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關注綠色產業領域投資機會

2020-11-26 騰訊網

本報記者 包興安

10月11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以下簡稱「綠金院」)2020年會在京舉辦。來自各部委,國內外學術機構、金融機構、國際機構以及大型央企的代表出席活動,共同論道國內外綠色金融最新進展及趨勢。

會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能源金融研究報告2020-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及投融資》、《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報告2020》、《中國上市銀行可持續發展分析2020》、《2019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一帶一路」專篇》、《中財大綠金院ESG資料庫2.0版本及相關產品》、《中財大綠金院ESG三優信用模型2.0版本及ESG市場實踐成果》、《亞洲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融資》、《2020健康金融報告(公共衛生專題)》、《2020養老金融報告》、《中國綠色金融研究報告(2020)》、《中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評估報告(2020)》、《「一帶一路」中的綠色城市金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一帶一路」投資和綠色發展》等多項研究成果,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前瞻研究。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綠金院理事長史建平表示,發展綠色金融對於我國來講意義重大:一方面,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經濟綠色復甦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目標的有力舉措;另一方面,發展綠色金融是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形勢下開展國際合作的全新方式,也是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效手段。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綠金院高級顧問馬蔚華表示,當前,全球ESG投資規模已經超過30萬億美元,但是氣侯變化仍在向相反方向發展,有識之士一直在尋找一個更理想的投資方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促進創造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價值的可持續投資,可持續金融應是發展方向,其中包括既有正面的財務回報,又有可量化的社會影響力的影響力投資。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綠金院學術委員會聯合主席馬駿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及未來十年的規劃中,每個行業都需要有更加明確的低碳化、去碳化戰略,其中涉及能源行業,更要特別重視「去煤化」這一全球大趨勢。金融機構在未來幾年當中應該開始規劃自身的零碳目標,不僅是其所提供的貸款和融資應該更加支持綠色低碳的項目,金融機構本身也應該逐步做到零碳化。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綠色證券委員會主任、綠金院執行理事長王琳晶提出了進一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建議。一方面,支持綠色直接融資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應推動專注於綠色的金融機構的設立;另一方面,重點關注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產和消費、綠色服務業等綠色產業領域投資機會,在促進綠色發展的同時助力綠色金融發展。他也希望綠金院能積極開展綠色服務工作,走出研產相結合的新路,充分發揮智庫作用。

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險峰表示,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以來,資本市場為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表現在:第一,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在境內融資;第二,支持綠色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第四,促進ESG投資開展;第五,支持碳金融產品市場建設;第六,支持各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設計;第七,加強國際綠色金融發展合作與交流。未來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助推疫情後的經濟「綠色復甦」,助力雙循環經濟發展。

(編輯 孫倩)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馬駿:綠色金融發展十個領域
    在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下,為探討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融資模式,以及如何實現綠色創新技術及其商業模式在傳統產業的推廣應用,2017年7月6日,由《國際融資》雜誌策劃,攜手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主辦的2017(第八屆)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暨2017(第七屆)「十大綠色創新企業」頒獎典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成功舉行。
  • 中國礦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和綠色發展與產業金融研討會在呼倫貝爾...
    8月28日-29日,中國礦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綠色發展與產業金融研討會、2020中國綠色礦山建設高峰論壇暨生態修復與儲備林項目研討會在呼倫貝爾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北京中青年改革與創新論壇(莫幹山研究院)和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應用創新聯盟共同主辦。
  • 金融科技該如何賦能綠色金融領域?
    但綠色信貸餘額仍只佔中國國內全部信貸餘額的10%左右,綠色債券仍只佔債券發行量的1%左右。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金融科技作用於綠色金融潛力巨大如今,金融科技已成為助推綠色金融的重要工具。「中國不僅擁有全球發展最快、體量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而且在金融科技領域也發展迅猛。」
  • 2020重慶中新金融論壇:綠色金融助力陸海新通道綠色發展
    近年來,渝中區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和生態發展,探索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和模式,綠色信貸餘額、綠色債券的發行均在全市首位。未來將立足打造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進一步激發綠色金融市場活力,支持金融機構的創新產品模式,促進綠色金融更好地服務綠色產業的發展,著力在重慶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體現渝中的擔當作為。
  • 綠色金融成中新金融峰會參會人士關注熱詞
    新華網重慶11月24日電(王龍博)吸引近200名中國、新加坡及東協國家金融界人士參與的2020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簡稱中新金融峰會)日前在重慶舉行,綠色金融成為參與人士關注熱詞。
  • 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
    推動資源環境共性領域基礎及應用合作分類施策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經作出了多項國際承諾,從攜手應對全球性資源環境問題來看,碳減排、水資源利用和荒漠化治理是近年來尤被關注的共性領域。
  • 《中國金融》|全球綠色分類標準及發展
    一是綠色分類標準能夠保障政策的有效傳導。統一、明確的分類標準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有助於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環保領域,也有助於激勵政策的精準支持和有效落地,進而推動經濟的綠色轉型。二是綠色分類標準是監督與評價綠色金融實施效果的內在需要。有了綠色分類標準,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才能夠開展數據統計和信息披露工作,在各單位數據一致、可比的基礎上,才能準確評估綠色金融實施情況。
  • 「算數」浙江金融助力綠色發展 看哪些人更關注金融?
    打造萬億級金融產業,醞釀錢塘江金融港灣,中國金融版圖正在崛起一塊「浙江高地」。 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省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920億元,同比多增1329億元,增量為近5年同期最高值,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全省金融運行呈現「總量多增、結構優化、價格回落」的良好發展態勢。
  • 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任重道遠 綠色企業標準讓綠色發展有據可依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新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北京基金小鎮等多家機構,於7月6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了主題為「金融助力綠色轉型」的2017中國綠色發展論壇。
  • 介入綠色金融領域 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11月13日晚,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經濟峰會舉行。中外嘉賓圍繞「全球經濟復甦」「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當前全球債務水平攀升增大風險隱患,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收縮,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在12月16日於宿遷召開的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年會上,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圍繞「洞見變革、擁抱創新」這一主題,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和熱點領域暢所欲言,為可降解材料發展建言獻策。在今日推出特別報導,將他們的精彩觀點奉獻給讀者。
  • 網際網路與綠色金融結合呈十大趨勢
    日前,「綠色金融、水環境產業生態化發展研討會」在杭州舉行。同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中歐一帶一路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碳銀網際網路科技碳銀研究院、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共同發布了《2017網際網路+生態金融趨勢報告》。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 推動新格局下塑料產業綠色差異化發展
    來自國內外塑料產業各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就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動塑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本版對本次展會分享的內容擷要進行特別報導,敬請關注。  我國塑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空間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塑料產業快速發展,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位於世界前列,但是面臨著產業大而不強、研發能力弱、高端塑料大量依賴進口、塑料廢棄物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挑戰。
  • 經濟每月談: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本期的論壇主題是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可以說,在應對全球變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現在各國把綠色發展作為努力的方向,所以胡主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的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是首次提出來的。
  • 報告:金融科技可有效應用到綠色金融領域
    保爾森基金會綠色金融中心日前與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報告。這一報告是雙方近一年的合作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利用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案例,這些案例表明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應用到綠色金融領域。
  • 多維度完善商業銀行踐行綠色金融機制構想
    該指導意見明確綠色金融的定義:"金融機構為應對氣候變化、支持環境改善、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綠色金融體系發布的主要目的,是廣泛發動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也更加有效地抑制汙染性項目的投資與興建。指導意見還從環境信息披露機制和市場監管規則兩個方面,彌補了我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中基礎較薄弱部分,為綠色金融市場的快速有序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
  • 推動我國與全球主要綠色金融標準趨同
    由於不同發布主體在所處國家的資源稟賦特點和經濟發展階段、核心訴求和重點關切、標準用途等方面有所區別,不同標準在針對領域上還存在一定差別。例如,歐洲標準及CBS的關注重點集中於氣候變化的減緩與適應,美國綠色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在於綠色建築,我國綠色金融的關注領域集中於節能、汙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清潔能源以及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等六個方面,GBP在上述領域基礎上還包括陸地和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更為寬泛的範圍。其中,各項標準的最大差異在於是否將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和改造納入綠色金融支持範圍。
  • 專家學者把脈內蒙古馬鈴薯產業綠色發展
    近日,2019年中國·烏蘭察布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在烏蘭察布市召開。會上,國內馬鈴薯領域專家學者為內蒙古馬鈴薯產業綠色發展把脈支招。 馬鈴薯是內蒙古3大糧食作物之一,是內蒙古的傳統作物、優勢作物,因其塊大整齊、表皮光滑、乾物質含量高、鮮食沙軟爽滑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 TREELION榮獲2020年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全球僅...
    而由IFF發起的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是綠色金融實踐方案的最高級別評選之一,旨在對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Treelion因創新性的綜合解決方案實現了綠色資產的流通性和參與性,並創新了綠色金融模型,獲得全球評委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