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蔣牧雲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導
2020年,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而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經濟都受到巨大衝擊,在這一背景下,各個行業正在加速轉型。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本屆年會從中國經濟改革、科技創新、金融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
信也科技副總裁 林臣焱
在此次年會周的金融峰會「科技之變,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與賦能」論壇上,信也科技副總裁林臣焱闡述了智能風控如何賦能金融機構,以及隨著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科技可以如何滿足機構更多的業務需求等問題。
林臣焱談到,傳統的風控與如今的智能風控已經有了較大區別:傳統的風控是從好客戶中把壞人找出來,更偏重數據,對價值用戶的掌控強,更擅長對已知的風險進行風控;而智能風控在傳統風控的基礎上,能夠以更多維度挖掘出未知風險,根據履約記錄、社交行為、行為偏好、身份信息和設備安全等多個維度進行用戶風險評估,成為傳統風控的有效補充。
具體而言,智能風控著重大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強調數據間的相關關係,智能風控在風控環節中的應用主要是計算機視覺和生物特徵的識別,比如:利用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活體識別來確認用戶身份;利用多維度、多特徵的數據預測用戶的欺詐意願和傾向,以及對正常用戶的還款意願和能力的評估判斷;對於交易、社交、居住環境的穩定性等用戶行為數據,運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加工處理。
而談到與銀行等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林臣焱表示,在2020年7月出臺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不僅可以由持牌機構自己做,也可以和符合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合作來做。
「此後,不少中小銀行開始快速進入網際網路貸款市場。」林臣焱說道,「這部分銀行就是信也科技的客戶,我們對它們輸出成套的數位化貸款體系,尤其是在基於信也13年積累的經驗與技術上得出的智能風控服務。」
不同於傳統兜底式或者黑箱式的風控模式,目前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在風控合作方面,更多的是以技術去賦能,例如信也科技輸出了「明鏡」「魔鏡」等智能風控系統,並根據銀行端的需求,在成熟產品上做出一些個性化的調整。
林臣焱表示,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沒有必要從零開始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去做科技的研發。基於金融科技公司的積累跟沉澱,顯然更有助於金融機構的轉型。從信也科技來看,不少剛進入網際網路信貸市場的中小銀行對外部金融科技的需求非常強烈,於是信也科技的營利模式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將會逐漸轉為科技賦能,幫助銀行機構的業務更好地進行數位化落地,撮合銀行機構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
(編輯:曹馳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