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鑫貸:大數據風控給新金融帶來可喜變化

2020-12-04 中國產經新聞網

南京2018年7月11日電-- 6月30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8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圓桌對話:智能風控的AB面 左三: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吳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等監管部門領導、學者出席了論壇。

會上,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出席了「智能風控的AB面」圓桌對話。鮑建富認為,金融科技、智能風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帶來了很多驚喜和變化。

  「金融+場景+科技」的化學反應正在生成

「大數據風控無論是在採集數據的種類和數量、數據處理的速度,還是在最終的效果,都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鮑建富說,很多金融機構、新金融平臺依靠科技投入提升服務水平和資產質量,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信息不對稱,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推動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務於實體經濟。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致力於提供定製化的大數據風控解決方案,金融科技促成了『金融+場景+技術』的跨界融合,使整個金融生態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鮑建富說道。

以開鑫貸為例,其母公司開鑫金服主要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服務。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這其中就包括給開鑫貸提供定製化的風控模型支持、產品設計服務。通過技術與產品支撐,為開鑫貸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開鑫貸不僅實現了『零壞帳』,還通過提升效率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大數據風控功不可沒。」鮑建富說。

金融科技發揮作用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方努力

「科技給金融業態帶來積極化學反應同時,也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鮑建富說道。

一是大數據風控所依賴的數據不足、分享不夠。數據的可得性、全面性、準確性決定了大數據風控的生命力,但由於很多外部數據分散在不同地方,之間的通聯不夠,造成了信息孤島,使得從業機構建立大數據風控模型時存在數據缺失。

二是出現金融科技概念被濫用情況。大數據風控要求高,難度大,既需要大量有效數據,又需要精密可靠的模型,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目前業內魚龍混雜,很多公司要麼缺數據,要麼缺技術,要麼缺實踐,卻盲目推出金融科技概念。

三是大數據人才梯隊建設任重道遠。與信息技術其他細分領域人才相比,大數據發展對人才的複合型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掌握計算機軟體技術,並具備數學、統計學等方面知識以及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缺乏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

「我們需要認識到,科技支撐的作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鮑建富說,金融科技面臨的現實挑戰,要求我們正視,通過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質的飛躍仍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更大力度、更多資源的投入,需要金融機構、政府、社會等多部門的配合。

「特別是人才資源的投入,人才體系的構建,這也是我們公司下階段重點提升的地方。」鮑建富說。

理性看待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相輔相成

「金融科技公司利用現代科技和大數據等優勢,減少信息不對稱性的模式來做金融是有巨大潛力的,甚至在有些領域具備彎道超車的潛力。但是需要對金融科技的風險識別能力進行理性判斷。」

鮑建富說:「很多人問我,金融科技公司的風險識別能力是否比金融機構更強?金融科技的運用是否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理性判斷。」

鮑建富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並不存在對金融機構科技和數據的絕對優勢,只是二者對待科技、數據運用的態度、管理的手段、以及追求的目標不同而已。

在傳統金融業務上,譬如大企業授信,銀行所積累的科技、數據、經驗,設計的業務產品和風控模式,至少在當下要比科技公司在風險控制這塊更勝一籌;而金融科技公司,以新生事物的姿態,大膽運用新技術,敢於嘗試,突破過去的一些條條框框,在某些領域取得不俗的成就。

「因此,在風險控制這塊,我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不是誰更強的關係,更多的是互相借鑑,互相學習,合作成長的關係。」鮑建富說道。

「另外,在貸款利率方面,貸款利率變化更多不是技術因素導致的,風險識別能力的提升只是為了更好的風險定價,與利率升降並非直接因果關係。」

鮑建富解釋,貸款利率的升降主要是由市場供需和宏觀經濟政策綜合作用而形成。利率水平其實就是一個價格信號,是將資金配置給什麼類型的借款人的一個風向標,最終通過利率水平來反應風險與收益高低的情況。

相關焦點

  • 五縱三橫布局,同盾助力金融風險防控|風控|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
    同盾科技,國內專業而領先的智能分析與決策服務提供商,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三大核心技術體系為基礎,為金融、網際網路、物流、零售、政務等領域輸出包括智能信貸風控、智能反欺詐、智能運營等在內的智能決策產品&服務,讓各場景中的決策分析更加智能。同盾科技所專注的行業,簡單來說,其實是大數據風控。
  • 借唄和微粒貸是怎樣進行大數據風控的!看了才了解為啥借不了!
    貸款產品種類繁多,想要在競爭中立足不是容易之事,在網貸產品中,有些產品卻成為了優勝者,比如微粒貸、借唄、360借條這些。今天小編來說說這些產品是如何進行大數據風控的,希望能讓它們的用戶揭開面紗,更近距離地看清它們。
  • 以個人信用貸流程為例,認識風控要點
    內容架構:一、什麼是風控?風控的全稱是風險控制,指的是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把控事情能安全有序的完成;降低甚至消除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是減少和避免風險事件帶來的損失。風控其實一直在我們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保障著我們的安全。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本文聚焦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首先探討5G技術對於金融領域的影響,其次搭建未來金融科技手段作用於普惠金融風險防控新場景,從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物聯網角度,探討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險防控中的創新應用。
  • 量化派基於Hadoop、Spark、Storm的大數據風控架構
    為了確保貸款的高成功率,為了更好的掌握用戶需求以及對個人進行信用評級,我們需要大數據平臺的支持。 目前,可以接入央行徵信中心的金融機構僅僅只有銀行、持牌照的第三方徵信服務商以及部分地區的小貸公司,絕大多數的P2P平臺還無法接入央行的徵信數據,這無疑加大了P2P平臺的風控難度。在徵信思路上,傳統徵信是用昨天的信用記錄來判斷今天的信用價值,這未見得就是最合理的。
  • 小贏智慧金融,小贏卡貸風控催收風險,小贏四大服務品牌
    傳統金融的效率和體驗一直相對落後,在普惠金融領域尤其如此,而金融科技的普及和發展正在改變金融服務的面貌。小贏科技的大數據創新應用在風控、安全保障、服務效率和體驗上,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水平,解決了普惠金融發展的痛點。
  • 人工智慧如何革新金融行業貸後管理?
    (京東金融JDD大會「探尋數據產業與AI發展之道」圓桌論壇現場)其實對於金融行業來說,風控始終都是最關鍵的一環,而貸前和貸後的管理工作分別起到了規避風險和減少壞帳的作用,直接決定了企業扼制不良貸款問題因此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在金融領域,基於生物識別、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技術的風控安全系統已經成為企業必備,此外生物識別等技術同樣衍生出了諸如刷臉支付等新的金融產品功能。而京東金融作為一家致力於推進技術賦能合作夥伴的科技企業更意識到了人工智慧技術與貸後管理工作結合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次圓桌論壇上,與會嘉賓探討的重點就在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如何為金融行業的貸後管理帶來新改變。
  • 4G汽車GPS定位器 汽車金融風控管理助手
    金融與汽車的結合是汽車金融行業誕生的重要前提。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期,汽車後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有待發展壯大的新大陸。作為汽車後市場的關鍵構成部分,汽車金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值得一提的是,極大的市場也代表著汽車金融風險控制和貸款後管理至關重要,傳統的金融風險控制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不管是網際網路汽車金融還是傳統的金融渠道,其本質都是風險控制。從廣義上講,汽車金融的風險控制與傳統金融有很大不同,主要在於汽車的流通渠道太過廣泛,且變現途徑過多,讓風險控制變成一個很大的難題,無論是風控企業還是經驗老道的從業人員,都想要藉助科技手段對車輛進行風險控制。
  • 汽車GPS定位器在汽車金融風控中如何把控
    GPS定位器在金融風控中的作用汽車GPS定位器在汽車金融風控中有著很重要的風險把控。被很多車貸抵押公司廣泛應用,也是做好抵押貸款後的一個鎮定劑。如今車載GPS技術不斷提升,對汽車金融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實際的抵押貸款後,也稱為貸後,抵押貸款公司依靠GPS是最有效的方法來挽回經濟損失。但在實際中很多車輛的GPS處於信號異常或者不在線狀態、被屏蔽狀態,又或者是車輛GPS被「專業人員」拆除,導致GPS處於離線狀態。
  • 聯邦學習+風控,會是信貸業務的N95嗎?
    疫情期間,數據風控的「新傷舊患」事實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已經廣泛運用到包括貸前風控在內的信貸業務全流程,通過機器學習等手段展開更高水準的風控建模並不少見。一位資深風控專家向雷鋒網AI金融評論介紹,以個人信貸為例,原來傳統的模型搭建方式,經常是基於用戶的信用信息,以人行徵信報告為主,通過邏輯回歸來判斷用戶整體風險。
  • 車貸gps按揭車專用定位器,RAI汽車金融GPS風控方案
    為了解決汽車金融、汽車融資租賃、二手車租賃等相關行業頻頻出現的騙租騙貸、欠租欠貸等欺詐風險問題,RAI汽車金融GPS風控方案來幫助企業強化風控能,提升企業風控技術,保障企業資金正常回籠。RAI汽車金融GPS風控方案以車貸GPS為入口,採集貸款車輛位置信息、日常軌跡、狀態,結合RAI風控平臺自動學習記錄每臺車輛的日常運動軌跡、狀態等,形成對應的動態電子圍欄,並通過平臺自帶的全國各個地區的敏感點(拆卸廠、車管所、車抵貸公司)資料庫,自動分析、評分、預警問題車輛,對全國各地車輛進行統一風控管理,用人工智慧來提高風控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汽車金融企業的風控能力
  • 創新智能風控 網信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對此,網信CEO盛佳表示,金融科技作為當下風控審核、資產定價、貸後追蹤等各節點廣泛應用的技術手段,將有利於提高風控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普惠金融。  由此可見,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中國互金行業已逐步成熟,新一代的互金將會完成哪些蛻變呢?
  • 風控升維提速,人工智慧成最大引擎
    同時,為提升貸前、貸中、貸後的運營管理效率,金融機構也逐漸從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的管理方式轉變。拿風控來講,傳統金融機構一方面轉型線上,缺少必要的人才、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在面臨信用風險較高的長尾客群時,缺乏用戶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經驗。在普惠金融趨勢下,下沉客群又是金融機構受理的客群之一。
  • 薩摩耶金服林建明: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打好風控攻防戰
    新興技術不斷出現並應用於金融產業,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愈發迫切。在2019年金融科技大會上,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受邀參加論壇,同與會代表就「智能風控的躍進與迭代」「資產信用評估的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 大數據時代下審時度勢 雍堯會的風控思維
    大數據近年來因網際網路和信息行業,再度躍升為炙手可熱話題。數據時代降臨,改變人們固有的生活模式。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中,大數據已然成為一項站在頂峰的指標。為提升自身企業風險控制能力,加深對大數據風控的認識與理解、提升風控效能、降低金融服務成本、促進行業創新規範發展,雍堯會與各大數據風控領域專家積極參與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舉辦的大數據風控專題培訓會,同各企業領導進行一連串風險控制方面的參透與探討。  現今社會,企業廣泛利用大數據進行各項指標發展,不斷開拓業務、創新運營模式。
  • 金融界的「阿爾法狗」能帶來什麼樣的顛覆?
    項目要點:1、智融集團定位為一家AI+金融的技術公司,從金融信貸的獲客、風控到貸後管理, 智融集團已經形成全方位技術服務體系 。2、「I.C.E.人工智慧風控引擎」是智融旗下風控核心的部分。不同於以往規則引擎,該引擎採取學習引擎方式,通過1200個以上維度弱特徵在大數據中自我學習 找到「好人」與「壞人」,並對「好人」放貸 。
  • 51信用卡發布「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
    11月15日,51信用卡CTO郭威在Money20/20中國大會現場,發布了「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旨在協助銀行解決在數位化時代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風控痛點。郭威表示,「消費金融時代,數據每秒都在發生變化,實現離線數據和實時數據的統一是解決風控迭代效率的關鍵挑戰」。
  • 百億消費金融上「雲」,南京銀行「鑫雲+」共享生態圈模式能否引領...
    今天的南京銀行主動擁抱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將金融科技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之一。   日前,南京銀行聯合阿里雲、螞蟻金服創新提出建設「鑫雲+」平臺,以「鑫雲+」為依託,重新定義金融、努力做中小銀行和行業平臺的連接者,打造與實體經濟、金融科技企業深度融合的共享生態圈。
  • 從線下場景切入消費金融,拍拍貸針對「藍領」的消費分期產品怎麼做
    這組數據或能說明一部分問題:目前國內個人消費的負債佔GDP的40%,政府負債是GDP的60%,企業端負債是GDP的150%左右——這意味著企業端負債是偏高的,而消費端負債還有上升的空間。銀行以往的貸款大多流向了基建項目,在消費者借貸這一端力度向來不是很大。隨著中國經濟向消費轉型,讓不少P2P公司看到了機會,為更多的投資者帶來了信貸渠道。
  • PPmoney 六年風控新成果:神經網絡已運用於反欺詐領域
    隨著AI應用升級,基於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智能風控模型形成定量標示和定性分析風險防控模式,已經能夠實現精準的欺詐風險識別。12月12日,PPmoney萬惠集團在6周年活動現場展示了平臺AI風控技術的最新成果——將神經網絡運用至平臺反欺詐及貸後環節,這一最新風控案例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