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融機構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網絡小貸怎麼劃分

2020-11-28 澎湃新聞

一起參照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對金融機構判決而引發爭議的案件又迎來反轉。

11月12日,根據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發布,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進行公開宣判,認為一審參照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進行判決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而平安銀行溫州分行主張按月息2%即

年化24%計收案涉貸款利息的上訴請求成立

,二審依法予以支持。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稱「新司法解釋」),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為標準,取代原來的「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最新的LPR的四倍為15.4%。

時間適用性與金融機構適用性爭議

近4個月前,原告平安銀行溫州分行向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洪輝道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若按照名義利率計算,則利息和逾期利息的年化利率分別為18.36%和24%。

8月27日,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該法院認為,要參照新司法解釋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

判決公布後,平安銀行溫州分行提起上訴。由於該案判決正好發生在新司法解釋出臺後不久,迅速引發市場熱議。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爭議點在於新司法解釋是否適用於金融機構。

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最高法明確規定不適用金融機構。」

但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此前表示,雖然新司法解釋明確排除了對金融機構的適用,但並不意味著金融機構能夠以超過一年期LPR四倍的利率進行放貸。對於金融借款糾紛,法院雖然不能直接適用新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但在審理金融借款糾紛的過程中仍然可能參照新司法解釋中對利率上限的相關規定對利率進行調整。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此案系金融借款糾紛,一審判決將此案金融借款合同中約定的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參照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進行調整,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另,在此案一審受理時,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尚未實施,該司法解釋亦依法不適用於本案。

多個判決仍採用年利率24%計算利息

按照新司法解釋,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實際上,在該案件之後,多地對融資擔保公司、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借貸合同判決中,仍按照年利率24%計算利息。

例如,9月28日,陝西省彬州市人民法院判決被告於償還原告彬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借款本金600000元及其利息(利息按照月利率2%從2018年12月4日計算至還款之日)。

9月25日,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償還原告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欠款本金人民幣195235.24元、利息人民幣4033.56元、罰息人民幣4130.56元、複利人民幣166.30元(暫計至2020年3月12日,此後按合同約定及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計至款項付清之日止,但利息、複利總計不得超過年利率24%)。

9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判決借款人償還華融消費金融借款本金116206.42元、利息13095.66元、罰息3177.56元(利息和罰息暫計至2020年06月16日,之後以全部未清償本金為基數,按年利率24%的標準合併計至款清之日)。

網絡小貸是否適用新司法解釋?

在金融機構中,小額貸款公司是否屬於金融機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判例將小額貸款公司按照此前的利率標準判決。例如,9月27日,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法院判決被告給付原告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科爾沁右翼中旗營業部借款6484元及利息(自2018年4月11日起,按照月利率2%計算至欠款全部償還完畢之日止)。

但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此前指出,小額貸款公司屬於民間借貸,自2005年人民銀行開啟小貸公司試點以來,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身份一直不明,並沒有納入發放金融業務許可證的範疇,而是交由地方金融辦(局)負責監管,即小貸公司並非持牌金融機構,屬於民間金融的創新組織,適用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

而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金融與資本市場平臺合伙人李亞撰文指出,基於金融機構的行業準入性特點,經全國性金融管理機構或地方性金融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從事金融業務活動的機構,都應當認定為金融機構。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類貸款機構和非銀行類貸款機構。非銀行類貸款機構其中包括經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准設立的小貸公司、網絡小貸公司、典當行等。

11月2日,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辦法》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當主要在註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同時規定,對極個別小額貸款公司需要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查批准、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

審批權限由地方交移銀保監會,是否意味著新規後的網絡小貸公司會歸屬於金融機構一類?

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認為,審批權限不會影響小貸公司的機構性質。

「現在對小貸公司是不是金融機構有爭議,但是在目前規定下,肯定是不能直接說小貸公司就是金融機構。司法實踐當中很多還是把小貸公司放款算作民間借貸,要適用民間借貸的利率規定。」他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辦法》實際上是對網絡小貸業務資質的劃分,也是一個分層監管的基本思路,並沒有升級網絡小貸,也沒有將網絡小貸機構當成一個獨立群體。

他指出,根據網絡小貸能否跨省,能否從事網絡小貸,小貸公司可以分成三檔:第一檔極少數,能從事網絡小貸業務而且能夠跨省的,就需要接受銀保監會的監管;第二類有資格從事網絡小貸業務但是不能跨省的機構,比小貸公司要接受更高的資本金的要求以及業務監管層面上的要求;第三類,不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普通小貸公司。

曾剛認為,小貸公司算準金融機構,「不是那種民間放貸人,還算是持牌機構,因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是有金融監督職責的,發的牌照也是帶有一定牌照性質的,個人認為應該不適用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高法修改民間借貸利率上限適用範圍,金融機構喜憂參半
    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於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還之日的利息部分,適用起訴時本規定的利率保護標準計算。本規定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 民間借貸新規出臺,有人企圖鑽空子
    >閱讀提示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調整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法律界人士表示,民間借貸有了新規後,還需要監管規制以及司法方面的調整。「本金100萬元,利息15萬元,已經超過了最新司法保護上限,我的當事人不應支付超過的部分利息。」11月5日,一場民間借貸糾紛案庭審中,借貸連帶責任人孫娜的代理人說。
  • WEMONEY研究室朝聞:新浪新成立網絡小貸公司實繳5億
    【WEMONEY研究室】 新浪旗下網絡小貸公司實繳5億,申請全國性網貸牌照或承壓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11月11日,撫州市新浪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新浪小貸)成立,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李超然。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新浪)持股比例為99%,自然人盧建明持股1%。
  • 民間借貸新規重大變化解讀
    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發布了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也是我們俗稱的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圖源網絡 | 侵刪 《民間借貸新規》第一個重大變化——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
  • 以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為據,刑民交叉案件11個法律問題疏議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新《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相關規定如下:第5條:人民法院立案後,發現民間借貸行為本身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並將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檢察機關。
  • 最高法發布新規: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附全文)
    該《規定》實施以來,既規範了民間借貸行為,統一了法律適用的標準,又解決了大量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實體與程序問題,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肯定。社會各界普遍認為,該司法解釋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符合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落實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相關部署,對於加快民間借貸陽光化進程意義深遠。
  •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修訂後利息的計算方法(2021.1.1)
    約定借期利息最高限額:1.借貸行為發生在2020年8月20日之後的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能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2.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
  • 良法善治 ▏​新民間借貸解釋施行前已付的超額利息應該返還嗎?
    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院發布了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民間借貸解釋》」),大幅降低了民間借貸的利息上限標準,並將全面適用於自然人、非銀行金融機構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對資金市場影響重大。
  •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修訂後利息的計算方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1年1月1日起,民間貸款利息計算方法如下:修改重點一:利率保護上限以2020年8月20日為界,前後有別修改重點二:刪除了《820規定》第十條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金融科技2020大事記!堵"偏門"開"正門",新政迭出持牌機構大擴容
    回顧2020年,一方面,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民間借貸利率司法解釋上限新規、最嚴網絡小貸新規限制高槓桿率擴張、P2P網貸清零退場等多個重磅監管規定出臺;這一過程中,監管正將金融市場主體從銀行到小貸公司,再到金融科技公司紛紛納入秩序之中。
  • 民間借貸在哪六種情形下會被法院認定為合同無效?無效後果如何?
    這是來自最新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第十四條規定,也是跟2015版司法解釋相比變化比較大的一條,具體有哪些變化,我們來一條條分析。我們來看看2015年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的原文,大家可以自行理解(注意,2015版跟2020版是不一致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 網絡小貸新規忽至:不只螞蟻集團承壓,會否出現新監管套利?
    「一般來說,通過網絡小貸牌照開展聯合貸款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被劃分為頭部、腰部和尾部,頭部以螞蟻集團為代表,腰部則以度小滿、京東數科、360數科、滴滴金融等為代表,尾部則主要是一些P2P轉型而來的公司。」
  • 調研集萃第6期|無約定情形下民間借貸逾期利息的計算標準
    無約定情形下民間借貸逾期利息的計算標準——《民間借貸司法解釋》(2020年8月20日)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的理解適用結合上述規定演變的過程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對借款合同中的逾期利息與其他合同中的逾期付款違約金問題,採用的是兩條不同的司法解釋脈絡,依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法理,對於民間借貸逾期還款利息的確定,應首先適用民間借貸相關解釋,只有民間借貸相關解釋沒有規定的,才能適用上述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規定。
  • 1月1日起按此執行: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修訂後利息的計算方法!
    ●約定不明1.自然人之間借貸不支持。2.自然人外的借貸。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並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報價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約定借期利息最高限額:1.借貸行為發生在2020年8月20日之後的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能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2.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
  • 【重磅】1月1日起按此執行: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修訂後利息的計算方法!
    ●約定不明1.自然人之間借貸不支持。2.自然人外的借貸。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並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報價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約定借期利息最高限額:1.借貸行為發生在2020年8月20日之後的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能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2.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
  • 2021修訂版:借條範本(附:2021年起民間借貸利息計算大全)
    7.將第三十二條修改為:本規定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於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還之日的利息部分,適用起訴時本規定的利率保護標準計算。
  • 收藏| 2021修訂版:借條範本(附:2021年起民間借貸利息計算大全)
    7.將第三十二條修改為:本規定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2020年8月20日之後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於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還之日的利息部分,適用起訴時本規定的利率保護標準計算。
  • P2P清零代價巨大 現金貸要引以為鑑
    P2P清零的消息,讓這場曾經席捲全國、引發巨大風險的網際網路金融事件再度引發熱議。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如何防範類似現象重演,才是重中之重。P2P興起於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場化進入深水區與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在監管層對金融創新的疏忽、民間借貸線上化等作用下,應運而生。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和民間借貸的一種形式,P2P理論上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忽略的長尾客戶有益。
  • 拍拍貸、閃銀等平臺校園貸捲土重來 利率最高達199%
    141號文一方面再次明確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不得發放校園貸,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助貸」業務應當回歸本源,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應要求並保證第三方合作機構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費。解疑 校園貸為何屢禁不止?
  • 民間高利貸行為的刑法評析
    首先,高利貸在我國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先不對舊的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造的基礎上,通過局部的、漸進的、試驗的方式允許新的經濟體發展來逐步推進的。然而,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壯大,原有的金融體制難以滿足民營經濟的資金需求,導致了民間借貸的興起。[6]現階段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很難滿足市場對貸款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