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王曉 曾芳
導讀: 在言必稱金融科技的時代,到底怎樣的公司可以算作金融科技公司?記者採訪了業內多位權威人士進行探討,給出了七大指標和四大分類。《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6月30日在上海,再度重磅推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及系列活動,探討金融科技3.0、尋找發展新動能(下拉文章到底,查詢論壇簡介和參會信息)。
在言必稱金融科技的時代,到底怎樣的公司可以算作金融科技公司?記者採訪了業內多位權威人士進行探討,給出了七大指標和四大分類。而近期強調自己「不是金融機構,而是技術公司」的螞蟻金服無疑是一個相當好的討論標本。記者深度挖掘了螞蟻金服的業務架構和營利構成,接近螞蟻金服人士表示:到2020年左右,螞蟻金服營收中60%將來自技術服務費,30%來自支付接入服務費,來自金融的收入佔比將降至10%以下。(曾芳)
什麼樣的公司可以稱為「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市場上並無明確的標準,被列入這一梯隊的,既有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分拆後更名「度小滿」金融)等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板塊布局,亦有銀行系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等,還有許多P2P網貸機構言必稱「金融科技」,將自身列席為「金融科技公司」。一時間,「金融科技公司」魚龍混雜。
「概念門檻太低了,是個公司都說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一位行業人士吐槽稱,近期一位自稱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大牛」前來面試,聊下來卻發現,包裝得很牛的風控系統,不過是查詢一家同業公司的白名單,而公司本身並沒有太多技術能力。
如何定義「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又有何典型特徵?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與業界專家學者、從業人士多方交流,試圖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融合
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對於金融業務實行穿透式監管,而不會因為宣傳口徑就會有所變化。無論是否叫金融科技公司,一旦觸及需要持牌的金融業務都需要申請相應的牌照。「如果不涉及金融業務的話,哪怕叫百貨公司都可以。」對於當下一些公司稱先自營金融再賦能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楊凱生認為,只要機構還持有金融業務,就必須持牌。
畢馬威此前發布中國領先金融科技公司榜單,上榜公司中,既有品鈦、冰鑑科技、同盾科技等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亦有馬上消費金融、富途證券、微眾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還有陸金所、宜人貸、我來貸等P2P平臺。畢馬威將金融科技公司定義為:非傳統企業以科技為尖刀切入金融領域,用更高效率的科技手段搶佔市場,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及更好地管理風險。畢馬威解釋,其從6個方面來判斷信息科技的創新應用:1.領先信息技術應用於突破;2.科技驅動數據歸集、挖掘、使用;3.模式創新和對傳統金融顛覆度;4.痛點解決與金融效率提升度;5.估值及資本市場認可度;6.具備未來發展潛能與廣闊發展前景。
「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也沒有完全的區隔,以四大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本身技術實力都很強。不是誰的系統都可以處理大規模的交易量,而且保障系統不出錯。」一位來自BATJ金融板塊的人士評價。
一位不願具名的技術公司人士表示,可能現在還在區分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但過不了多久,傳統金融機構開始下水,就很少會這樣區分了。在他看來,第一資本(Capital One)是智能信貸的鼻祖,數據模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觀察其營收則屬於典型的銀行。微眾銀行儘管未進行技術輸出,但其業務主要靠科技驅動,也應視為金融科技公司。
部分資本實力雄厚的銀行專設金融科技子公司。楊凱生表示,銀行機構並不意味著科技分量的削弱。而成立子公司只是形式上的變化,關鍵在於業務流程、IT力量、發展方向和運營機制等方面。
強調科技輸出
當前,以京東金融、螞蟻金服和百度金融(度小滿)為代表的公司均將發展路徑定位為:先自營金融驗證科技實力,再輸出合作賦能給金融機構。
在2016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提出對金融科技公司的定義,遵從金融行業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服務金融行業,為傳統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京東金融定位於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京東金融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京東金融要賺科技的錢,與金融機構成為利益共同體,為金融機構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並參與分潤。
創新領域投研平臺愛分析就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估值排行進行研究,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金融壹帳通、萬得資訊、百度金融、眾安科技、同盾科技等企業均榜上有名。
報告撰寫人愛分析分析師唐靖茹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團隊將金融科技公司定義為採用人工智慧、大數據、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新型技術,將2B(向機構客戶)服務為戰略主導的公司。支付被認為是金融基礎設施而未列入其中,此外,團隊還關注是否有對外輸出技術能力,只服務於自身業務的也沒有納入進來。
唐靖茹舉例,P2P平臺如果沒有獨立拆分出2B服務公司就未納入考量。此外也注重企業服務客戶的金融屬性,以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人臉識別企業來看,儘管也服務金融機構,但金融並不是公司的主要客群,因此也未納入考慮。以蘇寧金服為代表的機構,主要是為自身服務,暫未看到太多的技術輸出。
螞蟻金服方面也表示,作為科技公司,未來利潤結構中,技術服務收入將佔到六成,而金融服務收入佔比將在一成甚至更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首席經濟學家楊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判斷金融科技公司。
在定性分析上,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一是銀行、保險等主流金融機構,大規模應用新技術,加上技術輸出;二是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自身優勢,在金融業務與技術輸出方面同時布局;三是純粹提供新技術服務與外包的機構;四是利用新技術,自己從事類金融業務的組織。
而在定量角度,可以參考以下指標,一是具有新型技術優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分布式技術、互聯技術等。尤其在新技術層面有專利,有基礎技術的研發能力。二是技術人員在總僱員中佔比較高,起碼達到一半。三是在新技術應用場景方面有突破。四是線上業務佔絕對比重,全業務鏈條中應用新技術程度較高。五是收入結構由產品銷售型模式逐漸轉為提供技術服務、平臺服務型外包業務。六是在內部管理、控制、組織架構等方面,自動化與科技化程度較高。七是企業文化,體現出創新性、敏捷性,而又能保障效率、安全、合規的平衡。
關於2018年(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
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商業報導領導者《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再度重磅推出「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及系列活動,包括2018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金融科技精英30人訪談、《2018金融科技3.0價值報告》等。
2018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將於2018年6月30日在上海舉辦,論壇將邀請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及機構專家學者等共聚一堂,就金融科技宏觀趨勢、政策解讀、合規經營等議題展開交流和分享,探討金融科技3.0,尋找發展新動能,緊跟科技創新和技術更迭步伐,不斷貼近科創企業發展需求,為推動中國新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全球化的思想碰撞中探尋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變革、發展之道。
會議同期還將舉辦金融科技【金領航】獎評選活動,通過總結和表彰本年度傑出個人和企業,為行業和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附活動安排:
【4月-7月】 金融科技精英30人訪談系列專題
【6月30日】《2018金融科技3.0價值報告》
【6月30日】2018(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金領航]獎評選活動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人物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企業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產品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平臺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品牌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商業模式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投資價值企業獎
年度金融科技[金領航]創新業務類獎
2018年金融科技獨角獸(準獨角獸)3.0進階榜單
2018年金融科技創新優秀案例
【6月30日】 2018(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暨中國金融科技[金領航]頒獎典禮
附活動諮詢:
活動諮詢:張女士 010-59540809 zhangxy@21jingji.com
媒體諮詢:伍女士 020-83003563 wuxq@21jingji.com
長按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