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嚴峻考驗。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一旦嚴重「貧血」,中小企業寸步難行。金融支持措施如何幫助小微企業對衝疫情影響?企業融資困難是否緩解?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聚焦產業鏈核心接上企業資金鍊「斷點」
「廠裡兩個多月沒開工,應收帳款沒回籠,工資、原材料進貨款都沒著落,這可怎麼復工?」受疫情影響,為淮北口子酒業提供配套產品的一家企業一度停工,公司負責人焦急無奈。為難之際,該公司了解到徽商銀行推出的網絡供應鏈融資產品,支持企業以應收帳款質押融資。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線上進行了申請,「沒想到,很快,貸款就進了帳」。
「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與產業鏈核心企業進行合作,對其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徽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們將供應鏈金融作為交易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業務,以優質應收類貿易融資產品為主線,進一步深化場景營銷、強化綜合服務、優化客戶體驗,圍繞省屬重點企業、上市公司和優質企業等核心客戶,聚焦醫藥、基建、礦產資源等重點行業,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綜合運用票據、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產品,打造貫穿客戶生產、經營全交易鏈條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支持產業鏈上下遊融資需求。去年,累計投放各類供應鏈融資160億元,支持上下遊民營企業500餘戶。」
記者走訪中發現,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規模小,固定資產比例偏低,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而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使得供應鏈內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具有與鏈上大型企業同程度的信用水平,形成融資的規模優勢,增強了中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的可得性。
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受疫情衝擊,有的上下遊企業生產、銷售受阻,這些企業出現的資金鍊「斷點」可能成為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堵點」,供應鏈金融正是順著產業鏈有針對性地解決資金問題。他舉例說:「疫情發生後,我們以某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核心客戶,爭分奪秒,克服重重困難,從平臺搭建、客戶註冊到貸款發放到帳,僅用3天時間,為其上遊醫療用品供應商成功發放1000萬元疫情防控網絡供應鏈貸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保障了防疫耗材和藥品的生產供應。」
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發展訂單、倉單、存貨、應收帳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積極發揮「中徵應收帳款融資服務平臺」作用,引導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平臺開展應收帳款融資,1月至5月,平臺新增融資額256億元。
加大「首貸」力度推動小微企融資「擴面增量」
盛夏時節,宿州馬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內一片忙碌。而在幾個月前,公司負責人馬龍華還在為資金髮愁。
「2018年6月入駐宿州市埇橋經濟開發區,2019年正式投產。由於前期在購置土地、建設廠房、增添設備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隨著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後期生產過程中出現了流動資金短缺。」馬龍華介紹,郵儲銀行宿州市分行在走訪園區的過程中,了解到企業的經營困境,430萬元貸款很快「落袋」,企業生產迅速恢復。
對於不少小微企業來說,從銀行借到第一筆錢並非易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督促商業銀行提高首次從銀行體系獲得貸款的戶數。
所謂「首貸戶」,是指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沒有貸款記錄的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銀行業大幅加大了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發放力度,但出於降低信貸風險、降低獲客成本的考慮,銀行大都傾向於為已有貸款記錄、頭部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有些對貸款有急切需求的企業客戶往往得不到滿足,推進「首貸戶」工作則可改進當前對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要聚焦支持小微企業發揮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推動金融機構用足用好專項再貸款再貼現等國家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首貸戶』支持力度,提高信用貸款和續貸業務佔比,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
安徽潤博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同樣是「首貸戶」。「我們主要負責團餐,因下遊客戶均為省內各高校,資金回籠穩定,現金流較為充沛,一直未有資金需求,從未在任何金融機構發生授信業務。」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高校內餐飲服務一度按下暫停鍵,「徽商銀行在走訪中,了解了我們的資金難題,第一時間為我們投放首筆流動資金貸款666萬元,利率低至3.85%。這筆錢猶如雪中送炭,為我們復產提供了金融助力」。
多渠道協同發力普惠小微貸帶來更多「活水」
受困於資金壓力,安徽徽之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復工復產後,原料採購一度受困。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了解後,與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協調,為企業爭取有利的擔保方式和擔保金額,安排專人上門對接,現場完成貸款調查。結合企業經營、財務等情況,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與省農擔通過「4321」政銀擔融資模式,僅用2個工作日,發放120萬元貸款,緩解了企業經營生產資金壓力。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後,生產銷售及資金周轉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融資需求進一步增加。尤其是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的小微企業營業收入銳減,現金流吃緊,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難題。隨著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貸款餘額不斷增加,為小微企業帶來了更多「源頭活水」。
據悉,截至5月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43.33萬戶,較年初增長11.57萬戶;普惠小微貸款餘額5309.5億元,同比增長20.5%,高於各項貸款增速4.7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餘額1843.03億元,同比增長33.46%。1月至5月,累計發放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328.93億元,同比增長45.23%。
「我們明確要以『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為著力點,進一步增加中小微企業信貸有效供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優化信貸結構和服務方式,全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徽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因受疫情影響經營暫時出現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中小微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以實際行動援企穩崗。同時,積極支持涉農企業復工復產,對涉農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需求進行精準投放。
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以「百行進萬企」活動為契機,積極對接企業融資需求,通過無還本續貸、到期貸款展期等多項舉措,量身定製差異化融資方案,為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來源:安徽日報
徽商聚集地 搭平臺 | 建渠道 | 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