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舸:內需重要性凸顯,金融要圍繞科創企業融資痛點優化供給

2020-12-04 第一財經

12月3日,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暨第一財經金融峰會上,中國銀行董事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劉連舸表示,在經濟進入新階段後,隨著一些要素紅利優勢下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當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在外需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內需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然。

劉連舸說,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中國金融業要繼續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助力供給側結構改革與調整,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地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金融力量。

首先,以創新為引領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劉連舸表示,金融業要圍繞科創企業融資中的痛點優化金融供給,轉變風控理念形成跨市場全周期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制訂更符合科創企業發展規律的融資體系,形成風險投資資本市場、銀行創新型信貸等通力合作的新局面。完善覆蓋企業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安排,順應科技與金融加速融合的趨勢,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新型技術的應用,加快金融數位化轉型,提高科創企業金融需求的響應速度。

第二,疏通內循環的堵點,實現經濟協同發展。劉連舸稱,金融業按照產業協調、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的內在要求,不斷助力疏通內循環體系完善,順應產業鏈價值鏈的重構趨勢,加大對高端製造業、數字經濟、新基建新能源領域的支持力度,為我國搶佔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創造條件。把握養老、醫療、旅遊等行業的發展潛力,加快場景生態建設,並開發與消費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產品與服務,加強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支持力度。

數據顯示,自2007年首隻綠色債券發行,全球綠色債券已經發行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發揮了全球綠色債券市場主力軍的作用,截至上半年,我國綠色債券的存量規模達1.2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以中行為例,自2016年7月中行在境外發行第一筆綠色債券以來,目前已累計發行7期,總規模約為83億美元等值。

在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劉連舸認為,後疫情時代加快綠色發展已逐步形成全球共識,金融機構要充分踐行社會責任,加快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綜合利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引導金融資源投向更環保低碳的領域;另一方面按照聯合國提出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加強中國參與綠色金融、社會環境、公司治理等金融規則的制訂,促進全球治理邁上新臺階,充分發揮綠色發展外溢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楊濤:金融科技賦能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痛點,金融科技在供給層面可做更多優化,推動機構數位化與產品線上化,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使傳統金融機構把中小微金融服務領域作為新的藍海。同時,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給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賦能。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協助小微企業提升管理能力、人才能力等。監管部門應在政策性金融手段中直接鼓勵新技術應用,促使市場化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場景合作落地。
  • 理論學習丨堅持四個圍繞 推動金融精準服務實體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深化對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堅持「四個」圍繞,著力提升金融精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推動「三高四新」戰略落實落地提供強有力支持。圍繞「產業」抓金融,從供給結構上發力。圍繞我省產業發展布局,著力增強金融供給的精準性、有效性。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擴大內需,新格局下的內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追求更高質量的內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推動我國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形成競爭新優勢。
  • 劉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
    劉鶴在此次解讀中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方向,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近年我國金融供給總量M2、社融增速已放緩。相比於總量問題,我國金融服務供給的結構問題更為突出。如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發展不平衡,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 科創板時代 企業迎來新挑戰
    科技創新一般具有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徵,其需要的是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長期投資,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風險有著天然的趨避,其資產端可以匹配的是收益回報較穩定、風險屬性較低、期限較短的信貸支持。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與資金供給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企業的創新活力。
  • 易會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一、充分認識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明顯加速,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成功落地,創業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繼推出,對外開放持續深化,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
  • 槓桿、地方債、外儲、資本市場都在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這些問題是4月1日召開的「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年會(2019)」的討論重點。如何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2019年中國經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中國金融的結構性問題是啥?為什麼要關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上海科創金融實驗室:讓科企不再等貸,讓銀行不再難貸
    通過精準對接科創企業實際融資需求,以突破性的設計打通信息壁壘,以技術驅動為導向推動科技金融創新,8月24日,上海科創金融實驗室一屆一次理事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對漫迪醫療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欣影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年期500萬元-1000萬元的貸款業務申請。
  • 解碼科技金融:萬字長文,為科技金融正本溯源
    在這一時期,科技金融重心由構建科技金融體系變成了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具備更強的區域性、針對性與創新性:從金融來看,主張優化創新金融工具,強調運用直接融資工具。從受益對象來看,更關注中小型科創主體。從科技鏈條來看,更關注科技成果轉化階段。
  • 科技博弈與金融創新|邱牧遠:科技博弈背景下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政策
    從國內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發掘內需潛力的關鍵所在;從國際看,全球價值鏈正處於新一輪重構當中,大國競爭的焦點正在由經貿領域轉向科技領域。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還有哪些「堵點」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強化普惠金融服務。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堵點」,且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 浙江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又落重子 科創助力板開板 首批19家企業...
    本次活動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浙江省委人才辦、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浙江證監局以及嘉興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以及嘉善縣人民政府承辦。首批科創助力板企業及全省100餘家重點擬上市企業出席本次活動。
  • 「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明確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直接融資的發展根植於實體經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機遇。
  • 「十三五」合肥金融系統深化改革顯擔當 主要指標連創歷史新高
    支持正奇金融打造成業態多元、專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以及從事創新金融業務的綜合性金融控股平臺,創新設立全國首家融資擔保行業保障金公司、全國第五家小額再貸款公司,推動全省首筆科技型企業投貸聯動業務落地合肥。目前,全市已有正常經營的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164家。
  • 浙江新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讓萬千資本奔流入企
    近段時間,金融機構通過一系列實招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好民營企業,必須以創新的辦法緩解痛點、聚焦難點、打通堵點。讓金融活水快點流過來,需要銀行、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  緩解痛點  精準對接提升獲得感  信貸總量供給不小,但是企業總體獲得感不強;銀行感覺利差已經越來越小,部分產品甚至已經無利可圖,但是企業仍然感覺太貴;貸款流程一再優化,程序已經大大簡化,但是企業還是反映融資太慢太煩;信貸產品不斷豐富,但是企業依然覺得沒有恰當的信貸產品能夠匹配。
  • 《中國金融》|優化金融企業控股股東和董事會關係
    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明確支持經合組織公司治理原則和中小企業融資高級原則。為了深化對金融企業公司治理的理解和認識,本刊編輯部策劃「持續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專題,約請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領導以及專家學者多角度、全方位對如何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進行深入分析。
  • 91科技集團許澤瑋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創中國」建設...
    圖為:「科創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現場   在聽取「科創中國」試點建設階段性進展情況介紹後,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科創中國」理念和建設思路,並圍繞科協組織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的組織優勢、工作定位、推進方式等問題深入研討
  • 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薩摩耶數科林建明獲「2020年度科創人物」獎
    活動以「創新引領 數字賦能」為主題,來自科技、商界、政界、學界等領域超過300位重要嘉賓受邀出席,活動現場,參會嘉賓圍繞「數智未來、數據的價值、金融數位化、數字新消費」等重點議題,分享前沿觀點,激發思考。傳遞科創精神,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榮獲「2020年度科創人物」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 ...融資期末預考:註冊制平穩落地上市熱情高漲 科創企業成主力新生代
    隨著科創板平穩運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成功落地,2020年成為股權融資大年。截至11月9日,2020年以來上市及掛牌新股(含新三板)已經突破349家,總融資規模超過3830.56億元人民幣,超過了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