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期末預考:註冊制平穩落地上市熱情高漲 科創企業成主力新生代

2020-12-05 和訊股票

隨著科創板平穩運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成功落地,2020年成為股權融資大年。

截至11月9日,2020年以來上市及掛牌新股(含新三板)已經突破349家,總融資規模超過3830.56億元人民幣,超過了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期。

此前,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曾對記者預測:「下半年,A股IPO將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計全年A股多層級資本市場獲得IPO企業數量將有望超過300家,融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上周,又有26家IPO企業通過發審會、6家企業完成股票發行,從當前IPO節奏來看,年內IPO企業數量有望突破400家,融資總規模即將突破四千億,其中,超過七成為新經濟企業。

「美國股市在80年代和90年代都是一個快速擴容的時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美國每年的IPO的數量大概是800家到900家。我們現在一年的數量也才300多家,跟美國在80年代90年代的擴容高峰期比的話,我們還差很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在董登新看來,A股市場的新股擴容,目前是正常速度,是註冊制改革帶來的市場包容性的一個重要的體現。目前,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需要A股市場尤其是科創板、創業板發揮帶頭作用。

隨著科創板平穩運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成功落地,2020 年成為股權融資大年。資料圖

IPO融資再創新高

隨著註冊制在A股市場落地,今年以來A股市場首發融資額創出新高。截至11月9日,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已經突破4067家。其中今年以來上市的企業突破315家,首發融資額合計3742.75億元。而2017年、2018年、2019年,A股市場首發融資額分別為2301.09億元、1378.15億元、2532.48億元。

分板塊來看,註冊制為科創企業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科創板和創業板各上市了116家、86家企業,分別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1921.80億元、756.68億元,佔A股總融資額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1.35%、20.21%。

普華永道中國綜合事業服務部合伙人孫進表示:「從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到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再到新三板精選層轉板指導意見,A股的改革一直在穩步推進,印證了中國在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方面的決心,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板塊各司其職的格局也逐步清晰。創業板已經正式向符合條件的紅籌企業打開大門,中國將會繼續鼓勵以『創新、創造和創意』為代表的三創產業的發展,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活動將會更加活躍。」

分區域來看,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仍是IPO強省,江蘇省今年IPO企業數量突破53家,位居首位。廣東省、浙江省分別以48家、47家的成績位列二、三名。北京市、上海市緊隨其後,分別有40家、31家企業上市。

分行業來看,科技創新企業是今年IPO的主力軍。A股市場中,機械設備、電子、化工、醫藥生物、計算機分別有50家、40家、37家、36家、26家企業上市,均為高新技術產業公司,融資規模分別為366.43億元、909.66億元、337.92億元、484.47億元和273.57億元。

具體來看,由於螞蟻集團暫緩上市,今年以來,截至目前,融資規模最高的上市公司仍屬中芯國際。6月1日,中芯國際在科創板提交IPO申請後,僅用了29天時間便獲得了註冊批文,刷新了科創板IPO的審核速度紀錄。此次科創板上市,中芯國際首發募集資金達532.30億元。

但儘管融資規模大,機構仍認購踴躍,其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的股票數量為84281.00萬股,佔初始發行數量的50%。戰略配售對象共29家,合計配售金額共242.61億元。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獲配金額約35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獲配金額約33億元。網下整體申購倍數為164.78倍。

融資規模僅次於中芯國際的則是今年創業板「融資王」金龍魚,融資規模合計139.33億元。

IPO進入快速擴容新階段

儘管距離今年結束只有不到兩個月,但年內IPO融資規模創新高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業板註冊制平穩落地,在不少行業內人士看來,未來註冊制有望在A股全市場鋪開,A股IPO融資額將再創新高。

」估計明年,或者最晚後年,整個A股市場註冊制的全覆蓋將基本完成。註冊制的推行,提高了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以及韌性。新股上市更容易、上市成本更低廉、新股上市效率更高,因此新股擴容會更快,這是情理之中的。我們看到歐美發達市場經歷過的一個市場快速擴容的階段,A股應該說也已經進入了快速擴容的一個新階段。」董登新表示。

不過,近日,由於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這家一度刷新科創板融資高峰的巨頭,或給IPO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至少在今年,IPO總融資額規模難以再快速增長。

「具體的規模比較難預測,因為這畢竟是個註冊制的過程,更多的是由市場來決定,包括發行主體的選擇,以及整個流程相對比較快。現在快到年底了,所以在最後衝刺可能不太現實,不過前期幾個大的(公司)發行的進度可能會有些調整,特別是在螞蟻這個事件以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受訪指出。

在邵宇看來,(該事件)涉及到對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一個系統認識,包括金融科技等多領域,這可能會帶來相應的公司一些動作上的猶豫,「這些比較大型的網際網路巨頭金融分支機構,整個融資規模會有所壓縮。」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螞蟻事件僅為個案。

董登新便指出:「螞蟻集團的暫緩上市是一個特殊的案例,一個偶然的事件。該事件對其他公司的IPO不會有影響,因為螞蟻集團是一個非常大體量、大品牌的公司,所以對於它的上市,監管層比較謹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他的絕大多數的IPO,相對規模較小,基本上不會有任何影響。」

董登新認為:「明年來看,我相信IPO的數量還會明顯增長。科創板和創業板,仍然會是未來IPO擴容的主力軍。A股市場將來對於新經濟公司、科創公司會有更大力度的扶持。因此,未來A股的IPO擴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新經濟公司、高科技公司身上。它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證券:創業板註冊制平穩落地 「墨菲定律」不靈了?
    市場不僅實現了首日上漲,註冊制落地以來市場表現更是平穩。截至9月3日收盤,創業板指上漲4.35%,滬指、深指亦悉數收漲。數據來源:Wind18家PK25家, 誰贏了?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時代正式開啟,註冊制首批18家企業鳴鐘上市。截至當日收盤,18隻新股全線大漲,10隻新股漲幅超100%,平均漲幅達212%。
  • 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點評|創業板註冊制會加速半導體產業鏈企業上市步伐;未來幾年會有...
    由思瑞浦申請上市淺談國內模擬IC4月2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3PEAK思瑞浦科創板上市申請。作為國內最優秀的模擬IC公司之一,奮鬥了近10年之後的思瑞浦即將邁入新的徵程。透過思瑞浦,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模擬IC發展的縮影。
  •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裡程碑:九論設立科創板的理論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親自宣布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後,僅僅隔了半個月,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推動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儘快落地
  • 高強度密集融資—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需要快馬加鞭
    其中,145家企業在上交所登陸科創板,首發募集資金2226.22億元;88家企業在上交所主板IPO,首發募集資金1208.18億元;深交所方面,107家企業在創業板登陸,首發募集資金892.95億元;54家企業在中小板登陸,首發募集資金372.29億元。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的影響
    註冊制是股票上市發行的制度之一,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科創板、創業板推出了註冊制,近日國務院相關文件又提到:「全面推行、分步實施證券發行註冊制,支持優質企業上市」,那麼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呢?
  • 科創板時代 企業迎來新挑戰
    近年來,國家對科創重視和支持持續加碼,科創板的推出,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捷通道。在「全國科創」的浪潮下,企業如何把握機會,迎接新挑戰?天時地利的科創時機科創板開市以來,上市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截至10月18日,已經有166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上交所已受理165家,已上市34家,融資金額共421億元。
  • 受益註冊制全面有序鋪開 前11個月A股IPO募資額創新高
    記者 周 琳隨著科創板設立、新三板精選層轉板規定發布、創業板改革提速及試點註冊制穩步推進,A股市場對直接融資貢獻度不斷提升。得益於註冊制試點的進一步擴大,今年IPO審核節奏明顯加快。——分行業看,計算機通信、醫藥製造、專用設備製造等四大行業蟬聯榜單前10位,部分IPO案例出現融資額翻倍增長的情況,支持優質中小企業、新經濟企業、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登陸資本市場漸成直接融資發展趨勢。——一線城市IPO募資額領先,中部省份加速追趕。
  • 逆戰2020丨註冊制改革的中場戰事:A股IPO年募資額重返4000億
    時代周報記者 鄭敏芳科創板的持續運作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落地,讓2020年的IPO市場變得並不簡單。一方面,雖然實體經濟受到疫情衝擊,但IPO的常態化審核仍然讓A股一級市場的募資規模得到持續擴容。相比之下,暫未推行註冊制的主板市場融資規模甚至出現了下降。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內主板的融資規模為1317.16億元,比起去年減少了316.17億元。「註冊制實際上起到了一個蹺蹺板的作用,也就是落實註冊制的,審核效率和周期獲得了提升,同時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要求下,註冊制框架下的板塊IPO規模獲得了提升。」
  • 註冊制下創業板首批新股開始申購
    上述19隻新股中有主板5隻,中小板1隻,創業板6隻,科創板7隻,19隻新股預計募集資金超過190億元,其中凱賽生物預計募資金額最高超過50億元。凱賽生物發行價高達133.45元(待上市),為年內新股發行價第三高,也是科創板史上第三高,今年發行價最高的股票為科創板的石頭科技271.12元,第二是康希諾209.71元(待上市)。
  • 豫股新生代閃亮登場,上市公司掌門人「煮酒論英雄」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記者從大河財富論壇組委會獲悉,在今年論壇期間,「資本新生代:順勢與逆行」為對話主題的平行論壇將舉行,2020年內新上市的豫企掌門人和創始人,將一起討論資本新生代的使命與責任。
  • 愛爾眼科吳士君:註冊制是上市公司的新賽道
    理解新規則 樹立新理念吳士君表示,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要求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註冊制下,證券發行條件發生質的改變,從核准制強調的 「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修改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更加包容和多元。2月14日發布的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同樣遵循了註冊制的精神。註冊制全面推行、分步實施,體現了一貫的漸進式改革思路。
  • 錦天城,「今天成」|第一財經CFV
    2018年11月5日,伴隨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啟動,註冊制改革同步取得實質進展。2019年,試點註冊制在科創板這一增量市場板塊率先實現「破題」。7月22日,中國資本市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創板鳴鑼開市,錦天城助力福光股份、樂鑫科技、安集科技三家企業成為登陸科創板的首批企業。作為發行人律師,錦天城也是首批登陸科創板25家企業中服務家數最多的律所。
  • 創業板註冊制新變革 德邦基金王立晟:創業板對科創板公司形成互補
    首批18家創業板註冊制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集體鳴鐘上市。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繼科創板之後,通過增量帶動存量推進註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大舉措,對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場將迎來哪些變化? 對於註冊制將為公募基金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 跑出上市「加速度」!朝陽區上半年6家企業上市,總數已達127家
    近年來,朝陽區結合區內國際金融特點和企業實際,通過各類政策措施扶持,精準服務企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境內外上市融資同步增長,助推企業跑出上市「加速度」。「金科環境在上交所科創板順利上市,標誌著朝陽區科技龍頭企業再增一員,起到了良好的科創研發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區域科技創新影響力。」朝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金科環境是2020年朝陽區新增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此前,北控城市資源、中關村科技租賃於1月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映翰通於2月在上交所科創板順利上市,耀世星輝於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PC巨頭、AI獨角獸同日官宣回科創板 是什麼在吸引優質企業回流A股?
    不難看出,二者均是國內優質科技企業,此番同時宣布擬在科創板上市計劃,可見科創板的吸引力十足。「兩者宣布科創板IPO的目的,根本都是為了融資。其背景是內地資本市場正在升溫走牛,投資活躍,回A股上市計劃有助於增強公司與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公司價值。」1月13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國內知名券商前高級副總裁兼網際網路首席分析師張孝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 AI企業上市的大好時機已來臨,雲知聲憑什麼?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AI明星企業啟動上市,「AI四小龍」中的曠視、依圖、雲從先後提交上市申請,而以AI語音技術起家的雲知聲也正奮力衝刺科創板。1個月前,這家成立8年、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正式遞交招股書,擬募資9.1億元,如果順利上市,將成為「AI語音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