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3日,由西南財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際風險數據分析聯盟(CDAR)與美國道富銀行聯合主辦,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協辦的第二屆「國際金融科技論壇」—SWUFE & CDAR 2019在西南財經大學隆重舉行。
論壇立足於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大背景,聚焦「金融風險」,探索研判金融科技領域的焦點話題並提供建設性方案。論壇期間舉行了專題研討會、主論壇、交子創新講壇、「成都八零」金融科技產品設計與研發大賽等系列活動。來自美國、英國、瑞士等近10個國家與地區,包括美國道富、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穆迪分析及國內各大銀行、券商等在內的金融機構;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多倫多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外40餘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及行業研究機構;以及政府金融監管部門的200餘名嘉賓出席論壇。西南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卓志,黨委副書記馬驍、曾道榮,黨委常委、副校長尹慶雙、李永強出席了相關活動。
專題研討會——對話金融科技未來 共論金融風險防範
11月1日舉行論壇專題研討會,定向邀請學界、業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專家及資深人士參加研討。研討以金融科技和金融風險為重點,深入探討風險研究和科技研究成果在金融行業中的實際應用,分享風險管理領域的學術論文報告,並邀請來自知名高校商學院院長、出版社期刊編輯和行業研究專家共議金融科技未來和金融風險防控,呈現出視角豐富、覆蓋廣泛的特點。
尹慶雙致歡迎辭,他介紹了學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積極引領「新財經」建設、推動金融與科技結合,與業界加強合作、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多方面的最新進展,希望未來能與多方深入合作共同探討金融科技的規律與運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際風險數據分析聯盟聯合主任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M Anderson)致辭表示,CDAR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牽頭組建,目前聯盟創始成員包括美國道富銀行、史丹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瑞士再保險、韓國國家養老基金及安盛羅森堡投資管理公司,該平臺大力支持數據科學創新,尤其專注於數據科學對資產組合管理與投資風險的應用研究,希望繼續推進與我校的深度合作。
道富銀行執行副總裁布倫達·裡昂(Brenda Lyons)致辭,她表示道富銀行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期待藉助論壇,與來自中國的其他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希望與會各方能在論壇上深入貫徹論壇主題,分析市場風險。
主題報告中,瑞士再保險研究院院長包澤富(Jeffrey Bohn)圍繞「探索:利用AI和ML中的不確定性元素促進企業良性發展」進行專題報告,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圍繞「人工智慧+金融服務」進行專題報告,寬立資產首席投資經理趙欣發表「趨勢追蹤和期權覆蓋對危機風險的抵消」專題報告。
下午舉行的第一分論壇上,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麗大學等高校及業界的專家圍繞 「多層核方法:高速準確的大規模機器學習」、 「政府採購與收入管理」等金融實務進行論文交流研討。第二分論壇上,《計量經濟學雜誌》Joel Sobel以「An Overview of the Editorial Process in Economics」為主題作報告,《經濟研究》謝謙圍繞「高質量科研的元素」作報告。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的商學院院長、期刊編輯和國家自科社科基金評委圍繞「高質量科研元素」進行圓桌論壇。研討會帶來國內外金融行業發展最前沿的思想與資訊,交流了高質量研究及論文選題寫作,形成了系列策略與建議。
主體論壇——匯聚頂級機構專家 演講交流精彩紛呈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等嘉賓來到會場做專題演講,帶來關於金融科技和金融前沿問題更多的深入探討。200餘名嘉賓參加主體論壇。
卓志首先致歡迎辭,以「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開篇,用特別的方式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他強調西南財經大學堅守大學之道、弘揚大學傳統、擔當大學使命,以學術關懷現實、以理論助推實踐發展,始終服務西部又主動融入世界發展潮流,在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的新時期積極融入金融科技的行業引領和人才培養中,堅持以知識創新、學術探索引領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方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羅伯特·安德森致辭,介紹了CDAR的情況,重點就學界、業界各種資源和平臺進行了闡述。
拉爾斯·彼得·漢森進行「氣候變化:不確定性與經濟政策」主題演講,美國道富銀行副總裁米歇爾·哈德曼(Michele Hardeman)主持演講。漢森教授用獨特的視角、親和的態度、簡明的語言叩開了師生深化認識氣候經濟學的大門,也鼓勵同學們充分將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經濟緊密結合,打好數理基礎,用大膽創新的勇氣和毅力,不斷探索金融奧秘,再創經濟輝煌,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生機與亮色。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進行「金融科技的普惠價值與挑戰」主題演講,學校金融學院執行院長趙靜梅主持演講。陳志武教授認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各種創新驅動除了科技創新,還包括金融創新;資本市場發展與金融科技密切相關,技術創新帶來了網際網路金融,具有巨大的普惠性。金融在消除貧困等方面具有普惠價值,「有條件現金轉讓」效果更加顯著,應該儘早推出「個人破產」制度。挑戰方面,要儘量保持金融政策連續性,保持政策中立,避免因個別案例而導致群體不能享受到信貸等金融服務,真正體現金融科技的普惠價值。
下午的兩個會場聚焦金融科技領域焦點問題,展開了四個主題的分論壇討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信用風險,金融科技風險,中國資產管理風險。緊扣風險主題,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和來自道富環球投資管理、穆迪分析、標準普爾、普華永道、達觀數據、西部得利基金、品鈦、新網銀行等國內外金融與科技領域的學者和業界專家進行深度探討與交流,內容豐富且富有前瞻性,呈現了最新理論觀點和研究成果,分享了金融科技發展前景和系列風險防控的深刻洞見。
專場講壇——交子創新講壇光華講壇 專題演講帶來思想碰撞
作為本屆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第二屆交子創新講壇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騰驤樓137會議室隆重開講,知名教育科普視頻製作者布拉迪·哈倫(Brady Haran)應邀做客講壇。馬驍在論壇開始前會見了布拉迪·哈倫並主持講壇,來自省內各兄弟高校師生、業界嘉賓和在校師生近200人參加講壇。
演講中,布拉迪·哈倫探討科學研究和科普網紅視頻製作經歷,闡述了堅守興趣愛好、積極推動科普和持續創新對大眾傳播、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價值。
與此同時,拉爾斯·彼得·漢森也做客光華講壇,進行主題為「Pricing Uncertainty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氣候變化引起的定價不確定性)的專題演講。數百師生、眾多業界人士齊聚弘遠樓400人廳,聆聽大師精彩講座。李永強在講座前會見漢森教授,並主持專場演講。
演講中,漢森教授關注氣候、經濟與社會的互動關係,考慮了氣候、經濟、政策的諸多不確定性;展示如何應用連續時間決策理論和資產定價工具來應對不確定性的多個組成部分,考慮社會成本,進行綜合評估。他在資本、資源和經濟產出的互動關係中加入氣候因素,認為資源會影響氣候,氣候會損壞資本。該理論允許將這些更廣泛的不確定性因素整合到決策理論中,從碳的社會成本角度來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影響。漢森教授鼓勵同學們打好數理基礎,充分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經濟,大膽創新,不斷探索金融經濟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