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智能風控 網信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2020-11-25 中國網財經

  不久前,國內互金頭部企業網信通過SPAC成功赴美上市,網信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為企業打開了融資的新渠道。

  在網信與美國Hunter Maritime Acquisition Corp.(納斯達克股票代碼:HUNT)完成合併後,網信正式成為網際網路金融中概股的一份子。據悉,網信現有的管理團隊仍將繼續經營交易後的業務,並將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執行管理層。

  網信業務板塊示意圖

  選擇此時上市的網信背後,則是充足的資金保障和AI技術賦能的金融風控體系風控加持。

  對此,網信CEO盛佳表示,金融科技作為當下風控審核、資產定價、貸後追蹤等各節點廣泛應用的技術手段,將有利於提高風控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普惠金融。

  由此可見,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中國互金行業已逐步成熟,新一代的互金將會完成哪些蛻變呢?

  成功者「圈層特質」的逆輻射:以資金、信用為基礎的高塔之壘

  時至2019年的春天,經過監管和市場「熔爐」的冶煉後,「南郭先生」被淘汰出去,真正具備實力的金融企業也因此脫穎而出,這一批金融企業將代表著未來互金行業的前進方向,而剛完成合併上市作為新互金中概股的網信能夠給我們以什麼啟示呢?

  *信用體系的建設

  「人無信不立」,企業亦是如此。長期以來,由於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以及徵信體系不能接入的限制,實際上,信用問題的核心就是市場信息不對稱。

  美國經濟學家Joseph.Stiglitz早在2017年就提出,信息不完美市場和信息完美市場的本質區別在於,人們的行為傳遞了某種信息,而這些信息會影響其他人的決策。這一方面說明,行為人的市場交易行為受信息傳遞的影響;另一方面說明市場信息不對稱環境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或是風險。

  而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平臺下的信用行為,市場信息不對稱則會導致更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網際網路金融的有非常多信用主體,借款者處在信息優勢一方,而投資者則處在信息劣勢一方,最終則造成網際網路金融整體信用狀況的下降。

  因此,信用體系的建設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此,網信旗下的網信普惠積極參與行業信用數據平臺的建設。2016年9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線,網信普惠作為首批成員加入。2019年1月,網信普惠正式籤約接入司法數據查詢系統,力求藉助該系統對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形成制約和震懾,嚴懲失信人的違法行為。

  堅實的基礎帶來的必然是「大地逆輻射」式的積極反饋,體現在網信方面則是「天元」智能風控系統和風險控制程序的研發。

  穩健的風控體系:依託 「智能+」金融科技的智能風控系統是行業未來的重中之重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獎獲得者——羅伯特說,金融信貸風險它是個不朽的話題,它是金融企業的命門。

  傳統的風控體系中定性風險管理佔主體,以主觀規則及客戶評級為主,存在數據獲取維度窄、定量分析能力偏弱、難以精確化用戶特徵等缺點。評價模型一般是基於客戶歷史行為、數據進行預測,無法前瞻性地預測未來風險情況的變化,導致風險管理滯後。在數位化轉型的背景下,傳統的風險管控模式已無法滿足全面風險管控的需求。

  *智能風控系統

  網際網路金融時代,與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相結合的風控才能有效解決行業痛點。

  一方面,大數據技術通過整合大量數據,包括互金平臺內部的數據和外部機構的數據,從多維度對客戶進行全面評估,極大地提升了對客戶的評估精準度,促使傳統模式下難以度量的風險顯性化、提升風控能力。

  另一方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憑藉強大的計算機能力和先進的模型算法對海量數據和信息的整合、分析,改變事後分析和預測判斷的方式,建立主動、實時響應機制和模型,提高風控效率。而網信在此方面則做出了重要突破,為行業的提供了實踐經驗。

  面向個人借款人,網信自主研發的天元智能風控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大數據系統,即經過個人借款人的許可,網信收集和存儲個人借款人與借貸有關的數據;

  智能模型實驗室,它可以在直接訪問大數據的基礎上,具有用於定製智能模型的開發工具,並且能夠幫助網信的風控人員處理高級算法和高級智能模型;

  智能決策制定引擎,它是一種可見的智能決策制定工具,可直接訪問智力模型實驗室,以有效地完成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即在大數據系統的基礎上監控和監督個人借款人的整個貸款期限,並通過關注個人借款人採取的任何行動,及時向網信的風控人員發出預警。

  網信天元智能風控系統策略示意圖

  面向企業借款人,網信網信自主研發了一個風險控制程序,將網信自身和第三方的大數據系統,以及專家模型的大數據結合起來,以處理包括數據收集、貸款限額監控、審批和貸後管理在內的風控流程,以提高風控效率和準確性。

  因此,在風控成為互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互金區別於傳統金融的重要特徵的今天,隨著歷史數據的積累和模型的豐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能夠更進一步地深入 掘數據價值,大幅提升風控水平及效率,有助於網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

  *充沛的資金保障

  充沛的資金往往預示著企業資金鍊的健康,它對於互金平臺來說就是服務能力提升的保障。充沛的資金往往能給企業帶來AI、機器學習及智能、投資大數據中心等技術基礎設施的改善,相關戰略合作、投資及收購,營銷能力的投資,社交媒體的廣告投入等。

  根據多家互金企業的2018年財報,不難發現這些企業如樂信、趣店等在資金方面是常年保持充沛狀態的。而網信作為新巨頭在資金方面擁有更大的優勢,回顧網信融資史:2014年10月,完成A輪融資;2015年7月,完成 4100 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8月,完成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短短兩年內,網信完成了三輪上億美元的融資,充沛的資金為網信的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金融科技

  風控永遠是金融也焦點話題,而現代化智能風控的研發始終離不開的就是金融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真命題適用於所有行業。

  何為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即「金融+科技」,是將一系列技術創新如人工智慧、智能投顧、區塊鏈等全面應用於金融領域,它能夠提高金融效率,能夠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究詰其因,主要可以從企業投資效率模型有投資水平— 投資機會敏感模型和理查森模型及其能夠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兩個方面解釋。

  其實,早在2017 年,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等主要國際金融組織就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就出臺了一系列報告,這不僅使得金融科技這一概念的 內涵日漸明晰, 而且為系統回顧和研究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和分析框架。

  目前,由於中國構建現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時間尚短,金融市場和傳統金融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後,金融抑制問題仍然普遍存在。於是乎傳統金融機構難以向數量龐大的 「長尾市場」 客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然而,這一劣勢在技術進步背景下,反而成為了金融科技創新和趕超式發展的相對優勢。金融科技企業和針對長尾市場客戶的新興金融業態,能夠在避免與傳統金融機構直接爭奪客戶資源的條件下快速發展。

  因此,在2018年金融科技成為所有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核心。

  而網信作為金融科技開放平臺,早在2013 年就積極探索大數據風控、場景賦能、智能投資、AI 識別等多個金融科技領域,致力於打造更開放的生態系統,以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輸出金融科技技術,為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提供線上用戶入口,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信息服務。

  在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網信擁有網際網路和金融兩大基因,中高層人才隊伍大都來自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及國內外知名網際網路公司,擁有豐富的金融項目實際運作經驗和專業的金融風險識別、控制能力,對網際網路具有較高的敏銳度。在市場開發、系統研發、產品設計、運營維護、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及把控能力。

  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網信利用區塊鏈以建立去中心化、安全可靠、高效的平臺體系,助力資產登記、轉讓、融資和兌現;利用人工智慧以建立人工智慧技術引擎,用於銷售預測、反欺詐、貸後監控等領域;利用大數據以建立覆蓋企業資金狀況、庫存管理、商品銷售、營銷等全業務場景的數據體系。

  眾所周知,人才和科技創新能力始終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如網信的智能風控系統研發,離不開「智能+」的科技創新能力,更離不開目前極為珍貴的人工智慧人才。

  要知道,在人工智慧時代,組建一直能夠幫助整個公司的中心化人工智慧團隊是該公司的關鍵點。相比之下,那些同時運行很多相互獨立實驗性項目的公司,經常無法很有效地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無法從公司整體的層面實現質的飛躍與轉型。

  服務實體經濟:建立普惠金融體系才是當今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

  1974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立孟加拉鄉村銀行,建立從未有之的格林民模式——普惠金融。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基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尤其在一些鄉村地區、偏遠地區發展還很薄弱,普惠金融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而金融科技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信息收集、市場推廣、風險管理、貸後管理上有著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尤其偏遠貧困地區,金融科技在解決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有巨大潛力。

  而建設普惠金融體系首先需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同時,4月7日發布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要求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近年來,實體經濟面臨嚴重困境,遭受多重挑戰。實體經濟在中低端徘徊,內生發展動力不足,虛擬經濟的高速發展過度吸引資金,致使實體企業面臨融資難、籌資難、投資難、轉型難等嚴峻挑戰。

  2017 年中央在經濟工作部署中已明確提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任務,糾正 「重虛輕實」「脫實向虛」傾向,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去產能降成本等解決措施亟待執行。中央提出金融科技的本質目的在於服務實體經濟,有學者已論證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無效率的問題,而金融科技能夠通過提高金融業的運作效率,最終助力實體經濟。

  為此,網信通過「風險測評」等方式對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定期評估,據此為出借人提供相匹配的產品和出借服務。盛佳表示,風險測評是幫助投資人認知行業、認知風險最基礎的保護。

  據了解,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會員,網信普惠已首批接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開通的「網際網路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並形成了完整的內部信批制度和信批專欄。通過對接監管和行業自律組織的系統,形成實施對接、按日、月、半年、年等周期報送的立體數據傳輸系統,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可查,在保障用戶知情權的基礎上接受監管和社會監督檢查。

  因此,網信以強大的金融科技為依託,建立以智能+為核心的風控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普惠金融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也許,中國普惠金融的明天就在像網信這樣的金融科技領跑者當中。

(責任編輯:張倩蓉)

相關焦點

  • 信也科技林臣焱:多維度升級風控系統,科技賦能金融數位化
    本屆年會從中國經濟改革、科技創新、金融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信也科技副總裁 林臣焱在此次年會周的金融峰會「科技之變,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與賦能」論壇上,信也科技副總裁林臣焱闡述了智能風控如何賦能金融機構,以及隨著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科技可以如何滿足機構更多的業務需求等問題。
  • 小贏智慧金融,小贏卡貸風控催收風險,小贏四大服務品牌
    傳統金融的效率和體驗一直相對落後,在普惠金融領域尤其如此,而金融科技的普及和發展正在改變金融服務的面貌。小贏科技的大數據創新應用在風控、安全保障、服務效率和體驗上,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水平,解決了普惠金融發展的痛點。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方興未艾,並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企業正加速成長,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
  • 票據風控南京站丨近千人齊聚 共話2020票據財稅法管理
    2020年11月28日,由同城票據網主辦、匯承金融科技服務(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承")協辦的2020票據新生態·票據財稅管理暨風控大會在南京順利召開。上海律協金融工具研究委員會專業委員朱鑫鵬、原國家稅務幹部學院教授、知名財稅專家趙國慶博士、同城票據網CEO曹石金、資深地產行業研究專家李戰軍、圓滿金融總經理陳哲宇、正興票研聯合創始人方明出席會議。
  • 「魔鏡」風控系統——卡爾數科助力智能風控新發展
    今年 5 月卡爾數科智能風控決策引擎2. 0 版——「魔鏡」風控系統正式升級上線。從卡爾金融到卡爾數科,全新升級的「魔鏡」風控系統在客戶信用數據、車輛驗真估值、多平臺預警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從而進一步規避風險,對智能風控體系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 為風控注入AI力量:維擇科技入選創業邦「新基建創新力量榜單」
    在政策層面,以」新基建」為主導的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推動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國內領先的創新、創投、創業生態服務平臺——創業邦首次推出」2020年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榜單」評選,覆蓋雲計算、AI、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領域,從創新實踐、成長速度、研發能力等維度,遴選出年度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數字新基建優秀企業,發掘」新基建」硬核創新力量。
  • 區塊鏈創新融合新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目前,各企業也在不斷推進區塊鏈與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 等技術融合,使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其他新技術一起解決傳統行業中的痛點,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 探索新時代證券公司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路徑
    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作為金融業重要的市場主體,證券公司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這個根本,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在向財富管理轉型中不斷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 ...雲智能全球運營中心落戶深圳 參與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雙方將在強化數位化治理、促進數位化轉型、構建數字創新生態、培育軟體人才方面加強合作,通過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徑,總結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發展經驗,以先行示範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 張潔:進入技術紅利時代,信飛以人工智慧立身
    新基建帶來的技術紅利將如何助力旅遊行業變革?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旅遊企業又該如何抓住這波技術紅利,實現新增長?在張潔看來,人工智慧技術的顛覆性將是最為明顯的。其與信飛數科所在的業務領域關係緊密,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可以運用於用戶評分、信用審核、催收、檢查投訴、分析客服情緒等,以此來提升業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本文聚焦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首先探討5G技術對於金融領域的影響,其次搭建未來金融科技手段作用於普惠金融風險防控新場景,從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物聯網角度,探討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險防控中的創新應用。
  • 泛鈦客科技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斬獲《金融電子化》2020「開發創新...
    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背景下,大會以「奮進新時代 邁向新徵程」為主題,總結了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金融機構快速響應線上服務的考驗,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加速金融數位化建設的步伐,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平穩運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 2019金融科技服務(上海)高峰論壇
    蔡鄂生認為,發展金融科技,最主要的還是要把金融服務落實到實體經濟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表示,中國經濟處於非常關鍵的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前段時間科創板推出的意義,就是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性的步驟,可以幫助金融機構突破發展瓶頸,輔導幫助實體經濟成長的同時壯大自身業務能力。
  • 薩摩耶金服林建明: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打好風控攻防戰
    新興技術不斷出現並應用於金融產業,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愈發迫切。在2019年金融科技大會上,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受邀參加論壇,同與會代表就「智能風控的躍進與迭代」「資產信用評估的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 2020石家莊票據風控高峰年會 12月12日即將召開!
    為進一步增強票據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12月12日,2020石家莊票據風控高峰年會即將在河北石家莊翠屏山迎賓館隆重召開!時至今日,票據行業的專業立身的初心不變,價值重構的初心不變,聚焦核心的初心不變。
  • 玖富數科:給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
    當前,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如火如荼,新技術正在重塑金融產業全流程。近日,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金融街開幕,論壇圍繞「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的主題,與參會嘉賓共話金融高質量發展。其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20)》顯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近年來,玖富數科積極推進金融服務「數字+」,持續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著實具有先見之明。
  • 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本報記者 王超 2020年大連商品交易所紮實推進「六穩」「六保」工作,在助力實體產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產業復工復產等方面提供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的一線監管與服務。交易量也躍居我國三大商品交易所之首、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第十位。
  • 智能風控時代下,銀行如何進行聲譽風控風險管理
    來源:中國證券報圖集 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23日獲悉,智能風控時代下的銀行聲譽風控風險管理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他表示,《銀行家》雜誌將開闢名為「聲譽風險」的新欄目,為銀行業「聲譽風險」管理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中國建設銀行原批發業務總監、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原董事長許會斌結合銀行業實踐及當前形勢分析了智能風控時代下銀行聲譽風險管理的三大新特點,即:信息傳播源頭多元化、無頭緒、防控難;傳播模式呈現出閃電式、爆炸性特點;傳播內容更具新聞性和變異性,輿情應對越來越難。
  • 比特幣屢創新高 幣耀賦能實體經濟
    這也引發了數字貨幣的又一輪投資,落地應用成為區塊鏈新的主旋律,拉開了區塊鏈3.0的序幕。幣耀BtLux作為世界首家實體通證交易平臺,必將是區塊鏈3.0時代的中流砥柱。 連結實體 幣耀BtLux賦能實體產業 幣耀BtLux立足於未來,發展於當下。
  • PPmoney 六年風控新成果:神經網絡已運用於反欺詐領域
    隨著AI應用升級,基於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智能風控模型形成定量標示和定性分析風險防控模式,已經能夠實現精準的欺詐風險識別。12月12日,PPmoney萬惠集團在6周年活動現場展示了平臺AI風控技術的最新成果——將神經網絡運用至平臺反欺詐及貸後環節,這一最新風控案例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