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從信息化走向數位化和智能化。新興技術不斷出現並應用於金融產業,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愈發迫切。在2019年金融科技大會上,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受邀參加論壇,同與會代表就「智能風控的躍進與迭代」「資產信用評估的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雖然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起步相對較晚,但如今的成就已令世界矚目。當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金融科技平臺,他們善於用科技驅動金融服務創新升級,不斷探索用戶體驗的邊界,薩摩耶金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科技為引擎,持續為金融行業提供動能
當前,以人工智慧(AI) 、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大數據(Big Data)為代表的創新技術快速發展,形成「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構建出數字世界新型商業模式。「ABCD」四大能力既是時代趨勢又是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路徑,更與薩摩耶金服的技術優勢緊密貼合。
林建明表示運用ABCD技術,對金融行業可以起到「三升兩降」的效果,三升即提升用戶體驗、提升效能、提升業務拓展能力,兩降即降低成本、降低風險。如薩摩耶金服獨創的審件機器人Alpha-S,該機器人學習了最優秀的徵信人員在面臨案件申請時的處理方法,不僅可將自動審件理論水平提升90%,其過件率和過件風險水平可媲美三到五年經驗的授信人員,甚至最終呈現出來的不良率、轉化率等各項業務指標都比人工更優。
在金融科技上有著如此突出表現的薩摩耶金服成立於2015年5月,是一家年輕的企業。團隊主要創始人均來自銀行信用卡中心,而董事長林建明更是在銀行有著十幾年的信用卡市場的從業經驗,深切了解傳統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領域。薩摩耶金服憑藉著自身過硬的科技能力和業務能力,用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為金融機構提供集產品設計包裝、獲客引流、風險初篩、定價建議等一體式助貸服務,大大提升了金融機構在業務各流程環節的服務效率。截至2018年底,已經累計為金融機構輸出了3000多萬的用戶。
金融業不僅是一個智力密集型行業,也是一個人力成本較高的行業。面對3000多萬乃至更大量的需要處理的業務數據,薩摩耶金服用人工智慧替代人工展開更高效、高質量的工作,有效控制了運營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運營效率。
拓寬創新邊界 驅動金融行業轉型升級
儘管在金融科技行業,新技術的應用存在天然的土壤,但如何應用好這一助力仍然有不小的挑戰。對此,林建明認為金融科技企業若想真正發揮出科技技術的價值,必須做好風控積累,不斷迭代模型達到最優。
在過去,政策+模型就可以區分目標受眾的信用等級,再加上工作流就可以搭建成完整的風控系統;而現在,想要做到最優秀的風控系統必須具備自我攻防的能力,這不僅要求系統可以偵查到黑產中介的攻擊,還要根據攻擊建立防守系統,這已經不單是政策+模型+工作流就可以做到的。據悉,薩摩耶金服通過不斷迭代智能模型已經建立起可以實現自我攻防的風控系統。
林建明還指出,風控的核心環節還在於控制成本,因此,他們的風控模型是以財務指標最優化為目標的。
薩摩耶金服搭建了一整套數據驅動和自迭代的智能風險策略和模型體系,這套模型體系可以實現自動化的風險樣本更新、自動模型更新,自動根據風險和收益來選擇最優的量化風險決策,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最低。對比傳統風險策略,此系統在投產實際業務中,在風險水平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實現貸前核准提升50%以上。這套系統目前在國內僅有幾家企業在探索開發,而薩摩耶金服的這套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在風控防範上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薩摩耶金服的另一核心競爭力就是可以非常精準地了解金融機構的訴求,幫助金融機構承接大量外部網絡流量,使金融機構品牌在全網際網路上精準獲客,助力金融機構擴大規模。
就金融科技的整個發展過程來看,雖然目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金融科技的發展應用並非可以一勞永逸,而是面臨著一些「瑕疵」,比如合規問題就是每家金融機構必須時刻保持敬畏的警鐘。
對此林建明表示,薩摩耶金服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保持合規經營,從未觸碰任何監管紅線,在與金融機構合作過程中,通過自身金融科技技術,在合規的前提下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險、做大規模、控制各項成本提高利潤。
新興網際網路時代,從消費到產業的生態協同尤為重要。薩摩耶金服為數千萬個人用戶和眾多金融機構搭建起生態服務的橋梁,打開了雙方供需的關鍵窗口。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強調,金融機構的主旨是做金融,而薩摩耶金服的定位是做科技、技術以及用戶的經營,在這樣的定位下,薩摩耶金服將會與金融機構展開多樣化合作,促進金融機構及其所在行業的轉型升級,推動金融科技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進入更加良性的循環互動階段。
來源:中訊財經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