅日報 記者 秦 娜  記者:甘肅科技教育資源豐富,如何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  朱曉力(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關鍵在於增強科技與經濟的黏合度,其中,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尤為重要。
  • 科技創新推動金融變革,薩摩耶數科榮膺「金融科技影響力企業獎」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以「金融革新力」為主題,邀請國內經濟領域知名學者、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力量。薩摩耶數科副總裁李堯受邀出席會議,分享了薩摩耶數科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創新舉措和成果。
  • 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很忙。  忙更名、忙品牌升級還有的籌謀上市……喧囂之後,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  「無論是做助貸,還是做平臺連結消費場景,這些或許都是現存的一種形式,未來金融科技將向何方說不好。」
  • 希伯倫科技:數位化供應鏈促進金融科技服務模式創新
    「金融服務供給主體,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11月3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發文表示,要加強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持續監測,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隨著"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跨入新時代。
  • 業界聚焦「公益金融」: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應形成合力
    張煜歡 攝   中新網杭州6月6日電(記者 張煜歡)6日,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高峰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論壇匯聚學術、金融、商業等各界精英,圍繞「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主題,從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生態構建的相互關係、科研成果轉化、數字科技的細分行業應用等不同維度展開探討與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