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據此推論,商業保險藍海眾多:
如對壽險行業而言,大養老、大健康領域,註定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這解決的是政府已經步履維艱的養老壓力和醫療壓力。目前並不算完善的稅延養老險、稅優健康險的出現,已經釋放了政府對這方面的期待。
保險行業不乏險資青睞養老地產,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醫養結合的現象,同時包括本次報告中提及的長期護理險,蓬勃發展的商業健康險,皆在訴說保險在上述兩大領域的潛力,與百花齊放的未來。
對財險行業而言,高層極為重視的「一帶一路」戰略、環境治理問題、安全問題、振興農村問題的背後,工程保險、貨物運輸保險、運輸工具保險、法律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特種保險、環責險、安責險、農業保險等,無一不具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聯想6月29日,那則「引爆」保險圈的「國家實行疫苗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喜訊,2018年八大高危行業強制責任險制度的出現,及更早之前的交強險制度,和國家層面的校方責任險、醫責險、食責險和環責險、護理保險等指導意見的提出......
上層建築似乎並未忘記商業保險,《今日保》妄言:政府監管與市場治理的經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共治模式或許已經全面到來。
藉此《今日保》盡數復盤國家進入新世紀尤其是2010後頒布實施之保險利好政策,盤點可能的市場規模,探析政府內在訴求和險企的融入應對之策,以饗業界同仁。
1
-Insurance Today-
第一重奏:強制安全生產責任險
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的發展意見》。
該《意見》,由黨中央、國務院雙重加持,份量可見一斑。
其第二十九條明確指出:
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取消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
2017年12月12日,國家安監總局、保監會、財政部三部委以安監總辦【2017】140號文的形式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並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實施。
該《辦法》第六條規定:
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同時,該《辦法》對險企安責險承保資質、事故預防及監督管理、激勵與保障機製作了更加細化的明確與要求,為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的強制實施提供了更加細化的操作指引。
2019年2月19日,《安全生產法修正草案》正式向社會公布,明確規定在八大高危行業施行安全生產強制責任保險制度,且首次提出對於拒不投保的企業,將給予一定金額的物質處罰。
《今日保》獲悉,新的《安全生產法》有望今年頒布實施。那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將成為繼交強險、疫苗責任險後的第三個在法律層面制定、實施與推廣的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規模測算:當前中國危險化學品行業就業人數約為450萬人,建築施工行業就業人數約為4000萬人,煤炭行業就業人數約800萬人,非煤礦山行業就業人數約350萬人。
再加上煙花爆竹、交通運輸、民用爆炸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行業就業人數,保守估計八大高危行業就業人數逾8000萬。
按照保守八大高危行業就業人數8000萬、每人每年保費300元測算,中國安全生產責任險市場保費規模將達240億元。
2
-Insurance Today-
第二重奏:疫苗責任強制責任險
2019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
國家實行疫苗責任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按照規定投保疫苗責任強制保險。
屢次陷入「疫苗之殤」的中華民族,終於在疫苗全流程生命周期風險管理上,邁出了通過立法促進社會共治的重要一步。
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在疫苗全流程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上,國家更加注重市場機制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發揮。
是否也預示了,商業保險尤其是責任保險已逐步成為政府治理經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的重要抓手。
該法將於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規模測算: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共有45家疫苗生產企業,可生產63種疫苗,預防34種傳染病,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按照中國疫苗年產能10億劑次測算,中國疫苗責任險市場保費規模大約在5億元左右。
3
-Insurance Today-
第三重奏:三部委發文推廣校方責任險
2008年4月9日,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下發教體藝〔2008〕2號《關於推行校方責任保險 完善校園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的通知》。
《通知》明確指出:
各省級教育行政、財政部門和保險監管機構要加強協調與合作,建立數據共享、信息互報和定期溝通的制度,合力推進校方責任保險工作,儘快促使全國全日制普通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全面實現應保盡保。
規則測算:2018年中國中小學在校生10093萬,畢業生1565萬,中小學生合計11658萬人。按照每人5元保費測算,中國校方責任險大約在6億元左右。
4
-Insurance Today-
第四重奏:五部委下文推廣醫責險
2014年7月1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司法部、財政部、中國保監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醫療責任保險工作的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要統一組織、推動各類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立醫療機構實現應保盡保。
規模測算:2017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94.0萬張,執業醫師339.0萬人,註冊護士380.4萬人。
按照市場主流定價每床350元、每名醫護人員450元測算,保守估計,中國醫責險市場規模大約在60億元左右。
5
-Insurance Today-
第五重奏:三部門發專項通知推廣食責險
2015年1月21日,國家食藥監管理總局、中國保監會、國務院食安辦公室三部委聯合下發食安辦〔2015〕1號文《關於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
各地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結合實際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適時擴大試點覆蓋面,完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6月28日,富衛集團宣布收購美國大都會人壽香港業務,「小超人」 李澤楷保險版圖再拓疆。
比起低調沉穩的父兄,李澤楷在娛樂版面的曝光率遠超於財經新聞。
規模測算:截止2018年7月,中國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8923家,再考慮到銷售、存儲等領域,保守估計食責險規模在80億元左右。
舉個例子:試點城市——寧波市2017年底,食責險已實現累計保費2859.8萬元,保額56.7億元,全市400餘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了商業險,件均保費約為6萬元。
6
-Insurance Today-
第六重奏:兩大部委試點推廣環責險
2007年12月4日,國家環保總局、保監會聯合下發環發[2007]189號《關於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
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和各級保險監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的重要性。在當地政府的統一組織下,積極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制度的研究及試點示範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工作方案,認真履行職責,推動本地區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工作實施。
2013年1月21日,環保部、保監會再次聯合下發環發〔2013〕10號《關於開展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的試點企業範圍和設計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基本要求。
2018年5月7日,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草案)》。該辦法(草案)提出在前期試點實踐經驗基礎上,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此外,2014年5月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家鼓勵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2015年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2016年發布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亦提出,推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發展,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規模測算:當前,美國每年的環責險保費規模在4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僅有3億元左右。如果簡單地按中國GDP為美國的60%推算,中國環責險市場潛在規模大約為160億元。
7
-Insurance Today-
第七重奏:人社部發文試點15地長期護理險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首次寫入「十三五」規劃。
2016年7月8日,人社部下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重慶市等15地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並計劃利用1-2年時間,探索建立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2019年3月5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規模測算:2018年,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31673萬。不過,目前長期護理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如果按照每人300元測算,中國長護險市場將是一個千億級大市場。
8
-Insurance Today-
1500億增量市場的應對之策
保守估計:
上述兩大強制責任保險、四大推廣責任保險以及一項長期護理保險利好政策的實施,將為保險業開闢高達1500億的增量市場。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如今,政策利好的東風已至,保險業又當如何融入應對?
當深刻洞悉政府的真實希冀與要求:
通過在安全生產、疫苗產業、醫療服務、企業環保、食品生產經營、校園管理等環節引入強制保險機制,在提供風險保障的基礎上,充分依託責任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和險企的風險管理技術,使險企真正介入上述領域所涉風險環節,真正做到全流程過程化風險管控,促使政府監管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達到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和經濟社會風險的目的。
同時,通過在護理保險領域引入保險機制,從而做到監管與經辦的分離,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經辦效率的提高。
上述政府的希冀與要求,正是當下保險業的痛點與軟肋。
面對政府饋贈的上述巨量市場「蛋糕」,險企傳統的通過保險產品提供風險保障、事後被動理賠的初級風險管理服務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上述各大險種所涉風險環節的全流程風險管理需要。
反而,依託自身和第三方專業技術力量,搭建上述七大險種所涉風險環節的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成為所涉風險領域中風險識別、隱患排查、安全管理和醫療護理風險管控的行家裡手,使保險真正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才是當下行業亟待破題的核心工作。
這也是,真正應對行業挑戰的治本之策。
一旦成形,定可贏得新的政府功能定位、市場地位及民生影響力。