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革新金融行業貸後管理?

2021-01-20 環球網

當大多數人的目光還聚焦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如何在金融貸前環節立下汗馬功勞的時候,京東金融已經開始討論數據和AI與貸後管理的關係。在首屆「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來自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共同探討 AI與社會發展、人類生活的緊密結合,對於未來金融與AI如何更好結合,各位嘉賓更是發表了各自最前沿的看法和預測。

作為「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最引人關注的環節之一,「探尋數據產業與AI發展之道」圓桌論壇,由京東集團副總裁、AI平臺及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擔綱主持人,參與研討的嘉賓分別為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Graphen CEO林清詠、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科視拓董事長兼CTO 山世光、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領域負責人、美國計算機學會傑出科學家鄭宇、IBM中國研究院研究總監蘇中和360集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顏水成。

京東金融JDD大會「探尋數據產業與AI發展之道」圓桌論壇現場)

其實對於金融行業來說,風控始終都是最關鍵的一環,而貸前和貸後的管理工作分別起到了規避風險和減少壞帳的作用,直接決定了企業扼制不良貸款問題,業務良性運轉的能力高下。因此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在金融領域,基於生物識別、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技術的風控安全系統已經成為企業必備,此外生物識別等技術同樣衍生出了諸如刷臉支付等新的金融產品功能。而京東金融作為一家致力於推進技術賦能合作夥伴的科技企業更意識到了人工智慧技術與貸後管理工作結合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次圓桌論壇上,與會嘉賓探討的重點就在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如何為金融行業的貸後管理帶來新改變。

主持人周伯文提出,比如說金融企業貸款給某一個客戶之後,發現對方失聯了,這種情況下用目前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能給帶來哪些啟發和思路,即在管理貸後風險層面,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能夠做一些什麼樣的工作?

對此,林清詠教授認為,貸後管理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工作,如何去預測一個拿了貸款的企業會不會出狀況,這是全世界銀行都是關心的問題。而通過美國政府資助數億美元為Graphen公司建立的風控系統,直接把原來的企業信用評估準確率大幅提升。此外,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金融產品,也已經實現了幫助各大投行監測交易員操作市場的過程,進而確保了對交易員可能在操作市場過程中謀取私利的人為因素有效管控。

而在山世光研究員看來,貸前風控其實更重要。而在貸後管理方面,一方面,諸如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人工智慧技術不斷完善,將在未來幫助金融機構和上級監管部門實現在公共安全的領域精確地完成對一個人員的搜索,進而解決這些登上失信黑名單的貸後人員失聯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失聯成本越來越高,實際上會倒逼整個社會徵信體系的完善,並會進一步消除那些潛在隱患,讓絕大部分金融用戶回歸到正常的金融秩序上來。

鄭宇則首先指出,類似京東金融這樣的公司使用的大部分數據是時空數據,也就是說用戶有消費數據的時候他們有一個位置,什麼地方消費,什麼時間,這種時空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方法和傳統的AI有區別。這一技術具體到貸後失聯問題上,就是儘管失信人員會換掉手機號甚至銀行帳號,但是其生活習慣還是符合之前的規律,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可以判斷他家在什麼地方,常去的幾個地方是哪,進而判斷可能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當事人。還可以通過社交網絡諸如微博、微信,以及社交關係數據,來推斷出失信人員的位置以及他未來可能去哪裡,這其實是一個道理簡單但模型複雜的算法問題,也是人工智慧大數據的魅力所在。

蘇中緊接著鄭宇的看法再次做出了解讀,他認為從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角度去講貸後風險管理其實應該從最開始這個客戶的數據預測,即貸前管理開始,而通過貸前了解到對方的諸如收入、上下遊行業、國家政策走向乃至消費、社交等行為信息數據,最終構成的是在貸後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風控模型,這個模型不僅包括企業,還包括關鍵的人物,法人和社交,以及家族等等的關係模式等等。而當出現了貸後失聯的問題可以很快的基於數據做出分析,找到責任方。

最後,顏水成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對這一問題發表了看法,他指出,大家的觀點大多數還在闡述如何拼數據層面,而在數據、算法層面之外,更特別的一點是人工智慧幫助小企業打通了數據孤島,完成了數據共享,提升了信用評估體系的完善和貸後管理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當前大部分金融企業仍然處於數據並不全面的尷尬境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行業內的普及推廣,同一個用戶的借貸數據得以共享,整個行業的貸後管理水平都能夠隨著數據的全面完善得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與會嘉賓也紛紛就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做出了自己的預測,鄭宇認為,人工智慧如果能和更廣義上的傳統行業如交通、規劃、金融相結合,將發揮出更加強大的驅動力作用。同時人才培養方面將成為未來人工智慧競賽的重中之重。蘇中表示,把現實中的海量數據(603138,診股)和知識體系結合起來,讓兩者能夠互相激活,更加良好的完成數據與知識的利用和結合,這是未來人工智慧在自然語言理解層面的一個潛在機會。顏水成則在進一步打破數據孤島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預測,在他看來,未來國家層面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語音庫,這個庫可以支持所有的圖像和語音的公司,即完成數據的共享化。

總的來看,專家們達成一致的看法在於,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和數據的完善共享,未來人工智慧將更多更好的賦能金融行業乃至更多傳統行業和整個人類社會,更加值得期待。

關鍵詞閱讀:貸後管理圓桌論壇JDD金融產品人工智慧技術

相關焦點

  • 變貸後催收為貸後管理
    監管部門最新的數據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接近2萬億,還有高達三四萬億的關注類貸款。同時,在網際網路金融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風險。隨著逾期貸款金額的逐漸增加,這些機構的催收壓力也越來越大。縱觀當下的市場,貸後催收已從傳統催收的方式,慢慢演化成更具技術與內涵的手段,諸如訴訟、大數據梳理各方資源等都成為了機構催收的「利器」。
  • 金融科技生態圈的構建與革新深度研究:螞蟻集團業態剖析
    2016 年「96 費改」後銀行卡收單手續費實行市場化定價,導致收單機構在扣除發卡行、銀聯的分潤後,僅能獲取較為微薄的毛利潤;而掃碼收單手續費則會被支付寶和微信等帳戶機構抽走半數以上,再疊加行業競爭激烈、議價能力偏弱等因素,收單方的傳統盈利模式面臨瓶頸。
  • 人工智慧融合金融服務,金融生活走向完全自動化
    智能風控則落地於銀行企業信貸,網際網路金融助貸,消費金融場景的信用評審,風險定價和催收環節,為金融行業提供了一種基於線上業務的新型風控模式。儘管人工智慧融合金融目前整體仍處於「淺應用」的初級發展階段,以對流程性、重複性的任務實施智能化改造為主,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金融業務外圍向核心滲透的階段,其發展潛力已經彰顯,而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必然在未來帶來客戶金融生活的完全自動化。
  • 陳根:人工智慧融合金融服務,金融生活走向完全自動化
    此外,相比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智能金融更具革命性的優勢還在於對金融生產效率的根本顛覆。人工智慧固然要高度依賴大數據與雲計算,但是與數據深度挖掘運用不同,人工智慧技術系統是用傳感器來模仿人類感官獲取信息與記憶,用深度學習和算法來模仿人類邏輯和推理能力,用機器代替人腦對海量數據快速處理,從而超越人腦的工作。這也將更精準高效地滿足各類金融需求,推動金融行業變革與跨越式發展。
  • 科技創新推動金融變革,薩摩耶數科榮膺「金融科技影響力企業獎」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活動以「金融革新力」為主題,邀請國內經濟領域知名學者、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力量。薩摩耶數科副總裁李堯受邀出席會議,分享了薩摩耶數科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創新舉措和成果。
  • 租金貸異化背後:長租公寓騎虎難下 金融機構成接盤俠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杜曉彤長租公寓行業近期頻頻「暴雷」,租金貸作為往日維持公寓擴張的主要資金來源,又一次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但是,租金貸真的是把長租公寓推向債務深淵的元兇嗎?如果不是,長租公寓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剛剛撐過疫情封鎖期的蛋殼公寓倒在了租房市場回暖的11月。「最近租房的人多了,今天1天就有6個人來看房。」
  • 深圳特區40周年 金融科技企業順勢而為
    得益於突破了傳統思想束縛,催人奮進革新的深圳精神的繼承,深圳特區湧現出一批市場化、現代化、法治化、國際化和人文化標杆水平的公司,成為全球金融行業的中國「新名片」,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改革創新動力。薩摩耶數科的成立正是深圳精神的延續,它和眾多深圳企業一起成長為具有「特區精神」的弄潮兒。
  • 光大銀行 試水貸後管理外包
    貸前調查、貸後管理本是銀行的一項常規性工作,引入外包機制確屬新鮮之舉。貸後管理出新招    「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很多時候是貸後管理不力造成的。相對來講,銀行的貸前審查都很嚴格。」一位在銀行長期從事信貸工作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他說,市場千變萬化,銀行的信貸客戶經營情況也是時時在變化,銀行信貸人員很難及時掌握。    這種信息不對稱,也是信貸管理的最大隱患。
  • 安徽:暢通金融「血脈」 「貸」來企業新動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一旦嚴重「貧血」,中小企業寸步難行。金融支持措施如何幫助小微企業對衝疫情影響?企業融資困難是否緩解?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徽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們將供應鏈金融作為交易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業務,以優質應收類貿易融資產品為主線,進一步深化場景營銷、強化綜合服務、優化客戶體驗,圍繞省屬重點企業、上市公司和優質企業等核心客戶,聚焦醫藥、基建、礦產資源等重點行業,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綜合運用票據、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產品,打造貫穿客戶生產、經營全交易鏈條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支持產業鏈上下遊融資需求。
  • 監管新規徵求意見 網絡小貸行業將迎來變局
    孫揚認為,通過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審批並不簡單,監管部門可能會開展實地的「盡調」(盡職調查),企業想要跨省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甚至是向全國展業,如果沒有一定的風控能力和科學的管理能力,頂層監管部門肯定不會考慮批准。
  • 美團小貸被判違法放貸 王興千億金融夢接連踩雷
    其中,「月付」是由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美團旗下小貸公司)及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提供的在線消費金融服務。據介紹,「月付」產品只要使用者年滿18周歲、完成實名認證後,美團活躍用戶在美團系app消費時都可以先用美團月付授予的信用額度完成支付,最長免息期38天,按時還款,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美團月付支持帳單延期還款和帳單分期還款,最長可分12期。
  • 風控升維提速,人工智慧成最大引擎
    疫情衝擊了金融機構的傳統展業方式,信用風險集中爆發,重線下靠人工的獲客、風控、貸後管理模式敗得一塌塗地。不過,危難之中的機遇也愈發清晰,金融機構對依託人工智慧、雲計算在內的科技化手段認識更深一步,彌補智能化運營短板成為金融行業的共識。業內人士透露,春節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向數位化轉型轉變。
  • 泛鈦客積極擁抱人工智慧 不斷拓展金融服務邊界
    2010年後,隨著新一輪基於網際網路的技術革新,金融機構進入了新一輪信息系統的升級周期。2017年前後,這些新技術再次推動傳統金融機構進入新一輪的金融科技創新進化周期,傳統的系統架構和IT產品已經無法滿足金融機構創新的需要。在這個新風口,傳統的金融機構和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紛紛行動起來,通過自身對業務的理解和對新技術的掌握,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金融科技產品。
  • 金融科技的邊界在哪裡?行業SaaS系統服務或是方向之一
    《通知》規範了對象金融科技公司指通過輸出技術或提供場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銷、獲客、風控、運營等領域開展合作的企業。包括但不限於:在金融業務與技術輸出方面同時布局的網際網路企業;主要依託網際網路展業的民營銀行、直銷銀行、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利用新技術或依託網際網路從事類金融業務、經紀類業務、中介服務及信息服務的企業;提供數據或技術服務的企業等。
  • 度小滿金融朱光:後疫情時代的金融科技價值
    對金融行業來說,疫情凸顯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價值。一方面,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科技能夠基於風險管理本質,推動產品及服務變革,助力金融行業向「全流程線上化」快速演進;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將加速金融行業服務下沉,承擔起助力小微的「穩定器」和「加速器」職能,攜手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輸血,持續與經濟體中的各個基本單元加速融合,為拉動內需、激活經濟助力。
  • 智慧金融:泛鈦客鄧江談賦能汽車產業升級
    在今年11月21日第十一屆汽車金融年會上,泛鈦客科技CEO鄧江分享了智慧金融如何實現汽車產業升級的觀點。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科創未來」,在廣州萬富希爾頓酒店舉行。由國內經濟類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及《中國汽車金融》雜誌社;會議的核心議題是智慧金融如何「科創未來」智慧金融: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與風控汽車金融是泛鈦客科技智慧金融解決方案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
  • 人工智慧在金融方面的應用意義,將改變金融的5個隱患|極客雲算
    發展至今,人工智慧經歷了明顯的泡沫降溫,進入了技術成熟度曲線的低谷期,行業開始回歸理性,更多地關注人工智慧如何落地產業,推動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那麼,AI人工智慧在金融方面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AI又如何幫助金融行業改善其隱患?
  • 【報告】人工智慧無處不在:人工智慧在五大行業的成就與挑戰
    在經過一系列預測和辯論之後,人工智慧正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不可否認,我們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從本質上來說均具實用性。例如,如何通過引導員工學習新技能加快發展人工智慧;如何評價和解決數據隱私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如何優化人工智慧治理體系從而真正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的願景;以及如何克服人工智慧無法「落地」實施和大規模量產的難題。
  • 淺橙科技朱永敏創新金融服務,現金卡(現金白卡、現金金卡、分期卡...
    當今社會,網際網路新金融回歸FinTech,大數據為用戶信用生態建設提供了依據;雲計算加強了金融機構的運營能力;而智能AI則可幫助金融機構控制成本,解決風控難題。新一代金融科技正在革新金融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提高行業效率,創造新的價值點,並以此推進服務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將金融服務拓展到了更深層次的範圍,推動著我國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
  • 螞蟻暫緩上市只是開始,網絡小貸行業將迎來大洗牌?
    11月2日,銀保監會與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對於註冊資本及聯合貸款出資比例都做了明確要求。隨著徵求意見稿的發布,包括螞蟻集團、陸金所、京東數科等金融科技頭部企業在內的網絡小貸公司正面臨更為深刻的調整。11月3日,螞蟻集團暫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