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金融科技行業公司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小微經濟中,迎來轉機。下半年以來,金融科技強監管環境下新政迭出,行業主體們也在合規中思考如何活下來、活得更好。
回顧2020年,一方面,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民間借貸利率司法解釋上限新規、最嚴網絡小貸新規限制高槓桿率擴張、P2P網貸清零退場等多個重磅監管規定出臺;這一過程中,監管正將金融市場主體從銀行到小貸公司,再到金融科技公司紛紛納入秩序之中。
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監管沙盒不斷提速、To B類科技賦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銷銀行、個人徵信機構等創新業務紛紛獲批資質、籌建開業。
梳理2020年,不難發現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堵偏門」的同時也要「開正門」;秉持穩健經營,在賦能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和構建平衡健康的數字金融生態中,科技+金融未來可期。
1、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新規
今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填補了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監管的空白,對自營、助貸和聯合貸的模式予以規範,從獲客、產品設計、風控、催收等各個環節細化合規發展,為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釐清了邊界和規範。今年下半年,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新設了規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制度章程。
此外,該《辦法》規定,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中,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其後,多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股份行下調了最高授信額度。
2、網絡小貸高槓桿擴張將受限
今年11月,《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對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通過高槓桿率迅速擴張所帶來的風險,該徵求意見稿明確網絡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槓桿率、貸款金額、聯合貸款出資比例、展業範圍等,並對業務整改給出3年過渡期。
其中最為關注要點之一是,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這對聯合貸款業務大公司業務如螞蟻借唄、騰訊微粒貸或將影響深遠。
3、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遭下架
備戰年終考核,年底往往是銀行攬儲衝刺季,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少數中小銀行的攬儲「利器」,但在監管屢次表態網際網路存款導致無證駕駛、擾亂存款利率市場、突破地域限制、流動性隱患突出、資產端風險增加、對中小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等問題之後,一些地方監管部門也叫停了轄區內銀行的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後,網際網路平臺存款規模明顯收縮。
截至目前,已有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天星數科(小米金融)、京東金融、美團金融等金融科技平臺紛紛下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並將停止新增發行。
4、4倍LPR新規定民間借貸利率紅線
對於民間借貸而言,2020年最大的變量來自4倍LPR的新規。今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正式發布,以LPR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按此計算,12月受司法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為15.4%,較之前的24%和36%兩檔標準均有大幅下降。
從當前借貸糾紛判例來看,各地方監管的執行標準、利率計算口徑仍有差異。但在業內看來,新規傳達了明確信號,即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小微經濟。
5、更名潮:去「金服」定「數科」
在監管大環境變化下,今年以來,多家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去「金服」更名為「數字科技」,強化科技屬性對於金融行業與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核心價值。京東數科早在2018年9月就已經將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科」,開創先河。其後,小米金融也在2019年9月更名為「小米數科」。進入2020年下半年,螞蟻金服、360金融相繼更名為「螞蟻科技集團」、「360數科」。此外,小米數科於今年10月宣布品牌升級為「天星數科」。
另一方面,To B的融資服務需求及技術解決方案輸出,正日益成為金融科技企業鎖定的未來新增長點。除了上述有金融屬性的公司,一些第三方人工智慧、徵信服務等公司也切入該領域,如追一科技AI在線機器人、智能營銷機器人、智能培訓師、智能分析師等上線險企、基金公司等推動其數位化財富管理升級。
6、金融科技細分頭部公司爭相IPO
金融科技的發展及資本市場註冊制的推開的良好外部環境,多家金融科技垂直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紛紛謀求上市。今年以來,陸金所登陸美股;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馬上消費金融、微眾信科、聯合資信等均有IPO領域的進展,此外,支付科技領域的銀聯商務、連連數科也披露了上市衝刺計劃。
另一方面廣為關注的是,一度作為全球最大規模融資定價的螞蟻集團上市在屢屢高歌猛進之際,突然被摁下「暫停鍵」。最新的消息是,12月26日,金融監管部門約談螞蟻集團並提出五條整改意見;12月27日,螞蟻集團官方公告回應:全力保證業務合規,在整改過程中堅持「不增加消費者成本、不增加金融機構等合作夥伴成本;不降低消費者服務體驗、不降低風險防範標準和要求」。
7、P2P全清零,退出歷史舞臺
11月中旬,有銀保監會方面的監管人士在公開演講中稱,全國在運營P2P平臺當前完全歸零。從國內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後改名「信也科技」)2007年6月成立,到2015年行業高峰時5000多家公司運營、行業年交易規模近3萬億元,到2020年末最終退出落幕。
2018年8月,《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發,要求網貸公司在年內完成「機構自查、自律檢查、行政核查」,整改全面提速。2018年12月底,監管發布《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下發,各省多地由此掀起關停P2P機構風潮。當前,仍有網貸平臺在兌付清退。而更多機構則完成轉身,今年三季報中,360數科、樂信、信也科技、嘉銀金科等合作資金均以來自持牌金融機構。
8、場景金融之殤:蛋殼資金斷裂
今年11月,許多年輕的「蛋殼公寓」租客經歷了寒冬,因蛋殼公寓背後運營方資金斷裂,其此前通過「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等方式火速擴張的一線城市租賃市場遭殃。蛋殼「跑路」,租客與房東矛盾無解。好的消息時,經過多次發酵,租客與蛋殼辦理解約退租之後,其交給蛋殼公寓的預付租金,將能用於抵償在微眾銀行的貸款,以結清租金貸,然後由微眾銀行向蛋殼公寓進行催收。
近兩年來,屢屢在教育培訓、房屋租賃等領域出現B端企業如培訓機構、公寓運營方失信違約跑路,而牽連到C端用戶的消費信貸(如學費分期、租金貸款)的事件,也再一次暴露了場景金融的風控失序,以及場景方、金融機構、C端用戶的風險較差的複雜性,亟待市場理性辨知。
9、監管沙盒鋪開,試點城市項目擴容
行業不斷有序出清風險之際,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不斷鋪開,自2019年12月底北京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呈現出加速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成都市、廣州市九市(區)均先後成為「監管沙盒」試點地區,且均已發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名單,共60個創新項目,應用範圍涵蓋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存證等金融惠民便企技術,涉60餘家金融機構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當前,上述城市已有發布多批次試點名單,吸納更多有先進的金融科技項目試點跑開。
10、金融科技應用「嘗鮮」數字人民幣
2020年,數字人民幣進入了試點測試階段。4月初,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指出數字人民幣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隨後,多家國有大行相繼傳出內測數字錢包的消息。今年7月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先後與滴滴、美團、嗶哩嗶哩、京東金融等金融科技大公司達成合作。
比如近期在蘇州市的試點中,除了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銀行外,還有京東、美團以及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多方均在其中貢獻了各自的力量。可以看到,數字人民幣移動應用的功能創新技術日益成熟,場景涵蓋範圍更廣、更加豐富且規模更大,落地應用後獲得了市民和商戶對其交易便捷的稱讚和接納。
11、消費金融公司隊伍添新
對一些資金成本、獲客及運營成本較高的消費金融公司,4倍LPR新規帶來的經營壓力不小。在該新規發布數月後,銀保監會通知,實現將逾期60天以上的貸款全部納入不良以及資本充足率不低於最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可以向屬地銀保監局申請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降至不低於130%(此前為150%)。
另一方面,有「正規軍」之稱的持牌消金公司也迎來擴容。目前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今年內,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公司、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此外還有海南正在積極籌備消費金融公司。
12、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獲批
行業「正規軍」大閘正開,2020年以來,銀行系的創新業務資質機構不斷擴容,直銷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財子公司等主體紛紛獲批籌建和開業,此外還有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樸道徵信」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獲央行受理。
具體來看,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匯金科」 。此外,今年還有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農銀金科」、中國太保旗下「太保金融科技」、滙豐銀行旗下「滙豐金融科技服務公司」相繼成立;今年11月27日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銀金科」正式開業。為業界關注的直銷銀行方面,時隔三年之後,今年再有兩家獲批籌建。12月11日,由招商銀行、京東數科發起的招商拓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籌建申請獲銀保監會批覆;12月21日,郵儲銀行獨資的「郵惠萬家銀行」也獲批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